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晚霞,胡瑞
(湖南科技學(xué)院濂溪研究所,湖南永州425100)
唐宋詠春詩主題與藝術(shù)特色比較*
王晚霞,胡瑞
(湖南科技學(xué)院濂溪研究所,湖南永州425100)
詠春詩流行于唐宋兩代,但兩個不同時期的詠春詩在詩歌主題和藝術(shù)特色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差異。唐代詠春詩以喜春為主題,充滿了熱情和歡樂的色彩,氣勢雄渾,基調(diào)高昂,空靈清新,辭采明麗;宋代詠春詩主題則以傷春為主,充滿離愁別恨,氣勢哀婉,基調(diào)低沉,深蘊哲理,語詞凄冷。
唐宋詠春詩;詩歌主題;藝術(shù)特色;傷春;喜春
春天以它獨有的魅力感染著世人,才情洋溢的詩人用心感悟著春,而后生發(fā)出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詠春詩。在中國古代詩歌史中,詠春詩因它別有的風(fēng)情而閃耀著光輝。
唐宋詩歌數(shù)量極大,詩人眾多。我們根據(jù)一首詩中半數(shù)以上句子言到春,以及詩歌題目明言為詠春主題的標(biāo)準(zhǔn),仔細(xì)認(rèn)真查閱了《全唐詩》和《全宋詩》,[1-2]在其中選取了唐宋具有代表性的唐宋各9位詩人,對其詩歌進(jìn)行了粗略統(tǒng)計,并依據(jù)他們的詩歌主題將他們的詠春詩按照喜春詩和傷春詩分類。統(tǒng)計情況見表1和表2:
表1 唐代9位代表詩人詠春詩歌創(chuàng)作情況統(tǒng)計表
表2 宋代9位代表詩人詠春詩創(chuàng)作情況統(tǒng)計表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詠春詩作總數(shù)在唐代占4.61%,在宋代則占3.58%,唐代高于宋代。在唐代詠春詩中,喜春詩占62.7%,傷春詩占37.3%,喜春詩的比例遠(yuǎn)高于傷春詩;而在宋代,傷春詩占56.07%,喜春詩占43.93%,傷春詩多于喜春詩。下面我們就兩朝吟春詩的主題和藝術(shù)特色進(jìn)行分析比較。
在唐代詠春詩中,我們見到的詞語往往是:紅、笑、樂、暖、玉潤、淑氣、韶光、歌聲、喜雨、暖香、江新、榮華、青春、忘情、浩歌、清香、光輝、何愁、逍遙、得意、美人、繁花,見到春威、春情、瑤華、春酒、春華、麗春、江山麗、香滿風(fēng)、榮春暉、艷明媚、花欲燃、爛漫紅、動人意、折還長、花上春、花始紅、杏花天、美時澤、好南風(fēng)、玩春綠、不言歸、林花香、山光暖、色若綬、光如練、杏花明、風(fēng)裊裊、桃花灼灼、風(fēng)恬日暖、春暖水紋開,這些都是我們從詩中直接截取來的詞語,無不讓人感覺到歡樂、幸福、平安等向上的力量。即使是鄉(xiāng)村的春天,也是“春氣滿村香”,是“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焙染票闶恰奥浠暤紫啥鹱怼保肮母棺碇杏巍?,因為“不遣通宵盡醉,定知辜負(fù)風(fēng)煙”,賞春便是“行樂三春節(jié)”,“花里弄春禽”,“啼鳥弄花疏,游蜂飲香遍”,“桃李得日開”,一切都含苞待放的樣子,都含著感情,含著憧憬,一切是那么美好。
1.力量春天。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孟郊的“昨夜一霎雨,天意蘇群物。何物最先知,虛庭草爭出”,都是寫春草爭長,稚嫩卻充滿無法阻擋的初始生命的力量?!伴_畦分白水,間柳發(fā)紅桃”,是質(zhì)樸的鄉(xiāng)村之春,“江上春來早可觀,巧將春物妒馀寒”,有向前的想法和意志,才會有妒念?!八怖@留烏石,花鳥爭開斗鴨欄”,有愉快的心境才會有觀斗的興致,才有爭開的花鳥。萬物都在蘇醒中,在綻放里,充滿生機(jī)。
