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探究】
教我們學做事的,是老師;教我們懂真誠的,是老師;教我們學做人的,是老師。是老師那無私奉獻、寬容仁慈、情深似海、完美無瑕的愛改變了我們的一生。課文《再塑生命》中的莎莉文老師以無私的愛重塑了海倫的生命,用博大而深沉的愛改變了海倫的生命軌跡。老師的愛是最具穿透力和震撼力的,老師也是最具有自我反省精神的人。欣賞下面的美文,伴著濃濃的師生情,讓我們體味其中飽含的深刻哲理吧!
【延伸閱讀】
最美的風箏
□曉蓉
師大畢業(yè),我被分到市區(qū)一所小學任教。在我所任教的第一堂勞動技術(shù)課上,我給學生們布置了一道作業(yè):利用平時常見的材料,每人做一只風箏,可以和家長一起完成。
幾天后,孩子們都交上了自己的作業(yè)。我簡直不敢相信,他們的風箏竟做得如此精致,豐富多彩!
在眾多的作業(yè)中,一只粗糙的橢圓形的風箏顯得分外笨拙。風箏的周邊顯然是用舊鐵絲擰箍而成,而后又用廢煙盒紙將鐵絲包起來;風箏的中間有一個用黑色碎布片做成的圓形東西,并且用繩子穿起來,與外面的鐵圈連著,從而構(gòu)成一個整體。看著如此不倫不類、令人費解的“四不像”,我大惑不解,差點笑出聲來,心想:呵呵,這學生真會搞笑。
“這個東西是哪位同學做的?”我舉起“鐵圈”問全班同學。偌大的教室內(nèi)也隨之發(fā)出一陣哄笑。
許久,一個身材矮小、穿著樸素的小男孩慢慢站起來。他的臉憋得通紅,局促不安地小聲作答:“老師,這……這是我……我做的?!蔽彝送麅裕浪拿纸卸⌒」?。
“這就是你的作業(yè)?”我提高聲音質(zhì)問。
丁小光對我的質(zhì)問始料不及,有點害怕似的向我解釋:“嗯,老師,不光是我自己做的,還有我的爸爸。他告訴我,雖然他的眼瞎了,但是他的手并不瞎!”
什么?他的手并不瞎?我驀地想起,就在幾天前,老校長曾告訴我說,這個班級中有一個特困生,媽媽剛?cè)ナ?,爸爸又是個盲人……頓時,我臉上火辣辣的。鎮(zhèn)定下來后,我柔聲問他:“可以告訴老師,你這只風箏叫什么名字嗎?”
“老師,風箏的名字叫‘眼睛’,它是我和爸爸一起取的?!?/p>
我心弦一動,突然發(fā)現(xiàn),這只粗糙且笨拙的風箏做得竟是那么可愛與真實,那不正是一只大大的足可以放出光芒的眼睛嗎?
拿著那只大“眼睛”,我輕輕地走到丁小光的身邊,然后對全班同學說:“同學們,其實,老師早就看出來了,你們做的風箏當中有許多并不是用平時常見的材料做的,有的根本就是直接在商場買的!丁小光同學和他的爸爸共同完成的這只風箏才是最美和最好的風箏!”
短暫的沉默之后,掌聲漸漸響起,繼而在教室內(nèi)久久回蕩,逐漸淹沒了我的聲音。我分明看見,丁小光的雙眼噙滿了淚水,晶瑩而透明。
(選自《三角洲》2007年第3期)
1.在“我”所任教的第一堂勞動技術(shù)課上,“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怎樣的作業(yè)?完成的情況怎樣?
2.文中丁小光的風箏,為什么起名叫“眼睛”?
3.文中丁小光的風箏不倫不類、令人費解,為什么“我”說是最美和最好的風箏?
4.談談你對本文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