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蕾 (長春理工大學軍體部,吉林 長春 130022)
氣功一種我國的傳統(tǒng)保健運動,講求形體鍛煉、呼吸吐納、心理調節(jié),即調形、調息和調心,長期練習可以實現(xiàn)“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對于練習者的身心健康有較大促進作用,可防治并防治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老年癡呆等各類慢性疾病〔1~4〕,并對延年益壽,延緩衰老有很有幫助。本文采用身體形態(tài)學、生理學客觀指標和調查問卷等對氣功鍛煉對老年人的健康促進作用,并對兩組的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
1.1 研究對象 以本市經(jīng)常進行氣功鍛煉老年人362人為觀察組,以不進行氣功鍛煉老年人360人為對照組;觀察組年齡47~76歲,平均(60.63±8.62)歲,其中男性235例,女性127例;對照組年齡46~73歲,平均(59.45±7.64)歲,其中男性247例,女性113例。為了便于研究,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男性分為A組50~60歲,B組61~70歲,C組71歲以上;女性分為D組45~55歲,E組56~65歲,F(xiàn)組65歲以上,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各組男女比例、人數(shù)均無明顯差異。見表1。
1.2 練習方法 練習時間:觀察組每周至少五個早上6~8點參加集體練功。練習方法:所練功法為“逍遙莊氣功”,包括逍遙六字訣;五行逍遙莊和行氣逍遙莊,三部功法(見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怎樣練好氣功》和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安徽省高等院校體育教材》有關部分)。
1.3 研究方法 (1)形態(tài)學指標:測量受試者體重,胸圍,腰圍,臀圍,肩胛部、上臂部和腹部的皮褶厚度等。(2)呼吸系統(tǒng)指標的比較:包括呼吸頻率,每分通氣量,血氣氧分壓和二氧化碳分析,肺活量。(3)心血管系統(tǒng)指標:心率,血壓,心臟收縮時間間期,射血分數(shù),血管總外周阻力,血管充盈系數(shù)。(4)消化系統(tǒng)功能的檢查:D-木糖吸收試驗:采用Sammons法,測定受試者尿中木糖的排泄率,進而分析小腸的吸收功能,排泄率越高表明小腸的吸收功能越強。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檢測: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受試者酸刺激前后唾液中淀粉酶活性,以此作為受試者消化功能的指標。(5)神經(jīng)肌肉功能指標的檢測:檢測受試者的握力,下肢力量,坐位踢前屈,反應時間等。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
2.1 形態(tài)學指標的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體重,胸圍,腰圍,臀圍,肩胛部、上臂部和腹部的皮褶厚度等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2.2 呼吸系統(tǒng)指標的比較 觀察組的呼吸頻率均低于對照組,且除A組之外,其余各觀察組的肺活量要高于對照組(P<0.05),氧分壓無明顯差別(P>0.05),但觀察組的CO2分壓高于對照組。見表3。
2.3 心血管功能指標比較 觀察組的心率、收縮壓、舒張壓低于對照組,每搏輸出量高于對照組,除A組以外所有組觀察組的最大攝氧量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觀察組心功能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4。
2.4 消化系統(tǒng)功能指標的比較 所有觀察組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和木糖排泄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表明氣功鍛煉對消化功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2.5 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指標的比較 所有觀察組的反映神經(jīng)肌肉功能的握力和下肢力量較觀察組高(P<0.05),且閉眼單腿站的時間長,反應時間短。見表6。
2.6 生理年齡的比較 反映生理年齡主要體現(xiàn)在呼吸、心血管、神經(jīng)肌肉等方面,觀察組的呼吸頻率、心率、收縮壓、反應時間低于觀察組(P<0.05),而肺活量、最大攝氧量、每搏輸出量、肌肉力量、神經(jīng)肌肉協(xié)調性高于對照組(P<0.05),因而觀察組的生理年齡低于對照組。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例數(shù)及平均年齡比較(x±s)
