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導(dǎo)航
王夫之說:“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所謂“立意”是指作者確立文章或作品內(nèi)容所要表現(xiàn)的主題思想。它是統(tǒng)率文章的“綱”。立意就是要為文章確定一個正確、深刻、新穎的主題思想。
一、立意正確求“平穩(wěn)”
文章立意首先要“正確”。所謂正確是指文章的主題思想要符合生活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符合國家的政治原則,體現(xiàn)出積極向上的思想,不片面、不偏激、不灰色、沒有低級情趣等。
二、縱向開掘求“深刻”
深刻是對文章“立意”的又一重要要求。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避免第一構(gòu)思。戴師初說:“凡作文發(fā)意,第一番來者,陳言也,掃去不用;第二番來者,正語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來者,精意也,方可用之。”這三番來者,代表了認(rèn)識的三個層面。人們對事物的認(rèn)識總是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fù)雜,由表象到實質(zhì),由單向到多向。所以,面對文題,考生必須從第一構(gòu)思入手,縱向思考,深入挖掘,多問幾個“為什么”。
三、人無我有求“新穎”
在每年的中考中,總有為數(shù)不少的文章立意雖然正確,可是一寫就是陳詞濫調(diào)。這種現(xiàn)象充分說明了許多考生的思考形成了定式。要改變傳統(tǒng)思維模式,考生就要學(xué)會運用多向思維、反向思維,讓思路能夠跳出常規(guī),與眾不同。
筆者認(rèn)為考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使文章的立意出新意。
1.多向立意。所謂多向立意是指審讀材料時,從多角度、多側(cè)面思考,從而確定文章的主旨。萬事萬物,由于觀察者所站的角度不同,所以會得出不同的結(jié)論。
2.托物(景)言志。托物(景)言志是指考生把表現(xiàn)的主旨融合在所寫的景或物中,借景或物來或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或表達(dá)自己的觀點。如中考滿分作文《為自己撐起一片天》,采用的就是融旨于景的方法。文章通過描寫高山上的雪松、沙漠里的白楊與環(huán)境拼搏的情景,表達(dá)了作者笑對失敗、笑迎人生挑戰(zhàn)的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3.舊瓶裝新酒。舊瓶裝新酒是指借舊事物翻出新意,給人以新的啟迪和感受,使讀者耳目一新。如中考作文《給諸葛亮的一封信》,文章“舊瓶裝新酒”,圍繞“失街亭”這一事件,巧妙聯(lián)系當(dāng)今官僚主義嚴(yán)重、弄虛作假盛行等不良之風(fēng),借古諷今,具有很強的時代感。
4.比喻象征立意法。這種手法適用于比較抽象的作文。如以“關(guān)心”“青春”等為話題作文,可以想:關(guān)心像什么?青春像什么?“關(guān)心”像春風(fēng)、像細(xì)雨、像冬日陽光……“青春”像一條河、像一縷風(fēng)、像一聲雷……在此基礎(chǔ)上,考生就可以生發(fā)出許多別開生面的立意。
真題采擷
一、(2010年湖南婁底中考作文題)根據(jù)下面的題目,按要求作文。
題目:回報
要求:①寫成記敘文或議論文;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
寫作指津:有付出才有回報,這是自古以來被人們認(rèn)可的真理;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說的也是“回報”。如果考生的文章還是循著老路走,就變得俗套了,文章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招法一:反向思維法。打破傳統(tǒng)思維,考生就會產(chǎn)生這樣的疑問——一分耕耘一定有一分收獲嗎?付出就是為了得到回報嗎?沒有回報,我們還需要付出嗎?
