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今世界,美國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制造”大國,各類制造無所不能。從波音飛機、愛國者導彈等高科技優(yōu)質產品,到CDO、CDS等垃圾債券,不僅制造各類物質產品,也制造各種思想理念;不僅能制造各種標準、秩序,而且更能制造“美國夢”與美國“很行”的神話。過去的美國,更多的是制造穩(wěn)定,惠及世界;如今的美國,更多的是制造動蕩,殃及全球。美國曾制造冷戰(zhàn)鐵幕,拖垮對手蘇聯(lián);也制造經濟泡沫,削弱其日本友邦。如今,在“中美關系大局”下,美國為中國量身定造各類迷局,遏制中國崛起。
制造產品,更制造理念
工業(yè)革命起始階段,歐洲近乎壟斷專利或新工業(yè)品生產,但是美國卻賦予了工業(yè)革命更新的、往往也是革命性的意義。美國人伊萊·惠特尼發(fā)明“通用制度”,利用標準化進行大規(guī)模生產,如此將成本壓到最低,使更多的工業(yè)品進入千家萬戶。美國取得的革命性進步還有“福特流水線”與“泰羅制”。
兩次世界大戰(zhàn),極大地破壞了歐洲的生產力,進而損害了“歐洲制造”。美國利用這一契機,將“美國制造”推向歐洲腹地,占領歐洲以及本屬于“歐洲制造”的市場。如此,利用內在品質與獨特營銷渠道、手法,使“美國制造”譽滿全球。
戰(zhàn)后,“美國制造”一度占據世界工業(yè)品的半壁江山,從毛巾、香煙、餅干到大炮、飛機、航母,從可卡因到好萊塢影片,美國企業(yè)近乎無所不能,將資本主義生產力開發(fā)到極致。但是盛極而衰,“美國制造”在產品生命周期中、在產業(yè)升級中、在資本為更多更高利潤的追逐中,不斷退化、虛擬化、泡沫化。
作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美國不僅制造產品,也制造理念。歷史上,他們不僅有把別人的黃金依照古銅板價收購的本事,更有把自己的稻草售出金條價的能耐。這憑借的就是理念創(chuàng)新。華爾街金融家們將前輩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揚光大——“找到一個更傻的”,然后把標有3A評級而實際上等同垃圾的金融產品賣給他。在“美國制造”光環(huán)的照耀下,在華爾街的吆喝下,世界投資者紛紛購買美國的金融產品。美國人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主要工夫往往不是直接下在產品的研發(fā)與生產上,而是下在消費者的大腦上,通過改造買家的思維,讓他們相信實際上一文不值的東西有著巨大的價值。
制造神話,也制造動蕩
表面上看,美國是個三權分立、政教分離的現代國家,但實質上,美國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人造國家”,同時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宗教國家”,為了“使命”而進行戰(zhàn)爭、擴張,凝聚在白人精英的骨髓中。
美國的史學家將美國的拓荒與殖民史描繪、渲染得無比神圣,即在橫渡大西洋的“五月花”號船上就有了神圣的盟約:“奉上帝使命”,以建立“山上之城”,將上帝之光撒播世界。美國建國后,急需歐洲的技術、人才、資金與亞洲的勞力,于是美國精英們開始孜孜不倦地編制“美國夢”。為凸顯建立“山上之城”的“上帝使命”,白人精英們編造故事、篡改歷史,硬說北美大陸“好像是為了一個偉大民族而準備的空搖籃”,全然不顧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在盛裝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之前,印第安人已經在這個搖籃里安躺了千萬年。
“美國夢”是美國制造的一種迷幻劑,借以改造人們的思想?,F代“美國制造”的核心早就不在商品上,而是集中在“追夢人”的思想上。用昔日的光環(huán)、帝國的余輝,來吸引“朝圣者”過來洗禮。用哈佛、芝加哥、斯坦福等大學的培訓班,來直接實施“人腦刷新”工程。如此,昔日“伯克利黑幫”,今日“芝加哥男孩”,層出不窮,走向世界,成為美國的宣傳組、工作隊、播種機,把美國“很行”的神話傳播到世界。
