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作為語言藝術中的奇葩,可以說它是語言繪成的圖畫,是語言奏出的音樂,是語言刻成的浮雕。著名作家汪曾祺說過:“語言不止是一種形式,一種手段,應該提到內容的高度來認識?!?br/> 根據對經典課文和近年高考佳作的歸納,筆者從語言方面就如何寫好散文提供幾種方法,供考生參考:
一、從遣詞造句的角度進行藝術加工,包括用詞、句式等。
有人統計,《荷塘月色》一文中共用了26個疊字。這些疊字錯落有致,朗朗上口,不但傳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而且使文氣舒展,給人以音韻和諧的美感。在動詞的使用上,本文也堪稱典范。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一句,一“瀉”一“浮”便運用得巧妙,恰當。再次是富于變化的長短句、整散句的交錯運用。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些句子既避免了單純使用整句或散句所造成的死板,又使文句參差交錯,節(jié)奏明快,顯得極為活潑,自然。
二、從修辭方面提升。最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排比、引用,這三種修辭手法是高考散文的三大法寶。
1.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就是使文章的語言更加生動形象。這里簡單介紹其中的兩種。
(1)暗喻,一般用“是”“等于”“成”等比喻詞。如:北京的隆冬干燥寒冷,沙粒和雪珠刮在臉上,等于火星迸上一樣,灼辣辣地痛。(本體“等于”喻體)
(2)借喻,本體不出現,只出現喻體。如: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厚障壁”比喻心理、地位等隔閡。本體不出現于句中)
2.排比在散文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種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就是增強語言氣勢,有時可以使作者抒發(fā)的感情更加強烈。這一點最適宜用于散文。 其種類有:
?。?)成分排比。如:我們總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總希望所有的機緣都能在同時出現,總希望整條路上都是和風麗日、鳥語花香,卻沒想到,追求完美的我們,本身就是一種不完美,一種極端的不完美。
(2)句子排比。如:見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無愧地做了叢林中挺拔的一棵;見到奔騰的大河,你只要無愧地做了浪花里最純凈的一滴;見到無垠的藍天,你只要無愧地做了云朵中最祥和的一朵。
3.引用這種修辭手法是寫散文時常用到的。在文章中引用別人的話、典故、名言、詩文、故事或俗語等都算是引用。引用可分為明引與暗引兩種。
?。?)明引,直接寫出出處。如: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鞓分畽?,操之在己??鬃诱f的“無入而不自得”,就是這種作用。
?。?)暗引,沒有寫出出處,直接引用。如:“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摩著你。
三、在段落上拔高,一般可用到下列方法。
1.名句串聯,即根據表達需要,將一些名言名句鑲嵌在文句中,串聯成文,造成一種前呼后應、排山倒海的氣勢。如:是啊!這一路艱辛,這一路坎坷,這一路無奈。蘇軾沒有消沉,沒有失落,他永遠也不會去吟唱愁苦?!爸豢蛛p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只屬于李清照這樣的弱小女子;“楊柳岸,曉風殘月”“竟無語凝噎”只適合柳三變的多愁善感;“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憂慮只為李后主所吟唱。蘇東坡是“關西大漢”,他只吟“大江東去”的豪邁,他只唱“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