2.愛的春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將無限的喜春之情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詩從春江潮水入手寫,聯(lián)想到了宇宙。正如聞一多先生所贊:“一個更深沉更寥廓更寧靜的境界?!薄八玫降姆路鹗且粋€更神秘的更淵博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滿足了?!保?]只有對春天抱有深切誠摯的熱愛,才能在“愛”中煥發(fā)出淡淡的哀情,才會產(chǎn)生對永恒的思索?!皵?shù)樹新開翠影齊,倚風(fēng)情態(tài)被春迷”,是熱戀中的撒嬌之春?!稗渌略谑?,弄花香滿衣”,只有充溢著愛的人,才會有如此夢幻之言。詠春亦詠心,喜春亦喜情。這些詠春詩帶給人的不僅僅是心境的提升,也是情感的飛躍。
3.歡樂春天?!叭漳簼M潭雪,白鷗和柳花”是明凈的;“家家春鳥鳴”,“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是熱鬧的;“一桃復(fù)一李,井上占年芳”,是自信的;“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鳥藏”,是安寧的;“傾杯魚鳥醉,聯(lián)句鶯花續(xù)”,是沉醉的;“漠漠復(fù)溶溶,乘春任所從”,是自由的。正如劉禹錫說“長安百花時”,“無人不沽酒,何處不聞樂”,不管是人還是景,都是活潑潑的,爭先恐后地向前喧囂沖去。
4.美麗春天。“細(xì)光添柳重,幽點濺花勻”,是春雨;“斷續(xù)游蜂聚,飄飖戲蝶輕”,是春蟲;“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是色彩?!澳嗳陲w燕子,沙暖睡鴛鴦”,是寫動春;“鳳城煙雨歇,萬象含佳氣”,是寫靜春。在美的時節(jié)里,有美的顏色、美的姿態(tài),韻味無窮。
通過對柳、花、蟲、云、雨等意象充滿了情趣和欣喜的描寫,忠實、客觀、簡潔,卻優(yōu)美、明朗、健康,干凈而一塵不染。這一切正映在春中,那春光、春風(fēng)、春情、春色,將這一切又凸顯得格外明麗。讓人感到春色已經(jīng)融入每寸土地,每個人心。不同的意境,同樣的妙感,讓人迷幻其中。春給了無數(shù)詩人以生命、以熱情,喜春也成了詠春詩在唐代詩人心中的一種符號、一種象征。
自漢大一統(tǒng)以后,中國經(jīng)歷了三國、兩晉、南北朝以及隋朝短暫的統(tǒng)治,長期以來的戰(zhàn)亂和外族的入侵讓人民顛沛流離,苦不堪言。這時急需一個統(tǒng)一穩(wěn)定的政權(quán)出現(xiàn)來結(jié)束這個長達(dá)數(shù)百年的紛亂時局,應(yīng)運而生的李唐帝國在政治、軍事上都非常強(qiáng)大??婆e制度的施行,突破了門閥世胄對權(quán)力的壟斷。在這種背景下,唐代的詩人是欣喜的、歡愉的,這種情感表現(xiàn)在詠春詩中,使得唐代詠春詩的主題充盈著歡快的色彩。
在宋代詠春詩中,隨處可見的詞語是:愁、哭、苦、傷、怯、病、衰、孤、剩、空、恨,見到殘花、殘夢、殘芳、殘杏、殘英、殘春、冰殘、苦寒、亂云、驚疑、春寒、春冤、春憂、春傷、春淚、春盡、懊惱、花盡,見到冰雪頑、春寂寂、零落盡、鳥驚飛、悲陽春、損年芳、未歸人、落花枝、淚先落、風(fēng)雷惡、兩鬢霜,見到的是“滿眼落花多少意,若何無個解春愁”。一切都是那么冰冷無依,那么悲慘。
1.軟弱春天?!肮怅幉豢下詮娜?,九十日春還又空。多少落花無著莫,半隨流水半隨風(fēng)?!辈坏热说牟恢皇菚r間,還有花期。“東風(fēng)何事力猶微,凜凜邊寒犯客衣。舊雪未消新雪下,南園春色幾時回?!蹦茏尨蟮匾磺兄貋淼臇|風(fēng),此時變得無能,以至于春色無歸?!伴L恨愁多酒力微”,“擊求馳馬力已疲,欲傍樽罍先怕酒”,很能喝的人,在陽春中卻沾酒便醉?!皷|風(fēng)著意寒食時,游絲粘人困無力”,“柳處風(fēng)無力”,好好的春雨,這時變作“亂紅雜下殘花雨,暗綠兼飛弱柳風(fēng)”。隨處可見的是:春氣弱、東風(fēng)柔弱和濃煙弱柳,僅有的力量也是“東君應(yīng)著吹噓力,要反春愁一掃空”。能看到的春景都是那么疲憊,那么軟弱。
