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利生 韓玉華 陳志軍
(武警北京市總隊第二醫(yī)院中醫(yī)科,北京 100037)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已發(fā)生了萎縮性改變的慢性胃炎,常伴腸化生及異型增生[1]。異型增生是胃癌癌前病變,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及健康。2010-03—2011-03,我們采用金砂和胃散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29例,并與采用胃復春片治療28例對照觀察,結(jié)果如下。
1.1 病例選擇
1.1.1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2004年“全國慢性胃炎研討會共識意見”[2]。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3]。
1.1.2 納入標準 經(jīng)電子胃鏡檢查確診,并且選擇中醫(yī)辨證為脾胃虛弱型患者。
1.1.3 排除標準 患有胃、十二指腸潰瘍或上消化道出血者;胃癌患者;慢性肝膽疾病者;內(nèi)分泌、血液、代謝等系統(tǒng)嚴重原發(fā)病者。
1.2 一般資料 全部57例均為武警北京市總隊第二醫(yī)院中醫(yī)科門診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齡32 ~78 歲,平均(55.18±6.75)歲;病程6個月 ~15年,平均(11.64±7.37)年;輕度萎縮12例,中度萎縮11例,重度萎縮6例;伴輕度腸化生6例,中度9例,重度5例;伴輕度異型增生6例,重度3例。對照組28例,男 17例,女 11例;年齡 31~76歲,平均(54.79±6.24)歲;病程5 個月 ~13 年,平均(11.58±7.43)年;輕度萎縮13例,中度萎縮10例,重度萎縮5例;伴輕度腸化生7例,中度9例,重度4例;伴輕度異型增生6例,重度2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予院內(nèi)制劑金砂和胃散[藥物組成:雞內(nèi)金、砂仁、山楂、萊菔子、陳皮等,武制字(2010)F81301]1支,每日早餐前及晚餐1.5 h后各服1次。沖服方法:取干燥容器倒入本品1支,一次性沖入150~200 mL開水,順時針攪拌均勻,待呈膠糊狀后即可服用;晚間服用本品后,禁食水。對照組給予胃復春片(杭州胡慶余堂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3020146)4片,每日3次口服。2組均連續(xù)治療6個月。治療期間飲食以軟、淡、甘潤為宜,忌辛香燥烈及肥甘厚膩。
1.4 觀察方法 觀察2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變化,采用電子胃鏡觀察胃黏膜變化情況,并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分別根據(jù)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胃鏡觀察、病理檢查的變化情況進行療效統(tǒng)計。同時觀察患者血、尿、糞常規(guī)及心電圖、肝腎功能等安全指標變化。
1.5 療效標準
1.5.1 臨床癥狀標準 依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中相關(guān)內(nèi)容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量化積分,并評定療效。①臨床治愈: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②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③有效:癥狀、體征均有好轉(zhuǎn),證候積分減少≥30%;④無效: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3]。積分減少率=[(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傆行?臨床治愈+顯效+有效。
1.5.2 胃鏡及病理標準 參考“慢性胃炎的中西醫(yī)結(jié)合診治方案(草案)”中相關(guān)標準制訂。臨床治愈:①臨床主要癥狀消失,次要癥狀基本消失或消失;②胃鏡復查活動性炎癥消失,慢性炎癥好轉(zhuǎn)達輕度;③活檢組織病理證實胃鏡所見,腺體萎縮、腸化生和異型增生恢復正?;蛳?④胃酸基本恢復正常,膽汁反流消失。顯效:①臨床主要癥狀消失,次要癥狀基本消失;②胃鏡復查胃黏膜急性炎癥基本消失,慢性炎癥好轉(zhuǎn);③活檢組織病理證實胃鏡所見,腺體萎縮、腸化生和異型增生恢復或減輕達2個級度以上(含2個級度);④胃酸分泌功能和膽汁反流改善,原異常值減少2/3以上。有效:①臨床主要癥狀明顯減輕;②胃鏡復查胃黏膜病變范圍縮小1/2以上,炎癥有所減輕;③活檢組織病理證實胃鏡所見,急、慢性炎癥減輕1個級度以上,腺體萎縮、腸化生和異型增生減輕;④胃酸分泌功能和膽汁反流改善,原異常值減少1/2以上。無效:未達到上述有效標準,或惡化者[4]。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2組臨床癥狀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癥狀療效比較 例(%)
由表1可見,2組臨床癥狀療效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2.2 2組胃鏡觀察療效比較 見表2。
表2 2組胃鏡觀察療效比較 例(%)
由表2可見,2組胃鏡療效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胃鏡觀察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2.3 2組病理檢查療效比較 見表3。
表3 2組病理檢查療效比較 例(%)