表2 不同組別間形態(tài)學指標的對比(x±s)
表3 不同組別間呼吸功能指標的對比(x±s)
表4 心血管功能指標的比較(x±s)
表5 消化系統(tǒng)功能指標的比較(x±s)
表6 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指標的比較(x±s)
氣功鍛煉對身體的形態(tài),包括體重,胸圍、腰圍和皮褶厚度等,究其原因是氣功鍛煉的運動量和強度比較小,屬于小強度有氧運動,不足以改變體型。反映呼吸系統(tǒng)機能主要是肺活量〔5〕,氣功鍛煉提高了練習者的呼吸功能,因為在練習過程中胸廓容積增大,呼吸肌和膈肌運動幅度增大,肌肉功能得到提高。氣功通過復雜的呼吸生理神經(jīng)反射機制,一方面通過深長柔緩的呼吸運動,增強了肺泡的氧交換機能;另一方面,呼吸的調整可以按摩內臟,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進內臟器官的功能,并進一步促進呼吸中樞興奮,影響和調節(jié)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在氣功的調息過程中,要求練功者的呼吸自然達到深、長、勻、細。這種呼吸方式不僅提高了吸氣肌的力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呼氣肌和輔助呼氣肌的力量,使練習者的肺活量有了顯著提高,并降低了呼吸道解剖無效腔的相對比例,提高了肺泡與肺泡周圍毛細血管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效率,對肺的通氣功能、橫膈活動幅度、呼吸頻率、氣體代謝等都有良好的影響。
氣功鍛煉能夠增大心臟的每搏輸出量,加速體內血液循環(huán)速度,增強心肌收縮力,提高機體的有氧工作能力。在習練氣功中,由于“三調”能使人體進入放松入靜狀態(tài),這樣就可通過調節(jié)自主神經(jīng)的平衡,特別是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緊張度的降低,使心率、心輸出量和血壓等得到調整。此外,氣功對改善人體末梢的血液循環(huán)十分有效。
氣功鍛煉對小腸吸收功能有促進作用,并能通過副交感神經(jīng)調節(jié)唾液的分泌及淀粉酶的活性〔6〕。習練氣功時,在入靜狀態(tài)下交感神經(jīng)緊張性降低,迷走神經(jīng)緊張性相對增高。由于消化系統(tǒng)主要受迷走神經(jīng)控制,因此練功可使胃腸蠕動和頻率加快,胃排空時間加快,各種消化腺分泌消化酶增加,腸鳴音增強,食欲增進,消化和吸收功能提高。此外,由于腹式呼吸膈肌活動幅度的增強,膈肌活動范圍擴大,腹腔內壓力變化的幅度加大,內臟器官的相互擠壓、摩擦,能有效促進內臟的血液循環(huán),并通過內臟感受器的神經(jīng)反射,調整胃腸功能。
氣功鍛煉可以提高鍛煉者的力量,尤其是有些氣功動作要求馬步站立及用手用力旋轉抓握,可以使上下肢肌肉群得到鍛煉,使握力和下肢力量上升。另外,顯示神經(jīng)肌肉協(xié)調性的平衡能力和反應時間對老年人十分重要,如果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會容易跌倒,引發(fā)意外傷害,危害老年人健康。氣功鍛煉能提高中老年人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應能力和神經(jīng)肌肉之間的協(xié)調性,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
本研究結果表明,氣功可以提高老年人呼吸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機能,使老年人生理年齡降低,有防病治病的功效,適合老年人推廣練習。
1 超 塵,溫長路.華佗集成研究〔M〕.北京:中國古籍出版社,2007:819-28.
2 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健身氣功〔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66-71.
3 朱建方,崔冬雪.身體鍛煉對老年人心血管系統(tǒng)機能的影響〔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7;21(4):18-9.
4 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審定.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66.
5 劉天君.中醫(yī)氣功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131.
6 曾云貴,周小青,王安利,等.健身氣功·八段錦鍛煉對中老年人身體形態(tài)和生理機能影響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9):1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