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也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谷鳥也來了。于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xiàn)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qū)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復始。(竺可楨《大自然的語言》)
【角度點撥】1.生命力是頑強的。2.自然有變化之美,人生有起伏之樂。3.今天的凋零是為了明天更好的新生。4.立足現(xiàn)實,燦爛人生。
二
“克隆”就是無性繁殖的新型生物技術,科學家除了能成功克隆出魚類、兩棲類動物外,還能克隆出哺乳類動物。隨著克隆綿羊“多利”的問世,許多人對“克隆人”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有關“克隆人”的討論提醒人們,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科技越發(fā)展,對社會的滲透越廣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許多關于倫理、道德和法律等問題。(談家楨《奇妙的克隆》)
【角度點撥】1.科學的發(fā)展從自然界逼近了人類本身。2.科學既可造福人類也可殃及人類。3.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事物。4.理性與道德并重。
三
目前,科學家對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原因存在兩種對立的理論,即“撞擊說”和“火山說”。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紹夫的原蘇聯(lián)科學家發(fā)現(xiàn),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純的沙子)處于超高壓的狀態(tài),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從而變得極為致密。我們把這種被壓扁的沙子稱為“斯石英”。斯石英并不十分穩(wěn)定,如果原子之間靠得太近以至于它們之間出現(xiàn)相互排斥的趨勢,最后又變?yōu)槠胀ǖ纳匙樱@種反彈變化進行得非常緩慢,從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數(shù)百萬年。如果把溫度升得足夠高,斯石英會在很短時間內(nèi)變?yōu)槠胀ㄉ匙印R虼俗匀唤缰写嬖诘乃故⒅怀霈F(xiàn)在沙子被強烈擠壓的地方??茖W家在新墨西哥州拉頓地區(qū)距今6500萬年的巖層里檢測到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種原子排列。于是,根據(jù)化學中斯石英的性質我們可以肯定考古學中的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的原因是“撞擊說”而不是“火山說”。(阿西莫夫《被壓扁的沙子》)
【角度點撥】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不同學科間是緊密聯(lián)系的。3.聯(lián)系是創(chuàng)造的前提。4.實踐出真知。5.嚴謹求真的科學態(tài)度。
四
在自然條件下,一顆蒲公英的種子可能隨風飄蕩幾十千米后才會落地,如果各種條件適合,它會在那里生根、發(fā)芽、成長;山澗溪水中的魚蝦可能隨著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戶……凡此種種,都是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條件下緩慢進行的,時間和空間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會造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嚴重失衡。(梅 濤《生物入侵者》)
【角度點撥】1.循規(guī)蹈矩,順其自然。2.適者生存。3.平凡就是美。
五
傍晚,我們看見太陽躺在西方地平線上,顏色是那樣深黃、殷紅。這是日落時陽光所穿透的大氣層增厚,而黃、紅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時的太陽看起來是深黃、殷紅的。太陽緩緩墜落,接近地平線時竟縮身變扁,這是光通過空氣時,速度減慢,光線折射也隨之發(fā)生變化,使落日的高度和寬度之比為26.5∶32,在觀賞者的眼里太陽自然就扁了。此時,若天空無云,你回頭看背面的天空中會顯出神秘的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面還鑲有明顯的亮弧,這是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氣層都是彎曲的,加上太陽沉入地平線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在天空中呈現(xiàn)出藍灰色的暗?。欢邔哟髿饷芏刃?,光散射弱,就產(chǎn)生了暗弧上的亮弧。(黃天祥《落日的幻覺》)
【角度點撥】1.科學能去偽存真。2.真理往往存在于虛幻的外表深處。3.科學的力量是偉大的。4.觀察是發(fā)現(xiàn)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