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功山有世界同緯度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山草甸,還有大大小小上千處瀑布,其中“瀑布之王”落差高達170米。
明朝嘉慶皇帝曾降旨拜山,這直接促成了武功山道教文化的興盛。而主峰金頂上歷經千載屹立不毀的4座古祭壇,更是遺留下了道學的厚重。
武功山被譽為“天然植物園”,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巨型活體靈芝。而藥材“萍術”的種植,傳說則是源于狐仙和人的一段美好愛情……武功山位于江西省西部,地跨吉安市安??h、萍鄉(xiāng)市蘆溪縣、宜春市袁州區(qū)三地,歷史上曾與衡山、廬山并稱為“江南三大名山”。
遠自漢、晉時起,武功山就被道家選為修身養(yǎng)性的洞天福地。后來,文人雅士也接踵而至,留下了許多吟誦佳作。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登臨武功山后曾寫下詩句:“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嶺堪比武功山。觀日景如金在冶,游入履步彩云間?!?br/> 正如文人墨客賦詩題詞里描述的那樣,這座江南名山風光旖旎,尤其是那10萬畝綿延起伏的高山草甸、飛流直下的紅巖谷瀑布群、千年屹立的金頂古祭壇群堪稱“江南三大絕景”,令人神往。
千瀑飛流直下,落差達170米的“瀑布之王”
“天上草原”10萬畝高山草甸綿延起伏
武功山最高海拔1918米,總面積360多平方公里。這里山勢陡峭,山路崎嶇,怪石林立,山間植被茂盛,充滿了鳥語花香。踩著古關驛,迎著祭壇吹來的千年罡風,蜿蜒的小路引領著旅者姍姍登頂。
武功山植被茂盛,水量充沛,形成了上千處大大小小的瀑布,尤其以紅巖谷瀑布群為最。據(jù)說武功山瀑布落差在120米以上的就有5條以上,最高的潭口瀑布高達170米,堪稱“瀑布之王”。飛瀑流泉,讓人目不暇接,有氣勢磅礴的“銀簾瀑布”、跌宕生姿的“龜潭瀑布”,還有活潑俏皮的“三疊泉”,它們或引吭高歌,或低吟淺笑,讓大山不再寂寞。穿梭在瀑布、險峰之間,掬一捧泉水,洗盡滿臉的疲憊,看瀑布飛流直下,頓時會覺得清涼愜意。
一路向上攀登,千瀑漸漸被踩在腳下,峰回路轉間,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一片廣袤無垠的高山草甸映入眼簾。四周寂靜得只聽得見風聲,樹木消失了,水聲也消失了,在這世界里只剩下蒼茫無邊,千山鳥飛絕,草甸綿延起伏,浮云繚繞,猶如天上人間。這便是武功山頗負盛名的“天上草原”。10萬畝草甸綿延于高山之巔,穿云入霧,讓人有縱馬馳騁的沖動。據(jù)專家考證,武功山的高山草甸海拔之高、面積之廣,在世界同緯度名山中是絕無僅有的,被稱為“奇山伴草甸,天下一絕”。
道教文化興盛,嘉慶皇帝曾降旨拜山
4座古祭壇千年屹立在頂峰
站在武功山上,時常會聽到陣陣鐘罄,那是從道觀中傳來的清靈之聲。道觀中清癯的道人長年沐浴高山的鐘毓靈秀,日靜天長,個個仙風道骨。
傳說遠自漢、晉時期起,武功山便被道家擇為修身養(yǎng)性的洞天福地。宋、明時期香火達到鼎盛,除山頂有古祭壇群及白鶴觀外,山腰有官岡庵,山麓還有圖坪、箕峰、集云、行宮、腳庵、沖仙、歲仙等諸多名觀。在此期間,最引人注目的是明朝嘉慶皇帝的降旨拜山之舉。據(jù)說當時太后背部生有惡瘡,諸法治療仍無法痊愈,后來是服用武功山的道家仙藥才將疾病祛除。于是,嘉慶皇帝派欽差專程赴山感謝,并建亭紀事,武功山道場也隨之名揚四海。