2.愁恨春天。同樣是《春曉》,歐陽修沒有一點歡喜,他感覺到的是“霞寒風(fēng)不定,花落鳥驚飛。病渴偏思拓,朝寒怯減衣。沈錢將謝雪,持底送春歸?!边@么不安全,不健康,不溫暖的春天,最好是早日送走。同樣是喝酒,卻不是唐詩中的喜醉和樂醉,而是“無計驅(qū)愁得,還推到酒邊”,誰知“愁醒與消渴,容易為春傷”,多少傷心事,只有在醉中才能獲得片刻解脫,但未想酒醒后仍然是憂傷不已?!伴芩厝缪?,池水冷如冰。鳥舌生根澀,花心起怨僧。”在不舒服的感受中,花都起了怨。
3.寂靜春天?!皹s落浮云度,悲歡熟醉醒。繁華非我物,隨意傷飄零?!彼抉R光筆下,燦爛的春景似乎與己無關(guān)?!岸湃粝叴灤?,怨紅傷翠助鸝鵑”,靜靜地等著。“青帝來時值遠(yuǎn)芳,殘花殘雪尚交光。隔年擬待春消息,得見春風(fēng)已斷腸?!敝豢峙碌葋泶猴L(fēng)時人已斷腸,可見此時等待的痛苦。天地都是灰蒙蒙的,沒有生命蓬勃運動的跡象,沒有成長中的變化,一切都是死寂的,苦痛的,看不到邊。
4.衰敗春天。好像春天不再是新的開始,時節(jié)變得不再明媚,沒有希望,沒有幻想,唯有殘破和憂愁。“懊惱黃鶯解言語,飛來唯見落花枝”,能言的巧鶯這時讓人懊惱,飛來飛去僅見的不是一脈春光,而是凋敝的花枝。好好的一番初始時節(jié),卻“既為風(fēng)攪撓,又被雨摧殘”。偶然能看到的一些景色也是“積雨添方沼,殘花點綠萍”,“短發(fā)全成雪,殘花半逐風(fēng)”,還沒有感受到多少高潮,就全部消褪了。
時光隨著春花片片飛揚,詩人哀傷之感油然而生,或無奈羈旅異鄉(xiāng),或感嘆時節(jié)無常,或傷悲命途多舛,或哀怨社會黑暗。宋代詠春詩傷春主題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宋朝的邊關(guān),由于遼、西夏、金和蒙古的侵?jǐn)_,兵戈之聲常不絕于耳,戰(zhàn)場的失利和朝廷的黑暗腐敗使得宋朝的統(tǒng)治風(fēng)雨飄搖。宋人不能像唐人般瀟灑和詩意地面對世界,而是將國家和民族的安危時時放在心中,陸游夢中依舊是鐵馬冰河。因而宋代的詩人很難感受到欣喜春色,他們看到的是春花的飄零、柳絮的離愁、春水的流逝。以樂景述哀情是宋代詩人寫春時常用的寫法,同時其中還暗喻或隱喻當(dāng)時的政治和國事。春在他們筆下已不再是一種自然時節(jié),而是哀情宣泄的對象,不管是何美景,最后終歸凋零。但就是這種感傷、痛苦、迷惘給人以強(qiáng)烈的心靈感受,讓人為其中深沉的哀怨所吸引。場面不大,描寫不多,但傷情尤著,凄愴唯美。宋朝詠春詩正是以這種憂郁的氣質(zhì)吸引了無數(shù)的讀者。
唐代詠春詩不純粹是對外在景物的全景式的夸張描繪,而是對無限春色下那有血有肉的人間現(xiàn)實的肯定和感受、憧憬以及執(zhí)著。一種豐滿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熱情和想象滲透在詠春詩里,即使是享樂、頹廢、憂郁、悲傷,也仍然閃爍著青春和自由的氣息。[4]
1.氣勢雄渾,基調(diào)高昂。春有雄健的風(fēng)采,“商山積翠臨城氣,浐水浮光共幕連”,“花鏤黃山繡作苑,草圖玄灞錦為川”,“何處不宜春”,“始見春江闊”,唐人用恢宏的筆觸描寫春天的景物,不僅有春的生氣,更有大唐的雄風(fēng)。唐人是驕傲的、自豪的,面對湖光山色也往往多生出澎湃之感,在詠春詩中也經(jīng)常能看到畫面壯闊,氣勢宏大的佳句。“楚天不斷四時雨,巫峽常吹千里風(fēng)?!痹谶@浩瀚的畫卷中,人也感覺自己蘊育在自然萬物當(dāng)中,偉岸而博大。唐代詠春詩難見矯揉造作之感,一般都昂首挺胸直接抒發(fā)最真切的感受?!盎◣Z高如浪,云峰遠(yuǎn)似天?!薄疤一t粉醉,柳樹白云狂?!痹诖汗庵?,詩人不再拘束,打開心扉去擁抱自然的壯景,曲調(diào)高昂,讓人感到詩中往往包含著一種氣韻,這種氣韻不是刻意修飾,而是自然的直接流露。
李白的詠春詩是典型代表?!伴L安白日照春空,綠柳結(jié)煙垂裊風(fēng)”中的絢麗;“江南柳色半青青,縈煙裊娜拂綺城”中的開闊;“嶺樹攢飛栱,巖花覆谷泉”中的磅礴;“春風(fēng)傳我意,草木別前知”的知性,都以綺麗的筆觸,宏偉的氣魄,對無限春色傾訴迷戀之情。同樣是喜春,在喜春之中看到的不僅是艷麗的春色,還有春色后那豪邁的李白。
