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英國詩人羅伯特·勃朗寧的詩作《我的前公爵夫人》,認為詩人充分利用“戲劇性獨白”的詩歌形式,通過公爵的自我暴露、公爵所敘述的公爵夫人和公爵夫人肖像畫三者之間的反諷關(guān)系,表現(xiàn)了對藝術(shù)的功能與價值、藝術(shù)的道德維度等問題的思考。
關(guān)鍵詞:英國文學 詩歌 戲劇性獨白 反諷
英國詩人羅伯特·勃朗寧的《我的前公爵夫人》是一首名作,《名作欣賞》曾先后刊載過胡家?guī)n和飛白兩位著名學者的賞析文章。胡家?guī)n先生的分析重點是意象象征,飛白先生主要談人物形象。我以為,除了二位學者所指出的以外,這首詩“戲劇性獨白”的敘述形式也是需要格外關(guān)注的一個方面。
“戲劇性獨白”是一種獨特而富于表現(xiàn)力的詩歌形式?!皯騽⌒元毎住彪m不是勃朗寧所創(chuàng)制,但一提到“戲劇性獨白”,人們首先就會想到勃朗寧。正是由于他的大膽嘗試,這種詩歌形式的表現(xiàn)力才得到空前的釋放。所謂“戲劇性獨白”,顧名思義,即具有戲劇特性的獨白?!皯騽⌒元毎住保蓮娜齻€方面來加以描述。其一,詩中有一個一般涉及兩個人物的戲劇似的情節(jié)。其二,與劇作家相類似,詩人只提供人物“臺詞”,而不做任何評論,不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傾向性。其三,讀者讀“戲劇性獨白”,如同看一出戲:詩中所呈現(xiàn)的,是“劇”中一個人物對另一個人說的話,原本不是說給“局外”的讀者聽的——讀者有點像是在門外、窗外聽到屋里人的談話,或擅自拆讀他人信件的“非法”的偷聽者、窺探者。詩中雖有兩個人物,但總是一個說,一個聽,故稱“獨白”。
“戲劇性獨白”的上述特性賦予它以戲劇似的客觀性與開放性。但畢竟,詩是詩人寫的。作者的隱去,讀者外在于詩中情節(jié)的關(guān)系,都是文本建構(gòu)的。“戲劇性獨白”的客觀性與開放性,說到底,不過是詩人留出的反諷空間。而反諷是“戲劇性獨白”表現(xiàn)主題的主要手段,是它的魅力所在,力量所在。
還是結(jié)合作品來談?!段业那肮舴蛉恕肥且皇椎湫偷摹皯騽⌒元毎住?。詩中情節(jié)涉及的兩個人物,一個是副標題告訴我們的“斐拉拉”公爵,另一個是某位伯爵派來的使者。全詩便是斐拉拉公爵的“獨白”,使者是聽他說話的人。使者是前來談判一樁婚姻的,他的主人要把女兒嫁給喪偶的斐拉拉公爵。斐拉拉公爵在這樣一個賓客匯集,本應(yīng)喜氣洋洋的場合,在談判的間隙,帶著婚姻使者來到樓上的一間密室,向他展示“前公爵夫人”的畫像。這便構(gòu)成作品的情節(jié)背景。
公爵滔滔不絕,先講畫,繼而由畫講到人。對于畫,公爵顯然是行家,他視這幅“前公爵夫人”的畫像為珍品,為“奇跡”,并一一點評其中妙處:看那畫中所呈現(xiàn)的生動面容,看那“深邃”、“熱情”而“真摯的眼神”!而說到這幅畫所表現(xiàn)的人,則是滿腹的不滿。
公爵不滿,就因為畫家作畫時隨口說出的幾句“無聊話”——什么“夫人的披風/蓋住她的手腕太多”,什么她頸部“隱約的紅暈”“絕非任何顏料所能復(fù)制”——她便面呈悅色,臉頰上泛起興奮的紅暈。公爵夫人作如此反應(yīng),無非是畫家的話讓她意識到自己的美貌。她不知道,在公爵看來,作為公爵夫人,她只應(yīng)做本身沒有光芒的月亮,她只應(yīng)被動反射公爵的光芒,而不應(yīng)有自我意識的。
