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本文采用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ental Health Test,MHT)對廣東省3198名4~6年級小學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1)小學女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良好,但仍存在一定心理問題。(2)小學女生心理健康存在城鄉(xiāng)差異,城市學校女生心理健康狀況優(yōu)于農村學校女生。(3)小學女生心理健康存在年級差異,6年級畢業(yè)班女生心理健康狀況較4、5年級女生差。(4)小學女生心理健康狀況較同齡男生差。
[關鍵詞] 小學女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診斷測驗
[中圖分類號] G44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1128(2011)09-0050-05
一、引言和研究方法
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現(xiàn)象,而且是一種個體在身體上、心理上、社會上完全良好的狀態(tài)?!雹?這意味著,真正的健康是個體在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都處于健全狀態(tài)。但是,隨著社會全球化與工業(yè)化程度的加深,人們的身心健康卻接受著種種嚴峻考驗:生存環(huán)境惡化、生活方式轉變、人際交往模式變革等,使得緊張、抑郁、焦慮、恐懼、煩躁、郁悶、苦惱、憤怒等情緒障礙變得更加頻繁,且日益強烈。據調查,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我國各類精神障礙總患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兒童行為問題、酒與藥物濫用、海洛因等毒品成癮、自殺發(fā)生率均明顯上升。② 小學階段是個體身心發(fā)展的重大轉折期,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提高承受壓力和處理危機的能力、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是個迫切問題。目前有關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課題已經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但將女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來對待,卻一直在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中處于被忽視的地位,男生與女生常被視為同一總體而不加以區(qū)分。然而,兒童從5歲開始就已經能夠把性別與某些特定的個性特征聯(lián)系起來③,形成穩(wěn)定的性別角色的認知。這種認識又會反作用于兒童的行為模式,最終造成男女在個體心理特征上的差異。
本研究旨在通過考察廣東省4~6年級小學女生心理健康總體狀況,比較不同亞群小學女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差異,了解影響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為全面提高小學女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證支持。本研究通過抽取廣東省68所小學4~6年級女生進行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ental Health Test,MHT)④,共收回有效問卷3198份。施測對象覆蓋了省級、市級、普通各層次。其中,4年級997人,5年級1189人,6年級1012人;省級學校950人,市級學校1529人,普通學校504人;獨生子女1318人,非獨生子女1840人。年齡范圍為8~17歲(M=11.42,SD=1.19)。在篩除缺失值過多的無效問卷和效度量表分數(shù)大于7分(認為被試者沒有如實作答)的問卷后,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錄入與統(tǒng)計運算,結果如下。
二、施測結果
1.心理健康總體狀況
?。?)量表總分分布
本次調查,量表總標準分(各分量表標準分之和)平均值M=53.25,SD=10.29,分數(shù)的頻率分布如圖1所示。
(2)心理健康問題的整體檢出率
根據MHT診斷標準,量表總標準分代表個體的整體焦慮程度??倶藴史衷?5以上者,可視為焦慮水平過高,心理健康狀況和社會適應能力不良,需要制定特別的個人指導計劃。本次調查,診斷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小學女生的比例如表1所示。
(3)各分量表的心理問題檢出率
依MHT診斷標準,若單個分量表上標準分數(shù)大于8,則可診斷為在該方面存在心理健康問題,需制定有針對性的個人指導計劃。本次調查,在8個分量表上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的人數(shù)比例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被試出現(xiàn)的最主要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恐怖傾向,然后依次是沖動傾向、對人焦慮、學習焦慮、身體癥狀、自責傾向、過敏傾向和孤獨傾向,其中孤獨傾向是最不常見的一類。