創(chuàng)新招法二:因素添加法??忌梢栽陬}目的前面、后面或前后同時添加相應(yīng)的要素,會得到豐富多彩的立意選項——土地的回報、大海的回報、四季對大地的回報、星星對藍(lán)天的回報、回報母親、回報藍(lán)天、回報是小鳥回巢探望、用愛心回報社會……
針對本文題,考生容易陷入的誤區(qū)有:思考不得法,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老調(diào)重彈;容易寫得空洞,無生機。
考場佳作:
回報
湖南婁底一考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操禮賢下士,以誠相待,效仿“周公吐哺”,才換得“天下歸心”。人與人之間,要擁有一份真正的、牢固的感情,就必須以心相交,以誠相待。
播種什么,收獲什么;付出什么,回報什么。這是一種循環(huán),一種法則,任何人都無法逾越。
鐘子期仙逝,俞伯牙摔琴斷弦。不是俞伯牙太過執(zhí)著,只是俞鐘之間的那份情誼開始于彼此的交心。他們從相識的那一刻起便不再是兩個人,他們的心是相交在一起的。鐘子期一走,俞伯牙的心亦已去矣。哀莫大于心死,俞伯牙除了摔琴斷弦之外,別無選擇。所以俞鐘之間的那一段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千古絕唱,流傳至今。
朋友無須太多,最難得是以心相交,彼此間坦蕩,開懷,友情的陽光才會溫暖內(nèi)心的每一個角落。播種的是愛,回報的就會是愛。
16世紀(jì)末,荷蘭的探險隊開始尋找屬于荷蘭人自己的通往中國和東印度群島的路線。他們帶著商人進(jìn)行貿(mào)易交換的貨物起航。途中,他們被困于北冰洋,饑寒與疾病奪走了許多水手的生命,但他們沒有動商人的任何貨物;他們遇到風(fēng)暴沉船,在奮力逃生的同時,也沒有丟棄任何一件打算用來交易的貨物,最終他們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雖然他們并沒有完成使命,但臨行前商人所托付的貨物卻完璧歸趙。這就是他們對商人的承諾。以誠相待,彼此間才有了溝通、合作。
商業(yè)中有太多規(guī)則,我們最應(yīng)該具備的就是誠信。以誠相待,才有一面信用的旗幟,而信用就是金錢。付出誠信,回報誠信。
以心相交,以誠相待。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其實就這么簡單。只要你懷揣著一顆真心,一片赤誠,你必然可以征服一切懷疑,一切虛偽。但倘若你心懷不軌,居心叵測,你也必將在欺騙與背叛中絕望。
以心相交,以誠相待: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br/>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不要丟棄真心,不要遺忘誠信。
點評:“以心相交,以誠相待?!庇谜嬲\換來真誠,用誠信換來成功,這是作者的觀點,也就是本文的立意所在。作者利用散文的筆法,將古今中外諸多行業(yè)的典型事例信手拈來,縱橫開合,收放自如。在文中,作者談到了古今中外政治上、藝術(shù)上、商業(yè)上的種種以心相交,以誠相待的故事,但都圍繞“付出什么,回報什么”這一主題,材料雜而不亂,思緒多而整飭,銜接自然,結(jié)構(gòu)圓合,語言干凈有力,論述的事理令人信服。
二、(2010年福建泉州中考作文題)題目:我和別人一樣嗎?要求:①文體規(guī)范;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寫作指津:“我和別人一樣嗎?”,這是一個問句,實際上是在激發(fā)考生去追問自己,反思自己,自己和別人有什么一樣和不一樣的地方。本文題可以寫記敘文也可以寫議論文,但是不管是記敘文還是議論文,都要注意,文章的立意應(yīng)該是既要寫出自己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也要寫出與別人一樣的地方。這樣不僅可以使文章跌宕起伏,而且也可以展現(xiàn)考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因為現(xiàn)在的教育制度使考生(特別是城市考生)有太多相似的東西,一起學(xué)習(xí),一起活動,一起回家,在父母的監(jiān)督下復(fù)習(xí)功課,不用做家務(wù)等。這些相似之處從某個角度來說也遮蔽了考生的個性。因此考生才需要追問,才需要反思,才需要發(fā)現(xiàn)自己在這種相似的生活中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其實,大環(huán)境雖然相似,但每個人生活的小環(huán)境(包括家庭背景、父母親的教育方式、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身體條件等等)都不一樣,所以考生的個性特征不同。只有寫出相同中的不同,立意才能有特色,有深度。為了讓立意特別一些,考生不妨試著追問:為什么一樣的年齡,一樣的班級,別人那么開朗陽光,敢于大膽表達(dá)自己的想法,而“我”卻不能?“我”該怎么辦?也可以反思,“我”為什么要和別人一樣呢?“我”雖然內(nèi)向膽小,但“我”安靜沉著,細(xì)致認(rèn)真,“我”也有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點,“我”照樣可以是特別的一個。
誤區(qū)提示:因為平時的作文訓(xùn)練主要以記敘文為主,因此很多考生可能會寫記敘文。這樣即使考生的立意再好,也很容易出現(xiàn)題材“撞車”現(xiàn)象。這就要求考生一定要注意寫出具體生動有特點的細(xì)節(jié),文章才有生機,讓人過目不忘。
考場佳作:
我和別人一樣嗎?
