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 一二三四五
兄弟 個十百千萬
兄弟相逢 三碗酒
兄弟論道 兩杯茶
兄弟投緣 四海情
兄弟交心 五車話
兄弟思念 三更夢
兄弟懷舊 半天霞
兄弟今生 兩家姓
兄弟來生 一個媽
兄弟護國 三軍壯
兄弟安民 萬世夸
兄弟上陣 一群狼
兄弟拉車 八匹馬
兄弟水戰(zhàn) 千艘艇
兄弟出賽 百只笳
兄弟生離 兩行淚
兄弟死別 一枝花
兄弟情 夜空中萬千星點
兄弟情 紅塵里無限光華
兄弟情是沒有色的酒
兄弟情是沒有墻的家。
這是新版電視連續(xù)劇《水滸傳》的主題歌《兄弟無數(shù)》,這首歌也是整部劇情主題的濃縮,它對于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感情、深化主題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聽著這首歌,《水滸傳》中的英雄人物宋江、魯智深、林沖、武松等就會躍入眼簾。鞠覺亮導演的嚴謹求實,安徽衛(wèi)視的全線參與,北京如意吉祥影視策劃有限公司的推波助瀾,國際巨星的風暴效應,加上現(xiàn)代觀眾的娛樂精神,成就了新版《水滸》的成功,也將《兄弟無數(shù)》的歌聲推向高潮。
誦今想昔,由此及彼,凡看過1996年版張紹林導演的《水滸傳》的觀眾一定都記得《好漢歌》,不分年齡都會哼唱這首作品。新版主題歌之創(chuàng)意來自于著名導演吳子牛。吳子牛在一次接受采訪時,說“賽珍珠把《水滸》翻譯成英文介紹給美國人看的時候,她把這部戲的名字叫做《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他感覺這個名字太好了,可以把它作為《水滸》的主題歌。因此,我們打算從現(xiàn)在開始用這個名字在網(wǎng)上征集歌詞,我感覺這個比《好漢歌》要大氣得多,而且是這么有名氣的女作家起的名字,同樣男人氣十足,但比《好漢歌》聽起來更有勁,在意境上更深遠,也更和諧。”貫穿全劇的主題曲也有很大的變化,老版《水滸》的主題曲《好漢歌》突出的是好漢們“該出手時就出手”的英雄情結(jié)。而新版的主題曲則改為《兄弟無數(shù)》,片尾曲為《四海盟約》,歌詞無不突出兄弟情—— “兄弟情,夜空中萬千星點;兄弟情,紅塵里無限光華?!?/p>
由于吳子牛參加了新版的籌拍,在2009年7月開機,吳、鞠兩位導演交替時電視劇主題曲就已定名為《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新版《水滸傳》正是傳承的賽珍珠翻譯再創(chuàng)作精神,現(xiàn)在片標“水滸傳”下有英文“AllMenAreBrothers”,讓我們眼前一亮。
說來話長,生長在中國古城鎮(zhèn)江的美國女作家賽珍珠,在童年時就迷上了這部中國名著《水滸傳》。因為這部偉大的農(nóng)民起義的史詩作品寫到了她的中國故鄉(xiāng)鎮(zhèn)江:第110回《張順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潤州城》全是以鎮(zhèn)江(古稱丹徒、潤州)為故事背景,寫了金、焦、北固,其中對這里山雄水險的軍事要地作了描寫,并用一篇長賦謳歌當時的金山勝景。第112回中又寫宋兵克城后,再取丹徒。第119回寫到宋江歸朝受封,李逵授“鎮(zhèn)江潤州都統(tǒng)制”,一起當上了鎮(zhèn)江地方高級軍事長官??珊镁安婚L,在120回中寫到奸臣用毒酒毒害宋江,宋江竟連夜使人往潤州喚來李逵,騙其喝下毒酒,再告以實情。李逵當時并沒有死,回來后不久,便死在潤州,施耐庵將一個很有個性的英雄豪杰的悲劇性結(jié)局落幕在鎮(zhèn)江。
