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珍玲
交互式教學法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朱珍玲
目的:探討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交互式教學的方法與效果。方法:隨機選取兩個班,分別作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對照班采取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法,實驗班應用交互式教學法,課程結束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及閉卷知識考試。結果:實驗班對《外科護理學》課程評價及平均成績、主觀題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班(P<0.01)。結論:交互式教學法應用于《外科護理學》教學中,有利于提高學生興趣,促進師生間良好溝通,培養(yǎng)學生臨床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課堂知識吸收率。
外科護理學;交互式教學;效果
10.3969/j.issn.1672-9676.2011.05.044
《外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yè)一門主干課程,知識點多,內(nèi)容繁雜,實踐性強。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教學模式枯燥乏味,讓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狀態(tài),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缺乏溝通,學生的臨床思維、交流能力得不到鍛煉,學習興趣低,教學效果不理想。交互式教學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Brown和Palincsar提出的一種旨在改善學生閱讀理解和自我監(jiān)控技能的教學方法[1]。它以交際法為基礎,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是促成者或獨立的參與者,注重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語言應用的能力[2]。交互式教學法在國外醫(yī)學院校已普遍采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筆者對我校2008級護理專業(yè)(三年制大專)《外科護理學》進行交互式教學方法的嘗試,旨在為《外科護理學》更新教學理念,改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依據(jù)。
在我校2008級護理專業(yè)大專班學生中隨機選取兩個班級,一個班級(48人)為實驗組,另一個班級(50人)作為對照班。所有學生均經(jīng)統(tǒng)一入學考試,隨機分班,兩班學生在性別、年齡、入學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班采用同一統(tǒng)編教材、同樣授課計劃、同一授課教師。
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的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法;實驗組采用交互式教學法,教師為學生建立一個QQ群,將群號告知學生。交互式教學法具體如下:
1.2.1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自主探究 每次上課前1周,教師設立問題情境,拋出一個臨床病例,并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結合病例進行相關知識提問,將病例和提問通過QQ群發(fā)給學生。如“外科休克患者的護理”這一章內(nèi)容,教師先引入一個臨床病例,再提出問題:(1)該患者屬于休克的哪一期?(2)休克各期主要有何臨床表現(xiàn)?(3)病因和病理生理機制是什么?(4)處理原則有哪些?(5)該患者主要存在哪些護理問題?護理要點是什么?學生根據(jù)病例和提問,通過結合以前相關知識自學教材、查找文獻、網(wǎng)上查閱資料等方式,針對問題情境自主探究,教師在課前還要針對擬讓學生討論、講解的要點內(nèi)容進行問題設計。
1.2.2 師生交流互動,平等合作學習 將實驗班分成合作小組的形式,學生自由組合,4~5人為一學習小組,每組由教師安排談論、講解的內(nèi)容,學生圍繞病例和提問,利用課前自主學習掌握的知識進行討論、分析、集思廣益,在活動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習者中的一員平等地參與交流,引導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形成學生自己的思維。
1.2.3 學生課堂講解,明晰臨床思路 每組推薦一名同學代表發(fā)言,結合小組討論結果,針對老師布置的內(nèi)容進行講解。其他同學可補充發(fā)言。教師要根據(jù)課前設計的問題和課堂現(xiàn)場情況充分利用課堂提問啟發(fā)學生深入分析,對關鍵問題積極引導,如“感染性休克和低血容量性休克臨床表現(xiàn)有何異同?產(chǎn)生不同癥狀、體征的原因?護理措施有何區(qū)別?”引導學生進行類比推理,對學生正確的思路贊賞并引申,對錯誤的看法不壓抑,組織全體同學分析錯誤的原因,進一步明晰臨床思路。
1.2.4 引導小結反思,促進發(fā)散思維 各組講授完畢后,教師根據(jù)學生講解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強調(diào)重點,解答疑難問題,啟發(fā)學生進行思維過程的重新整理和感悟歸納,并補充和介紹一些學科前沿知識,開闊學生視野,促進發(fā)散思維,建立知識系統(tǒng)和網(wǎng)絡,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
設計評價問卷[3,4]。課程結束后進行問卷調(diào)查及閉卷知識考試。問卷內(nèi)容主要包括5個條目的評價,采用3級評分法:3分為評價滿意;2分為一般;1分為欠缺。問卷使用統(tǒng)一的指導用語,采用無記名填寫方式進行,發(fā)放問卷98份,回收問卷96份,有效問卷95份,其中實驗班47份,對照班48份,有效回收率為96.94%,閉卷知識考試采用百分制,其中客觀題40 分,主觀題60 分[5]。
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a=0.05。
表1 兩個班級學生對《外科護理學》課程教學方法評價(±s)
表1 兩個班級學生對《外科護理學》課程教學方法評價(±s)
內(nèi)容實驗班 對照班 t值 P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2.51 ±0.63 1.69 ±0.78 5.632 <0.01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42±0.71 1.63±0.59 5.896 <0.01師生間良好的交流與探討 2.45 ±0.69 1.60 ±0.64 6.204 <0.01知識在課堂上充分理解、吸收 2.47 ±0.84 1.71 ±0.65 4.935 <0.01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2.28 ±0.76 1.59 ±0.73 4.510 <0.01
表1顯示,實驗班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師生間的交流、課堂知識理解吸收及臨床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5個條目評價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班,差異有顯著性(P<0.01)。
表2 兩個班級閉卷考試成績(分)
表2顯示,實驗班平均成績、主觀題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班(P<0.01),客觀題得分兩班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赡芘c客觀題主要考察學生對正確知識的再認識,對考察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表達能力和求異思維有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學生運用猜測與應試技巧得分有關[5]。