福建泉州一考生
不必沮喪于自己的平凡,因為有人清楚地記得我和別人不一樣。
——題記
在街上無意間撞倒一個孩子,年齡很小,抱著一個很大的兔子先生,是那種千篇一律的款式,商店里隨處可見。那孩子有些茫然,我便蹲下身去,摸了摸她的頭:“對不起啊,你沒事吧?”
孩子回過神來,帶著點面對陌生人的害羞,笑了:“嗯,沒關(guān)系……”我隨意問道:“……很可愛的兔子先生。你喜歡兔子???”“因為兔子先生是兔子先生,我才喜歡的。”孩子一臉的嚴(yán)肅,像是說著很鄭重的話,“我的兔子先生和其他兔子不一樣。”
孩子澄澈的眼眸映在我眼中,帶著一股稚嫩的堅定。
彼時,我正與母親吵過一架。因為近來成績不理想,抑郁之意早就積聚在心里,只等著一根無形的導(dǎo)火索和不合時宜的火星,引爆蓄勢待發(fā)的火藥。本來只是稀松平常的幾句話,帶著點批評的意味,明知道母親是出于關(guān)心,脾氣不好的我卻當(dāng)場爆發(fā):“反正我就是大眾臉!反正我就是特點不突出!反正我就是丟在大街上找都找不到!我和別人都是一樣的吧?為什么你就是覺得我要比別人好……”
狠狠地將曾經(jīng)的自信拋于腦后,我怯懦地將自己隱藏在人群之中。我和別人是一樣的,沒有什么不同,我沒有資本驕傲,沒有資本做那些可望而不可即的夢。
我和別人是一樣的——我一直拘泥于此。
但是此刻,孩子的話卻讓我愕然。母親為什么愛我?先前的我有足夠的光彩令她驕傲,而現(xiàn)在我在人群中止步不前,平凡得難以被認(rèn)出。但母親的愛是始終沒有變過的吧?
孩子跑開了。路的另一邊,一位婦人在焦急地看著她。平凡的孩子,在一種奇異的光輝的籠罩下變得如此的不同尋常。
我開始向家的方向跑去。摁下樓層按鈕,在電梯上升時我默想著道歉的話。我走出電梯門的一剎那,家門打開了。“回來了?”母親的語氣很輕,絲毫不像是與我有過爭吵。
“嗯。”我悶悶地答著。疑竇從心底生出:“你怎么知道來開門?我又沒按門鈴……”
“我也不知道呀,感覺好像是你回來了,就開門看看……”
我突然什么都明白了。母親對我的愛,與我能給她帶來何等榮耀無關(guān),只是在于我是母親的孩子。母親愛我,只是因為我就是我。對于旁人,我可能微不足道;可在母親眼中,我是她唯一的孩子,獨一無二,任誰也無法替代。并非母親希望我不同于常人,而是她一直這樣堅信著。
我和別人一樣嗎?
世俗說,是。
母愛說,不,你就是唯一。
點評:本文的立意新穎在作者獨辟蹊徑,寫了在別人、媽媽眼里獨特的自己,不是以“我”觀“我”,而是以“他人”觀“我”。但作者并未止步于此,在此立意的基礎(chǔ)上通過敘述一件事引出自我反思,寫出了對于母愛的理解,即對于母親來說,所有的孩子都是唯一的不可代替的。
精彩放映
一、我和別人一樣嗎?
福建泉州一考生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蓮花/正中擎出一盞點亮的蠟/熒熒雖則單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驕傲地捧出輝煌……——林徽因《蓮燈》
“我和別人一樣嗎?”
