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Java中的對象使用引用類型,所以沒有直接的方法可以將對象的內(nèi)容復(fù)制到一個新的對象。雖然java.lang.Object類的clone()方法為所有的引用類型提供了一套標(biāo)準(zhǔn)的克隆機制,但是對于深度克隆是較為麻煩的。本文給出了采用clone()方法實現(xiàn)淺克隆的案例,指出其局限性,然后提出采用序列化實現(xiàn)深克隆的方法和代碼,最后指出了這種方法的缺陷。
關(guān)鍵詞:Java對象; 淺克?。簧羁寺?;Clonable接口 ;Serializable接口
在Java中,對象是通過引用變量(reference variables)進行操縱的。同一個對象可以有多個引用變量引用它,將一個引用變量賦給另一個引用變量,只是創(chuàng)建了一個新的引用,其結(jié)果是這兩個引用變量引用了同一個對象,而并沒有對這個對象進行拷貝[1]。
有時候,我們需要獲得一個對象的拷貝。例如,你需要修改某個對象,但你不知道還有誰可能有一個對它的引用,于是你將這個對象進行拷貝然后修改它。更為常見的情形是,當(dāng)一個對象是一個公共方法的參數(shù)或返回值時,如果該對象是一個參數(shù),你把它保存起來,不希望調(diào)用者可以對其進行修改,所以,你需要保存該對象的拷貝。同樣,如果該公共方法返回一個對象,它是你的類的內(nèi)部狀態(tài)的一部分,這時你需要返回一個拷貝,從而避免調(diào)用者有意或無意地改變類的內(nèi)部狀態(tài)。
由于Java中的對象使用引用類型,所以沒有直接的方法可以將對象的內(nèi)容復(fù)制到一個新的對象。為此,Java提供了一個特殊的clone()方法,為所有的引用類型提供了一套標(biāo)準(zhǔn)的克隆機制。下面是我們需要了解的一些細節(jié)。
1 Object類的 clone()方法
java.lang.Object類的clone()方法提供了克隆的功能,這個方法被定義為protected。眾所周知,Object類是所有類的父類,所有類都繼承了這個類的方法。但是,這個方法的缺省實現(xiàn)會拋出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異常。一個類要實現(xiàn)克隆必須重寫Object類的clone()方法。請記住,第一,你一定要把它顯式地改為public;第二,要實現(xiàn)Cloneable接口的類才可以被克隆。
圖1展示了一個可以克隆自己的Person類。該類只有一個屬性變量name,在它的clone()方法中,首先創(chuàng)建了一個Person對象obj,然后使它跟自己具有相同的name 值,最后返回對象obj。在調(diào)用clone()方法的地方,返回的新對象必須通過類型轉(zhuǎn)換,轉(zhuǎn)換成正確的類型。
圖2的代碼片斷演示了smith對象復(fù)制它自己得到smith2 .
圖3運行結(jié)果顯示,smith和smith2這兩個對象具有完全相同的name值Smith,但是smith和smith2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引用, 一個是c17164, 另一個是1fb8ee3, 這說明smith和smith2是兩個不同的對象。
2 淺克隆和深克隆
Java支持兩種類型的克?。簻\克隆(Shallow cloning)和深克隆(Deep cloning)。
淺克隆,就是克隆對象的所有變量都含有與原對象相同的值,而它對其他對象的引用都仍然指向原來的對象。換句話說,淺克隆僅僅克隆所考慮的對象,而不克隆它所引用的對象。
深克隆,就是克隆對象的所有變量都含有與原對象相同的值,并且它所有的對其他對象的引用不再是原有的,而是指向被復(fù)制過的新對象。換言之,深克隆把對象的所有引用的對象也都復(fù)制了一遍。
缺省方式下Java使用的是淺克隆。Object類提供的clone()方法實現(xiàn)的就是淺克隆。
標(biāo)準(zhǔn)庫類ArrayList重寫了clone()方法復(fù)制它自己,下面的案例驗證了ArrayList實現(xiàn)的也是淺克隆。
//list1有兩個student對象,他們的名字分別為//Robert和Jason
ArrayList
new ArrayList
list1.add(new Student(\"Robert\"));
list1.add(new Student(\"Jason\"));
//復(fù)制list1,得到list2
ArrayList
(ArrayList
//將list2中第一個student的名字更新為Rose
list2.get(0).setName(\"Rose\");
//查看list1中第一個student的名字
System.out.println(list2.get(0).getName());
結(jié)果顯示:我們將list2中第一個student的名字更新為Rose之后,list1中第一個student名字也隨之更新了。 這說明克隆出來的list和原來list里面的東西是同一個對象。
3 用序列化實現(xiàn)深克隆
我們在重寫clone()方法的時候,可以人為地添加對引用對象的復(fù)制,從而實現(xiàn)深克隆。但是,這個方法的缺點是太麻煩了,特別是當(dāng)引用對象有很多,或者引用套引用很多重的時候。
業(yè)界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序列化然后反序列化的方法來實現(xiàn)深克隆。由于序列化后,對象寫到流中,所有引用的對象都包含在其中,反序列化后,對等于生成了一個完全克隆的對象。
這個方法要求對象(包括被引用對象)必須事先實現(xiàn)了Serializable接口。
圖6所示的User 類包含一個屬性變量 name和一個對Address的引用變量address。為了節(jié)省篇幅,其中的setter/getter方法都沒有展開。請注意其中的copy()方法的具體實現(xiàn),它首先將對象寫在字節(jié)流里, 然后再從字節(jié)流里面讀出來,得到一份克隆對象。
下面的代碼片斷演示了對一個User對象的深克隆。其中 smith2 是通過 smith 克隆的。
//用戶 smith, 地址在US
User smith = new User(\"Smith\",
new Address(\"US\"));
//復(fù)制smith,得到smith2
User smith2 = (User)smith.copy();
//分別打印smith 和 smith2 兩個引用
System.out.println(smith);
System.out.println(smith2);
//分別打印smith 和 smith2 包含的地址引用
System.out.println(smith.getAddress());
System.out.println(smith2.getAddress());
//分別打印smith 和 smith2的名字和地址值
System.out.println(smith.getName() +\",\"+smith.getAddress().getAddressName());
System.out.println(smith2.getName()+\",\"+smith2.getAddress().getAddressName());
結(jié)果顯示,smith 和 smith2 是兩個不同的引用,它們的值分別為173a10f和e09713, 而它們包含的地址引用也不同,分別為530daa和de6f34,但是它們的name值和addressName值是相同的。
4 結(jié)語
要實現(xiàn)Java對象的深克隆,我們可以采用重寫Object類的clone ()方法,或者業(yè)界廣泛采用的序列化方法。重寫clone()方法不適合于引用對象很多,或者引用套引用很多重的情況。而序列化方法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但是序列化方法存在以下缺陷:首先是性能問題,人們發(fā)現(xiàn)序列化方法比一個正確實現(xiàn)的clone()方法要慢一百倍。其次,并不是所有的對象都是可序列化的。第三,要當(dāng)心transient變量,這些變量不被序列化,在反序列化時,采用的是默認(rèn)值[2]。
參考文獻
[1] 錢宇虹,論Java對象的比較技巧,[J],軟件工程師, 2010.8
[2] Eamonn McManus,Cloning Java objects using serialization [EB], http://weblogs.java.net/blog/emcmanus/archive/2007/04/cloning_java_ob.html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