王媽媽是揚州人,在王媽媽的影響下,賽珍珠聽過許多民間傳說,有不少是水滸故事。家中廚師不僅燒出可口的飯菜,還能給賽珍珠說上一段書——《三國》《水滸》的故事。賽珍珠每每聽得很入迷。稍稍大些,賽珍珠也愛聽評書了,登云山寓所附近打谷場“說淮書”吸引了賽珍珠?;磿步小盎春h尮摹?,演出時由演員自擊鑼鼓說唱,曲目有長篇和短篇兩類,長篇如《水滸》《封神演義》,短篇如《十二月花風》等,偶爾說書人也編寫說唱社會生活中的故事。賽珍珠經(jīng)常下山跑到不遠處的山巷書場去聽書,有時沒有座位,她倚在板壁上也能聽一個時辰,常常忘了回家吃飯。揚州評話《武十回》《林十回》《魯十回》是她孩童時的精神大餐,據(jù)《王少堂傳》作者李真說,評話大師王少堂還和賽珍珠有過一次特殊的會晤呢。武松打虎、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宋江大鬧琵琶亭,說書人在幾十年的磨煉之中豐富了這項藝術(shù),有合情合理的創(chuàng)新,書說得天衣無縫,滴水不漏。賽珍珠不僅十分佩服,對書中的這些場景,她還能像模像樣地表演一段,贏得大家的喝彩!連她自己都覺得,她“與中國人沒什么兩樣”。
《水滸傳》的廣泛傳播是由小說本身的力量與產(chǎn)生小說的土壤,即中國社會特有的文化性質(zhì)的力量共同形成的。在傳播與接受過程中,說唱藝術(shù)承擔著向大眾尤其是不識字者傳播《水滸傳》的任務。從接受的角度看,《水滸》的說唱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shù)形式,既有自己的藝術(shù)品性,又受到《水滸傳》小說本文的限定。而作為改編的藝術(shù),說書的發(fā)展空間又非常之大。數(shù)百年來各門各派的評書藝人講說水滸故事,不僅為《水滸傳》的成書和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在《水滸傳》成書之后又不斷豐富和充實著新內(nèi)容,使水滸評話文化成為水滸文化中最為博大精深的組成部分。在這方面,賽珍珠是《水滸》的接受者,通過水滸尋求平民文學之根,后來又成為《水滸》海外的傳播者。
賽珍珠在成年后開始這本中國最著名的小說《水滸傳》的翻譯,她完成《大地》初稿后,就把目光放入下一場戰(zhàn)斗——翻譯《水滸傳》。
賽珍珠認為:《大地》是平民史詩,《水滸傳》作為一部傳奇史詩,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非凡超常的英雄形象。將《水滸傳》翻譯成英文,將書中中國人的處世哲學完整地體現(xiàn)出來,讓一百零八將走到西方朋友心中談何容易!但 “《水滸傳》這部著作是偉大的,并且滿含著全人類的意義,盡管它問世以來已經(jīng)過去了幾個世紀。”
賽珍珠還認為“《水滸傳》與其他小說完全不同。它風格粗獷,其中人物粗野冷酷,被天下不公逼上梁山,復仇心理指引他們,渴望幫助那些像他們一樣被蹂躪、被貧窮所迫、被社會遺棄的底層人民?!彼械阶约耗軓乃疂G傳中發(fā)掘出獨特的趣味甚至重要性。
賽珍珠已經(jīng)立下宏志大愿,翻譯工作迅速啟動。上世紀20年代中后期,那時她在南京做大學教師,賽珍珠請來女兒的家庭老師——金陵神學院龍墨薌先生,做她的中文秘書。龍先生是南京人,出身秀才家庭,寫得一手好文章。賽珍珠請龍墨薌為她解釋書內(nèi)所描寫的古代風俗習慣、服飾、兵器及古代專有名詞。翻譯的方式很有意思,首先,她自己通讀原著,然后請龍先生大聲朗讀,她盡量逐句直譯出來,這種邊聽邊譯的形式能促使她加快翻譯的速度;在翻譯的同時,她會不時參閱手邊的原著;整部小說翻譯完成后,她同龍先生一起逐字將譯文和原著對照;為保險起見,她還同另外一位中國朋友再次核對譯文。有時林語堂夫人廖翠鳳與賽珍珠經(jīng)常用漢語聊天,廖翠鳳給她講中國故事,為她朗誦《水滸傳》,賽珍珠一邊聽,一邊用筆譯成英文。兩家的孩子在一起玩耍,關(guān)系十分親密。
