宋緯同
(涼山州第一人民醫(yī)院眼科,四川 涼山 615000)
直接或間接性機械損傷作用于晶狀體,可使其產(chǎn)生混濁性改變,稱作外傷性白內障,多見于兒童或年輕人,常單眼發(fā)生[1,2]。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我科采用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了52例外傷性白內障患者,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本組患者52例(52眼),男性35例,女17例,年齡6~67歲,平均35.8歲。眼球穿通傷38例合并球內異物7例,其中晶體異物4例,玻璃體異物1例(異物均取出),眼球鈍挫傷14例。其中合并角膜穿通傷21例,虹膜脫出嵌鈍12例,前后粘連8例,晶體后囊破裂2例。52例(52眼)手術中,均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體,手術距受傷時間為1h~2年。
術前用托品卡胺點眼擴瞳(伴有球內異物者不放瞳)。14歲以下小兒行全麻,成人行球側浸潤麻醉。對非穿孔傷或穿孔傷已閉合者壓迫眼球5min使眼球軟化。對角膜穿通傷患者,應縫合角膜裂口。首先清潔創(chuàng)口用慶大霉素沖洗,邊沖洗邊游離創(chuàng)口表面的機化膜,同時邊將嵌頓在創(chuàng)口內的虹膜組織分離開,并將視為清潔的無壞死的虹膜組織推入前房(盡量不剪除虹膜組織),再縫合創(chuàng)口。當前房形成,證實無滲漏后,再做常規(guī)的白內障現(xiàn)代囊外摘除術,條件許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體。
術后3個月矯正視力<0.5者21例(40.38%),0.5~1.0者24例(46.15%),>1.0者7例(13.46%)。
全部患者中,術后29例出現(xiàn)角膜反應,12例出現(xiàn)不同程度葡萄膜反應,均經(jīng)藥物治療消退。人工晶狀體移位4例,因未影響視力,均未處理。玻璃體積血1例,應用止血藥物吸收。
外傷性白內障常伴許多并發(fā)癥。術前進行盡可能詳盡的眼部檢查,如B超、CT等。以排除眼內異物、玻璃體積血和視網(wǎng)膜脫離等嚴重并發(fā)癥,對提高手術成功率極為重要[3,4]。關于手術時間的確定,我們體會到在外傷性白內障時只要晶體皮質未溢入前房,無繼發(fā)性青光眼,待炎癥控制后,一般傷后1個月左右行白內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體植入,這時術后反應最輕;同時,如果后囊膜有小的破口,這時也被纖維組織所封閉,手術時不會造成破口進一步擴大,能順利植入后房型人工晶體。外傷后如有皮質溢入前房。前房變淺,出現(xiàn)繼發(fā)性青光眼時,這時則要早期手術,一般在局部炎癥控制后7~14d行囊外晶狀體摘除,人工晶體是否植入視當時情況而定。
外傷性白內障多伴晶體脫位,璃體脫出嵌鈍等,手術較復雜,在截囊時盡量多保留前囊,以便人工晶體植入睫狀溝,晶體皮質吸出宜先易后難,最后吸破口周圍的皮質,注吸時注意觀察破口情況。輕柔操作,盡量不要擴大破口。術中切口有出血者,應徹底止血,必要時切口給予縫合。燒灼出血點應在出血部位,防止燒灼過大過量。晶體核娩出時,防止損傷虹膜,術中采用低能量乳化吸核,減少操作次數(shù),防止后囊破裂[5]。與二期植入人工晶狀體比較,外傷性白內障一期植入人工晶狀體有許多優(yōu)點:患者可免受二次手術的痛苦;減少兒童患者發(fā)生弱視的機會。避免因組織粘連對二次手術帶來的困難;手術全過程對眼組織各部位的刺激損傷及隨后發(fā)生的反應性炎癥不會重復發(fā)生。
此外,囑患者避免重體力勞動半年和低頭、彎腰動作,以防止人工晶體移位,有感冒咳嗽應積極治療,保持眼部衛(wèi)生,不要揉術眼,夜間戴保護性眼罩睡覺。教會患者及家屬掌握正確的滴眼方法,注意保持視力,不要長時間看書、看電視,定期復診,若出現(xiàn)眼痛、眼紅、視力減退等癥狀應立即就診。
[1]何守志.眼科顯微手術[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4:212.
[2]朱海霞,婁宏偉,王瑞瑞.外傷性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術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雜志,2010,4(22):47-48.
[3]孫家俊,劉素榮,孫海鵬,等.外傷性白內障的手術治療[J].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2004,26(10):709.
[4]王一平,朱明,王義,等.外傷性白內障人工晶狀體植入術臨床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0,31(10):1328-1329.
[5]李美玉,吳靜安.白內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體植入術[J].中華眼科雜志,1990,26(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