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熊最怕寫作文了,下午山羊老師布置了一篇寫景的作文,他趕緊回家找熊爸爸,請教寫景作文的秘訣。熊爸爸思考了一會兒,告訴大肚熊,要想把景物寫“活”,主要有以下三步:
第一步:抓住特點,點面結(jié)合。
寫景只有抓住特點,才能寫得生動形象。即使是同樣的景物,在不同的季節(jié)和地點其特點也是不相同的。同樣是風(fēng),春風(fēng)和煦,夏風(fēng)熾熱,秋風(fēng)蕭蕭,冬風(fēng)凜冽;同樣是山,泰山險峻陡峭,興安嶺蜿蜒溫柔。另外,我們看到的景物很多,在寫時要抓住最能體現(xiàn)其特點的景物來寫,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集中筆墨,以點激活”。如《索溪峪的“野”》一文就很好地運用點面結(jié)合的方法。你看,索溪峪的主要特點是什么?這是整體,就是所謂的“面”,作者扣住了“野”字;而如何圍繞這一特點進行描寫呢,作者抓住了四個點——山野、水野、動物野、游人野,描繪了索溪峪獨特的美景。
第二步:動靜結(jié)合,活現(xiàn)景物。
景物是靜止的,如果我們在描繪的時候能賦予其動態(tài),就會讓讀者看到其美的另一面。如《可愛的草塘》中有這樣的描寫:“浪花翠綠翠綠的,綠得發(fā)光,綠得鮮亮,歡笑著,翻滾著,一層趕著一層涌向遠方。仔細瞧那浪花,近處的呈鮮綠色,遠一點兒的呈翠綠色,再遠的呈墨綠色,一層又一層,最后連成一片,茫茫的跟藍天相接?!边@草塘的“浪花”多么活潑可愛,歡笑著、翻滾著,趕著跑去與藍天相接。一個“歡笑”,一個“翻滾”,一個“趕著”,使讀者眼前出現(xiàn)了浪花活潑、奔涌的形態(tài),給美麗迷人的草塘增添了一份動態(tài)。
第三步:多種感官,一齊上陣。
觀察景物時要善于調(diào)動多種感官,不光要用眼看,還要用鼻子聞,用耳朵聽,甚至可用手摸,用嘴嘗!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碧綠的菜畦”是用眼看到的,“光滑的石井欄”是用手摸到的,“鳴蟬在樹葉里長吟”是用耳朵聽到的,“又酸又甜的覆盆子”是用嘴嘗到的。
大肚熊聽了恍然大悟,高興地說:“我知道啦!謝謝爸爸!”說完拿著作文本跑進房間,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