2.不同學校類型小學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不同學校類型(省級、市級、普通)4~6年級小學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得到表3結果。
方差分析表明,不同類型學校4~6年級小學女生在量表總分和除沖動傾向以外的7個內容量表上的得分均有顯著差異。多重比較結果顯示,在學習焦慮、自責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和量表總分上,普通學校女生得分均顯著高于省級和市級學校女生;對人焦慮和過敏傾向方面,普通學校女生得分均顯著高于市級學校女生得分;孤獨傾向上,普通學校女生得分顯著高于省級學校女生得分;沖動傾向方面,3種類型學校女生得分無顯著差異。
3.不同年級小學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不同年級小學女生心理健康狀況,結果如表4所示。
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級女生在量表總分和8個內容量表上的分數(shù)均有顯著差異。多重比較結果顯示,量表總分和學習焦慮、自責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分量表,6年級顯著高于4年級和5年級;對人焦慮分量表,6年級顯著高于4年級;孤獨傾向分量表,4年級顯著高于5年級與6年級;過敏傾向分量表,4年級和5年級顯著高于6年級;沖動傾向分量表,5年級顯著高于4年級和6年級。
4.獨生與非獨生小學女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獨生與非獨生小學女生心理健康狀況,結果如表5所示。
結果顯示,除沖動分量表分數(shù)外,非獨生小學女生各分量表得分和量表總分均顯著高于獨生女生的分數(shù)。
5.4~6年級小學女生與同年級小學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在本研究中,我們同時從被抽取的學校中調查了4~6年級的小學男生(平均年齡M=11.59,SD=1.20),與女生在相同的時間和環(huán)境中完成MHT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497份。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男女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比較,結果如表6所示。
結果表明,在學習焦慮、自責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分量表和量表總分上,女生得分顯著高于男生;在孤獨傾向分量表上,男生得分顯著高于女生。
三、總體狀況分析和結論
1.4~6年級小學女生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
本研究表明,4~6年級小學女生心理問題的總檢出率為13.85%,基本接近唐慧琴、忻仁娥的研究比例⑤;大多數(shù)小學女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但是在小學女生中普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這既包括心理健康問題較明顯、其量表總標準分在65以上的占13.85%的那部分女生,也包括雖然總焦慮分在64分以下,但在某一分量表上卻顯示出該方面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女生。
本研究發(fā)現(xiàn),4~6年級小學女生存在的最主要的心理問題是恐怖傾向和沖動傾向。沖動傾向表現(xiàn)為無法抑制地大聲哭叫、想要的東西一定要拿到、脾氣暴躁等。這可能和家庭教育不當緊密相關,家庭過分滿足孩子要求是沖動傾向形成的主要原因;也可能和認識與表達情感的能力低下有關??植纼A向表現(xiàn)為獨自一人時會焦慮或對本來不必恐懼的事物卻有害怕的心理等。這可能是由于女孩從小被給予更多關心、呵護,從而形成依賴性強、缺乏獨立性的性格特征。另外,沖動傾向和恐怖傾向的形成也與應試教育下只重視知識教育而忽視人格和個性的培養(yǎng)有關。學生學習負擔過重,沒有機會和精力在家庭和學校里學習到應對挫折的方法,遇到困難時就容易體驗到負性情緒。還有,從性別對個性特征和行為影響的角度來看,女性被認為比男性更易情緒化,更易恐懼、焦慮、不安和情緒外露,這點在小學生的身上也有所體現(xiàn)⑥。
排在第三位的心理問題是對人焦慮。它主要表現(xiàn)為在眾人面前感到不安,如不愿當眾發(fā)言或參加需要在人前表現(xiàn)的活動;過于重視他人評價,在人際關系上易產生焦慮。對人焦慮過強的學生往往不能很好地融入群體,不易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這種傾向不利于兒童建立正常的社會支持網絡。究其原因,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女性性別角色的標準有關。在傳統(tǒng)文化中,女性被要求顯得軟弱、無用和溫順,也不能表現(xiàn)出自主和獨立的意識⑦。另外,這也和女生本身較任性、固執(zhí)和依賴性重有關。
2.學校類型對小學女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本研究調查得出,在學習焦慮、自責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和量表總分上,普通學校女生得分均顯著高于省級和市級學校女生,也可認為省級和市級學校女生心理健康狀況優(yōu)于普通學校女生。究其原因,學校等級差距、城鄉(xiāng)差距體現(xiàn)了財政與師資等重要資源對于營建良好的學校氛圍、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心理援助是最為重要的條件。位于城市、等級較高的學校在獲得師資、經費、指導、生源質量等方面具有相當優(yōu)勢,這些優(yōu)勢在轉化成具體的心理健康工作與教學環(huán)境后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而鄉(xiāng)鎮(zhèn)和農村的普通學校資源獲得有限,投入在心理健康建設上的資源就更少,學生整體發(fā)展狀況也顯較差。解決的主要辦法就是加大對普通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的投入,以加快在這些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步伐,使更多的學生健康發(fā)展。
