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開忠,葉國英,陳芙蓉,張潔,吳麗群
(寧波天一職業(yè)技術學院 成人護理教研室,浙江 寧波315100)
以能力為本位的高職護理專業(yè)考試的改革
沈開忠,葉國英,陳芙蓉,張潔,吳麗群
(寧波天一職業(yè)技術學院 成人護理教研室,浙江 寧波315100)
目的探索高職護理專業(yè)考試方案、內容與方法等的改革,建立以能力為本位的考試模式。方法在2009級高職護理專業(yè)學生16個班中整群隨機抽取2個班,分別為對照組(采取傳統(tǒng)考試方案)104名和觀察組(采取加強病例分析考核、操作技能考核與情景模擬考核等以能力為本位的考試方案)102名。課程考試結束后,比較兩組護生的考核成績,并對觀察組護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觀察組的操作技能考核、過程考核及總評成績[(90.91±4.05)、(91.74±2.56)、(79.52±7.17)分]均高于對照組[(85.87±3.73)、(81.42±2.32)、70.64±6.25)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且觀察組過程考核成績的優(yōu)秀率(97.06%)高于對照組(84.6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護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護生(81.37%)對以能力為本位的考試方案持肯定態(tài)度。結論轉變傳統(tǒng)考試觀念、加強過程考核、采用多樣化的考試形式、專職與兼職教師共同評定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注重綜合能力的考試改革,體現(xiàn)了高職護生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及高職護理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
能力本位;高職;護理專業(yè);考試;改革
考試是檢驗教學質量好壞及學生成績高低的主要手段和決定性環(huán)節(jié)[1],是對學校的教學質量進行評估的一個重要方面。隨著我國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思想和觀念進一步更新,高職院校作為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才的基地,擔負著培養(yǎng)具有較高的人文精神與職業(yè)素養(yǎng)、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與社會工作能力護理人才的任務,其護理教育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的改革也受到了高度重視。但目前,高職護理專業(yè)課程考試仍存在“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素質,重結果、輕過程”的現(xiàn)象[2],故本研究以高職教育能力和素質培養(yǎng)為目標,對高職護理專業(yè)《內外科護理學》課程考試進行了改革,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現(xiàn)匯報如下。
1.1 研究對象 2010年9月在寧波天一職業(yè)技術學院護理學院在校高職護生16個班中整群隨機抽取2個班,分別為對照組(104名)和觀察組(102名),兩組均為女生。兩組學生入學成績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使用教材相同,《內外科護理學》[3]及《內外科護理學實訓指導》[4]均為自編教材,分別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和人民軍醫(yī)出版社正式出版,為高等醫(yī)藥院校課程改革成果教材和素質能力本位課程特色教材,課程在第三、四學期開設,總學時232學時,其中理論課156學時、實驗實訓課76學時。兩組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均相同,授課及監(jiān)考教師屬同一教學團隊。
1.2 方法
1.2.1 觀察組(1)考試方案:采取過程考核與終末考核相結合(兩者成績比例為1∶1),最后形成總評成績的考試方案。過程考核包括平時考核、階段性病例分析考核、操作技能考核與情景模擬考核,終末考核為期末考試。具體考試方案及成績比重見表1。(2)考試內容、方法與組織實施:平時考核成績由主講教師依據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來評定。病例分析考核在每一階段或系統(tǒng)教學結束后進行,由主講教師命題,同時參考臨床經驗豐富的醫(yī)院兼職教師的意見,使病例相對典型,主要為常見病或多發(fā)病,病例分析的問題既能突出理論的重點、又貼近臨床實際??荚嚪椒槊鎸γ娴目谠?,地點在實驗實訓室。大班先分成4大組,分別由4位老師監(jiān)考,護生再按學號順序分3~4人的小組去相應老師處應試,先隨機抽一份病例并給予5min時間的討論,然后每人回答不同問題,回答不全可相互補充或拓展,每小組考核時間為10~15min,最后教師根據每位護生回答問題及能力表現(xiàn)的不同給予計分。操作技能考核的內容確定為手術人員的手臂無菌準備(外科洗手)、穿無菌手術衣和戴手套、引流管護理及換藥4項,地點在相應實驗實訓室。大班分成4大組,分別由4位老師監(jiān)考,4項操作內容隨機分配至一大組,護生每人操作一項即可。情景模擬考核主要在消化性潰瘍、重癥膽管炎及風濕性心瓣膜疾病的授課內容完成后實施,3~4人一組,在仿真的模擬病房進行,護生抽取1份病例進行資料收集并完成考核內容。具體形式是模擬病房角色扮演(患者、家屬、護士、醫(yī)生),應試者根據護理程序(包括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護理目標、制定護理措施、護理操作、病歷書寫及健康教育)實施整體護理,采用護生互評及考核人員提問的方式給每位護生一個綜合評分??己巳藛T由任課教師和醫(yī)院的兼職教師組成。期末考試題型包括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及綜合分析題(病例分析題)[5],試題內容符合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的要求,題量及難易程度適中,試卷由題庫中抽取,實行教考分離,考試時間為90min,形式為筆試。
表1 觀察組考試項目及其成績分配
1.2.2 對照組 采取傳統(tǒng)考試方案,包括平時考核(占10%)、操作考核(占10%)、期中考試(占10%)及期末考試(占70%),最后也形成一個總評成績。過程考核成績由平時考核、操作考核及期中考試成績3項構成,期末考試為終末考核。平時考核及操作考核的內容、方法和組織實施與觀察組相同;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均為傳統(tǒng)的理論考試,題型、考試時間及形式均與觀察組期末考試相同。
1.2.3 評價指標與標準 各項考核項目的具體內容及分值見表2。各項考試成績均采用百分制計分,60分以下為不合格,60~69分為合格,70~84分為良好,85~100分為優(yōu)秀。