《四部叢刊·分門集注杜工部詩》的“四時”類詩中所羅列的杜甫詠春、夏、秋、冬的詩歌書目分別為41、7、25、13,其中詠春詩所占比重最大。[5]杜甫《春夜喜雨》等詠春詩充滿著對民生的關(guān)切,活色聲香的春景描寫里,激蕩著昂揚的情緒。
2.空靈清新,融情于景。唐詩中描寫細(xì)膩的詠春詩往往有著空靈之感。孟浩然的《春曉》,有對消逝美的探求,又有對靜謐清幽的感嘆,還有對明麗春色的喜悅,對陣陣鳥啼的閑趣。王維的《鳥鳴澗》動靜的對比,正反的轉(zhuǎn)換不得不說是一種妙悟,只有在妙悟中才能讀懂這份空靈?!傲珠g棲鳥散,遠(yuǎn)念征人起。幽花宿含彩,早蝶寒弄翅?!痹谧x到王建《曉思》描寫景物的詩句的時候,有時會讓人心中產(chǎn)生莫名的悸動,因為景物本身就帶有一種空靈的氣韻。張籍的《惜花》:“春潭足芳樹,水清不如素。幽人愛華景,一一空山暮?!毖δ艿摹洞河辍?“遠(yuǎn)聲如有洞,迷色似無山。利物乾坤內(nèi),并風(fēng)竹樹間?!蹦苊鞔_地感受到空靈在水上,在云間,在山中,在樹里。時間萬物都能充盈著空靈之氣,不管是已然凋落的落花、漫漫東流的江水,還是密密如綢的細(xì)雨、繞梁環(huán)飛的新燕。在唐代詠春詩里,空靈之感成了一種別致的格調(diào),讓唐代詠春詩充滿特殊的魅力。只有安寧的環(huán)境和心境,才會映照出如此空靈的美景,這正是盛世的詩歌。
3.辭采明麗,溫暖熱情。語言是詩歌的魅力的重要體現(xiàn),詠春詩尤為如此?!袄茁暫鏊颓Х逵?,花氣渾如百和香”,雨是浩大的千峰雨,香是渾厚的百花香。僅有的寒光都盡了,所有的花都開了,樹都發(fā)芽了,冰都融化了,在“云浮寶馬,水韻香車”中,“繁鶯歌似曲,疏蝶舞成行”,春風(fēng)一直卷入碧云,“千門萬戶皆春聲”,“萬物與花同”,人的理想生活也在春日里徐徐開啟了。
“暖”字在唐詠春詩中使用頻率相當(dāng)高,我們的詠春詩中直接截取到:暖風(fēng)、暖云、暖光、暖色、城暖、暖樹、氣暖、趁暖、泥暖、手暖、天暖、春暖、堤暖、帳暖、晴暖、花暖、香暖、日暖、沙暖、葉暖、香焰暖、山光暖、江上暖、日漸暖、風(fēng)土暖、池水暖、池東暖、池上暖、村園暖、丹闕暖等很多很多有熱力的詞語。美好的詞語總是讓人產(chǎn)生正面的積極感受,溫暖人的情緒。而眾多“暖”字的使用,讓人身體直接感受到了物理的溫度提高,在度過寒冷的冬季后,讓人內(nèi)外皆歡喜,這就是語言的魅力。
統(tǒng)治階級和人民的矛盾,邊防的失利,使得宋代詠春詩充滿消極悲觀的色彩。“北宋中葉以后,內(nèi)憂外患、水深火熱的情況愈來愈甚,也反映在詩人的作品里”,[6]2詩人一直在“歌唱他們的感想”,直到“南宋亡國”,[6]2其詠春詩的藝術(shù)特色有:
1.氣勢哀婉,基調(diào)低沉。在宋代詠春詩中,“東風(fēng)吹云海天黑,饑龍凍云雨不滴,”天是黑的,龍很饑餓,云是凍云;“何事蒼苔數(shù)點紅,曉來華片落春風(fēng)”,紅色只有數(shù)點,還落在了春風(fēng)中;“何事青青庭下柏,東風(fēng)吹盡亦無花”,甚至花都已經(jīng)被寒風(fēng)吹盡了;“閑花野草各姿態(tài),濃煙弱柳相昏蒙”,柳是病柳,氣象昏沉?!坝陙砦匆娀ㄩg蕊,雨後全無葉底花”,不管是春雨或是在花期的前后,花都隱匿了。失去春日最突出的花景,春的氣息便極大壓抑了。蘇軾也在《陌上花》中感嘆“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遺民幾度垂垂老,游女長歌緩緩歸?!比瞬辉偈翘幵谇啻浩诘拿廊?,而是垂垂老矣,不再有奮發(fā)勃起的速度,只能緩緩歸來。連王安石眼中的春雨也是:“苦霧藏春色,愁霖病物華。幽奇無可奈,強(qiáng)釂一杯霞。”在愁苦病痛中,在殘花敗柳中,在寒風(fēng)冷雨中,在酷雪頑冰中,只有哀景,基調(diào)低沉。
