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幽默元素在武俠電影中的導入
——以電影《太極張三豐》為例
將幽默元素導入武俠電影是創(chuàng)新電影風格、豐富電影范式的重要手段。電影《太極張三豐》就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成功的例子。
《太極張三豐》 幽默元素 武俠電影 導入
武俠電影,特別是攝制于上世紀90年代的香港武俠電影曾經(jīng)風靡一時。幽默元素在其中的廣泛運用系其一大亮點,為武俠電影增色不少。由袁和平導演的電影《太極張三豐》是一部成功將幽默元素導入武俠電影中的經(jīng)典作品。本文即以此影片為例,淺析幽默元素在武俠電影中導入的表現(xiàn)和作用。
1.語言對白中的表現(xiàn)
幽默元素在語言對白中的運用是常見的方式。如用雷人的提問方式或者出人意料的回答內(nèi)容,觸發(fā)觀眾快樂神經(jīng),或前言不搭后語,或與事實相違背,總之是方法用盡,各顯神通。如《太極張三豐》中的一組對白:
師父:君寶,以后你就是出家人了,要戒殺生,不可以吃肉。
君寶:師父,弟子從小到大都沒吃過肉。
師父:嗯,你還真有佛性。
君寶:其實是我們家窮,買不起,我也很想試試。
師父:?。?/p>
2.故事情節(jié)中的表現(xiàn)
幽默元素在故事情節(jié)中的運用是一般表現(xiàn)手段。情節(jié)或長或短,或主或次,或隱或現(xiàn),或動或靜,如:君寶和天寶正在練習鐵頭功——一邊將磚頭砸向自己的腦袋一邊計數(shù),兩人不知不覺聊起了少林寺比武的事情。話畢,天寶突然將一塊磚頭砸向君寶的后腦勺,天寶滿臉疑惑:“哦,什么時候你練了后腦都不知道!”君寶頓時呆若木雞,表情僵硬:“我還沒練呢!”君寶隨即暈倒。此情節(jié)的設計巧妙地將幽默元素融入了平常練習武功的場景,頗具噱頭。
3.武打動作中的表現(xiàn)
幽默元素在武打動作中的表現(xiàn)是武俠電影特有的幽默表現(xiàn)手法。武打動作設計通常以非常人的行為方式美化其浪漫的奇思怪想,幽默元素的導入則增添了新的形式和風格。如:在佛笑樓對抗官兵的時候,秋雪被打傷頭部而暈眩,君寶顧忌自己身為出家之人而不便將之抱在懷中,而敵人的攻勢險惡,又不得不攙扶這名女子。說放也不是說不放也不行,在一片打斗的場面中何等尷尬,引人發(fā)笑。
1.在一般電影中的普遍作用
(1)突出人物個性
幽默是一種輕微的笑的情緒表現(xiàn),或引人入勝,或妙語解頤,或催人覺醒,或針砭時弊,“于嬉笑詼諧處,包含絕妙文章”。[1]幽默元素導入武俠電影有助于突出人物個性,進一步豐滿人物形象?!短珮O張三豐》借助其幽默元素的運用,成功地突出了幾位主人公的個性特征:君寶天性善良卻充滿正義,天寶心比天高卻用情至深,秋雪懷念舊情卻不遇賢夫,道士邋遢懶惰卻執(zhí)言仗義……縱觀這些人物在影片中的塑造,如果少了幽默化的表現(xiàn),鮮明的個性特征必將大打折扣。正是因為導演讓我們看到出家的君寶也想吃肉,挨打的天寶也會裝痛,傷心的求學也會哄人,膽小的道士也會被針扎……這些常常讓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場景配合武俠主線的跟進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2)調(diào)節(jié)緊張氣氛
眾所周知,幽默搞笑的手段能引發(fā)觀眾笑聲,讓人感覺輕松愉快。幽默元素導入武俠電影同樣能發(fā)揮其最基本的功效。武俠電影的節(jié)奏過快,情節(jié)過于緊張,臨時“幽默一把”正好可以調(diào)節(jié)一下緊張的節(jié)目氣氛。