在翻譯中,賽珍珠盡量保持原著的風格,保留中國古代語言特有的表達方式和行文習慣。要做到這一點,最有效、最便捷的翻譯方法就是直譯。在翻譯中盡量使用直譯。比如她將成語“東奔西逃”直譯為“ran east and west”,“江湖好漢”直譯為“a good fellow of the rivers and lakes”。保持了原成語的形象比喻,又保持了原文兩部分的對仗形式,原文中的那些打油詩式的韻文也照譯成英文。賽珍珠的初衷是把中國名著原原本本地介紹到西方。
賽珍珠在解釋和考證方面下過很多功夫。她說“翻譯這部小說時,我根本沒有任何學術(shù)上的興趣,只是因為它生動講述了美妙的民間傳說……我覺得中文的語言風格與該書的題材極為相稱,因此我唯一要做的,就是盡己所能使譯本逼似原著,因為我希望不懂中文的讀者至少能產(chǎn)生一種幻覺,即他們感到自己是在讀原本?!?/p>
在龍墨薌先生和各位朋友的配合下,1927年到1932年,賽珍珠歷時4年多完成了第一個《水滸傳》71回(將原71回本第一回“張?zhí)鞄熎盱烈?洪太尉誤走妖魔”改為引首)的英文全譯本。書名叫什么?如果直接逐字翻譯,那么“水”等于英文的“水”(water),“滸”意為“水邊”(margins or borders),“傳”則相當于英文的“小說”(novel)——轉(zhuǎn)譯回中文則是“水邊的小說”,八百里水泊的英雄嘯聚一點味道也沒有了。賽珍珠將這幾個字排列在一起覺得毫無意義,也不能準確反映原書的意旨。賽珍珠在放棄了“俠盜”“義俠”等書名之后,選取了《論語》中的一句名言“All Men Are Brothers”即“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把108位綠林好漢的俠義精神凸顯出來。她后來在序言中說“這個題目無論從廣度上還是從含義上都表達了這幫正義的強盜的精神”。它本出自《論語》,是由孔圣人弟子子夏提出來的,也是《水滸傳》中許多大字不識只知殺人放火的草莽人物的人生信條。好漢還明確講出了這句話——第二回中,盤踞少華山的跳澗虎陳達帶人馬要攻打華陰縣,來史家莊借路,陳達見到史進,開口便道:“‘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相煩借一條路?!笨僧敃r史進還并沒有和他“皆兄弟也”的興趣,反而出馬交手捉住了他,不過最終倒是不打不相識,他們還真是成了兄弟;第四回中,魯達對熱情款待的趙員外表示“員外錯愛,灑家如何報答”時,趙員外說的是“‘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如何言報答之事?”(在書中也愛刺槍使棒的趙員外算是一個“準好漢”吧)又如第四十四回,石秀對萍水相逢便“賜酒相待”的戴宗、楊林表示感謝時,楊林道:“‘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還有不少好漢講不出這話,但結(jié)交結(jié)拜、稱兄道弟卻也是家常便飯。筆者認為賽珍珠選取的《論語》名句為書名,這是向西方貢獻了一把打開中國草根社會之門的鑰匙,但“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那其實只是個美好而不可能全然實現(xiàn)的夢幻。
1931年3月,賽珍珠無暇顧及新著《大地》(第一部曲)面世即將帶來的榮耀,急切地攜帶女兒共赴北平圖書館,為英譯《水滸傳》搜尋古裝本,拍攝插圖,使即將面世的英譯版盡量接近漢語原版。
當出版日期宣布后,賽珍珠接到美國哥倫比亞一所名牌大學中國留學生的晚宴邀請,到場后她發(fā)現(xiàn)自己是宴會上唯一的“外國人”。組織者站起來對賽珍珠說,賽珍珠女士,我們敬佩你的文學才華。但是《水滸》是一本暴露中國黑暗的書,把中國下層社會的黑暗面——打家劫舍、殺人越貨、吃人肉等殘酷的暴行,介紹到外國去,無疑是一件丟中國人臉的事,我們希望你翻譯一本描寫中國人純潔無邪的書!