3.小學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年級差異的討論
整體而言,小學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呈現(xiàn)出隨年級增長而逐漸降低的趨勢。6年級學生的量表總分和學習焦慮、自責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分量表的分數(shù)顯著高于4年級和5年級;但4年級與5年級之間并沒有顯著差異。原因可能有:一是逐漸增大的畢業(yè)班學業(yè)壓力,使以往表現(xiàn)并不顯著的各種情緒障礙被激化而變得突出。二是小學女生逐漸進入青春期前期,生理特征巨變和身心發(fā)展速度不平衡對情緒反應產生很大影響。三是青春期兒童認知水平與社會化程度有了極大飛躍,兒童交往的主要方式從群體式交往轉變?yōu)橹慌c少數(shù)親密朋友相來往,交際范圍有很大的拓展,有機會接觸到來自不同地區(qū)和家庭背景的人,也會面對新的困難與挫折,此時,對生活的主觀感受可能會下降,進而引起焦慮反應。
4.獨生與非獨生小學女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差異
從結果看到,除沖動分量表外,非獨生小學女生各分量表得分和量表總分均顯著高于獨生女生分數(shù)。
人們通常認為,對于多子女家庭的兒童而言,由于有兄弟姐妹作為同齡的社會對象,他們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一般比獨生子女更嫻熟,受外界環(huán)境情緒困擾相對要少,社會化程度和心理成熟度也相對較高。但本研究得到了與通??捶ㄏ喾吹慕Y果,這與某些研究者的結論相吻合⑧。
非獨生子女(多見于農村家庭)不能像獨生子女那樣得到父母全部精力的投入,對于女生而言更是如此。重男輕女思想在農村地區(qū)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女孩在面臨升學等人生重大選擇時,若家庭經濟條件有限,“男尊女卑”的傳統(tǒng)觀念就會以犧牲女生的成長機會來滿足其兄弟的發(fā)展需要。另外,青春期女生對自己外在形象也格外重視,當家庭經濟條件無法滿足其需要時(如服飾等),她在同學中就會產生緊張與焦慮體驗。這些因素都會影響非獨生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5.4~6年級男女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差異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學習焦慮、自責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分量表和量表總分上,女生得分均顯著高于男生。這說明了女生焦慮問題的嚴重性。究其原因,一種解釋是社會角色期待理論,即由于傳統(tǒng)思想影響,社會對女生的要求更高,女生的一舉一動要符合社會規(guī)范、社會道德,因此女生想得較多、焦慮水平也較高;相對來說,小學男生社會化程度比同齡女生弱,對社會要求的在意程度也較女生低。除此之外,可能還和高年級女生的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有關。大部分女生在小學高年級已經進入青春期,但心理與生理發(fā)展速度的不平衡使得她們不能完全自然地接受這一切,因此會引起焦慮、自責、恐懼等反應。女生雖然觀察問題較細致、全面,但也較斤斤計較,過分要求別人,并且比較注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若看到自己某方面不如別人,就易產生自卑心理。還有,女生的依賴性較強,獨立性不如男孩,都可能使女生產生比男生更嚴重的焦慮。
6.本研究的結論
通過本研究,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廣東省4~6年級小學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普遍良好,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問題;第二,廣東省4~6年級小學女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城鄉(xiāng)差異,城市學校中的女生心理健康狀況優(yōu)于農村學校女生;第三,廣東省4~6年級小學女生的心理健康存在著年級差異,6年級畢業(yè)班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顯著低于4、5年級女生;第四,在廣東省4~6年級小學女生中間,非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狀況較獨生子女差;第五,廣東省4~6年級小學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較之于同齡男生差。
注釋
?、賱⑽?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M]. 北京: 中國輕工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