公爵不滿,她貴為公爵夫人,卻沒有公爵夫人應(yīng)有的冷漠和孤傲,她那顆心輕易就能滿足,輕易就能感動,隨便什么東西——“落日的余暉”啦,仆人從園子里摘來的“一枝櫻桃”啦,“她騎著/繞行花圃的白騾”啦——竟都能讓她欣喜,都能讓她“贊羨不絕”。當然,公爵賞賜的禮物她也喜歡,高高興興地佩戴在胸口。她不知道,公爵的賞賜需要無上感戴,是斷斷乎不可以和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等同看待的。
公爵不滿,她漠視頭上頂著的夫家有著九百年歷史的高貴姓氏,竟然平易近人到隨口就要對人道謝。雖然“每次我走過”,她總是笑意盈盈,可這樣的微笑她也同樣慷慨地拋灑給身邊他人!她不知道,入嫁斐拉拉家族,從而獲得這個高貴姓氏,這是她一生最大的榮耀,是世上女人所能得到的最高獎賞。她不知道,一旦獲得這個姓氏,她的笑容便只能奉獻給一個人,而世上其余一切也就不應(yīng)讓她感奮。
公爵是不屑“屈尊”向她道明或?qū)λ枰杂?xùn)誡的。在公爵看來,這樣一位公爵夫人讓他有失身份,而她竟然還不知收斂,不知悔改!于是——公爵輕描淡寫地說——“我下了令:于是一切微笑都從此制止”。公爵把她處死了。于是,她便成為“我的前公爵夫人”——由一個活潑潑的生命化作墻上的一幅畫。
對于這位“前公爵夫人”的行為、人品和悲慘結(jié)局,伯爵派來談判婚姻,要把伯爵的女兒送來充任新的公爵夫人的使者,不可能一無所知。然而眼前這個熱情動人的畫中人,同那個據(jù)說因舉止不妥而被處死的“前公爵夫人”,是那樣不相吻合,他的詫異可想而知。他不理解,這個讓公爵不能容忍,乃至痛下殺手的女人,眼睛里透出的怎么會是如此純凈,如此熱忱的目光?他一時忘記了自己的身份,脫口問出一個換任何人都不敢問的問題:“是從哪兒來的——這樣的目光?”這一問題不啻是要求公爵對自己的冷血罪行做出解釋,是對公爵的審問。
公爵的解釋自然無法消弭使者的疑慮,恐怕只會讓他毛骨悚然吧。而對于讀者來說,公爵的解釋不過是不打自招地告訴我們他的狹隘和殘暴。
就這樣,在這首“戲劇性獨白”中,詩人看似退到幕后,任由斐拉拉公爵自說自話,充分表演。但實際詩中處處見出詩人的態(tài)度。詩人的態(tài)度主要借詩中多重結(jié)構(gòu)性反諷表現(xiàn)出來:在喜慶的背景下樓上密室里講述著血腥的故事;迎“新”與憶“舊”相互顛覆,相互影射;顯見的狹隘殘忍的暴行,卻以滿不在乎的口吻講出;蓬勃美麗的生命受到的是壓制、輕蔑,乃至殘害,而當這生命記錄在二維的圖畫中之后,卻得到推崇和珍視。詩人通過這些反諷對說話人斐拉拉公爵予以審視,予以批判,通過這些反諷讓讀者體會到,這是一個顛倒的、扭曲的、悖謬的世界。
反諷是“戲劇性獨白”傳達主題的主要手段。前文所提的都是結(jié)構(gòu)性反諷。讀這首詩,讀者最先體會到的,也許還不是結(jié)構(gòu)性反諷,而是話語反諷,是說話意圖和實際所達成的效果之間的反差:公爵述說被他處死的前公爵夫人的種種不是,他的用意本是為自己的暴行辯護,讓人相信這女子確實該死,但他冗長的指摘反而讓我們看到一個善良純潔、平易近人、健康活潑、熱愛生活也熱愛這個世界的美好形象。他的指摘反而讓我們看到,前公爵夫人的死令人發(fā)指、天理難容。公爵的自我辯護實際成了徹底的自我暴露。
