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陵江源頭位于甘肅省郎木寺鎮(zhèn),平均海拔約3400米。從郎木寺徒步到源頭的路線并不危險,是一條初級戶外徒步路線。
一條不足兩米寬小溪從郎木寺鎮(zhèn)中流過,小溪的北岸屬于甘肅,南岸則屬于四川。當?shù)夭孛駥⑿∠Q為“泉水河”,實際上就是我們此次探源活動的主角——白龍江。
在嘉陵江源頭,幾股泉水分別從巖石孔中流出,再匯聚成一條小溪。有的巖石富含礦物質(zhì),表面呈朱紅色,有的巖石則布滿翠綠的青苔,可謂色彩斑斕。
嘉陵江,長江最大支流,全長超過1000公里,源頭位于
甘肅省甘南地區(qū)碌曲縣郎木寺鎮(zhèn)。
嘉陵江古稱閬水、渝水,全長超過1000公里,流域面積近16萬平方公里,在長江的各大支流中排名第一。關(guān)于嘉陵江的“根”在何處,目前存在兩種不同的說法:寶雞市的東峪溝和郎木寺的白龍江。
自宋代以來,絕大部分典籍都認為:嘉陵江源頭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縣境內(nèi)的秦嶺山中東峪溝,因為流經(jīng)鳳縣東北嘉陵谷而得名。直到上世紀40年代,當時的國民政府組織了一些地理研究機構(gòu)對嘉陵江流域進行考察。其中,李旭日教授撰寫了《白龍江中游人生觀察》,文中提出“白龍江應(yīng)為嘉陵江之主流,而非支流”,意即白龍江應(yīng)為嘉陵江源頭。2010年,蘭州大學聯(lián)合西南大學組織了“嘉陵江源科學考察”,經(jīng)過半個多月實地多學科的考察,并根據(jù)河流長度、水量、流域面積等科學準則,再次確認:白龍江就是嘉陵江的正源。
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正是白龍江源頭,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郎木寺鎮(zhèn),平均海拔約3400米,并不算高。從郎木寺徒步到白龍江源頭的線路談不上危險,是條初級的戶外徒步路線。但考慮到此行隊員中除領(lǐng)隊哈哥之外,絕大部分隊員幾乎都沒有任何戶外經(jīng)驗,且平均年齡近40歲,最大的隊員已年滿65周歲,因此面對的各種挑戰(zhàn)依然嚴峻。
觸目驚心的地震遺址
突擊學習戶外知識
第一天,我們從成都出發(fā),途徑都江堰、映秀、汶川,于下午到達了理縣境內(nèi)的古爾溝。經(jīng)過映秀、汶川時,無法不注意到道路兩邊那觸目驚心的景象。3年前的大地震將原213國道變?yōu)榱耸澜缟献顗延^、最慘烈的地震遺址,在這里可以看到崩塌、地裂、隆起、斷層、褶皺等多種地質(zhì)形態(tài)。原213國道在岷江的另一側(cè),3年前留下的傷痕隨處可見:大段大段被整體掩埋的路面、巨石壓扁的車輛、倒塌的房屋、斷裂的橋梁……而在新213國道沿途,則是各種新建的羌式、藏式風格小樓,還有不比任何大城市遜色的現(xiàn)代居民樓。不過,在一些比較險要的路段還是有鐵絲網(wǎng)保護,以防碎石下墜——地震已將大山搖得松散,隨時都可能發(fā)生滾石滑坡。
我們在下午3點就抵達了理縣的古爾溝,盡管天色尚早,但大家決定今天不再趕路,就在當?shù)卦鸂I。古爾溝海拔2000多米,已經(jīng)可以體會到高海拔的烈日了,住在這里,也可以先“預(yù)習”一下高原氣候。此外,領(lǐng)隊哈哥利用這行程中難得的空閑時間,給我們講解一些基礎(chǔ)的戶外知識。
哈哥是四川省山地救援隊隊醫(yī),參加過多次山地救援行動,擁有豐富的戶外經(jīng)驗。他首先告訴了我們一些旅行常識,如不要吃太多水果,否則很容易腹瀉;最好也不要洗澡,因為剛進入高原,身體機能失衡,抵抗力下降,洗澡極易引起感冒等。
隨后,哈哥詳細講解了搭建帳篷的要領(lǐng):盡量選擇平整的地方,如果是斜坡,一定要頭高腳低,這樣睡起來感覺會更舒服;搭建帳篷時,一定要使內(nèi)外帳分離至少5厘米,既要防風更要防雨;萬一遭遇下雨,第一個要保護的是睡袋;進入帳篷時,不能“鉆”進去,而是要“坐”進去,這樣無論是脫衣還是脫鞋,都更加方便;做飯的地點必須在營地下風處……
經(jīng)過了一番“紙上談兵”,下一步自然是實戰(zhàn)了。隊員們七手八腳地搭建好帳篷,效果竟然都還不錯。因此,大家都對第二天充滿了期待。
浩瀚無邊的若爾蓋草原
清澈舒緩的黃河河水
第二天,我們經(jīng)過了我國最大的紅葉景觀區(qū):米亞羅。不過這個季節(jié)的米亞羅被郁郁蔥蔥的森林所包圍,看不到任何的紅葉。穿過我國最長的高原公路隧道鷓鴣山隧道后,我們進入了四川省最大的草原、中國三大濕地之一的若爾蓋草原。此時,窗外的風光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再也看不到高大的樹木,取而代之的是一望無涯的草地。
由于草甸生長得非常茂盛,在陽光照耀下顯得綠油油的。牦牛群和羊群也不再是三五成群了,而是動輒數(shù)以百計。草原的面積是如此巨大,只是隱約能望見遙遠處那淺淺的天際線,簡直可以用浩瀚來形容。