作者信手拈來李清照、柳永、李煜和蘇軾等人有代表性的詩句串聯成文,既避免了使用事實論據形成的煩瑣,又形成了文章本身的張力和質感,給人以內容的厚重感。
2.夾敘夾議法,即一邊對自己選用的材料進行簡要的概括敘述,一邊根據材料的內容進行議論。如:高尚的思維造就永恒的幸福。縱觀古今,歷覽中外,楚之屈原,于“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中不同流合污而投身汨羅江,死亡的雖然是血肉的身軀,升華的卻是永恒的幸福。毛澤東在敵人的圍剿之下,最后毅然決定長征,一個高尚清晰的思維造就了新中國十幾億人的幸福。被下放的鄧小平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然而思維的火花卻在他的腦中點燃——改革開放,一個讓億萬中國人富起來的決定就這樣產生了。至此,我們不得不說,思維的方式決定了人類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維的解讀。
以屈原、毛澤東、鄧小平作為論據,證明“高尚的思維造就永恒的幸福”這一觀點。每個事例后都有一兩句精辟的議論,既深化了所敘述的內容,又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和強烈的震撼。
3.素描列舉,即用概括凝練的語言把所引事例講明白,而不必具體展開敘述。如:與朋友交往,寬容是鮑叔牙多分給管仲的黃金。他不計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貪生怕死,還向齊桓公推薦管仲做自己的上司。與眾人交往,寬容是漢光武帝劉秀焚燒投敵信札的火炬。劉秀大敗王郎,攻入邯鄲,清點前朝公文時,發(fā)現大量奉承王郎、辱罵自己甚至謀劃誅殺自己的信件??蓜⑿銓Υ艘暥灰姡活櫛姵挤磳?,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計前嫌,化敵為友,壯大自己的力量,終成帝業(yè)。這把火,燒毀了嫌隙,也鑄就了堅固的事業(yè)之基。
作者對鮑叔牙多分給管仲黃金、漢光武帝焚燒投敵信札這兩件事情,沒有更多地展開鋪寫,而是盡可能地加以濃縮,以素描的形式出現,從而較好地證明了寬容的重要性,收到了以少勝多、以簡勝繁的藝術效果。
4.正反展示,即通過正反列舉,使所論述的內容是非分明,正誤顯豁。如:商紂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終落得個葬身火海的下場;唐太宗虛心納諫,開創(chuàng)“貞觀盛世”;楚懷王閉目塞聽,棄屈子的諍諫于不顧,無奈客死他鄉(xiāng);齊威王善于納諫,門庭若市,贏得諸侯朝拜。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從諫如流”勢在必行。
文段選用了商紂王、唐太宗、楚懷王和齊威王四個論據,反正結合,對照鮮明,充分說明了對待進諫不同的態(tài)度必然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從而證明了“從諫如流”的重要意義。
■
雨 韻
□從維熙
進入生命的夕陽黃昏,才理解了“雨”這個簡單的漢字,包容著人生四季。
按照化學的分子式來解讀雨,是H2O的氣體,在天空合成為水,然后返還到地面上來的物質。它在不同季節(jié)有著變形的本能:春雨悄然無聲,充滿了孩子的稚嫩和溫柔,像剛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那般,形象上有點靦腆;夏雨滂沱,象征著旺盛的生命力量,就如同一個人從童年進入青年時期,顯示出無與倫比的陽剛氣勢;秋天的雨聲,歡樂的音符里摻雜進一些憂傷的詠嘆,淅淅瀝瀝不絕于耳,除去讓人看見果實的成熟,感到收獲的喜悅之外,還容易讓人聯想起《紅樓夢》里的黛玉悲秋,這是人與自然同時走向成熟的標志;到了冬天,雨的體形變?yōu)槠籽c老人的銀發(fā)同色,這寓意人已經走到了生命暮年。
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歡雨了,尤其偏愛在雨天散步。我愜意地打著一把雨傘,在雨中踽踽而行時,傾聽著人生四季中的各種音韻旋律:少年時無拘無束的童真,青年時的學??喽?,中年時在“老君爐”中之修煉,花甲之后的心若靜水……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樂酸甜與在書齋中伏案回憶往事,是迥然不同的兩種境界。后者,因為缺少了雨作襯托,如同人生戲劇少了背景;把記憶帶到雨中來燃燒,不僅可以升華記憶的色彩,雨在此刻還能轉化為助燃之劑,讓記憶銘刻上雷鳴與電閃的音韻,成為浪漫的抒情和感傷的詠嘆。
