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蔡其矯是一個獨行俠式的詩人,獨行俠式的人生決定了他同樣是獨行俠式的藝術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于20世紀50年代的《川江號子》與《霧中漢水》較為典型地體現(xiàn)出了他那種潛游于集體主義話語中的個人話語。
關鍵詞:獨行俠 《川江號子》 《霧中漢水》
蔡其矯是一個行走于體制之外的自由人,他脫俗不羈,追求著純粹的自由與美。孫紹振說他是一個獨行俠。他這種獨行俠式的人生決定了他同樣是獨行俠式的藝術創(chuàng)作。蔡其矯的詩歌里滲透著他那種我行我素的獨立人格,即使是在個人情感被壓抑被扼殺的極“左”年代,蔡其矯在唱著大同的歌時,仍然敢于坦率真誠地表白那些屬于個人生命體驗的東西,敢于熱烈而又真誠地展示真、善、美。孫紹振說,蔡其矯是個三八式的老革命,很像是經(jīng)過“脫胎換骨”地改造過了的知識分子。但是,他的詩,卻沒有一點老革命的姿態(tài)……在他的詩里時不時地流露出某種個人話語,而不是當時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集體主義的話語。蔡其矯的這種潛游于集體主義話語中的個人話語在他的《川江號子》與《霧中漢水》中有著較為典型的體現(xiàn)?!洞ń栕印放c《霧中漢水》是蔡其矯早年的代表作。寫作時間正是中國要跑步進入共產(chǎn)主義大搞“大躍進”的1957、1958年。當時蔡其矯是長江規(guī)劃委員會的宣傳部長。這兩首詩都是有感于長江流域纖夫們艱難的原始體力勞動而作。
一、《川江號子》
川江是長江干流的一部分,長江航運,最難走的是川江,全程六百六十公里,有五百五十公里處在急流、險灘和淺灘之中,而這些又正是航運中的大忌,所以李白有詩句:“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弊怨乓詠?,人們一直視川江航道為畏途。在千百年的木船航運時代,江上木船的動力來自船工的身體。每當逆江而上或者船過險灘的時候,船工們就得拉纖,由于漫漫路途枯燥無味,需要精神調(diào)劑,川江號子遂應運而生。在平靜的江面唱的號子,舒緩悠揚,長于抒情,音樂性很強;在最急流處唱的“交架號子”(學者稱“拼命號子”)則雄壯緊張到了極致,這號子直至上世紀50年代還在川江上響著。
蔡其矯正是有感于千百年來在川江上響著的船夫號子而寫下了這一首詩?!澳闼榱讶诵牡暮籼?,來自萬丈斷崖下,來自飛箭般的船上?!苯瓋蛇吺歉呗栯U峻的巖崖,江面窄,江流急,江勢兇,這時船夫們應該唱著拼命號子,那號子緊促高昂,那種把生命拋在了浪尖急流的悲壯令聽者有如心碎。“你悲歌的回聲在震蕩,從懸?guī)r到懸?guī)r,從漩渦到漩渦?!钡教幨菓?guī)r,到處是漩渦,為生存,船夫不得不把自己的一生賭注在這些懸?guī)r間、這些漩渦中,他們無法掌控自己的生與死,所以他們唱出自己的生命悲歌。曾有這么一個著名的川江號子片段:“想我們船工生活悲慘,風里來浪里去牛馬一般;拉激流走遍了懸?guī)r陡坎,頭老打頭老罵血汗吸干;衣無領褲無襠難把人見,生了病無人管死在沙灘;船打濫葬魚腹尸體難見,拋父母棄兒女眼淚哭干?!边@號子是很悲,但悲而不消沉,它是被雄壯地喊出來的,它喊出了船夫們生命的壯烈與驕傲。
“你一陣吆喝,一聲長嘯,/有如生命最兇猛的浪潮/向我流來,流來?!边@是一個很感覺化了的詩句。船夫們在險灘急流上唱出的那充滿了生命張力的悲壯號子,猛烈地撞擊著詩人的心靈。這里“最兇猛的浪潮”,既是實指又是虛化了的一種象征,所實指的是,船夫們的那一陣吆喝、一聲長嘯是在最兇猛的浪潮上搏斗時發(fā)出來的,從船夫在浪尖上的號子我們不僅看到了他們命運的悲慘,更看到一種生命的強勁。這歌聲讓詩人的心靈逼近了船夫們的生存與生命。
“我看見巨大的木船上有四支槳,一支槳四個人;我看見眼中的閃電,額上的雨點,我看見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淚,我看見終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寧做瀝血歌唱的鳥,不做沉默無聲的魚;但是幾千年來/有誰來傾聽你的呼聲/除了那懸掛在絕壁上的/一片云,一棵樹,一座野廟?”由于沒有現(xiàn)代化的機械設備,木船的動力只能源于船工的身體,一只大木船上就得有十六個船夫劃槳,沉重的船只的前行全靠他們那突暴的肌筋所爆發(fā)出來的力量,不管是在暴雨天還是在冰寒天他們都得支撐著這沉重的船,這充滿了船夫的血與淚的跋涉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而這歷史的悲歌正是用終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的血與汗鑄煉而成的。