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代戲的切入方式很重要,因為選擇的切入點,往往就是對這段歷史所持基本態(tài)度的體現(xiàn)。《風車》里面有一多半的內(nèi)容都發(fā)生在文革期間,所有故事都在映照亂世之中的那些扭曲。故事從這里切入歷史,當然是十分微妙的事情。我們看到該劇在文革歷史中的入點和出點很有意思,以前類似作品中也較為少見,它從1966年切入,一年以后,第11集,小姨何爽自殺身亡,主人公梁塵目睹了小姨之死。然后,故事一下跳到8年之后,1975年文革結束前夕,又是一年,文革結束。這等于是留頭留尾去中間,把文革中政治風云最為變幻的兩年當做故事發(fā)生的大背景,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與該劇殘酷而溫暖的主題極為貼切。
小宋佳飾演的何爽是這部劇的靈魂人物,盡管她在第11集就自殺身亡,但實際上11集之后的所有人和所有故事都逃不開她的影子。這個人物可以和《陽光燦爛的日子》里寧靜飾演的米蘭、《孔雀》中張靜初飾演的大姐一同來解讀。這些人物形象都是那個時代里的叛逆女性,但小姨何爽的叛逆更為突出和強烈。她被賦予了非常復雜的情感,犀利的個性,她的叛逆更為主動,也更能體現(xiàn)在對人性進行嚴酷扼制的年代中,作為人的尊嚴。另一方面,這個人物的設定也帶有強烈的寓意。有幾個細節(jié)很值得玩味:首先,何爽的職業(yè)是理發(fā)員,做的工作與人的腦袋有關,她在那家小理發(fā)店中咔咔嚓嚓,修剪的除了頭發(fā),還有人的思想。她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著周圍的小世界,她在證明無論什么時候,個人的自由與尊嚴都是最寶貴的東西。其次,何爽愛上了有婦之夫,并且?guī)缀鯇Ψ降募彝ゲ鹕ⅰ_@一點即便放在今天仍然會有道德問題。何爽愛上的男人是一個具有浪漫情懷的音樂家,音樂家的老婆是樂團里的一個沒有任何藝術細胞的勤雜工,這樣“誤會”的婚姻在那個年代屢見不鮮,何爽這段第三者插足的情感,她自己幾乎沒有做任何遮掩,她是以理想主義者和殉道者的姿態(tài)在進行自己那轟轟烈烈的愛情,她的行為不僅是在挑戰(zhàn)倫理關系,更是挑戰(zhàn)整體錯位的社會價值觀念。第三,何爽在家庭當中的位置也是精心安排的。她姐夫那一代人是老革命,政治覺悟和思想水平都擺在明面上,不許任何人逾越雷池。而她的外甥——梁塵他們則是思想走向自由的一代,僅僅兩代人,為何能夠從刻板和保守扭身走向浪漫和自由,何爽站在他們之間,為梁塵這一代人指明了方向。作者之所以要在文革的故事當中安排何爽這樣一個人物,除了要證明自由和尊嚴即便在最嚴酷的環(huán)境當中仍然是人們心中不滅的火種之外,更是在向我們呈現(xiàn)歷史發(fā)展的確切面貌。有什么樣的人,就有什么樣的國家。今天的中國,所有的自由和所有的不自由,在三十年前,已被那個年代里的億萬中國人塑造出來,靜靜埋在歷史之中,然后等待它開花結果。
《風車》的主題是殘酷的,但內(nèi)在又是溫暖的,這樣的氣質經(jīng)由何爽這樣一個女性人物向觀眾傳遞出來,怎會不令人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