堅持唯物史觀,當然應肯定“美國制造”曾為世界做出過積極貢獻,“美國神話”、“美國夢”也有某種積極作用。二戰(zhàn)時期針對同盟國的“租借法案”以及作為“西歐解放軍”的美國大兵,戰(zhàn)后的“馬歇爾計劃”尤其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安排等,為世界帶來了希望、穩(wěn)定甚至繁榮。但是,隨著美國政權性質的改變,即由代表產業(yè)資本褪變?yōu)榇斫鹑趬艛噘Y本,美國曾經擁有的一切光環(huán)都在褪色,消極面越來越多。
“美國神話”、“美國夢”的主色調——民主與自由,原本是歐洲啟蒙運動與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類口號,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實際上棄之如敝履,拋卻了其精髓,留下了空殼。但是,它卻被歷史短淺、文化營養(yǎng)嚴重不良的美國拾起,顯赫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然后用炮艦、商品和資本進行推廣。環(huán)顧全球,近幾十年來,哪里接受了美國式民主,哪里就有社會動蕩;哪里接受了美國式自由,哪里就有經濟動蕩。如今,作為輸出自由與民主大本營的美國,同時陷入了金融、經濟、社會乃至政治危機,非但不是世界的救世主、穩(wěn)定器,而且還是地道的國際動蕩源、禍亂根。過去,“美國制造”曾惠及世界;如今,“美國制造”正殃及全球。
從“MADE FOR CHINA”到“MADE IN CHINA”
如何能從中國長期持續(xù)地吸取養(yǎng)分,美國人需要做一個精心并不斷完善的策略安排。首先是改造中國人的思想意識。美國利用很多中國人迷信美國“很行”的神話,源源不絕地為中國培養(yǎng)并輸送經濟精英。很多經濟精英和美國謀略家一起努力以使中國相信:GDP增長可以增加實力,而外貿則是促進GDP增長的巨大動力;自由經濟內藏無限的魅力,中國采取自由經濟可以提高活力。而這一切必須依賴、服從“中美關系大局”,這樣,中國“求和平,謀發(fā)展”才有堅強保障力。
如此,一個持續(xù)吸取中國養(yǎng)分的“大局”便做成了?!盀橹袊圃炖Ь帧币远糁浦袊绕?,就變成了“中國自造困局”作繭自縛——即“MADE FOR CHINA”變?yōu)椤癕ADE IN CHINA”。中國在越來越多的領域依照美國國家利益的羅盤,不斷地矯正自己的航向。當世界甚至美國都在逐一拋棄“華盛頓共識”時,中國卻在市場化、私有化、自由化、國際化的道路上愈加堅定。
美國為中國量身定造了無數個“MADE FOR CHINA”:以“經濟伙伴”、“戰(zhàn)略合作伙伴”吸引中國靠近美國進行對話,給足中國人面子,卻拿走實際利益的里子;以恢復“均衡匯率”為名逼人民幣不斷升值;以維持“金融恐怖平衡”為名壓中國持續(xù)持有、增持美國國債;以“利益攸關方”為名要中國承擔更多連美國自己都不能、不愿承擔的國際責任。次貸危機爆發(fā)后,為轉嫁危機而拉中國下水,美其名曰“同舟共濟”,甚至還制造“中美國”的概念……
美國廉價的“MADE FOR CHINA”,換來的則是對中國來說代價高昂的“MADE IN CHINA”:“將評級交給穆迪”、“A股公司實行補充審計的暫行規(guī)定”,令美國三大評級機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輕松地控制中國相關金融服務,無止境地獲取中國經濟信息;引進“境外戰(zhàn)略投資者”,直接為美國金融機構“注資”、“融資”,使諸如美國銀行、花旗銀行等美資機構,在次貸危機、債務危機等連環(huán)沖擊下幸免破產,也同時讓中國深發(fā)展、廣發(fā)行等這些離奇并購案“彪炳”金融史冊;“救美國就是救中國”,持續(xù)購買、增持美國國債,有助于美國在危機沖擊下遏制債息飆升、防范美元危機與經濟衰退;“在華注冊的外資企業(yè)即是中資企業(yè)”、“他們的創(chuàng)新就是中國的創(chuàng)新”,可以直接讓美國企業(yè)參與中國的政府采購,中國不再提鼓勵、扶持自主創(chuàng)新;中國繼續(xù)深入、擴大金融開放的承諾,不斷提高利率、存款準備金的實際行動,則很好地為美國的“量化寬松”接盤,防范美國被無窮無盡的流動性淹沒,陷入滯脹困境……
向中國兜售“美國制造”的成功程度,主要取決于美國的需要、利益集團博弈以及努力的程度。新近的一個“MADE FOR CHINA”,當屬TPP——跨太平洋戰(zhàn)略伙伴關系協(xié)議。近日,我參加、旁聽了好幾個有關中國是否加入TPP研討會。與會的外經方面的專家紛紛表示,中國應當積極參與TPP構建進程,否則會有被美國主導的區(qū)域自由貿易孤立的危險。給我的直覺是,中國似乎又要入局了……
?。▍㈤?3頁“博士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