(3)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幽默的發(fā)生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偶然的,而偶然的幽默情節(jié)總是會推動故事進一步發(fā)展。扮契丹人的幽默使得眾義士能夠團結,大師兄的幽默導致兩兄弟罰跪,“一日三瘋”的幽默最終讓君寶悟出了太極拳……不得不說,將幽默元素運用于武俠電影亦不失為鏈接前后片段的一個關節(jié)。
2.在武俠電影中的特殊作用
(1)慰藉情感
一般來說,武俠電影所講述的俠義故事,所塑造的英雄人物都會經(jīng)歷一個艱難曲折、挫折不斷的歷練過程。鑒于觀眾對正面人物的心理認同機制,許多人無法,或者難以適應認同對象出于落魄地位的殘酷經(jīng)歷,對正義一方表示同情并寄予厚望,總是想著其盡快扭轉局勢,反敗為勝,懲惡除奸。
在影片敘述反面人物得逞,正面人物受迫害的情況之下,用幽默元素進行調(diào)劑,不僅讓觀眾從武打動作的奇觀中得到視覺享受,而且還讓觀眾從幽默的調(diào)侃中獲得情感上的慰藉,[2]減輕觀眾心理承受上的負擔。
影片中為正面人物設計了許多障礙:君寶、天寶被逐出少林,秋雪尋夫遭到拋棄,仁人義士遭人暗算,君寶被天寶出賣,君寶精神失常等等。一味地突出欲揚先抑中的“抑”反而讓觀眾覺得人性的黑暗和世界的不公,而導演則在這些變故中都插播了一些幽默元素予以沖淡。兩兄弟雖出了少林卻遇到朋友,并扮了一回契丹人;秋雪尋夫卻被邋遢道士言中“印堂發(fā)黑”;佛笑樓遭人暗算,卻在殺敵過程中往臉上涂血,蒙混過關,“多殺一個就多賺一個”;君寶雖然瘋瘋癲癲,但卻在道士和秋雪二人的幫助其恢復的過程中鬧出了不少笑話,如吃飯、洗臉、針灸等,個個情節(jié)讓人忍俊不禁。給予觀眾的,是在不失同情、感動的前提下也沒有過分的傷感、抑郁。
(2)緩沖暴力
激烈的打斗設計是武俠電影最突出的特點之一。而過于頻繁的動作場面往往傾向?qū)で蠹兇獾谋┝Υ碳ぁQ鈾M飛、尸橫遍野的過度單一化和泛濫化常常引發(fā)觀眾的心理不適。在武俠電影的“空檔中”恰當導入幽默元素,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減這種負面效應,達到緩沖暴力的目的。
如君寶兩兄弟在羅漢堂對付師兄們羅漢陣的時候,他們打翻了油燈,燈油灑滿一地,由于地面太滑,無法布陣,兩兄弟就踩在一人身上,勢如破竹地把他們打得個落花流水,場面甚是滑稽,令人捧腹。
(3)塑造狹義
在許多武俠電影中,行俠仗義的武林高手總是一副不茍言笑的莊重形象,《太極張三豐》里對張君寶等正義之士的塑造,徹底顛覆了這種慣性思維。會舞刀弄劍的俠客畢竟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他們在平常的生活中也會開玩笑,也會鬧笑話,這樣的幽默搞笑不僅讓影片的人物顯得更加真實可信,而且一改往日俠客的古板形象,從而贏得了觀眾的普遍歡迎。
君寶是本片的主人公,也是最重要的俠義形象,更是本片幽默搞笑的焦點。其從小進少林寺起就一直是一個傻傻的、忠誠老實的單純形象。吃飯時和天寶比武,弄垮了桌子;洗衣服時和他切磋,扯爛了衣服;掃地時還打翻了坐墊……將幽默元素導入俠士的個性特點中,增加了藝術的真實性,使塑造的人格魅力更加鮮活,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實踐性。
(4)調(diào)和口味
如果把一部武俠電影比喻作一包方便面,那么,導入其中的幽默元素就是一包調(diào)味包。武打場面的喜劇化處理方式,使許多武俠電影擺脫了那種傳統(tǒng)的正劇面具,而換上了一種時而輕松愉悅,時而又驚險刺激的兼容主義美學風格。[3]“幽默+武打”的敘事方式,把搞笑和動作這兩種風格融為一體,兼具觀賞性、娛樂性,符合大眾口味。
《太極張三豐》里面至少有五種調(diào)料;武打(動作)、幽默(喜劇)、情感(愛情和兄弟情)、故事(情節(jié)),義氣(個人的和世態(tài)的)。這五種元素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將武俠電影的精髓盡情發(fā)揮,自然在營銷領域也不輸于其他作品。
