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廳,總能讓人聯(lián)想曖昧的場景,燈紅酒綠、纏綿嫵媚。上世紀80年代,舞廳業(yè)剛剛興起,老漢口巷子里的爹爹婆婆看了,都會指著叫罵“有傷風化”。不到幾年的時間,漢口江灘邊的舞廳遍地開花,去舞廳唱歌、跳舞成為一件時髦的事情。
不管是西裝革履的成功人士,還是打扮入時的嫂子,愛往舞廳鉆的人,都喜歡交朋結(jié)友,期待偶遇的發(fā)生。那時候,舞廳老板每天收茶水費都收到手軟,卻不曾想到,有一天,KTV和酒吧出現(xiàn),讓風靡一時的舞廳仿佛在一夜之間被世人遺忘。
從鼎盛時期的幾百家舞廳,到如今屈指可數(shù)的老舞廳,剩下的真的太少,改變的真的太多。不同于當年那些個指著舞廳罵的爹爹婆婆,現(xiàn)在的婆婆爹爹戲劇性地成為舞廳最常客,端著一碗熱干面,在炫彩奪目的射燈下?lián)u頭晃腦,開始老年潮流生活。
這期我們力圖尋找那些已被主流遺忘的舞廳,雖然很邊緣,卻也有著自己的姿態(tài):大眾舞廳親民而通俗,單位舞廳更像是一個機關(guān)大院,重回集體生活的快樂;而新興升起的教練舞廳,新潮時尚、張揚奔放。百樂門舞廳上演摩登風情
【教練舞廳代表】
除了提供跳舞場地,還有年輕的舞蹈教練現(xiàn)場教學,可以一對一單獨指導,不過需要另外收費。
“香檳酒氣滿場飛,釵光鬢影晃來回;爵士樂聲響,跳倫巴才夠味……”一進入到這個老舞廳里,腦海中就會不知不覺地回旋出這首上世紀30年代的老歌來。
正如其名“上海灘百樂門舞廳”一樣,舞廳也坐落在漢口洞庭街與上海路的交匯處,那是老漢口英租界的核心,也是整個武漢最具歐陸風情的地方。這樣一個以上個世紀30年代上海風情為主題的舞廳,這樣一片濃濃歐風的街區(qū),二者結(jié)合在一起,為這片百年歷史的老街區(qū)更增添了一抹風情。
在百年建筑扎堆的洞庭街,這個老舞廳的外立面并不是那么矚目。簡簡單單的招牌,紅白相間的墻面,顯得有點平淡無奇。進去之后才發(fā)現(xiàn)里面別有洞天。環(huán)繞舞廳四周的金色的羅馬柱,把舞廳分割為舞池和休息區(qū)。百余平米的舞池,全部被泛著蠟光的暗紅色地板鋪滿,顯得十分貴氣。宛若一下穿越到民國時期那個燈紅酒綠的時代。
休息區(qū)分為兩層樓,樓上的設計為古典的歐式看臺,從二樓向下張望,中間舞池一覽無余。天花板上,懸吊著各式復古的鐳射燈,包括舊式舞廳常見的大玻璃反光球,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曲風需要,變幻不同的色彩。五彩的燈光襯著音樂,再加上舞者的腳步,令人如癡如醉。值得一提的是,舞廳內(nèi)全部采用現(xiàn)場的樂隊伴奏,令人不自覺就想起舊時十里洋場的鶯歌燕舞。
這座舞廳在武漢已經(jīng)有20余年的歷史,但真正以“上海灘百樂門舞廳”來命名,還是幾年前的事情。據(jù)舞廳的宮經(jīng)理介紹,上海灘百樂門舞廳由上海灘飯店直接管理。所以不同于本地的經(jīng)營理念,舞廳也是采用全國的先進管理模式。究竟與本地的模式有什么不同,其實在剛進入舞廳的那一刻,就能感覺到整個舞廳青春的氣息。30多名身材勻稱的男性教練,穿著清一色的長腿黑西裝褲,閃亮的襯衫,帶動著身邊的女伴翩翩起舞。
舞廳的宮經(jīng)理說,武漢的一些舞廳基本上屬于大眾娛樂性質(zhì),沒有專業(yè)老師進行輔導,而那些舞蹈培訓機構(gòu),又太過專業(yè),少了一般舞廳的人情味,所以他們采用娛樂與專業(yè)結(jié)合的模式,30幾位教練提供一對一的輔導,“一般專場指導收費是80元到150元,有十幾種舞種可供選擇?!?/p>
在舞池中,不少男教練已經(jīng)開始現(xiàn)場教學,帶著身邊的女舞伴,快三慢三地扭動,而不同于其他舞廳的是,來光臨這里的顧客基本都是30到40歲之間的中年人,不僅裝扮入時,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宮經(jīng)理認為,教練舞廳將會是今后舞廳的發(fā)展方向,而這種新型的運行模式在武漢并不多見,上海灘百樂門舞廳也是第一個將“教練舞廳”這個概念引入武漢的。