記得在一個雨天,我看見一個老者領著一個娃兒,身后還有一條小狗,一起來到公園的湖邊。那條小狗對于雨天出游,表現出了無限驚喜。它一會兒躥到老人和娃兒前面,一會兒又溜到一老一小身后。但是那個男娃兒與那條小狗的歡快相反——雖然老人為他打著雨傘,但他仿佛仍然無法走入雨的夢幻之中。
老人說“你看那荷葉上的水珠兒,多好看!”,孩子仍然撅著他那張小嘴,向湖里斜了一眼,但無動于衷。孩子似乎并不喜歡雨中的靜物世界,他在百般無聊之際,把那條小狗招呼到腳下,喊了“一、二、三”之后,在雨中與那條小狗開始了賽跑。我對這位老人說:“孩子難得有在雨中撒歡的時機,這會寫進他的生命記憶,到你我的年紀都忘卻不了。多好!”果不其然,待那娃兒與狗環(huán)湖賽跑回來,雖然人和狗都像從水里撈出來的一般,但那個男娃和那條狗,一個開心地笑個不住,一個歡喜地對天狂吠起來……那老人陰沉的臉終于漸漸轉晴了,最后與孩子笑在了一起。多好!這真是一幅難覓的雨中寫意畫面。
雨絲,從其造型上看去,像是連接了天和地之間的條條琴弦;每個雨滴,是在琴弦上跳躍著的音符;天空和大地,是它演出的無邊無垠的舞臺;它演出的,是人世間無與倫比的大自然的美麗的樂章。
?。ㄟx自《人民文學》2003年第9期)
點評
比喻、擬人、排比這三種修辭手法是散文最常用的,也是能讓散文語言靚麗起來的最簡單和最有效的方法。如本文第二自然段,“春雨悄然無聲,充滿了孩子的稚嫩和溫柔,像剛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那般,形象上有點靦腆”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春雨的清新;接下來寫夏雨、秋雨、冬雨的特點時,同樣也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這些句子又構成了排比,音韻和諧,語言鋪排,富有氣勢。這些手法的綜合運用,使本文的語言虛實結合,含蓄形象。最后一段,作者運用了一連串的比喻,形成詩意的氛圍,具體生動地把雨的韻致寫得淋漓盡致,語言含蓄而有魅力。
■
綠色生活
江蘇一考生
每當煩躁不安時,我就想起那座橋,那橋下的流水,那流水里融著的我兒時的歡笑……
初春,正所謂“乍暖還寒”的時候,我們便會溜出家門,不理會屋后未化的雪與河里漂著的塊塊冰碴子。我們眼里只有破凍的潺潺流水與水面上不怕冷的野鴨子,嬉笑著,追逐著,在河邊綠油油的麥田里瘋玩。有時,我們會牽著心愛的風箏與頑皮的狗,跑啊,跑啊,全然不理會功課的煩惱,更不會因全球氣候變暖而擔憂,臉上只漾著笑。
待春暖花開,我們幾個孩子便相伴漫步在河岸,希望看到有人下河游泳。有人游泳就表明夏天來了,我們從不拘泥于日歷的規(guī)定。直到夏天真的走近,卻仍未見有人下河時,我們按捺不住了,相約脫了衣服,喊著“一、二、三,跳”,可嘴里喊著,身子卻往后縮。誰縮得厲害就把誰扔下河。被扔下河的扎一個猛子,再探出頭來,說:“不冷,不冷!”誰知,他竟在不經意間抓把泥巴扔在另幾個人身上。無奈,我們只好咬著牙,學從容就義的烈士那般,勇敢地鉆進水里。進了水,才發(fā)現河水真的已經暖了。
我們在水里笑了一陣又一陣,水流了一撥又一撥。于是,夏天的暖就被流走了,隨水漂來的是清涼的秋。秋天的河儼然成了亭亭少女,端莊,嫻靜,偶爾被空中的青鳥親吻一下,便羞得滿臉紅暈??墒?,她不會拒絕與我們這群孩子親密接觸,我們也會做些詩意的事。撐一枝長篙,向蘆葦更深處漫溯;尋一窩野鴨蛋,舉著鴨蛋放歌……直到夕陽用余暉與河水吻別,我們才依依不舍地上了岸。摸摸口袋,卻發(fā)現鴨蛋已丟,只剩個破洞,于是我們懊悔不已,便想著回家補口袋,可蹦著跳著就忘了。于是,漏掉的就不只是鴨蛋,還有整個秋天。
漏掉了秋,就真的只剩冬了。凜冽的北風狂肆地叫著,企圖把我們困在屋里??晌覀儾慌?,我們沖出家門,依然奔向河岸,又跑到冰上飛來飛去,別提有多快活了。只是嚇得大人在岸上大叫,卻又不敢下去抓我們,不知是冰太薄還是他們的心太厚……
是的,小河和幼時的我有段共同的生活,那生活滿是歡笑,還有無盡的綠色。可現在呢?只剩下回憶了,橋還是那座橋,河水卻變成了黑色;麥田被改成了磚廠;偶爾還能見到野鴨子,卻是漂在水上的尸體……
綠色生活,如今只能回憶了。誰能告訴我,我該去哪兒尋找?