大學生對新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渴望獲得更多與生活實踐或自身專業(yè)相關的知識[6],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獲得的僅僅是靜止的知識,并沒有獲得運用知識,駕馭知識和豐富發(fā)展知識的能力[7]。交互式教學強調(diào)學生是課堂中的主體,注重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要求學生課前針對問題情境進行自主探究,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的討論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對課堂內(nèi)容的講解提高了學生自信心與表達能力,使學生完成由“樂學”、“好學”到“會學”、“學會”的轉變[8]。這種教師以教為主,以學為輔和學生以學為主,互教互學為輔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興趣和主動性[9]。
在交互式教學中,教師以教學內(nèi)容為主,結合臨床具體病例及相關實際問題,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多元雙向的互動使得學生學會思考、分析,學生間熱烈的討論,教師適時切要的提問,以使學生思維越來越活躍,逐漸產(chǎn)生要求運用書本知識來解決問題的強烈欲望,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探索、分析,提高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交互式教學建立了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是教學的管理者、引導者,在學生討論、講解時,充當了學生的角色,學生在教學中自主探究、參與講解,通過多元化的討論、提問,師生間不斷交流信息,既有知識的傳播、反饋、擴展,又有情感的溝通,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建立一種合作交流的“民主和諧型”師生關系。
學生課前充分的準備、課堂上的討論、講解加深了知識的記憶,通過教師的提問,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加深了理解;最后通過教師課堂小結對要點內(nèi)容進行重復、強調(diào),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教師作為組織者、輔導者確保生生交互、師生交互的內(nèi)容與所教章節(jié)的話題或知識點相關,以求知識內(nèi)化[10]。閉卷考試成績顯示,實驗班學生平均成績和主觀題成績明顯優(yōu)于對照班。
交互式教學通過教師設立的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完全自主利用學習資源查閱相關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和分析,給予充分獨立思考的時間,形成自己的臨床思維,并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質疑問題,為學生提供探索性任務,并使學生獲得廣闊的探索空間,通過引導和激勵學生的探索欲望,使學生的心理經(jīng)常處于一種追求創(chuàng)新的狀態(tài),從而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
2010年國際醫(yī)學教育部門專門委員會制定了“全國醫(y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列出了醫(yī)學生必須具備的七項基本要求,其中醫(yī)學基礎知識、交流與溝通、臨床技能、批判性思維都是重要組成內(nèi)容[11]。作為醫(yī)學的一個分支,護理專業(yè)如何培養(yǎng)學生興趣、交流能力、臨床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率已成為當前護理教育的重要課題。筆者通過嘗試創(chuàng)新,在《外科護理學》教學實踐中應用交互式教學法,較好地解決了以上幾個問題。實踐證明,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積極開展交互式教學法是行之有效的。
[1] 姚小淑.交互式教學法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J].文化教育,2007,36(2):148.
[2] 魯華山.交互式教學模式及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0,14:164.
[3] 龔明玉,周曉慧,邵雪齋,等.交互式教學法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09,26(1):104.
[4] 蘇 淇.藥理學教學中交互式教學法的應用[J].重慶大學,2010,16(39):2133 -2144.
[5] 關丹丹.主觀題與客觀題辨析[J].考試論壇,2008,7:54.
[6] 湛永鐘,莊應烘.多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物理的交互式課堂教學[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4):57 -61.
[7] 陳麗華,余曉波,廖曉春,等.成人護理教育中交互式教學的嘗試與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8,(2):100 -101.
[8] 劉春娜,李 偉.交互式教學法在《康復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教育研究,2010,24:1766 -1777.
[9] 吳碧蓮.交互式學習法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嘗試[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6,24(10):99.
[10] 董 明.大學英語課堂“生生互動”模式初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30-33.
[11] 美國中華醫(yī)學基金會.全球醫(y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J].醫(yī)學教育,2002,4:23 -25.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in surgical nursing teaching.
ZHU Zhen - ling(The Affliated Hospital of Shaoyang Medical College,Shaoyang 422000)
Objective:To figure out the method and effection in surgical nursing teaching by using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Methods:Select two classe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class and control class,the control class us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experimental class use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and then carry out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closed book examination after courses.Results:The courses evaluation,the average results and subjective question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class are clear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class(P <0.01).Conclusion:Using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in surgical nursing teaching do benefit in increasing students’s interesting,promoting wel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es and students,training students’s clinilal thinking,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training the capacity of analysis and slove problem,also increase knowledge absorption rate.
Surgical nursing;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Effect
422000 邵陽醫(yī)專附屬醫(yī)院
朱珍玲:女,大專,主管護師
2010-10-10)
(本文編輯 王亞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