2.一語雙關(guān),富有哲思。宋代詠春詩“情感濃烈執(zhí)著”,“語詞富啟發(fā)性”,[7]有一定的哲理,從而引發(fā)新的思考?!俺乇背啬洗核一ㄉ钐幒瞄e行。細(xì)思擾擾夢中事,何用悠悠身后名?!蓖醢彩摹洞喝占词隆吩跀⑹龃壕暗耐瑫r,思考的不單是春,還有人生的追求。邵雍的“花好難久觀,月好難久看”,給人無常的感嘆;司馬光的《石閣春望》:“極目千里外,川原繡畫新。方知平地上,見不盡青春?!痹诖褐袔Ыo我們對人生的沉思。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是著名的哲理詩。他的《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寫道:“東風(fēng)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村。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焙喼本褪且皇壮錆M般若的四句偈。歐陽修的《春帖子詞》:“陽進(jìn)升君子,陰消退小人。圣君南面治,布政法新春?!标懹蔚摹缎麓骸?“憂國孤臣淚,平胡壯士心。吾非兒女輩,肯賦白頭吟?”就更是借春之口,發(fā)己之見,頗能引發(fā)讀者的遐想。盡管入侵的各個北方民族均處于落后的發(fā)展階段,但無奈的是宋朝先進(jìn)的文明卻抵擋不住野蠻文明的入侵,因而宋代的詩人無比焦灼。[8]人多半是在逆境中才會產(chǎn)生深邃的思考,宋代詠春詩的這種理性美深刻而綿長,讓人在凄冷憂郁的景致中體味到形而上的真諦。
宋代詠春詩還在禪宗中尋求詩歌的靈感。以嚴(yán)羽為代表的“神韻派”常用“禪道”來說詩,排斥“以文字為詩,以才學(xué)為詩,以議論為詩。”提倡以“不說出來”為方法,想達(dá)到“說不出來”的境界。[6]雖然這只是當(dāng)時詩評的一種意見,但是在宋代詠春詩中確實存在許多于“禪道”中取經(jīng),在禪宗下尋求詩歌語言的一種妙悟。妙悟是一種慧的直覺,[9]作者在“禪道”之中的學(xué)習(xí),突然有了一種頓悟、一道靈光,這就是所謂“慧的直覺”。詩人筆下的詠春詩從而有了新的意境,新的理解。“被雨凝云重,困風(fēng)舞雪輕。憑誰變化譜,升在最高明?!?韋驤《和木香花》)這樣的語言莫不包含著一種禪機(jī)、一種義理。詠春詩本是對春天景物的詠嘆,若滲入佛學(xué)和禪宗,就有了新生之感,這就如同禪宗中所說的開啟心靈的雙眼,去體會另一種春給人的感覺,這樣的詠春詩讓人覺得不單單是在詠春,也訴說一種春的禪機(jī)。
3.語詞凄冷,悲觀消極。宋代詠春詩中,最常見的字有“殘”,如:夜色殘、殘芳、花殘、殘照、冰殘、殘紅、殘花雨、殘地、殘梅、殘晚春、夜漏殘;有“斷”,如:斷腸、斷橋、兩鬢霜、斷來往、斷霞天、柔腸斷、斷客腸;有“寒”,如:料峭寒、風(fēng)色結(jié)寒、鶯寒、病思寒、云寒、石寒、寒心、醉寒、寒魚、邊寒、郊寒、水晶寒、風(fēng)雨寒、寒色;有“冷”,如:冷淡、金盤冷、殘花冷、萬珠冷、東風(fēng)和冷、池水冷于冰;有“苦”,如:苦相催、春苦寒、浪自苦、人生勞苦、苦霧、苦筍、苦李、苦寒威、苦塵腥、情獨苦、苦不晴;有“驚”,如:驚帆影、共驚風(fēng)色、初驚百舌、客心驚、驚顧、驚飛、驚燕、驚疑、驚晚、驚簾幙、驚塵曀、驚雷、驚殘;有“無”、“悲”,如:無心看、露無光、瑤草寂、無以銷、無情、可悲、花老、悲巢鳥、隔墻悲、悲歌、自悲、堪悲等等。這些字詞都是我們從宋代詠春詩中直接截取而來,每個人看到這些字眼都會感受到消極、冰冷、不安全,都是負(fù)面的情緒,這些詞語很好地表達(dá)了作者的心境。
宋時的“春風(fēng)必有刀”,所以“離腸被君斷”,無常的生活會讓人對最美好的季節(jié)都產(chǎn)生懷疑?!鞍丫茊柎阂虻滓?,為誰來后為誰歸”,不僅目前如此,而且對未來的美好也不抱希望,“隔年擬待春消息,得見春風(fēng)已斷腸”。作者感受到的簌簌寒氣也傳導(dǎo)到了讀者身上。
唐宋時期的詠春詩,盡管主題不同,風(fēng)格各異,但是它們在中國詩歌發(fā)展史上都寫下了厚重的一筆。唐代詠春詩是繼承了漢魏六朝的詩歌風(fēng)格后的跳躍式發(fā)展,而宋代詠春詩在繼承了唐代詠春詩的傳統(tǒng)上,寫出了新的生氣,新的時代特色,成就了新一代詩風(fēng)。唐宋詠春詩用它們各自的魅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1]彭定求.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
