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娟 張偉芳
腦干損傷患者的護理分析
周紅娟 張偉芳
目的 探討腦干損傷患者的有效護理方法。方法 選擇收治的16例腦干損傷患者的病例,對其護理方法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腦干損傷的患者經精心護理均取得滿意治療效果。結論 了解腦干損傷患者的病情觀察方法和護理措施能提高治療效果。
腦干損傷; 護理; 分析
2010年1月~2011年11月,筆者所在科對16例腦干損傷患者采取精心護理,取得滿意效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筆者所在科2010年1月~2011年11月共收治顱腦損傷患者46例,其中腦干損傷16例,占同期住院患者的34%。原發(fā)腦干損傷11例,繼發(fā)腦干損傷5例。男12例,女4例。年齡11~76歲,大部分為中青年。
1.2 病情觀察
1.2.1 意識 原發(fā)性腦干損傷患者,傷后常立即發(fā)生昏迷,輕者對痛刺激可有反應,重者昏迷程度深,一切反射消失。如昏迷持續(xù)時間較長,很少出現中間清醒或中間好轉期,應想到合并顱內血腫或其他原因導致的繼發(fā)性腦干損傷。
1.2.2 瞳孔和眼運動改變 眼球活動和瞳孔調節(jié)功能由動眼、滑車及外展等腦神經管理,它們的神經核均位于腦干,腦干損傷時可有相應變化,臨床上有定位意義。中腦損傷時,初期兩側瞳孔不等大,傷側瞳孔散大,對光反應消失,眼球向下外傾斜;兩側損傷時,兩側瞳孔散大,眼球固定。腦橋損傷時,可出現兩瞳孔極度縮小,光反射消失,兩側眼球內斜,同向偏斜或兩側眼球分離等征象。
1.2.3 生命體征變化
1.2.3.1 呼吸功能紊亂 腦干損傷常在傷后立即出現呼吸功能紊亂。當中腦下端和腦橋上端的呼吸調節(jié)中樞受損時,出現呼吸節(jié)律的紊亂,如陳-施呼吸;當腦橋中下部的長吸中樞受損時,可出現抽泣樣呼吸;當延髓的吸氣和呼氣中樞受損時,則發(fā)生呼吸停止。在腦干繼發(fā)性損害的初期,如小腦幕切跡疝的形成時,先出現呼吸節(jié)律紊亂,陳-施呼吸,在腦疝的晚期顱內壓繼續(xù)升高,小腦扁桃體疝出現,壓迫延髓,呼吸即先停止。
1.2.3.2 心血管功能紊亂 當延髓損傷嚴重時,表現為呼吸心跳迅速停止,患者死亡。較高位的腦干損傷時出現的呼吸循環(huán)紊亂常先有一興奮期,此時脈搏緩慢有力,血壓升高,呼吸深快或呈喘息樣呼吸,以后轉入衰竭,脈搏頻速,血壓下降,呼吸呈潮式,終于心跳呼吸停止。一般呼吸停止在先,在人工呼吸和藥物維持血壓的條件下,心跳仍可維持數天或數月,最后往往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1.2.3.3 體溫變化 腦干損傷后有時可出現高熱,這多由于交感神經功能受損,出汗功能障礙,影響體熱發(fā)散所致。當腦干功能衰竭時,體溫則可降至正常以下。
1.3 護理要求
1.3.1 臥位 依據患者傷情采取不同臥位,顱內壓增高者宜取頭高位,抬高床頭10°~15°,以利于頭部靜脈回流,減輕腦水腫,緩解顱內壓。腦脊液漏出,取平臥位或頭高位。重傷、昏迷患者取平臥、側臥、俯臥位,以利于口腔與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保持呼吸道通暢。休克時取平臥位或頭低臥位,但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增加顱內淤血。
1.3.2 保持床單整潔 腦干損傷患者的頭部血跡往往污染被服,易滋生細菌,是一個較大的傳染源,因此,如遇污染應及時更換,保證床鋪的清潔干燥。
1.3.3 皮膚護理 腦干損傷患者大多處于昏迷狀態(tài),皮膚抵抗力較差,為防止發(fā)生褥瘡,應隨時保持患者皮膚干燥及每2小時1次替患者轉換體位、拍背、按摩皮膚受壓部位,必要時每1小時翻身1次。要正確使用氣墊等方法。
1.3.4 口腔護理 患者昏迷時往往張口呼吸,早期鼻飼,口腔黏膜干燥。每日用生理鹽水棉球做好口腔護理4次,生理鹽水紗布遮蓋口腔,以濕潤吸入的空氣,預防口腔感染。
1.3.5 眼部護理 注意保護角膜,昏迷患者眼部涂眼藥膏,以無菌紗布覆蓋,以免由于眼瞼閉合不全,角膜暴露而干燥壞死,或并發(fā)角膜潰瘍。