當?shù)澜淘谖涔ι脚d盛之時,佛教也迅速本土化,并大舉在武功山圈山占地、建剎立塔,大有后來者居上之意。清朝時期,道教與佛教形成了明顯的地域分化,出現(xiàn)了佛道同興的現(xiàn)象。
如今,武功山遺存的古祭壇有10余處,其中最著名的是主峰金頂上的4座古祭壇,即葛仙壇、汪仙壇、沖應壇和求嗣壇。這4座古祭壇分東南西北四個朝向,均建于東晉時期,距今有1700多年歷史,是目前全國發(fā)現(xiàn)的海拔最高的古祭壇群,被專家譽為研究古代江南民間祭祀文化的“活化石”。
古祭壇是湘贛地區(qū)古代民間祭祀天地的場所,承載著古代先民對
于神靈的敬仰。傳說宋朝紹定年間,吉水縣有一位名叫文儀的人,他身穿儒服虔誠拜倒在葛仙壇前,禱告求嗣。4年之后,文儀有了第一個兒子,這就是后來為國捐軀的愛國名相文天祥。得子之后,文儀認為是自己的虔誠感動了上天,特意在葛仙壇前建銅瓦殿報恩。若干年后,文天祥也親筆寫下“葛仙壇”三個大字以謝恩。當?shù)乜h志也有相似記載:“后丞相生而有紫氣之兆。逮長魁天下,書‘葛仙壇’三大字,以額茲山昭靈貺也”。
除了在研究道教文化中有著極高的價值,這4座古祭壇在建筑史上也是一大奇跡。祭壇為山崗巖塊石拱頂結構,通稱“無梁殿”,是江南地區(qū)唯一以石頭為材料搭建的圓穹頂式建筑,均沒有石灰和黏土之類的東西。這4座古祭壇處在一個連樹都極難生長的大風之處,歷經千載屹立不毀,時光風化了滿壁的滄桑,遺留下來的是道學的厚重與縹緲。
世界上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巨型活體靈芝狐仙傳授種植藥材“萍術”之術
武功山不僅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同時還是一片物華天寶之地。
由于武功山處于羅宵山脈末端和幕阜山脈之南,高山不僅能遮擋住強烈陽光,還能避免強大氣流侵入,獨特的自然和地理條件,為植物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據(jù)統(tǒng)計,武功山共有植物2000多種,其中珍貴、稀有樹種達150余種,古木大樹達37種,武功山因此被譽為“天然植物園”,名木古樹,參天蔽日。有古生代石炭紀的蓮座蕨,中生代侏羅紀前后出現(xiàn)的桫欏、金毛狗、華面紫萁,有“活化石”植物之稱的銀杏,還有千年桂花樹、鐵杉、紅豆杉以及1萬余畝連片成林的臺灣松等。而最具仙氣的則是一顆世界上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巨型活體靈芝。這顆靈芝直徑約1米,高約0.5米,已在這片福地安然生長了上百年,享受著大自然賜予的甘露。
武功山不僅名木古樹眾多,還盛產藥材,主要集中在羊獅幕。羊獅幕是武功山金頂?shù)慕忝梅?,山上最富盛名的藥材是“萍術”。萍術又名“白術”,具有健脾益氣、除濕益燥、安胎等功效。羊獅幕的萍術最早是清朝時期蘆溪縣一戶沈姓人家種植的,傳說這戶人家是為了避難才逃到羊獅幕的,他們在山上艱難度日,不知何時,山中狐仙愛上了沈家公子,并授以其種植萍術之術。從此,沈家人在山上廣種萍術,他們種植的萍術被譽為藥中精品,遠近聞名,遠銷江、浙、上海一帶,沈家從此發(fā)家致富,羊獅幕也因此聲名鵲起。如今,沈氏家族的舊址仍在,美好的傳說賦予了這片美地更多的神秘。
除了藥材,羊獅幕還盛產綠茶,明朝時期這里的綠茶被納為朝廷貢品。而更為奇特的是,2003年6月,有人在此發(fā)現(xiàn)重達100多斤的巨菇,4個壯漢才將其搬運下山,如今巨菇已被保存在江西省萍鄉(xiāng)市博物館,經專家考證其為靈芝菌類,十分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