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zhì)生活上的差距,注定了愛情的差距。莎士比亞曾說:愛情不是花陰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語,不是輕綿的眼淚,更不是死硬的強迫,愛情是建立在共同的物質(zhì)和精神基礎(chǔ)上的。
當莘莘學子告別緊張而青澀的中學時代,懷著對新生活的浪漫憧憬,走進生機勃勃的大學校園,戀愛突然變得不再是遮遮掩掩的“地下工作”,而是轟轟烈烈的青春體驗。然而,經(jīng)歷愛情,并非只有浪漫與幸福,迷惑、傷痛甚至悔恨也往往隨之而來。當下,面對拜金主義盛行、“寧愿坐在寶馬車上哭,也不坐在自行車上笑”的新愛情觀的沖擊,初涉愛河的大學生不可避免地遭遇愛情尷尬。
散文小說中,常有感人的愛情故事,但那是文學作品,不過是引人開心或傷懷罷了,不會有人當真的。在現(xiàn)在這個現(xiàn)實的社會里,沒有物質(zhì)基礎(chǔ),生存都難以維持,還奢談什么愛情?沒有錢,象牙塔之戀往往會坍塌。
愛情與物質(zhì),是綁在一根繩上的螞蚱。
小王高中時候?qū)W習很努力,方方面面都很優(yōu)秀,考進了一所很好的大學。在大學期間,因為沒有錢,很少有女生理會他,于是他單身地度過了四年。剛畢業(yè)的時候,工作沒有著落,連男生都不再搭理他了,活得十分落寞。后來找著工作了,到了政府機關(guān)上班。形勢發(fā)生了突飛猛進的變化,每天都有女性搶著和他說話;以前他一個人來來往往;如今,身邊的女性馬不停蹄地更換。人還是那個人,有了地位和金錢,愛情就有了。這就是當下社會。你不得不承認,沒有物質(zhì)支撐的愛情是不會長久的。
有一個男生喜歡一位女生,他非常殷勤,每日都請她吃飯,看電影。女孩子每次都欣然前往,男生每日與女孩相伴,他覺得女孩已經(jīng)完全愛上他了,于是他覺得他們可以不必像他追求她的時候那樣用物質(zhì)引女孩開心了,便漸漸減少了請女孩看電影吃飯的次數(shù)。但是男生逐漸覺得,女孩似乎離他也越來越遠了。當男生問起她原因時,女孩竟然說:“我們現(xiàn)在不就是普通朋友么?”他明白了她話里的意思:如果我們不看電影,我們還算什么戀人?
愛情往往開始于物質(zhì),最后它變成了肉中的一根刺,雖然隱隱作痛,但卻無法拔出,它們早已融為一體。有人比喻,愛情就像一個精美的打火機。當你看到這個打火機的時候,你之所以被吸引,就是它的外表:精美華麗。隔著商場的玻璃柜臺,你無法測試它是否耐用,無法感受它是否與你契合,你所能選擇的只有外表的魅力。當你買回家以后,你常常把玩它,撫摸它,感受它,于是,你發(fā)現(xiàn)它的優(yōu)點,它的獨到的適合你的設(shè)計,你覺得它那微微跳動的火苗如此溫暖,你不禁在氤氳的煙霧中久久地注視它……你突然發(fā)現(xiàn),你已經(jīng)離不開它了。
愛情也是如此,開始的時候,男人遇見女人,本也無從細細了解女人的品性,讓男人動心的,就是那美麗的容顏,嫵媚的身姿,于是男人主動搭訕,經(jīng)歷過游玩、逛街、看電影等一系列必需的情節(jié),在這期間男人發(fā)現(xiàn)女人有一點蠻橫,但是此時男人是容忍的。最終他們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生活在一起,必然經(jīng)歷過磕磕碰碰,但長久之后,男人覺得無所謂了,這些毛病他都忍得了:不就是愛打麻將么,我不就是多刷兩次碗么;不就是愛看韓劇么,那我的球明早看錄像不也是一樣么……
女人呢,開始的時候,知道男人是愛慕自己的美貌,而自己呢,不也是不會拒絕一個男人帶來的物質(zhì)誘惑么?只要他不是什么大惡之徒,還能為我買下那個心儀很久的LV包包,和他在一起又有何不妥呢?女人總會對自己說:我會小心的,不會真的被他拐走的!時間一長,女人也困惑了:他是真的愛我吧。無論我要什么東西他都給我買,愛還要怎么證明,總不能真的讓他去給我把月亮摘下來,我又不是三歲的孩子。于是,稀里糊涂也好,一時沖動也罷,女人就隨著男人進入了婚姻的殿堂,畢竟戒指是有魔力的。女人漸漸發(fā)覺男人的毛病,但是也去學著容忍:不就是經(jīng)常把臟衣服亂扔么,我稍微辛苦些,整理整理就行了;不就是總喜歡喝酒么,我勸勸,然后多為他做幾次醒酒湯又有什么……