1.3.6 泌尿系護理 行導尿術后,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拭尿道口,會陰部2次,每周更換2次尿袋,每7天更換導尿管,以保持無菌。更換時,嚴格無菌操作,常規(guī)用生理鹽水500 ml+慶大霉素8萬U行膀胱沖洗,2次/d。
1.3.7 濕化瓶吸氧的護理 應每日更換濕化瓶內的蒸餾水及氧氣鼻導管,并用生理鹽水棉球清潔鼻腔后,由另一側鼻孔插入。
1.4 呼吸道護理預防肺部感染
1.4.1 保持呼吸道通暢 昏迷患者取平臥位,將頭偏向一側或保持頭頸部稍后仰的位置,1~2 h翻身、叩背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咽部及氣道有分泌物應及時吸出,保持呼吸道通暢。淺昏迷患者可用手刺激上凹內氣管,誘發(fā)患者咳嗽排痰,無創(chuàng)性保持呼吸道通暢。
1.4.2 氣管切開及氣管插管的護理 氣管切開的目的是防止肺部感染。如護理不當反易造成肺部感染。吸痰操作時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吸痰前應給予充分吸氧,不要向氣管內滴注生理鹽水,吸痰管的直徑小于氣管內徑的1/2,以免影響氣體進入。將吸痰管插入內套管,待吸痰管達到一定深度向上提取時,先吸氣管內分泌物,再吸咽部、口腔及鼻腔內分泌物。一般吸痰管插入深度10~15 cm,吸痰負壓300~400 mm Hg,插管時中斷負壓,到位后打開負壓,邊旋轉吸引邊退后,吸痰要充分,每次吸痰時間應少于15 s,一次吸不凈時,應先吸氧,然后再繼續(xù)吸痰。吸痰時應戴無菌手套,先吸口腔后吸氣道,吸痰手法要輕柔、迅速,切忌上下無效抽吸,以免損傷氣道黏膜。一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 min,每次間隔時間不少于30 min,吸痰管使用一次性無菌吸痰管,每次吸痰后更換新的吸痰管,吸痰管按一次性用品毀形處理。套管口覆蓋生理鹽水濕紗布或呋喃西林濕紗布,保持氣管切開處敷料清潔干燥。
1.4.3 使用呼吸機的護理 呼吸機螺紋管應48 h更換一次,螺紋管內的冷凝水應隨時排凈,嚴防回流到霧化罐內。對氣管插管者應定時放盡氣囊內的氣體,以避免因氣管黏膜的壓傷而增加感染的機會。
1.5 亞低溫治療腦干損傷患者方法 將治療組患者肛溫控制在(34±1)℃,維持3~6 d;其他治療同常規(guī)組。結果與常規(guī)治療組相比,亞低溫治療組患者傷后生命體征穩(wěn)定,病死率下降,預后明顯改善。亞低溫治療結合正確合理的護理措施可減少患者的并發(fā)癥,降低病死率,改善預后,提高生存質量。
1.6 加強在進行液體加藥、靜脈滴注、靜脈推注及各種抽血等中的無菌技術,操作中都必須嚴格無菌操作。所用輸液器輸入溶液者必須經滅菌處理,使用前仔細檢查溶液有無混濁、雜質等,如有上述現象不可使用。宜采用密閉式輸液法,對長期輸液者應每日更換輸液器至少1次。盡量減少探視患者次數,每天至少空氣消毒2次[3]。
16例腦干損傷患者中,臨床治愈10例,致殘疾2例,植物人1例,死亡3例。
由于重度腦干損傷病死率很高,幾乎占顱腦損傷病死率的1/3,若延髓平面受創(chuàng),則救治希望甚微,護士能做的只有不斷加強責任心,不怕臟,不怕累,從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
[1]孫艷杰.神經外科939例重癥患者的監(jiān)護及護理體會[J].實用護理雜志,2001,6(7):20.
[2]偉新.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369.
[3]楊小燕,宋明浩.重度顱腦損傷臨床監(jiān)護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5(19):94 -95.
10.3969/j.issn.1674 -4985.2012.05.034
264205山東省威海市經區(qū)醫(yī)院
周紅娟
2011-12-22)
(本文編輯:連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