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00分鐘;總分100分)
一、語文知識積累(20分)
1.根據(jù)拼音寫漢字,給黑體字注音。(4分)
禁gù()jié責()胡zī()xuān昂()
解剖()畸形()粲然()誘惑()
2.解釋下列詞語。(2分)
(1)落英繽紛:
(2)冥思遐想:
3.按要求改寫句子。(4分)
(1)這副勞動者的憂郁面孔上籠罩著消沉的陰影。(縮寫句子)
(2)大廳禁止吸煙,違者罰款。(改成語氣委婉的句子)
4.下列對本單元內容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藤野先生》是一篇散文,是作者對20世紀初自己在日本留學的一段經(jīng)歷的回顧,重點敘述了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熱情歌頌了藤野先生公正、真誠、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B.《我的第一本書》是作者朱自清通過對他的第一本書的追述,折射出20世紀初中國民眾的苦難生活和苦難生活中的人間溫情以及生命樂趣。
C.《列夫·托爾斯泰》是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傳記作品中可以獨立成篇的一節(jié)。作者為我們描繪出一幅世界級大文豪托爾斯泰的“肖像畫”,揭示出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D.《我的母親》作者胡適以質樸的文字,深情地回憶了他少年時期的成長歲月,表達了對母親的深切懷念和熱情歌頌。
5.下面語句的順序排列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分)
①長髯覆蓋了兩頰,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皺似樹皮的黝黑臉膛,一根根迎風飄動,頗有長者風度。
②寬約一指的眉毛像糾纏不清的樹根,朝上倒豎。
③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臉龐,植被多于空地,濃密的胡髭使人難以看清他的內心世界。
④一綹綹灰白的鬈發(fā)像泡沫一樣堆在額頭上。
⑤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你都能見到熱帶森林般茂密的須發(fā)。
A.③①②④⑤B.③①④②⑤
C.⑤③①④②D.③⑤①②④
6.母親節(jié)的時候,某班開展了以“獻給母親的歌”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完成下列任務。(6分)
(1)假如你是活動的主持人,請為這次綜合性學習活動擬一段開場白。(2分)
(2)在活動中,小明同學向大家展示了一段新聞材料,請你根據(jù)文字介紹,完成下面的要求。
這位母親名叫閻瓊瑪,家住甘肅省迭部縣臘子口鄉(xiāng)朱立村,今年77歲。雖然每天要打柴背柴,但老太太總是面帶笑容。那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笑容,沒有絲毫做作,沒有絲毫埋怨。幾十年的風雨歷程,這位母親早已習慣了艱難困苦,習慣了微笑面對人生。
①請給這段材料擬一個標題。(2分)
②假如見到閻瓊瑪老媽媽,你會對她說點什么?(2分)
二、課內閱讀(20分)
【甲】
“我的講義,你能抄下來么?”他問。
“可以抄一點?!?/p>
“拿來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并且說,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jīng)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xù)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jīng)學。
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還記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將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講義上的一個圖來,是下臂的血管,指著,向我和藹的說道:
“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匀?,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么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F(xiàn)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著黑板上那樣的畫?!?/p>
【乙】
有一個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飯,在門口玩,身上只穿著一件單背心。這時候我母親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條小衫出來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說:“穿上吧,涼了?!蔽译S口回答:“娘(涼)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蔽覄傉f了這句話,一抬頭,看見母親從家里走出,我趕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聽見這句輕薄的話了。晚上人靜后,她罰我跪下,重重地責罰了一頓。她說:“你沒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來說嘴!”她氣得坐著發(fā)抖,也不許我上床去睡。我跪著哭,用手擦眼淚,不知擦進了什么微菌,后來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醫(yī)來醫(yī)去,總醫(yī)不好。我母親心里又悔又急,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頭舔我的病眼。這是我的嚴師,我的慈母。