你曾無數(shù)次地問過自己,得到的答案都無一例外地讓你失望——是的,只是一個一般人。
蒼白的臉頰,薄薄的嘴唇,齊眉的劉海兒,眼睛里總隱藏著一絲若有若無的憂郁。長相平平,成績平平,性格沉默,生活波瀾不驚。這是屬于你的寫真。
可你也想成為一個和別人不一樣的人,一個受人矚目的人。
可你除了略帶憂郁的氣質(zhì)和滿滿的渴望以外,似乎一無所有,身無長技。
你站在舞蹈教室外,看著她,傳說中的校花,在《天鵝湖》的音樂下,踮起腳,翩翩起舞,優(yōu)雅地轉(zhuǎn)著圈,極像高貴的天鵝,光芒四射。這一幕刺痛了你的眼睛。
回家后,你赤著腳,站在鏡子前,張開雙臂,踮起腳,試著轉(zhuǎn)圈,卻意外地扭到了腳。你坐在地板上,揉著腳踝,苦笑著,心里的一束光亮,徹底消失。
“自己果然只能當(dāng)一個一般人。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故事,只是一個美好的童話?!蹦阏J(rèn)命地想。
第二天,全校甄選話劇《紅樓夢》的演員,班里正在熱切地討論,毫無疑問,她成了薛寶釵的不二人選。你站在圈子外,輕嘆一聲,轉(zhuǎn)身離去,卻被叫住了?!澳憧梢猿鲅萘主煊駟??”你驚訝地張大了嘴,搖了搖頭:“我不行的,我只是一般人而已,沒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聲音逐漸小到連自己都聽不見?!罢l說的,你的氣質(zhì)就很適合啊?!贝蠹壹娂姼胶?。熱切的希冀的眼光向你投來,你無處可逃,咬了咬牙,答應(yīng)了下來。
你告訴自己:“搏一回吧?!?br/> 于是,你努力地背臺詞,反復(fù)揣摩人物的心理,反復(fù)地看電視劇《紅樓夢》,甚至連做夢夢到的都是林黛玉……
幾經(jīng)排練,終于到了上臺的時候,你的手心微微沁出汗來,身體不停地發(fā)抖。你努力使自己平靜下來:“就搏這一回吧?!?br/> 當(dāng)站在臺上的那一刻,你突然放松了。臺下那么多期待的眼神,臺上那么多閃亮的聚光燈,你的心底萌生出了一棵叫做自信的幼苗。你,終于和她站在同一個舞臺上表演了。你,終于成了受人矚目的人了。
這一刻,你,光芒四射。
你再一次詢問自己——“我和別人一樣嗎?”
不,不一樣!我也是與眾不同的!你心里的聲音驕傲地回答。
點評:本文立意高遠(yuǎn),用一件小事闡述了“我和別人不一樣”的主題思想。文章采用第二人稱敘述,親切,自然。生動獨特的細(xì)節(jié)和深沉自然的心理活動,寫出了一個靠自己的努力從平庸變得與眾不同的女孩,非常切題。
二、我心中的春
海南一考生
春,一個播種希望的季節(jié);一段流光溢彩的歲月;一顆剛剛破土的種子。萬物復(fù)蘇,百靈用歌聲唱破大地生動的夢;生機勃勃,花兒草兒們用色彩渲染著土地的情。燦爛的陽光撥弄著大地,土地上的生靈變得生機盎然,每一個角落都彌漫著春天的氣息。
田野里,冬季的冰冷剛剛歸去,春天就最先來到了這里。瞧那綻開的花蕊,吐納著香甜的氣息;那青翠欲滴的稻浪,簇?fù)碇鹈鄣南M?。那一份持久的清新在空氣中醞釀,那一份純真的信念在心里流淌,似乎每一束陽光都有青草的味道。一切是那么的不同尋常,一切又是那么的充滿希望,帶著幾分高貴典雅卻又流露出鄰家女孩的清純醉人,春季就是如此完美,攜著幾絲似水柔情卻又掩蓋不住小孩般的率真坦誠。
秋是收獲的季節(jié),春則是播種的季節(jié)。那一排排英姿颯爽的樹木守候著風(fēng)云變幻的城市,但它們并不是像古稀老人那般滄桑。它們枝頭吐出的新芽美化了整座城市,那碧綠醉人的枝葉首尾相連,覆蓋了一條條寬闊的馬路,連風(fēng)兒都只是輕輕拂過,因為它怕一用力,便會將碧綠的汁液給擠出來。春天就是這么水靈靈的。
冬季是肅殺的時令,春季則是活潑的時節(jié)。瞧那電線桿上的小燕子,一身黑戎裝,像一個個彬彬有禮的紳士,又像一個個靈巧的音符,從春天飛出;像一個個從天國來的天使,為春天帶來無限的生機。農(nóng)民伯伯們在田野里盡情播種,翻土,透過農(nóng)民伯伯們憧憬的眼神和晶瑩的汗水,我仿佛看到一個果實累累的秋天。沒有春天的耕耘與辛勤,哪來秋天的收獲與成功;沒有努力,又怎可期待勝利?