由表3可見,2組病理檢查療效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病理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一般認為與理化因子的刺激、幽門螺桿菌感染、膽汁反流、胃酸缺乏及機體免疫、遺傳因素、不良飲食習慣等有關(guān)。中醫(yī)學認為,本病屬胃脘痛、痞證等范疇,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將其稱作胃痞。多因飲食不節(jié),藥物傷胃,勞倦太過,情志失和,先天稟賦不足等因素引起,中焦氣機不利,脾胃升降失職為導致本病的病機關(guān)鍵。病情多本虛標實,或虛實夾雜,脾胃虛弱,健運失職,氣滯食積濕阻,正虛血瘀,胃失濡養(yǎng)而致本病的發(fā)生。治療以健脾和胃、消積化瘀為基本原則。
胃復春片主要成分為紅參、香茶菜、枳殼等,以行氣活血、清熱解毒、消積除痞為主。臨床應用胃復春片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報道較多,均取得較好的療效[5-6]?,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胃復春片能改善胃黏膜病變部位血液循環(huán)狀態(tài),消除炎性反應,促進再生,還具有一定的體外抑制幽門螺桿菌作用[7]。
金砂和胃散為武警北京市總隊第三醫(yī)院中醫(yī)胃腸科主任陳志軍研發(fā)的中藥酵解制劑,采用現(xiàn)代高新技術(shù)萃取而成,2010年榮獲國家發(fā)明專利。方中雞內(nèi)金健胃消食,為消積化瘀之要藥,更為健補脾胃之妙品;砂仁辛溫而芳香,可化濕行氣,溫中,為開脾胃之要藥,和中氣之正品。二藥合用,可健脾和胃溫中,為君藥。輔以山楂、萊菔子、陳皮健脾行氣、消積導滯化瘀,標本同治。諸藥合用,健脾和胃,消積化瘀,行氣消痞,從而達到治療目的?,F(xiàn)代藥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雞內(nèi)金含胃激素、角蛋白、氨基酸以及微量胃蛋白酶、淀粉酶等,有延長胃的運動期,增加蠕動波作用[8];砂仁含樟腦類揮發(fā)油,有芳香健胃作用,能促進胃液分泌,動物實驗發(fā)現(xiàn),砂仁促進P物質(zhì)和胃動素的釋放,對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有明顯的促進胃排空作用[9];山楂含維生素C、維生素B2、胡蘿卜素及多種有機酸,能增加胃中消化酶的分泌,并能增強酶的活性,促進消化,其中所含的脂肪酶能直接幫助消化脂肪類食物,且能加強胃脂肪酶、蛋白酶的活性[10];萊菔子含脂肪油、揮發(fā)油、介子堿及抗菌物質(zhì)萊菔素,其行氣消食的作用機制可能與促進胃動素的分泌和作用于M受體有關(guān)[11];陳皮含揮發(fā)油、黃酮類、有機胺類等成分,對唾液淀粉酶活性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是陳皮理氣健脾作用的實驗依據(jù)[12],對胃復安所致的胃排空具有加強作用,促進腸胃的排空可能與膽堿能M受體有關(guān)[13]。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應用金砂和胃散治療脾胃虛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從臨床癥狀療效、胃鏡觀察療效及病理檢查療效觀察均明顯優(yōu)于胃復春片治療,可以明顯改善臨床癥狀,改善受損的胃黏膜,促進胃黏膜的恢復,促進血液循環(huán),抑制細胞病變,且無明顯毒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1]陸再英,鐘南山.內(nèi)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83-384.
[2]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全國慢性胃炎研討會共識意見[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04,16(4):245-247.
[3]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24-129.
[4]張萬岱,陳治水,危北海.慢性胃炎的中西醫(yī)結(jié)合診治方案(草案)[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05,25(2):172-175.
[5]鄭金國.胃復春片聯(lián)合阿膠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76例療效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1,3(5):96.
[6]雷永其.胃復春片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152例[J].甘肅中醫(yī),2010,23(8):39-40.
[7]陳巖,王杭勇,嚴杰.胃復春片對幽門螺桿菌抑制作用的實驗研究[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8,10(7):908.
[8]黃福斌,徐兆山.辨證分型治療糖尿病性胃輕癱42例:附西藥治療40例對照[J].浙江中醫(yī)雜志,2001,36(4):145-146.
[9]朱金照,張捷,張志堅,等.砂仁對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J].華西藥學雜志,2006,21(1):58-60.
[10]沈映君.中藥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574-578.
[11]唐健元,張磊,彭成,等.萊菔子行氣消食的機制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消化雜志,2003,11(5):287-289.
[12]張文芝.陳皮水煎液對離體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響[J].遼寧中醫(yī)藥雜志,1989,13(4):30.
[13]李偉,鄭天珍,瞿頌義,等.陳皮對小鼠胃排空及腸推進影 響[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2,18(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