1.體裁明晰,切忌喧賓奪主
盲目追求娛樂性,會使質(zhì)量低劣的影片充斥市場,也減弱了武俠電影那種令人蕩氣回腸、心靈震顫的感覺。[4]武俠電影畢竟不是喜劇電影,用俠義的形象表現(xiàn)和反映主題是其根本要義,切不可為了吸引觀眾的笑聲而過分凸顯幽默成分,這樣只能讓影片的品位降低,檔次下降。
2.格調(diào)高雅,不失幽默內(nèi)涵
所謂幽默,不僅僅是一種搞笑,而是一種內(nèi)涵,更是一種智慧。[5]幽默本身的表現(xiàn)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也要注意其在恰當?shù)臅r候,以恰當?shù)男问匠霈F(xiàn)。不能因為追求另類的風格而拋棄大眾文化價值觀和社會的道德基準。幽默的成分是多樣的,創(chuàng)造幽默的手法也是多樣的。這需要導演和演員們齊心協(xié)力出點子,切不可讓低俗、媚俗的葷笑話、葷段子充斥武俠電影。
3.影調(diào)和諧,喜、武融會貫通
在對電影的分類中,人們習慣于將武俠和喜劇分為兩類,也就是說,一部電影要有它的主要風格,幽默元素導入其中并不是說武俠片就變成了喜劇片。若要保持武俠片的口味而又不損失幽默元素的功效,使其相互融合而非排斥顯得尤為關鍵?!短珮O張三豐》的實踐表明,其并沒有因為幽默元素的導入而削弱了武俠敘事的特征,并沒有影響其對觀眾的情節(jié)感染和正義教育,
而是相和諧、相調(diào)劑的完美搭配。當然,這需要制片過程中詳細琢磨怎樣導入,以及導入怎樣的幽默元素等問題。
4.方法創(chuàng)新,脫離老套范式
用幽默的方式讓觀眾發(fā)笑,武俠電影中的幽默元素需要具有獨特風格的幽默因子。這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從現(xiàn)實生活中挖掘素材,比如《太極張三豐》里對少年君寶的天真幽默表現(xiàn)就是生活中常能發(fā)現(xiàn)的模子而加工的。二是要運用發(fā)散性思維,學會移花接木。比如《太極張三豐》里君寶研究不倒翁的情節(jié)就頗有喜劇意味和現(xiàn)代色彩。
總之,將幽默元素導入武俠電影是一個創(chuàng)新電影風格、豐富電影范式的重要手段。電影《太極張三豐》就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成功的例子。其方式、方法與策略的創(chuàng)新、應用,值得學界和業(yè)界繼續(xù)探索。
注釋
[1]黃俊杰:《關于喜劇電影的幽默情景與藝術真實》,[J].貴陽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1)
[2]、[4]李軍輝:《暴力+喜劇——當代武俠電影的敘事策略》,[J].電影評價,2008.(13)
[3]楊魁 邸金:《從武俠電影的喜劇化看社會觀念的轉變——對影片<新龍門客棧>的解析》,[J].電影評價,2007.(18)
[5]王明東:《要幽默,更要有內(nèi)涵——淺議電影<即日起程>對言語行為的運用》,[J].電影評價,2010.(21)
10.3969/j.issn.1002-6916.2011.10.021
王代強,男,1990—,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藝術與傳媒學院,新聞傳播系本科生,研究方向:廣播電視新聞學。
李旭曜,男,1990—,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藝術與傳媒學院,新聞傳播系本科生,研究方向:廣播電視新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