[2]傅璇琮.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1.
[3]聞一多.唐詩雜論[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37.
[4]李澤厚.美的歷程[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xué)院出版社,2006:208.
[5]吳賢哲.杜甫詩中的春天自然意象[J].杜甫研究學(xué)刊,1995(4).
[6]錢鍾書.宋詩選注[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2:11.
[7]陳宏碩.論我國古代詠春詩的哲理[J].湖北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哲社版,1994(1).
[8]張思齊.宋代詩學(xué)[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6.
[9]朱良志.中國美學(xué)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6:341.
Comparison of Subjects and Artistic Features of Poems in Praise of Spring Created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WANG Wanxia,HU Rui
(Lianxi Research Institute,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Yongzhou,Hunan,425100,China)
Poems in praise of spring,having tremendous differences in subjects and artistic features in two different terms,were prevailed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Poems in praise of spring from Tang dynasty are largely fond of spring in their subjects.They are enriched with enthusiasm and happiness,and shows vigorous momentum,firm mood,intangible insights and warm words in artistic feature.Poems in praise of spring from Song dynasty are mainly sentimentalized about spring in their subjects,they are full of sorrows and shows depression in mood and used flat words.
poems in praise of spring created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poems subjects;artistic features;sentimentalize about spring;be fond of spring
I207.22
A
1674-117X(2011)03-0061-05
2011-03-01
王晚霞(1977-),女,陜西周至人,湖南科技學(xué)院講師,文學(xué)碩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xué)研究;
胡瑞(1990-)男,湖南衡陽人,湖南科技學(xué)院學(xué)生,主要從事中國文學(xué)研究。
責(zé)任編輯:黃聲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