多少年了,這歌聲一直孤寂地響徹在這急流險灘的漫漫跋涉之中,一輩又一輩地延續(xù)著,沒有傾聽者沒有贊頌者更沒有救世主。這一節(jié)詩雖然只有不長的幾行,但內(nèi)在的情感韻律卻起了一波三折的變化,前面兩行只是一個導語式的平緩節(jié)奏,緊接著下來旋律突然變得急促高亢恢弘壯大,到了“但是幾千年來,有誰來傾聽你的呼聲”,旋律又陡然沉寂了下來,只有絲絲如細雨飄動的弦音,但卻顯得異常得沉痛。如果從電影鏡頭技法來說,則用了中近特遠的鏡頭組接法。不管是在旋律上還是在鏡頭畫面的組接上其節(jié)奏都顯得跌宕起伏、鏗鏘有力。其語言凝練有力,如“閃電”、“雨點”,既點出了環(huán)境的惡劣,又讓人看到了船夫在這惡劣的環(huán)境中頑強拼搏奮進時所迸發(fā)出的生命強悍的火花,意蘊非常豐富。這里還連連使用了“我看見”,有力地表達出了詩人心靈所受的震撼與情感上的沉痛。
“……歌聲遠去了,我從沉痛中蘇醒,那新時代誕生的巨鳥/我心愛的鉆探機,正在山上和江上/用深沉的歌聲/回答你的呼吁?!鼻懊媸菍Υń騻兊谋瘧K歷史的回顧,鉆探機的隆隆鉆探聲把詩人喚回到現(xiàn)實與當前,讓他意識到船夫們那種悲慘歷史命運就要結束了,為什么有那樣的歷史?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科學不發(fā)達,二是歷代的統(tǒng)治者不為民著想,沒有很好地去治理長江,所以只能靠船夫們那艱難而原始的勞動來維持航運。而現(xiàn)在不同了,中國已進入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進入了正走向現(xiàn)代化的新時代。
新中國成立后不久,1950年2月就在武漢成立了長江水利委員會,著手開展長江的綜合治理工作。從1955年開始,長江流域規(guī)劃辦公室在蘇聯(lián)專家協(xié)助下,全面開展了長江流域規(guī)劃和三峽工程勘測、科研與設計工作,歷時三年,于1957年底基本完成。在這首詩中所提到的鉆探機在山上和江上所發(fā)出的深沉歌聲正是在做三峽工程的勘測工作。
最后一節(jié)詩,在旋律上很顯然有峰回路轉之勢,讓人擺脫沉抑而轉入了一個開闊明朗而又激昂的境界。我們也許會不由得想到毛澤東的那句有名的詩詞:“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保ㄗ饔?956年的詩詞《水調(diào)歌頭·游泳》)兩者在詩風與格調(diào)上有很大的差異,但都唱出了新時代的豪情氣概。
1958年全國上下正處于一片“跑步進入共產(chǎn)主義社會”的狂熱之中,那時候的人們充滿了急于改變“一窮二白”現(xiàn)狀的渴望,滿懷改天換地的豪情,提出了“超英趕美”的口號,大搞“大躍進”、“大煉鋼鐵”、“大放衛(wèi)星”。季羨林在回憶當時的心情時,說道:“那時我已經(jīng)有四十七八歲,不是小孩子了;我是受過高等教育、留過洋的大學教授,然而我對這一切都深信不疑。‘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我是堅信的。我在心中還暗暗地嘲笑那一些‘思想沒有解放’的‘膽小鬼’。覺得唯我獨馬,唯我獨革。”
正是在這樣的狂熱中,蔡其矯對于新時代的歌頌卻保持了少有的節(jié)制與難能可貴的深沉,站在長江堤岸上,聽著正為三峽工程做勘測工作的鉆探機的鉆探聲音,詩人沒有狂熱地為我們描繪共產(chǎn)主義式的美好前景,而是回顧了曾世代在急流灘險上搏斗與求生存的船夫們的悲苦生活,詩人為船夫們的悲慘生活而沉痛,同時也為他們在最兇猛的浪潮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英勇與頑強而深受震撼。其實詩人在這一首詩中更多的是歌頌船夫在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中、在孤寂中的生命強度,也正是這點引起他的心靈共振,詩人一生不斷行走也許也正是要顯現(xiàn)他的這種生命強度。孫紹振說在蔡其矯的詩里時不時地流露出某種個人話語,而不是當時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集體主義的話語,我想,這種個人話語就是那與船夫們的生命強度發(fā)生的心靈共振。
二、《霧中漢水》