春天是美麗的,不論是那綿綿的春雨還是那溫柔的春風(fēng);春天是靈巧的,不論是那枝頭的嫩綠還是花園中的萬紫千紅。是的,春天沒有夏天的熱烈激情,沒有秋天的典雅詩意,更沒有冬天的深沉悲壯,但它卻將希望與生機在每個人心中演繹,將滿腔的快樂與甜蜜融進(jìn)每個人心里。
春天是溫柔的,因為它承載著太多太多的希望,太多太多的夢想。它是秋天埋下的伏筆,是冬天孕育的兒女,更是四季中唯一能給人以祝福的季節(jié)。這個世界因為有了春天才變得多姿多彩,我們的心靈也因為有了春天才變得更加陽光燦爛。
春在哪里?不必刻意去尋找,只要你心里一直充滿希望,只要你心里沒有放棄夢想,只要你努力,那么春天就在你心里,從未遠(yuǎn)去。
點評:本文在立意上以春天為中心,寫了春的與眾不同,并將春喻指為希望、夢想。作者抓住春天的特點,與秋天、冬天進(jìn)行對比,突出了春天是一個“播種的季節(jié)”“活潑的季節(jié)”,還寫了它的美麗、溫柔。但作者并沒有就此止筆,而是將文章的立意進(jìn)行了升華:“春在哪里?不必刻意去尋找,只要你心里一直充滿希望,只要你心里沒有放棄夢想,只要你努力,那么春天就在你心里,從未遠(yuǎn)去?!?br/> 三、做一個“行者”
浙江溫州一考生
“知易行難?!薄爸摺笨少F,“行者”更可貴。人猿因行動進(jìn)化成人,科學(xué)家用行動探索真理。那么,身為“知者”的我們,又何不做個“行者”,以探求生命的意義?
何不做個“行者”,用行動表現(xiàn)你的真情義。古人云:“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有詩人多情,在墻外思念墻內(nèi)佳人卻不敢接近,最后“多情卻被無情惱”,徒留詩一首,佳人不知。有青年多情,卻不敢在現(xiàn)實中接近那淑女,只在夢中鼓琴弄瑟以友之,最后“日思夜想不得見”,徒留詩一首,淑女不知。此二人,豈非知者哉?有琴師因知己之死憤摔愛琴,有劍客因一諾而掛劍于冢上。此二人,豈非行者哉?做一個“行者”,追求情感的顯露與精神的升華,勿要遺憾!
何不做個“行者”,用行動拉近夢想和現(xiàn)實的距離。企業(yè)家若非從小做起,怎能做成夢中馳名的大企業(yè)?網(wǎng)絡(luò)寫手若不在方格上辛苦耕耘,怎能變成夢想中的知名作家?會說夢想的人是知者,但他們只是夢想家;會做出行動的人是“行者”,他們才是實干家,是成功的人!做一個“行者”,讓夢想變成現(xiàn)實!
何不做個“行者”,用行動詮釋生命的意義。有人說“我在故我思”,有人說“我思故我在”。生命的意義就在于“在生命存在的前提下進(jìn)行思考之類的活動”。雖然你現(xiàn)在擁有生命,但你不去思考這個世界,不去用行動證明你的思考,不在行動中收獲你的思考、感悟,你該如何證明你的存在?你該如何讓你的生命有意義?
做一個“行者”!你的行動會讓你的人生像面包一樣飽滿充實,讓殘酷的現(xiàn)實像夢境一樣甜美,讓縹緲的情感像溪水一樣可觸可碰可感!
做一個“行者”!
點評:本文在立意上強調(diào)知易行難,說出了做一個行者的可貴,做一個“行者”,“用行動表現(xiàn)你的真情義”“用行動拉近夢想和現(xiàn)實的距離”“用行動詮釋生命的意義”,逐層展開,步步深入。第二自然段引用孟子的論述,化用蘇軾的詩歌和《詩經(jīng)·關(guān)雎》的句子,運用伯牙摔琴,季子掛劍的典型事例,論據(jù)選擇正反結(jié)合,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