我們沿著平坦的柏油路前進,在綠茵茵的汪洋里穿行,始終與一群又一群的牛羊為伴。盡管已經(jīng)驅(qū)車疾馳好幾個小時了,卻依舊處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似乎總也走不出去。下午我們抵達了位于唐克鄉(xiāng)的黃河九曲第一灣。
要想領(lǐng)略第一灣的風采,最佳位置是順著長長的棧道登上山頂。山并不高,但在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爬上山頂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登上山頂,放眼望去,黃河第一灣盡收眼底。這里的黃河河水清澈、水流舒緩,恬靜而美麗,像一位羞澀的藏族少女無聲無息地從身旁經(jīng)過,完全沒有壺口瀑布的磅礴氣勢、陽剛之氣。
第二天,我們經(jīng)過了我國最大的紅葉景觀區(qū):米亞羅。不過這個季節(jié)的米亞羅被郁郁蔥蔥的森林所包圍,看不到任何的紅葉。穿過我國最長的高原公路隧道鷓鴣山隧道后,我們進入了四川省最大的草原、中國三大濕地之一的若爾蓋草原。此時,窗外的風光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再也看不到高大的樹木,取而代之的是一望無涯的草地。
由于草甸生長得非常茂盛,在陽光照耀下顯得綠油油的。牦牛群和羊群也不再是三五成群了,而是動輒數(shù)以百計。草原的面積是如此巨大,只是隱約能望見遙遠處那淺淺的天際線,簡直可以用浩瀚來形容。
我們沿著平坦的柏油路前進,在綠茵茵的汪洋里穿行,始終與一群又一群的牛羊為伴。盡管已經(jīng)驅(qū)車疾馳好幾個小時了,卻依舊處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似乎總也走不出去。下午我們抵達了位于唐克鄉(xiāng)的黃河九曲第一灣。
要想領(lǐng)略第一灣的風采,最佳位置是順著長長的棧道登上山頂。山并不高,但在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爬上山頂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登上山頂,放眼望去,黃河第一灣盡收眼底。這里的黃河河水清澈、水流舒緩,恬靜而美麗,像一位羞澀的藏族少女無聲無息地從身旁經(jīng)過,完全沒有壺口瀑布的磅礴氣勢、陽剛之氣。
花湖:能傳播鼠疫的旱獺
郎木寺:橫跨兩省的“東方小瑞士”
花湖位于去郎木寺的必經(jīng)之路213國道旁,是熱爾大壩草原上的一個天然海子。雖名為花湖,但一年只有在6月、7月份才鮮花盛開,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只是“草湖”。但沒有花并不代表景色不美,當我望著一片鏡子般的湖水映著天上的白云,感覺自己融入到了一幅巨大的油畫之中。
漫步在湖面那狹窄的木制棧道上,仿佛進入了一個虛幻的世界,一池寶石般清澈碧藍的湖水,讓我忍不住彎下腰去感受一下,觸摸清涼的湖水,那種自然的感覺像電一樣,傳遍了全身。
晚上,我們在花湖旁的草原扎營。但直到躺下才知道,原來看似平整的草原,其實并不平坦,讓我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眠。由于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在空曠的大草原數(shù)星星與觀銀河的計劃也隨之落空。
次日清晨,我剛跨出帳篷,便看見一只奇怪的動物,它似鼠似兔,樣子十分機靈,看見我后立馬跑開,鉆進了一個洞穴。領(lǐng)隊哈哥告訴我,這是一只旱獺,會站立起來雙手合十,非??蓯邸5鼈儗儆谑罂苿游?,會傳播鼠疫,所以最好不要接觸。收拾好營地后,我們繼續(xù)前行。
郎木寺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小鎮(zhèn),一條不足兩米寬的小溪從鎮(zhèn)中流過,小溪的北岸屬于甘肅,南岸則屬于四川;屬于甘肅的“安多達倉郎木寺”和屬于四川的“格爾底寺”在這里隔“江”相望。一條小溪分界又聯(lián)結(jié)了兩個省份,融合了藏、回兩個和平共處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據(jù)一方。當?shù)夭孛駥⑿∠Q為“泉水河”,實際上就是我們此次探源活動的主角——白龍江。
從郎木寺的山上望去,綿延的綠色群山與裸露巖石的山峰,確實構(gòu)成“東方小瑞士”的風格。但這里最迷人的風景不只因為林木蔥郁、碧水縈繞,更是因為那彌漫著宗教氣氛的古樸藏民生活。那獨特的板屋民居,喇嘛的誦經(jīng)聲,白龍江的水聲,藏民的純樸身影,與綠色的山川、草場一起,構(gòu)成了郎木寺特有的寧靜。那種超然世外的感覺、自然純凈的景色,吸引了無數(shù)國內(nèi)外的背包客。
郎木寺不僅僅是一個古鎮(zhèn)的名字,也是一座寺院的名字。站在雕梁畫棟,美輪美奐的大殿門前,我不禁為它色彩紛繁的瑰美而驚奇、為它綺麗壯美的圖案而傾倒。一位隊友是家裝設(shè)計師,見到寺廟后簡直著了魔,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語:“他們怎么將這色彩搭配得這么完美?”