7.分別寫出【甲】文的過渡句和【乙】文的中心句。(2分)
8.根據(jù)【甲】【乙】兩段選文,完成下表。(8分)
9.說說【甲】文中“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這句話中,“吃了一驚”“不安”“感激”的原因分別是什么。(3分)
10.【甲】文“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中“一點”這個詞語可否刪去?為什么?(2分)
11.你是否贊成【乙】文中母親教育兒子的方法?請說說你的看法。(3分)
12.【甲】文中的藤野先生和【乙】文中的母親在教育學生或子女方面的共同點是什么?(2分)
三、課外閱讀(20分)
十六歲那年的一株月季花
□安寧
初春一個微涼的午后,我排了長長的隊伍,從老師的手中領養(yǎng)了它,并小心翼翼地將它植入教室門前的小花壇里。那時的我,因為卑微,無人關注,讀書常常心不在焉。上課的時候,老師在前面講優(yōu)美的詩詞,我卻走神,想起黃昏里屬于我的月季。春風悄無聲息地吹進來,輕拂著我的短發(fā),又翻亂了桌上的書本。我用力地想啊想,卻還是不知道:究竟那一株瘦弱的月季,何時才能聽見我的祈禱,從細細的枝杈里發(fā)出綠色的小芽來。
沒有人知道我的焦慮,事實上,我如那株枯萎的月季一樣,被人忘記了。不管疼痛與喜悅,濃烈還是淺淡,都不會有人去注意沿墻低頭走路的我。我已經(jīng)習慣了這樣的被忽略,假若偶爾有人大聲地在班里提及我的名字,我反而會像一只受了驚嚇的小獸,想要瞬間消失掉。大部分的時光,我縮在教室最后一排靠窗的座位上,這是我在別人的張揚里最為安全的存在方式,一如那株在繁花似錦的春天里從來沒有蜂蝶流連過的月季。
那一小片花壇,植了30株月季,我的那一株始終無聲無息,沒有任何舒枝展葉的痕跡。負責澆花的師傅說,這株月季定是枯了。但我還是百般地懇求那個好脾氣的師傅,無論如何都不要忘了在施肥澆水的時候,多多眷顧這株孤獨的月季。
這樣的乞求并沒有奏效,澆花師傅在一株株欣然吐葉的月季面前,每每還是將它忘記,或者即便是視線飄過,也不作短暫的停留。這是一個花團錦簇的春天,女孩子們彼此開心地叫嚷著,自己的月季又長出了一片葉子,抽出了一條新枝。那新鮮的小芽,竟猶如嬰兒的雙唇,是可愛鮮嫩的紅色!我蹲在花壇邊上,看著那株干枯寂寞的月季,聽著別的女孩子興奮又夸張的叫聲,還有操場上隱約傳來的籃球撞擊水泥地面的響聲,終于將頭深深地埋進臂彎里去,哭了。
春天不過是一個轉身,便走掉了。校園的紅磚路上,青草在一次次踩踏里彎了又直直了又彎。我的月季,在我日日守候里,依然選擇了沉默。
花壇里的月季已經(jīng)競相地開放,最好的一株長在靠近我那一株的左側,枝葉蓬勃,將那一方小小的角落全都遮掩住了。澆花師傅許多次都以妨礙觀賞的理由要拔掉我的月季,卻每每都在我的苦苦哀求里住了手。他不明白,總是問我:“丫頭,這不過是一株發(fā)到你的手中便已經(jīng)奄奄一息的花而已?!倍遥偸蔷箨窭溆驳鼗貞痪湓挘骸八恢皇且恢暝录?。”
是的,它不只是一株月季,它是十六歲的我所有的期待、夢想與童話。我固執(zhí)地認定,假若它真的不會醒來,那么,我的青春也會如它一樣暮氣沉沉,了無希望。
那個閃亮的童話,就在盛夏的一個清晨蘇醒過來。我守護了整整一個春天外加一個初夏的月季,終于從泥土中生出一片卑微但卻執(zhí)著向上的新芽。那株枯萎的枝杈,依然安靜地挺立著,等待那柔弱的生命,一天天向上、向上,直至最后遠遠超越了它的高度……
我的月季,在溫暖的泥土里,蟄伏了整個的春天,錯過了爭奇斗艷的季節(jié),卻還是來得及在陣陣蟬鳴的盛夏,一點點地散發(fā)著馥郁的花香。
十六歲的那年夏天,我的每一本書里都飄散著月季的芬芳。我將每一朵花凋零時的花瓣,全都細心地收藏進書本。它們的芬芳深深淺淺地嵌入溫情的文字中,每一次讀,都能感受得到它最初綻放時飽滿恣意的生命力。
而這樣的香氣,從十六歲時那個自卑的丫頭,一直繚繞到而今自信從容的我,歷久彌香,再也不能讓我忘記。
(選自《潤·文摘》2009年第7期)
13.從全文看,本文既寫了______________的經(jīng)過,又寫了______________的經(jīng)過,這兩條線索交叉進行,從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4分)
14.“我”為什么說“它不只是一株月季”?請說說你的理解。(2分)
15.簡析“月季”在文中的作用。(2分)
16.作者為什么要反復寫花壇里其他盛開的月季?(從寫法和目的兩方面回答)(2分)
17.文章第四段中畫線的句子表現(xiàn)了女孩們怎樣的心情?請發(fā)揮想象,對女孩們的表情加以描寫。
(3分)
18.文章最后一段在結構和內容上有什么作用?(4分)
19.你從月季花終于蘇醒的過程中得了怎樣的人生哲理?(3分)
四、寫作(40分)
20.請以“師愛(父愛、母愛),觸動了我的心靈”為題寫一篇作文,寫作時先把題目選定,再按要求作文。
要求:(1)內容具體,有真情實感;(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3)不少于600字;(4)凡涉及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寫字母代替;(5)不得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