可能正是基于這種多元化的運營模式,給這座老舞廳帶來了穩(wěn)定的客源,使老舞廳轉(zhuǎn)身一變,煥發(fā)出第二次生命。當你我撩開這座舞廳的外衣,發(fā)現(xiàn),這件古舊外衣的包裝下,原來蘊藏著一顆年輕的心。
綠洲歌舞廳
人多,跳得才有味
【大眾舞廳代表】
符合一切大眾舞廳的審美和特征,播放民俗歌曲,跳的是倫巴、恰恰、民族舞等,人多且年齡層集中,多半是50歲以上的退休者或者下崗工人。
2元票價的堅守
只需花2塊錢,就能在這里打發(fā)一天的時間,中午休息時間,要好的舞伴們會一起去附近的三鎮(zhèn)民生甜食館吃飯,到了下午,繼續(xù)去舞廳消磨時光。有時候碰上其中一些人的生日,大家還會一起相約去KTV唱歌、吃宵夜,業(yè)余生活一點都不亞于年輕人。
提及這里的老板,老人們都親切地稱她為這里的“團長”,老板名為劉云橋,但她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她的小名“四丫”。名字聽起來很年輕,其實老板已經(jīng)54歲,打扮精致入時,總是笑臉盈盈。從幾年前接手這家舞廳,就一直維持在2元的票價。隨著日益增長的經(jīng)營成本,劉云橋也想過漲價,甚至退出,但是一看到老人們的笑臉,就很舍不得。
“老人們畢竟節(jié)儉了一輩子,對漲價很敏感,而且提供老年人的活動場地本來就很少,我把場子關(guān)了,這些老人們怎么辦?”劉云橋說,雖然舞廳有時候真的是入不敷出,可能還需要倒貼錢,但是看著自己能給這幫老人帶來快樂,她就非常欣慰。
向奶奶是跳舞群中的風云人物,不僅年紀最大,而且舞跳得非常棒。一頭的白發(fā),跳起舞來卻極為靈活,隨著音樂時而搖擺,時而轉(zhuǎn)圈,一點也不輸給年輕人。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她做過手術(shù),體內(nèi)還安裝著心臟起搏器。
來這里跳舞是這位老“舞癡”每天的必修課。早上8:30,準時趕這里的早場,跳到10點回家,下午再來,跳到16:30回家?!皝磉@里也不全是為了跳舞,聽聽音樂,和其他人聊聊天,心情就會很舒暢?!毕蚰棠掏诵葜笆且幻t(yī)生,子女都在國外,跳舞成了她生活的全部。面對這么一位上了年紀的婆婆,周圍的人對她都很照顧,上下樓梯攙扶著她,而且有了什么新舞蹈,也一起教她?!坝兴麄冋疹欀?,我國外的兒子姑娘都感到很放心?!?/p>
四丫的舞廳傳說
“以前的生意比現(xiàn)在好做,那時候流行夜總會,嗨的人多,現(xiàn)在市面不景氣,這條街上很多夜總會都垮了,像我這樣的舞廳幾乎都快沒有了?!闭勂鹞鑿d的歷史,劉老板十分感慨,她在江城舞廳界干了將近20年,其中包括南京路上遠近聞名的夢卡,瑞祥路的大光明、海島,還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四丫舞廳”,都曾經(jīng)是風靡一時的舞廳。而劉老板獨特的人格魅力,也讓她擁有了一批簇擁她的粉絲,她的店開到哪,粉絲就會跟隨到哪。
在舞廳這個圈子里,劉老板算是元老級的人物,20年的從業(yè)經(jīng)歷讓她也見證了曾經(jīng)舞廳的輝煌?!耙郧岸际?塊錢的門票,進來隨便喝一杯茶就是18塊,那時候才真是熱鬧?!彼f,在當時進舞廳是時髦的事,而且消費很高,是交朋結(jié)友、談生意的地方。不像現(xiàn)在,基本是當做老人鍛煉身體的地方。從最繁華的南京路、到江灘邊,都是她曾經(jīng)駐扎的身影,“每一次都是因為場地問題,被迫關(guān)門,不是租約到期,就是政府要收地?!痹捳Z中有著無限遺憾,不過卻絲毫沒有影響她對這個行業(yè)的熱愛。
4年前接手這個舞廳,靠著口口相傳的口碑,現(xiàn)在每天早上來跳舞的人數(shù)達到300多人,幾乎每天滿場。就如同舞廳的名字一樣,綠洲——讓已到垂暮之年的人們,感受到絲絲綠意和生機。
放鷹臺的一側(cè),是湖北省老干部活動中心。在抑揚頓挫的朗誦聲,激情飽滿的歌聲中,走廊另一端傳來悠揚的慢三舞曲。盡頭轉(zhuǎn)彎處,有個舞廳售票點,小黑板上寫著票價:月票每張15元。對著的就是敞開的大門,門不大,但還是能看到舞池里人頭攢動,二三十對男女正在翩翩起舞。男士皮鞋錚亮,女士長裙飄搖。