背包徒步遭遇藏獒
嘉陵江發(fā)源于幾口泉眼
從郎木寺前往納摩大峽谷嘉陵江源頭,這段路是全程中最艱險的。盡管哈哥一再強調(diào),兩天后我們會返回郎木寺,背包中只需帶上這兩天的必需品。但由于缺乏經(jīng)驗,許多隊員的背包“減負”效果并不明顯,再加上要帶上未來兩天所需的飲用水,背包
重量竟然不減反增。
剛一出郎木寺,我們就遇到了一個難題:曲折的白龍江攔在我們面前,怎么渡河?同行的一位隊員準備大跨步跳過去,結(jié)果鞋子被卡在了石頭縫里,只能脫了襪子光著腳走回去把鞋子拖出來,雙腳被凍得通紅。隨后,隊員們搬石頭、搭小橋,大家相互拖拉著蹚過了小河。直到踏上草原,才知道原來看似平整的草原竟是如此的坑坑洼洼,比之前的行走困難多了,有時遇到一片沼澤,不小心踩上去還會立即陷落。
再后來,高原反應(yīng)終于侵入了我身體,頭疼不停地折磨著我,腳步也越來越沉重。雖然我不斷地對自己說“保持呼吸,不能停下”,但卻離隊友越來越遠。哈哥及時地察覺了我的狀況。“頭暈,也許是昨晚失眠了;心跳得厲害,走路的時候除了心跳幾乎都聽不見其他聲音了?!蔽胰鐚嵏嬷?。哈哥稱這些反應(yīng)都是正常的,等身體適應(yīng)了就好了,不用擔心。他還告訴我 “步子邁大一點,這樣消耗同樣的體力能走得更遠?!?br/> 也許是哈哥的鼓勵起了作用,盡管依然頭疼,我的步伐卻越來越快,趕上了隊友。這時突然發(fā)生了驚險的一幕:山坡上的一群牦牛里突然蹦出兩只黑色的藏獒,直接奔我們沖過來!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狀況,大家都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有的隊員彎腰撿石頭,有的隊員一邊奔跑一邊大聲呼喊“趕快過河!”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一位藏族小孩跑了出來,喝住了兩只藏獒。在了解了我們的目的后,他竟自愿擔任向?qū)?,帶領(lǐng)我們前往白龍江源頭。經(jīng)過路上的聊天,我們得知了小孩名叫王秀,在郎木寺中心小學讀書,現(xiàn)在正利用暑假出來放牛。
在王秀的帶領(lǐng)下,我們似乎越走越快,不一會便到達了露營的峽谷。我看了看表,原計劃3小時的路程,我們僅用了不到兩小時。在露營地經(jīng)過休整和簡單的用餐后,我們繼續(xù)上路。此時此刻,我們離白龍江源頭只有1小時路程了。
繼續(xù)逆流而上。景色也越來越美麗,大量色彩艷麗的野花涌入眼簾,而牦牛、羊群則不見了蹤影。當郎木寺海拔最高的山峰,海拔4200多米的華蓋神山進入視野后,我們也到達了白龍江的源頭——幾股泉水分別從巖石孔中流出,再匯聚成一條小溪。有的巖石富含礦物質(zhì),表面呈朱紅色,有的巖石則布滿翠綠的青苔,可謂色彩斑斕??吹竭@一場景,我頓時明白了當?shù)夭孛駷槭裁捶Q白龍江為“泉水河”了。
隊伍在白龍江源頭舉行了隆重的取水儀式,號召大家一起節(jié)約用水,保護母親河。儀式后,幾乎每位隊員都親口感受了白龍江源頭的水——冰涼而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