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先聲奪人。汽車剛轉(zhuǎn)過一個山坳,便聽到一種聲音在轟鳴,嗡嗡隆隆的,如同大風(fēng)勁吹,沉雷滾動……我知道,那便是壺口瀑布的回聲。
近了,那聲音一陣緊似一陣地灌進(jìn)兩耳,我頓時精神也來了,旅途的疲憊一掃而光。我急不可耐地踏著沙灘、河床,奔向壺口。啊,那一剎那,我被震驚了,我的大腦仿佛凝固了:這才是我心目中的母親河??!
眺望壺口。那奔流不息的河水挾帶著巨浪滾滾而來,突然墜入落差數(shù)十米的壺口峽谷,響聲如雷,有如萬馬奔騰,吼聲動地。水蒸氣不斷地升騰,酷似夜間的濃霧,又酷似半透明的輕紗,令人如同置身于神話世界,不禁如癡如醉。
近了,更近了。迎面撲來一層水汽,如煙,如霧,空中似乎飄著濛濛細(xì)雨,把我的頭發(fā)濡濕了,睫毛上也掛上了晶瑩的小水珠。我仰望瀑布,驚訝極了,這是一道美麗的金色瀑布,湍急的水流傾瀉而下,激起的水霧騰空而起,真像水底冒出的滾滾濃煙。這就是著名的“水底冒煙”的景觀吧?
渾濁的水從北到南翻滾而下,到達(dá)壺口,雷霆萬鈞的聲音響徹山谷,騰飛的黃浪舞動壺口,飛濺的雨霧彌漫壺腰,翻江倒海的浪濤張開血盆大口肆意穿插壺底。原來,那沉雷般的響聲,就是從那黃煙飛騰、霧氣彌漫的地方傳出來的。
站在壺口的邊沿,只見奔騰的河水傾瀉而下,像千萬匹脫韁的野馬,腳下的大地在振動,耳邊則是雷聲轟鳴。我的雙耳只聽到震耳欲聾的轟鳴:那沖天的巨浪咆哮著,我和黃河都一起在顫抖。黃河水氣勢磅礴地奔騰向前,激起一團(tuán)團(tuán)的黃霧砸向空中,好像無數(shù)的戰(zhàn)馬,嘶鳴、狂跳,掀起滾滾而來的黃塵;更像蟄伏騰飛的黃龍,激昂地怒吼、搖動,卷起遮天蔽日的黃云……
黃河在峽谷中穿行,洶涌的波濤如千軍萬馬,奔
騰怒吼,聲震河谷。當(dāng)瀑布飛瀉,反復(fù)沖擊巖石和水面并在山谷中回蕩,恰如萬鼓齊鳴,撼天驚雷,火車出站,航班起飛,放炮開山……這只有在壺口瀑布附近,才能真正感受到的聲音。大抵是因為剛下過大雨,防
止大水來襲的緣故吧,去壺口近前的拱形橋被封了,
我們只能在遠(yuǎn)處的河灘上觀看。放眼望去,兩岸青山如黛,從遠(yuǎn)山的中間,滔滔河水閃著亮光如奔騰的野馬漫過來,剎那間縱身跌入谷底,濺起二三十米高的煙霧。正是這條壺口瀑布,硬生生地劃出了陜西和山西兩省。
迎著潮乎乎的河道風(fēng),極目遠(yuǎn)眺,只見滔滔巨流,奔騰怒嘯,從北向南涌來。遠(yuǎn)看瀑布,只見一道巨大的水簾懸掛在天地之間,那一瀉千里的水柱真像千萬匹戰(zhàn)馬奔騰而來,那聲音震耳欲聾。這情景,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李白的名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好壯觀的景象呀!
我沒見過廬山瀑布,但在書中感受到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清雅;而在這里,我卻感受到了“黃河之水天上來”的震撼!
只有站在壺口,面對瀑布,目睹巨浪,耳聞濤聲,才能真正領(lǐng)略到黃河在奔騰、怒吼和咆哮的浩大氣勢,在返璞歸真之感中產(chǎn)生人與自然的遐想和戰(zhàn)勝一切的勇氣與力量,增添一股強(qiáng)烈的民族自豪感。
“風(fēng)在吼,馬在嘯,黃河在咆哮”,這是兒時人人都會唱的歌。今天的壺口瀑布已不只是一個單純的讓人欣賞的風(fēng)景點(diǎn),它已成為一種精神的象征。每個時代,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兒找到某些寄托、某些沖擊和鼓舞,這就是黃河內(nèi)涵的豐富性和包容性。
(選自《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5月27日,有刪改)
賞讀
如果把黃河比做一曲悠揚(yáng)婉轉(zhuǎn)的吹奏樂的話,那么,壺口瀑布就是一支激昂奔放的打擊樂插曲。它既“一瀉千里,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又“一瀉萬年”,給了歷代人們不可征服的力量。
本文作者以游記的形式,由遠(yuǎn)及近,盡情地描繪了壺口瀑布雄渾、壯觀的景象,給人以美感和力量。此外,文中大量運(yùn)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使讀者如臨其
境,如聞其聲。在以后的寫作中同學(xué)們可以借鑒這種手法。
思考練習(xí)
1.壺口瀑布有“晴天灑雨”“水底冒煙”“旱天驚雷”之說,請從文中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
2.本文的寫作順序是“由遠(yuǎn)及近”,請找出標(biāo)志性的詞語。
3.文中作者提到“眺望壺口”“仰望瀑布”。其中“眺望”和“仰望”能不能互換?為什么?
4.請你選擇一處景點(diǎn),寫一篇游記。確定合理的觀察順序,適當(dāng)運(yùn)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文章字?jǐn)?shù)在600字左右。
【張明常 于士慶/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