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拐點”,是指不斷“躥升”的“公務員熱”,該降降溫,回歸正常一些了。
“公務員熱”,近十年來一直處在“躥升”狀態(tài),成為輿論普遍關注的社會現(xiàn)象。今年公務員報考出現(xiàn)“雙降”,有輿論認為,這是持續(xù)多年的“公務員熱”出現(xiàn)拐點的征兆。
拐點到來了嗎?為什么拐點應該到來?怎樣才能讓拐點真正到來等等。這些問題一時間成為了公眾和黨政干部十分關心的熱點問題。
本期策劃我們約請了國內多位該領域的知名專家進行解讀,并組織了大型社會調查,共調查了14560人,結果顯示:85.12%的受調查者認為“公務員熱”該到拐點了;并認為,“政治體制改革深化,公務員‘特權’削弱”、 “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公務員職業(yè)保障優(yōu)勢的不斷弱化”、 “公務員‘隱性收入’被規(guī)避”等都是助推“公務員熱”拐點到來的重要條件。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雖然大部分受調查者從主觀上認為“公務員熱”該到拐點了,但對當前“拐點”是否已經出現(xiàn),卻又有不同判斷:80.49%的受調查者認為拐點未現(xiàn),“公務員熱”還將持續(xù)數(shù)年甚至10年以上。
“公務員熱”拐點該到而未到,背后反映了諸多深層次問題,其中特別值得反思的就是近年來政府權力的擴張趨勢。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已經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是政府職能轉變仍然不盡如人意,政府自身改革滯后,政府的強勢地位依然如故,政府職能的“越位”、“錯位”、“不到位”的問題仍較為普遍地存在。
“公務員熱”本身就是一種非常態(tài)的現(xiàn)象,甚至原本就不應當出現(xiàn),或出現(xiàn)也不該這么熱?!肮珓諉T熱”的背后,是“官”熱,是“利益”熱。正如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下海經商熱”一樣,“公務員熱”作為伴隨著社會發(fā)展而存在的一種階段性社會現(xiàn)象,必將隨發(fā)展而生,隨發(fā)展而熱,亦隨發(fā)展而亡。
當前,中國的改革已經進入一個歷史性的攻堅階段。積極穩(wěn)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被提上重要議程。我們有理由相信,“公務員熱”將隨著政治體制改革逐步推進而成為歷史。
——人民論壇“特別策劃”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