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shù)學是小學階段的一門主要科目,對學生的成長以及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人教版;教學
一、幫助學生進行概括,讓學生懂得運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
以第四冊的“除法”為例: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能夠把除法做到運用自如。主要要幫助學生弄清楚除法的使用條件,在實際運用中,要幫助學生梳理清楚題意,并找出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系,正確概括出除法的含義。在教材上,配有很多相應的情境圖,這可以讓學生更快的接受除法的含義,比如在教材的第29頁例3中,就配上了這樣一幅情境圖,有15個孩子,有5個在一起,有3組。題目里也已經說明了有15個人在做游戲。在這里,教師應該帶著學生一起“讀”情境圖,弄清楚它里面的內涵,然后提出問題:有15個小朋友正在操場上做游戲,每5個人一組,總共可以分成幾組?學生們肯定會毫不猶豫地說3組,因為他們從情境圖中已經得知了。還可以問:有15個小朋友在操場上做游戲,把他們分成3組,每組有多少人?學生們肯定也會因為情境圖毫不猶豫地回答5個。最后教師給學生概括,其實第—個問題就等同于:在15中有幾個57而第二個問題就等同于:把15個人平均分成3組,每一組有多少人?這樣就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了除法,進一步學會運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
二、加強學生的自主性活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以第六冊第二單元為例:本單元的知識安排遵循了認知規(guī)律,是一個由易到難、由低到高的思維過程。
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更加理解并掌握算法,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自己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擺小棒,也可以擺粉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擺小棒或粉筆的過程中加以思考和想象,以加深學生的理解,讓學生掌握其實質。求一個數(shù)除以幾,其實就是把這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以后,求每一份是多少,這就把整十、整百、整千除以一個數(shù)輕松的轉換到了二年級的表內除法了,這就可以讓學生更加順利地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擺小棒或擺粉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自主創(chuàng)造性,在自己的動手過程中用以前所學過的知識去解決新問題,讓學生從以前的簡單除法輕松過渡到“大數(shù)”的除法。
三、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以第七冊為例:本教材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寬泛的學習背景,更給學生留下了很多探索的空間。
例如,在教學“三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相乘”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以前所學過的“兩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相乘”的方法探索一下“三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相乘”的方法。大部分的學生肯定會照葫蘆畫瓢,但是有的學生在“畫瓢”的時候不畫“瓢柄”,這時教師可以先讓“畫瓢柄”的同學進行講解,并總結出三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相乘的方法。這樣先叫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有的學生完全解答正確,有的學生不免會有一些瑕疵,教師再加以改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從以上事例中可以得出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要幫助學生進行概括,加強學生的自主性活動,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索,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懂得如何運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以提升小學數(shù)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安世剛,孔玲,陳鶯,“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J],山東教育,2007(Z1)
[2]趙健,注重教材分析巧化教學難點:學數(shù)學第五冊第二單元教學體會[J],廣西教育,1996(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