老空軍軍長是???/p>
“月亮船呀月亮船……”舒緩音樂中,舞池中舞者瀟灑旋轉(zhuǎn),大多年過半百,頭發(fā)花白的老人家。雖然沒有青春的容貌,但寬大平滑的步幅、流暢優(yōu)雅的舞步、輕盈的動作,舉手投足間給人另一種怡然自樂的悠閑。
一曲楊鈺瑩的《月亮船》到了尾聲,舞步滑落收起,舞伴之間相互一笑算是謝過,就各自回到座位。烏黑的長發(fā),絲毫沒走形的身段,50來歲的張姨看起來很年輕,她住在傅家坡,但常來活動中心跳舞,“不單單是因為這里價格便宜,關(guān)鍵是這里氣氛輕松,沒有跳的好、跳的壞之分,工作之余一個星期來一兩次,就當是活動活動身體?!?/p>
老干部活動中心的舞廳,功能相對來說簡單,來這里的大多是附近的機關(guān)退休干部,“來這里跳舞的人,年歲相差一半的都有,從50歲到90歲都有。93歲的唐教授、89歲的老空軍譚軍長都是這里的常客。當然還是以60歲、70歲為主?!笔燮碧幍睦贤鯇M進出出的來客都很熟絡,有些人已經(jīng)是跳了20年的老主顧了。
最高檔的“兼職”舞廳
近300平方米的舞池,石質(zhì)地面上,映襯著斑駁的紋路,使用時間久了,舞步摩擦掉了原有花紋。舞池上空,有四盞專業(yè)旋轉(zhuǎn)燈,厚重的音響分立小舞臺兩側(cè),簡單樸素的墻壁上還掛著節(jié)日的彩帶。舞池的四周,擺放著一圈椅子,供舞者休息。
現(xiàn)在的舞廳是1994年裝修后的樣子。在此之前,這里原來是保齡球館,舞廳被建在另外一邊?!?986年舞廳開業(yè)時,正是國標舞興起的高峰,200平方米的舞池都不能滿足大家的熱情。每場基本上都有200左右的人進舞廳,有的人擠不進,干脆在舞廳外的大廳和走廊跳?!?/p>
1985年就在此工作的李師傅,對當時的勝景還記憶猶新。\"當年全國興建活動中心,湖北是第三家,這里的舞廳也算是湖北最有檔次的活動室舞廳了?!俺撕笔±细刹炕顒又行囊酝?,另外還有三家舞廳,一個在武重社區(qū)、一個在鐵路局,還有一個是水院的?!?/p>
這些舞廳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屬于禮堂性質(zhì)的舞廳,身兼多職:報告廳、禮堂、活動室、舞廳……開會時,工作人員要將200多張沙發(fā)桌子搬過來,會議結(jié)束再將沙發(fā)搬到角落疊起來,挪出位子當舞廳。
上世紀90年代以后,保齡球日漸冷淡。考慮到當時舞廳面積狹小,不能滿足需求,活動中心便決定將保齡球館改建為舞廳。原來封閉的墻面被打穿,配上明亮的大窗戶,地面鋪上了地板,置備了專業(yè)的燈光和音響,還免費提供開水、風扇、空調(diào)。
“當年還用開水瓶打水的時候,工作人員每天要打六七十瓶開水,現(xiàn)在有了保溫桶,每天仍舊需要4大桶水。”活動中心的鄭主任告訴記者,2000年后,水果湖地區(qū)取締了社會舞廳,這里的服務好、環(huán)境好,所以很多附近居民過來跳舞,活動中心也增開了晚間場。
一起追憶當年
明顯不同于大眾舞廳的是,對有離退休證老人的優(yōu)待,舞廳免費開放。不過,即使沒有離退休證,這里的門票也很便宜,月票15元一張。一年除了春節(jié),其余每天上午都對外開放。
人群的特殊性也決定了這里的氣氛,放的都是老干部喜歡的音樂,有解放前的革命歌曲,也有解放后的抒情民歌,像《我的祖國》、《兵哥哥》這些都是受熱捧的。有時候,大家不光是跳舞,更多是一起回憶當年的激情歲月。
不過,舞廳也有一些特殊顧客。他們來舞廳不是為跳舞,只是隨著音樂扭動一下身子,有的只能坐著抖抖腿,擺擺手。這樣的老人基本都是生病康復或中風以后,由老伴推來舞廳,舞廳對于他們而言,不僅是舞池,還包括路上的風景,和老朋友老同志之間的寒暄。
從開業(yè)到如今,活動中心的舞廳已經(jīng)過去了二三十年,小小的舞廳,安安靜靜在隱沒在楊柳翠柏之中。沒有斑斕的燈光,沒有衣袂飄香,更沒有云煙繚繞,有的只是恰如其分的音樂,伴著行云流水般的舞步,大抵這就是屬于大院舞廳的特質(zhì),和老同志們相輔相成。承載了他們對舞蹈的熱情,也成為單位大院退休人員之間相互交流的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