于是,男人與女人便在諒解中互相攙扶著前進,物質(zhì)依然存在,只不過華麗的包包換作了溫暖的大衣,璀璨的首飾換作了噴香的雞湯,可愛的娃娃換作了舒適的靠枕……
物質(zhì),在愛情這碗溫湯的漫長浸潤中,漸漸地變成一道不可或缺的馨香的調(diào)味品。
對于大學生來說,究竟什么是真愛?年輕的大學生總是充滿浪漫憧憬,而“烏托邦”式的愛情只能在童話中找到,現(xiàn)實會把重重困難殘酷地推給愛情。
網(wǎng)上說,愛情是一場游戲,玩得起,繼續(xù);玩不起,出局。現(xiàn)在是愛情、面包同樣重要。曾有一賓館老板寫的《致女大學生的一封信》在網(wǎng)上被萬人點擊,對90后一代的評價一時沸沸揚揚。當我們用爹娘的血汗?jié)补嗪J序讟侵械拿倒鍟r,也許我們都該捫心自問:“究竟該用什么,經(jīng)營我們的天長地久?”在市場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下,現(xiàn)在的大學生已經(jīng)遠非20世紀70年代及80年代初的大學生了,那時的男大學生在人們的印象中,是一個憨態(tài)可掬,一個黑框眼鏡架在鼻梁上,書生氣十足又窮又不老實的老古板。然而在我們父母的眼中,在大學談戀愛總是太早的事情,一沒經(jīng)濟基礎(chǔ),二沒保障,沒準哪天還要落個為伊消得人憔悴的下場呢。除此之外,更主要的是兩人的生活地域相差甚遠,更何況還有幾千年來存在的門第觀念的束縛,有多少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很窮的人家吃苦呢,特別是家境好的。父母的多慮是沒錯的,他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多。豐富的社會閱歷最后更有說服力。
另一個大學生的故事聽起來很無奈。他才華橫溢,曾經(jīng)用一封封華麗的情書打動了一位女生的心。該女生家境殷實,兩人一起去吃飯,也常是女生付款。女生總說沒關(guān)系,確實女生不認為這樣有什么。然而有一次,兩人去逛一個高級商場,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物品,以及透過屋頂照射下來的絢麗的光,讓男生有些眩暈。女生很開心,她不停地左挑右選,總會挑選一個挎包,問男生感覺怎樣;又拿起一件漂亮衣服,問他款式是否適合……然而他哪里見過這些品牌,又哪里懂這些時尚的品位?光是那些商品的價格就已經(jīng)讓他暈眩了,他知道那是他遙不可及的數(shù)目。最后,女生也發(fā)現(xiàn)了男生并不懂這些,而她卻需要有與她有共同話題的人,男生雖然人不錯,但是他們還是分開了。他終于明白,物質(zhì)生活上的差距,注定了愛情的差距。莎士比亞曾說:愛情不是花陰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語,不是輕綿的眼淚,更不是死硬的強迫,愛情是建立在共同的物質(zhì)和精神基礎(chǔ)上的。
一位網(wǎng)友說:“這個時代發(fā)展的奠基和感情的奠基都是金錢?!?br/> 不排除那些很有錢的人產(chǎn)生的非物質(zhì)愛情。但也不排除正常人追求更加優(yōu)質(zhì)生活的權(quán)利,誰都有追尋更加幸福的權(quán)利。任何感情都不是虛無縹緲的,愛情同樣要有其物質(zhì)基礎(chǔ),當代社會中金錢、住房甚至汽車等,在某種程度上都是愛情中不可或缺的,良好的物質(zhì)條件還將有利于愛情的發(fā)展和延續(xù)。
對于愛情,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
責任編輯 師力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