留學生的理由是《水滸》英雄給讀者的印象是“中國人會吃人”。賽珍珠明確回應“在西方也有人饑餓時還吃人肉”。她婉拒了大家的要求。賽珍珠譯本在美國很是暢銷,從中國殺將過去的這批‘梁山好漢’,一下子就‘躥’上了美國權(quán)威的‘每月圖書俱樂部’的排行榜?!敝袊鴩鴥?nèi)也好評不斷,有人說:賽氏譯本“忠實地譯成英文”,“真是不易多得的杰作”,因譯作中的“人物頗與英國的羅賓漢等綠林豪杰相似,所以這樣有興趣的,合西洋人口味的,而有永遠性的人皆兄弟,更引起歐美讀者的歡迎”。多虧她的譯本,使這部名著全球聞名,出版后國外評價很高,哄動一時,甚至有西方讀者將施耐庵比為中國荷馬,他們說“想不到中國也有《伊利亞特》《奧德賽》那樣的作品”。
根據(jù)《中國翻譯詞典》介紹,賽譯本于1933年由紐約約翰戴出版公司、倫敦梅休安出版社分別出版,書中附有林語堂寫的導言。此后又于1937、1948、1957年在英、美再版,為20世紀50年代之前在西方影響較大的一個譯本。有些西方譯本由賽譯本轉(zhuǎn)譯。
《水滸》迄今已有多種英文譯本(包括Jackson及Shapiro翻譯的版本),但比較起來,仍屬賽氏譯本最具影響力。在中國四大名著的歐美譯本當中,發(fā)行量最大的還是美國作家賽珍珠當年翻譯的《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她的譯作深受英美讀者歡迎,在今天互聯(lián)網(wǎng)西方網(wǎng)上售書公司的推介書目中,我們?nèi)阅茴l頻見到Pearl S. Buck的All Men Are Brothers的名字,這足以證明她的翻譯策略是成功的。
1938年,賽珍珠在諾貝爾獎授獎儀式上所致答謝辭便是以《中國小說》為題。她謙稱自己是“一名說書藝人”。她說中國的古典小說與“世界任何國家的小說一樣,有著不可抗拒的魅力”,“是中國小說而不是美國小說決定了我在小說上的成就。我最早的小說知識,關(guān)于怎樣敘述故事和怎樣寫故事,都是在中國學到的。不承認這點,在我來說,就是忘恩負義。”
1963年春,賽珍珠好友、著名演員王瑩在北京香山郎見溝與丈夫謝和賡一起重讀了《水滸傳》,并對照賽珍珠送的英譯本《水滸傳》一起閱讀。王瑩有感而發(fā),寫了一首《香山夜讀水滸》:“滔滔椽筆似洪流,各個英雄有千秋。魯、李、武、林最可愛,光如日月照神州!”表達對賽珍珠翻譯《水滸》功績的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