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教育教學工作任務比較繁重,既要扎扎實實地完成階段性的教學目標,還要關注學生整體性目標的達成度。所以,我們的教學就要努力給學生做一定的鋪路工作,讓學生通過較有效的途徑,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一、要關注課堂,培養(yǎng)學生口耕的習慣
不僅要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更重要的是精心設計課堂,在課堂上以較有價值的問題引領學生積極思考,努力為學生騰出獨立學習、深度思考的時間,利用口語交際等教材內(nèi)容,創(chuàng)造學生互相交流、互相評價的機會,在教師的相機點撥中,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就是說,我們作為教師要給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訓練學生口耕的條理和勇氣。讓學生感覺到語文學習是有用的。在課堂上我要在全班同學和老師面前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為了讓這一時刻更加精彩,我必須在課上課下積極閱讀、認真思考。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進入了少年期,有了較強烈的自尊心,他們比較關注自己在老師和同學,尤其是同伴中的認可度。所以,給學生—個獨立思考、表達交流的機會,這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
二、要關注閱讀,培養(yǎng)學生目耕的習慣
良好的習慣可以伴隨孩子一生的成長。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來說,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是交給了學生開啟人生智慧大門的一把鑰匙,打開了這扇門,學生就會在與不同的思想者的交流中感知社會、感悟生命、陶冶情操、磨礪意志。所以,六年級,我們一定要抓住小學階段的尾巴,在課堂內(nèi)繼續(xù)讓學生習得閱讀的方法,通過讓學生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作者的敘述順序,抓住重點句段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和觀點,細心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等,及時把自己的閱讀感悟以批注的形式記錄下來。同時我們把閱讀延伸開來,讓學生在課文的學習之前,收集相關資料,并對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整理、提煉。讓學生在課前互相交流收集資料的情況,在學習課文的時候,通過背景介紹、作者簡介或其他相宜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進行課堂交流,以督促學生在課后認真閱讀相關資料,拓寬學生的課堂閱讀視野,提高學生理解閱讀材料的能力,在不斷的深度理解中,豐富學生的語感。逐步學習作者謀篇布局及基本的表達方法。同時充分發(fā)揮閱讀鏈接和課外拓展的功能,通過讀書交流活動、故事會等形式,讓學生的閱讀不斷地橫向或縱向延伸,在不斷的延伸中豐富學生的情感,增加學生的人文底蘊。
三、要關注細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筆耕的習慣
通過各種渠道指導學生不僅從書本中學習,還要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留心周圍的生活,注意自然和社會的變化,注意觀察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些小事。從這些細小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真、善、美,假、惡、丑,能小中見大,從自然界存在的一些事物和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些小事中得到一定的啟示和感悟。并運用課內(nèi)外閱讀中獲得的習作方法,能通過一定的謀篇布局,詳略得當、比較生動地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同時,根據(jù)教材要求,引導學生通過豐富的想象表達自己對未來生活的設計和向往。并通過反復的修改,認真的講評,不斷向外延伸的交流中,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筆耕的能力。
我認為學生口耕、目耕、筆耕的習慣和能力應當貫穿在每一個學段,只是因?qū)W段不同而側(cè)重點不同而已。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才真正有利于學生素養(yǎng)的提高,才能更好地為學生學習更復雜、更豐富的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才能為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開啟一個良好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