公爵的問題不是個人性格缺陷或心理變態(tài),而是典型的社會問題——說得再詳細些,是他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導(dǎo)致他在認知上出了問題。他對世界的認知偏差,屬于培根在《新工具》里所說的“洞穴的假象”。他把大公國最高統(tǒng)治者的特權(quán)視若永恒的絕對的權(quán)利,把特殊的命運、特殊的家世所賦予他的一己的偏見,當做普世的價值。這便是他專橫、虛榮、多疑、殘暴、占有欲和支配欲極強的性格基礎(chǔ)。與他形成截然對照的,是公爵夫人的熱情、謙和與仁愛寬厚。她既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也承認他人的生命空間。她享受美好的人生,為自己的美貌和受人愛戴而滿足與自豪,同時也為他人的善意和勞動而心存感激。公爵夫人性格中所體現(xiàn)的,幾乎可以說是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質(zhì)。加害于這樣一個美好的生命,公爵不可能給出站得住腳的理由。他的述說只能讓我們看到他的殘暴和褊狹,看到殘暴和褊狹背后根本性的認知錯誤。
勃朗寧充分利用“戲劇性獨白”的詩歌形式,曲筆刻畫公爵和公爵夫人的形象,目的并不在簡單地揭露什么,歌頌什么,而是借二者之間的沖突,對藝術(shù)的功能與價值發(fā)出追問。這首表面看寫公爵為自己弒妻行為辯護的詩,以展示“前公爵夫人”的肖像開頭,以介紹海神馴海馬的雕塑結(jié)尾,以藝術(shù)的話題始,以藝術(shù)的話題終,這絕非隨意寫來。事實上,勃朗寧幾首以文藝復(fù)興時期意大利藝術(shù)家為題材的作品,除這首《我的前公爵夫人》而外,其他如《利波·利比兄弟》《安德利亞·德爾·薩爾托》等,都是對于藝術(shù)的一些本質(zhì)性問題的思考。
《我的前公爵夫人》開篇公爵所說的頭一句話是:“墻上這幅畫是我的前公爵夫人,/看起來就像她活著一樣?!焙竺嫠v道,下令把她處死后,“于是一切的微笑從此制止。/她站在那兒,像活著一樣。”在公爵的敘述中,畫與人混為一談,畫即是人。藝術(shù)把生命覆蓋了,馴化了,冒名頂替了。當蓬勃的生命變?yōu)橐环察o的肖像畫之后,原先一切讓公爵不滿的因素——她的自我意識、她對生活周圍其他事物的分心關(guān)注、她對自己顯赫身份的無心漠視等——都被剔除掉了,只保留了姣好的面龐、迷人的身段和熱忱的目光。畫中的公爵夫人不再把目光移向日落、鮮花、旁人旁物,不再有個性,不再有鋒芒,而是變成一個被動的觀賞對象,變成公爵可以完全控制,全部占有的一件收藏品。
對于變成畫的前公爵夫人,公爵是欣賞的。只是,表現(xiàn)人的一幅畫說到底是復(fù)制品,是盜用人的形象的平面的死的東西。在生命面前,畫是贗品。要說什么是藝術(shù),這位在世時有著美好容顏,體現(xiàn)著完美人性,洋溢著生命活力的公爵夫人,才是最高形式的藝術(shù)。不能欣賞人,只能欣賞畫的公爵,同安徒生童話《夜鶯》中那個放逐真的夜鶯,而癡迷于一只發(fā)條驅(qū)動的假夜鶯的國王,同樣愚蠢。
不過,藝術(shù)和生命的關(guān)系還有另外一面,同樣不應(yīng)忽視。畫雖說只是生命的死的平面的復(fù)制品,但它畢竟是對生命的某種見證和保存。公爵滔滔不絕,試圖靠強權(quán)建立一個關(guān)于公爵夫人的權(quán)威敘述,但他引以得意的那幅畫卻始終在無聲地反駁著,顛覆著他的敘述?!笆菑哪膬簛淼摹@樣的目光?”——使者的不解所傳達的,是畫對于公爵語言敘述的否定。
作者:張耀平,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候選人,山西大學副教授。
編輯:錢叢E-mail:qiancong08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