漢水是長江的最大支流,可分為上中下三段,不管是中游還是下游都存在河身彎曲、沙洲與沙灘常在變化之中這樣的情況,這就給漢江上的航運帶來了很大的難題。在沒有機動船或機動船還沒有普及的年代只能靠纖夫來拉船。
《霧中漢水》創(chuàng)作要比上一首早一點,寫于1957年,詩人以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書寫了漢江邊纖夫們的痛苦跋涉。
“兩岸的叢林成空中的草地;/堤上的牛車在天半運行;/向上游去的貨船/只從濃霧中傳來沉重的櫓聲,/看得見的/是千年來征服漢江的纖夫/赤裸著雙腿傾身向前/在冬天的寒水冷灘喘息……/艱難上升的早晨的紅日,/不忍心看這痛苦的跋涉,/用霧巾遮住顏臉,/向江上灑下斑斑紅淚?!保ā鹅F中漢水》)
大霧天,大冷天,船很重,逆流而上,在這種情況下拉船,這是多么艱辛的勞作!在閑情逸致的文人騷客們的眼里,霧中的漢水也許有如仙境,“兩岸的叢林成空中的草地;/堤上的牛車在天半運行”,可是誰能看到這濃霧中正拉著沉重的貨船的纖夫的痛苦跋涉?他們赤裸著雙腿踩踏在徹骨的寒水冷灘,繃直的纖繩深深地勒進了他們胸部的皮肉,他們不得不拼命地向前傾身,單薄而襤褸的衣服在這寒冷的冬天并不起到多大的保暖作用,但是隨著喘息聲,他們的頭上、身上蜿蜒地流下了一條條汗水。有誰知道,也許他們已這樣整整拉了一夜而當清晨到來時還在繼續(xù)著,他們半彎的身子還有多少能量?他們身上還有多少汗水可以流?也許他們身上的每一根筋都已經(jīng)在扭曲暴起。這就是千年來的纖夫們的生活,盡管已進入了新時代,可他們的歷史還是沒有結束,他們還在進行著這痛苦的跋涉。這是多么觸目驚心的景象!多么觸目驚心的歷史與現(xiàn)實!就是剛升起的太陽看到了這一切也會流下眼淚。
詩人以一種浩然的正氣和寬厚的悲憫之情抒寫了這些纖夫,在已刮起了“反右”颶風的1957年寫下這樣的詩句,需要多大的勇氣與氣魄。在我們今天看來這似乎沒什么,可是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這些唱著悲歌的詩句是離經(jīng)叛道的,是有反黨嫌疑的,會被戴上丑化勞動人民、丑化社會主義社會的帽子。1956年毛澤東提出了“雙百方針”,指出文藝在歌頌新社會和正面人物、歌頌進步的同時也可以批評落后,這曾使文藝出現(xiàn)了一個興盛的局面,出現(xiàn)一批敢于反映現(xiàn)實、揭露矛盾沖突的作品,如王蒙的《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劉賓雁的《在橋梁工地上》,等等,這些作品批判了黨內(nèi)存在的官僚主義、教條主義,抨擊了消極落后的東西。但這種活躍興旺的氣象維持不到一年,就因1957年“反右”運動而未能繼續(xù),原先這些敢于揭批生活陰暗面的作品、敢于直面現(xiàn)實的作品都被批判。文壇一時又萬馬齊喑??善谶@時蔡其矯卻寫下了這一首不合時宜或者說不識時務的《霧中漢水》。從這兒我們可以看出蔡其矯那令人肅然起敬的不為世俗所羈絆的特立獨行的品格。
當然,蔡其矯因這兩首詩也受到了批評,只是沒有陷入滅頂之災,他對此似乎無所謂。這還是得益于他那種我行我素的性格。從這兩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蔡其矯的詩歌有直面現(xiàn)實的勇氣,在他的內(nèi)心有一種無畏的價值觀,重自我感覺,并且把這種感覺放在一切權威之上。
參考文獻:
[1] 王炳根.少女萬歲——詩人蔡其矯[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4.
[2] 孫紹振.蔡其矯八十不掩愛恨[EB/OL].http://www.gmw.cn/03pindao/shuping/2004-06/17/content_42161.htm.
[3] 佚名.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川江號子[EB/OL].http://news.sohu.com/20060317/n242337071.shtml.
[4] 季羨林.牛棚雜憶手稿本[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6.
作者:周飛伶,廣西師范學院新聞傳播學院講師,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化與文學的教學與研究。
編輯:錢叢E-mail:qiancong08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