點評
行文中我們看到,作者是一邊寫四季中的河邊景色,一邊寫自己的“綠色生活”。景物是綠色的,人的生活也是綠色的,兩者緊密地結合起來,就緊緊地扣住了文題。具體到語言上,第四自然段是典型的代表?!扒锾斓暮觾叭怀闪送ねど倥?,端莊,嫻靜,偶爾被空中的青鳥親吻一下,便羞得滿臉紅暈”一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河在秋天的寧靜和可愛?!皳我恢﹂L篙,向蘆葦更深處漫溯;尋一窩野鴨蛋,舉著鴨蛋放歌……”則化用詩句,語境統一,有詩意,有創(chuàng)新,給人新奇的感受。文中修辭手法的運用豐富了散文語言的表現力。
■
我生活的世界
現在,我們做學生的,就是學習,是做題的機器。我想反抗,而我這份微薄的力量,又能做點什么呢?所以,我只能幻想希望的世界。
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時,我們還是活潑天真的孩童,從五年級,大約12歲開始,老師們就開始施加壓力,作業(yè)開始加了,原來每天5點能完成,還有玩的時間,現在要到6點后才能完成了。我們的童年開始被慢慢地扼殺。
初中時,我們做學生的更是苦不堪言。剛進校,老師還算客氣,作業(yè)少點,副科也比較多,感覺比小學輕松,可不到幾天,老師就露出了本性,試卷成堆地扔下來。我那時做作業(yè)比較慢,平均每天要做到12點多,也沒辦法,中國教育腐敗,不怪受毒害的老師們,在這分數論英雄的社會,真不知國家是尋求人才,還是招收書呆子,也無妨,憑我們微弱的力量改變不了現狀,環(huán)境不會適應我們,只有我們適應環(huán)境。
現在升入高中了,也還行,不是很差,雖然厭學,但不學也對不起掏錢的爸媽。我希望,有一天,中國能讓人有快樂的童年,真正的人才。
升格指導
這篇作文只有400多字,顯然不符合高考規(guī)定的字數要求。雖然文章的感情是真實的,思路也比較清晰,但是缺乏想象力和表現力。主要原因在于考生沒有好的散文語言,或者說,沒有優(yōu)美的語言帶來的寫作張力。因而,其寫作還停留在“生活口語”的階段。建議修改時擴充文章內容,使字數達到要求,再推敲語言。
■
我生活的世界
□王昊天
進入高中后,我覺得我生活的世界進入了寒冬。每天上課,老師們都張著的嘴就像冬天的風口,滿堂灌。當然,老師是把我們當成了挺立在寒冬里的青松了,孟夫子不是也說過么,“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那就先吹吹冷風吧。作業(yè)像雪花一樣飄來,我們僵立著,即將成為冰凍的雪人??晌覀冞€是小樹呀!誰見過一棵小樹能對抗一個寒冷的冬天的?
小學時,我們還是生活在春天里。從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我們還是活潑天真的孩童。從五年級開始,老師們就開始施加壓力,作業(yè)開始加了,原來每天5點能完成,還有玩的時間,現在要到6點后才能完成了。我們的童年開始被慢慢地扼殺。這個時候雖說作業(yè)多了些,但也不過是毛毛細雨,淋在皮膚上還有一點清涼的感覺。
不過進了初中后,我們感覺就像進入了夏天。有人說高中才是人生的夏季,而我們已經提前感受到了。這也難怪,我們一直是被拔苗助長起來的。剛進校的時候,老師還算客氣,作業(yè)不多,感覺比小學五六年級還輕松。可不到幾天,老師就露出了“本性”,試卷被成堆地扔下來。我感覺就像是夏天的雷陣雨,再加上龍卷風。但沒辦法,在這個以分數論英雄的社會,真不知國家是在尋求人才,還是在招收書呆子。但是憑我們微弱的力量是改變不了現狀的,環(huán)境不會適應我們,只有我們適應環(huán)境了。這個學習生涯的夏季,我挺過了老師和家長苦口婆心的雷聲和作業(yè)雨點般的襲擊。
初三,我進入了學業(yè)的秋季。這個時候,老師和家長的教誨已經不是偶爾的雷聲了,而是秋天那陰涼的風。這個時候,那些能夠在考試中出彩的學生就像秋天枝頭的柿子那般引人注目,而像我這樣沒什么希望的學生,家長和老師基本上就是沉默以對。這時候的作業(yè),就成了綠葉和落葉。綠葉指的是那些優(yōu)秀學生,作業(yè)為他們的花和果實輸送營養(yǎng),而對我們這些等待被淘汰的學生來說,作業(yè)就是一片片落葉,飄向我們的課桌,飄向教室的地上,最后飄向教室墻角的垃圾桶里。當我看到中考成績單上的分數時,我知道,我的學業(yè)秋天發(fā)了霉。
現在我升入高中了,學習不是很差,雖然有點厭學,但不學又對不起掏錢的爸媽。我真的希望,我有一個學業(yè)的春天。希望老師口吐蓮花,是一陣陣拂面的春風;老師在黑板上板書,是犁鏵在耕耘田野,而我們就是一壟壟的幼苗。學業(yè)的季節(jié)是可以輪回的。我期待我生活的世界,在度過了無聊的春天、痛苦的夏天、荒涼的秋天之后,再出現一個醉人的春天!
