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駐鎮(zhèn)江某部靶場硝煙彌漫,一場坦克實彈射擊比武正在進行,一輛輛戰(zhàn)車疾馳而過,一發(fā)發(fā)炮彈呼嘯而出……經過激烈角逐,出人意料的是,同時獲得射擊專業(yè)優(yōu)秀單車的竟是昔日二連的“病號組合”。
這兩個病號,一個是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的四級軍士長雷鵬,另一個是患有骨膜炎的大學生、上等兵沈永田。雖然身體都患病,然而兩人從不向生活低頭,更不“等靠”,除了相互關心照顧外,更多的是在工作上“拉滿弓”,相互競爭,固強補弱。去年老兵退伍后,二連因缺少坦克射擊專業(yè)骨干,作為坦克通信專業(yè)特級能手的雷鵬“臨危受命”,被推上射擊組大組長的崗位。一轉行就要從頭學起,雷鵬心里清楚,坦克射擊專業(yè)信息化含量高,涉及系統(tǒng)原理多,然而作為“大老粗”的他,一學理論就心里發(fā)怵,沒了興趣。上任第一天,射擊組下士張碩就很“搗蛋”,故意問了這個“門外漢”幾個難題,給他一個下馬威。為了盡快提高業(yè)務素質,雷鵬主動把同住一屋的沈永田當成專業(yè)“智囊?guī)煛?,自己甘當“小學生”,虛心請教;沈永田也把老班長當對手,不甘示弱,常常先練一步,堅持第一個上炮,與雷組長“PK”。白天,他們鉆進車里反復練習射擊步驟,提高速度精度;晚上沈永田結合白天的實車操作細心講解原理知識,相互探討難題,常常加班到深夜,很快就“啃透”了《裝甲車射擊原理》《裝甲射擊故障與判斷》等十多種專業(yè)書籍。不到一個月,雷鵬的專業(yè)水平突飛猛進,他總結的“快瞄三步法”等經驗被全營推廣,徹底摘掉了“門外漢”的帽子,這對病號組合開始“漂亮轉身”,在連隊也小有名氣。
有人對兩人的行為很不理解,難道只顧拼命工作卻不顧及自己的病情嗎?他們的回答很一致:“病情不能小視,但工作決不怠慢,盡心盡責是本職!”前不久,上級配發(fā)給連隊新型教練射擊儀器,然而第一次使用時內膛槍固定裝置電擊發(fā)就發(fā)生故障,一時間讓大家束手無策。難道真的就沒有辦法了嗎?面對困難,兩人主動請纓,雷鵬負責操作檢查,沈永田負責翻閱理論書籍,分析原理,最后得知是沒有關閂信號造成的。他們頓時眼前一亮,迅速將火控啟動盒電路抽頭拔掉,直接連接電擊發(fā),儀器功能恢復正常,這一做法立刻被全團推廣,領導直夸:“不簡單!”
“能力共同提高,訓練敢于較勁”,這似乎成了他們的習慣。前兩天,兩人參加連里的100米測試,雖然都是病號,但兩人還是主動參加,沈永田以0.6秒之差輸給雷鵬。兩人都不服,第二天又賽,結果同時沖過終點線。“酵母”效應帶動連隊其他官兵一個個鉚足了勁要相互比一比,相互學一學,人人練就過硬本領。剛結束的團“軍事訓練質量排座次”考核中,二連成績全部合格,優(yōu)良率高達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