1.2.4 問卷調查 自行設計調查表,在《內外科護理學》課程考試結束后,對觀察組護生發(fā)放調查問卷,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或P<0.01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生各項考核成績比較 觀察組護生的操作技能考核、過程考核及總評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2.2 兩組護生操作技能、過程考核及總評成績的優(yōu)秀率比較 觀察組護生過程考核成績的優(yōu)秀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4。
2.3 觀察組護生對考試方案的評價 見表5。
表2 各項考核項目的具體內容及分值
表3 兩組護生各項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3 兩組護生各項考核成績比較(±s,分)
觀察組 102 98.58±2.27 90.91±4.05 91.74±2.56 68.28±9.82 79.52±7.17對照組 104 98.37±2.36 85.87±3.73 81.42±2.32 66.02±8.60 70.64±6.25 t 0.65 9.29 30.33 1.76 9.48 P>0.05 <0.01 <0.01 >0.05 <0.01
3.1 以能力為本位的考試形式多樣、注重過程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持續(xù)過程,考試作為教學質量的評價手段,要達到客觀評價的目的,其評價活動應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6]。本研究中過程考核(階段性病例分析考核、操作技能考核與情景模擬考核)代替了傳統(tǒng)的期中考試與操作考核,克服了“一卷定終身、重結果輕過程”的考試弊端。而且考核形式多樣,病例分析考核以口試為主,操作技能考核以操作為主,情景模擬考核則采用演示、操作、口試、筆試相結合的方式,每項考核都體現(xiàn)能力的測試,轉變了傳統(tǒng)的單純考查學生機械記憶知識的考試觀念,既考知識又考能力、既考理解又考應用、既考分析又考綜合,多方面、多層次地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實現(xiàn)課程考試目的、功能和價值取向的真正回歸。
表4 兩組護生操作技能、過程考核及總評成績的優(yōu)秀率比較[n(%)]
表5 觀察組護生對考試方案的評價[n(%)]
3.2 考試方案、內容與方法符合高職護理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 《國家中長期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提出,教育的戰(zhàn)略主題之一是堅持能力為重、優(yōu)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yǎng)。教育部辦公廳和衛(wèi)生部辦公廳聯(lián)合頒布的《三年制高等職業(yè)教育護理專業(yè)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yǎng)指導方案》中提出了中國護士的能力,護士應具備的一般能力(基本能力)為溝通交流的能力、健康評估的能力、進行健康教育和衛(wèi)生保健指導的能力等;護士職業(yè)的核心能力為掌握規(guī)范的護理基本操作技術、對護理對象實施整體護理的能力、對常見病多發(fā)病病情和用藥反應的觀察能力等。本研究中的病例分析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和情景模擬考核既體現(xiàn)了護理學科的知識水平,又能考查護生的語言溝通能力、護理操作能力、觀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應用應變創(chuàng)新的能力,也可反映出禮儀姿態(tài)和團隊協(xié)作的精神,且這些過程考核的成績與終末考核的成績比例已達1∶1,操作技能考核成績權重達到30%,期末考試中也加大了綜合分析題(病例分析題)的權重,達到20%~30%,突出了以能力為本位的考試目標。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操作技能、過程考核及總評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尤其是能力考核比重大的觀察組過程考核成績優(yōu)秀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明以能力為本位的考試模式能較好地體現(xiàn)高職護生的能力與綜合素質的提高。從問卷調查結果也可看出,大多數護生對以能力為本位的考試方案持肯定態(tài)度,考試改革取得了預期的效果。此外,問卷調查結果中也有一部分護生(46.08%)認為,考試方案還需改進或完善;在開放性問題“您認為應該怎樣改進或完善該考試方案?”中,部分護生談到可進一步降低終末考核成績(期末考試)的權重,甚至取消期末考試,使考試模式適應不斷深入的教學改革的需要。
3.3 專職與兼職教師共同組成考核小組促進了理論與臨床實際的緊密聯(lián)系 建立專職與兼職教師教學團隊,共同評價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能夠充分發(fā)揮學校護理專職教師和醫(yī)院兼職教師的優(yōu)勢。為此,我院在寧波市8所綜合性醫(yī)院設立了臨床護理教研室[7],對臨床護理課程的教師進行教學團隊重組,由學校專職教師和醫(yī)院的兼職教師共同組成考核小組,對學生進行考核,以考核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和要求,以檢驗學校的教學質量。內外科護理學課程的過程考核中有兼職教師參與命題和監(jiān)考,使考試的內涵上體現(xiàn)臨床所需的護理能力,理論與臨床實際達到緊密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和評估護生整體護理的能力。
[1]陳明.加強課程考核工作初探[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4(2):14.
[2]薛松梅,李樹雯.以能力和素質為導向的考試改革探索與實踐[J].教育探索,2009(1):29-30.
[3]姚蘊伍.內外科護理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3-525.
[4]袁愛娣.內外科護理學實訓指導[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8:168-185.
[5]葉國英,姚蘊伍,沈開忠,等.綜合性實驗在《內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8,22(8):2139-2141.
[6]楊雪芹,蔣加伏.以能力為導向探索高??荚嚫母铮跩].當代教育論壇,2007(5):56-57.
[7]葉國英,姚蘊伍.高職護理“臨床課程理論與臨床實踐同步”教學改革研究[J].護理研究,2009,23(11):2987-2988.
R47
A
1008-9993(2012)2B-0067-04
2011-09-26
2011-11-26
浙江省醫(yī)學教育科研專項(2009YJ42)
沈開忠,本科,講師,主要從事護理教育工作
仇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