升格點評
從文章總的構思上來看,小學是春天,初一初二是夏天,初三是秋天,高中是冬天,這既是比喻,當然也是虛實結合的寫法。在用自然景物做比喻的同時,將“我生活的世界”這個主題也表達了出來,而且表達得生動,具體,形象。
■
1.比較下面兩組句子在表達上的不同。
春天必然是這樣的:從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撲哧一聲,將冷面笑成花面,一首動聽的歌便從云端唱到山麓,從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只小鴨的黃蹼,唱入軟軟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春天來到我身邊,山上的雪融化了,雪水從山頂流到了山腳,形成小溪,流入了村莊,流到了村落的籬笆里。一只小鴨子在溪水里游動,小溪融化了春天的泥土。
【參考答案】第一組句子形象生動,典雅富有詩意,將春天雪化冰消給人帶來的歡欣和愉悅的感受以及人對春天的期盼之情表達了出來。擬人手法的運用,將無生命的事物寫活了,而且畫面感強。第二組句子平鋪直敘,只是將“春天到來,雪化成溪流,溪流流動”這個事實表現了出來,語言缺乏表現力和感染力。
2.請細心品讀下面的美文,然后寫出每段文字所描寫的人物的姓名。
(1)深宮里挑燈問卜,目光中滿是烽火晃動。那些嶙峋白骨,怎么就站起來翩翩起舞?琵琶弦上臥著的可是笑聲?哭聲?抑或喊聲?殺聲?六十萬將士,三千里連營以及呼嘯而過的大漠的風——揮手抹去,抹去周圍厚厚的俗朽,你呀——一個小女子,要締造千古和平。那是怎樣的輝煌呵,光芒萬丈的太陽只能躲進黃昏,反思自己的光明。那是怎樣的溫情呵,哪怕最野蠻最強悍的男人,最狡詐最陰毒的鬼魂,也會化作一泓平靜的湖水。你纖弱的雙肩扛起兩個民族的和睦重擔,你柔軟的雙手托起整個時代。( )
?。?)揮一揮羊鞭,錦帽貂裘,他將其扔進云霄深處;弄一枝禿筆,揮灑筆墨,他鐫刻出對大漢最深的眷念。一邊是高官厚祿,一邊是赤膽忠心:站在忘卻與銘記之間,站在逸豫與憂勞之間,他選擇了忘卻富貴,他選擇了銘記忠心,給人性涂上了最濃重的一筆。( )
?。?)一塊烽煙染透的方巾,就是一闋吶喊的詞。你在馬背上作詞,以江山為紙,刀劍為筆,意象紛飛如箭鏃。纏綿的宋朝拒絕你的鋒利,你只好做一個田園詞人。( )
【參考答案】(1)王昭君(2)蘇武(3)辛棄疾
3.仿照下面的句子,借助對某一物既肯定又否定的語言形式,寫一句意象鮮明又耐人尋味的話。
教師的周圍飄著粉筆屑,不,那不是粉筆屑,那是教師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參考答案】(示例)黑色的天幕上鑲嵌著星星,不,那不是星星,那是媽媽期盼孩子回家的眼睛。
■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西方某個國家有一位牧師被派到新教區(qū),發(fā)現前任牧師種了數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上學的學童走過花園,都是見花便摘。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園里,有個上學的學童問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嗎?”牧師問:“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選了開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師接著說:“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這里,它過很久也不會凋謝。現在采摘,只能活數小時。你打算怎么做呢?”孩子想了一會兒說:“我要把它留在這里,過一會兒再來看它?!碑斕煜挛?,有十多個孩子都在這里選擇了他們自己的花,每個人都同意把他們的花留在花園里,免得過早凋謝。那年春天,牧師送出了整個花園的花,但一朵花也沒有被糟蹋,牧師還結交了大批朋友。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從一個角度或一個側面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這是一道現在被稱為“新材料作文”的作文題。作文材料帶有明顯的寓言特征,全面理解材料含意是立意的關鍵,考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1.可以從新任牧師的智慧之舉聯想到現在公德教育的說教弊端:牧師面對學童的摘花請求,沒有簡單地大聲訓斥,沒有把它上升到道德的高度大講道理,而是從學童的心理出發(fā),完全是商量的口吻,講清利害讓孩子做決定。就這一點,中國的父母、老師和其他社會成員中有多少人能做到?2.摘花與留花。由原來的見花便摘到現在把花留在花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花,每朵花也都有了自己的“護花使者”,因而“一朵花也沒有被糟?!?。這樣,每個來這里的人實際上就擁有了“整個花園的花”。這肯定會給隨手亂折花木的人有所啟示:只有超越小我、超越簡單占有欲的愛,才是長久的、永恒的。3.愛“花”就要為“花”著想。4.一朵花與一座花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