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桂軍
變臉是四川地方劇種川劇的表演絕活,產(chǎn)生于上個世紀30年代,最早用于傳統(tǒng)折子戲《歸正樓》,戲中一名叫貝容的俠客為了救人方便,變臉數(shù)張,從此這種新奇的表演方式就延續(xù)下來。川劇的“變臉”被稱為“國寶、絕活、奇觀”。
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shù)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是揭示劇中人物內(nèi)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變臉的手法大體上分為三種:“抹臉”、“吹臉”、“扯”。此外,還有一種“運氣”變臉。
5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學(xué)會了變臉這門技藝,專攻扯臉?!俺赌槨笔潜容^復(fù)雜的一種變臉方法。它是事前將臉譜畫在一張一張的綢子上,剪好,每張臉譜上都系一把絲線,再一張一張地貼在臉上。絲線則系在衣服的某一個順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帶上之類)。隨著劇情的進展,在舞蹈動作的掩護下,一張一張地將它扯下來。如《白蛇傳》中的缽?fù)?紫金鐃缽),可以變綠、紅、白、黑等七、八張不同的臉。再如《舊正樓》中的賊、《望娘灘》的聶龍等也使用扯臉?!俺赌槨庇幸欢ǖ碾y度。一是粘臉譜的粘合劑不宜太多,以免到時扯不下來,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臉譜都扯下來。二是動作要干凈利落,假動作要巧妙,能掩觀眾眼目。
在我第一次登臺變臉時心里還是有點慌的。好在我有多年的舞臺經(jīng)驗,武生功底,演出結(jié)束渾身是汗,不知是熱的還是緊張,未出漏洞,總算成功了。經(jīng)過幾年來的舞臺表演,我基本上走上專業(yè)化。
但是,目前國內(nèi)變臉行當(dāng)比較混亂。君不見在央視及地方臺綜藝晚會上,許多業(yè)余演員都通過變臉來表現(xiàn)自己的才藝,而且7、8歲的頑童都可以有十幾張臉的變化已經(jīng)不足為奇了,最多的可以達到29張。如今變臉在一些夜總會、飯店、酒吧、洗浴等餐飲娛樂場所被當(dāng)成了吸引消費的招牌,不僅在國內(nèi),國外也一樣,臉變得近乎有些泛濫了。那么這些都能夠表演變臉的演員,在這些地方所展示的變臉是否就是“國粹”變臉呢?從川劇“變臉王”王道正先生的話里我們就可以看出端倪。王道正先生說自己在1987年到日本演出,日本電視臺通過六臺攝像機跟蹤拍攝他表演變臉,即便是一幀幀分析畫面,也沒有發(fā)現(xiàn)變臉的秘密。而現(xiàn)在一些變臉表演,由于基本功差,變臉不干凈,居然把變臉的拉線掛在臉上,當(dāng)眾出丑不說,還把變臉的流程給泄露出去了。把一代代川劇藝人發(fā)明創(chuàng)立的變臉?biāo)囆g(shù)糟蹋得一文不值,已成戲劇界的笑柄。
我以為,知道變臉的秘密并沒有什么,關(guān)鍵還在于你能不能變得又快又好。而對變臉來說,最好是跟戲劇結(jié)合起來,作為一種技藝,變臉本身的觀賞性有限,看的次數(shù)多了沒有什么新鮮感。變臉只有和戲很好地結(jié)合起來,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才會真正讓人感受到它的藝術(shù)魅力。
怎樣才能展示變臉的藝術(shù)性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變臉有時變化的不只是臉色和表情,還有更高明的面不改色,只需動動嘴,吐出一句話甚至一個字。話語是一個人靈魂的外衣,語言的變化實質(zhì)上反映著靈魂的美丑,變臉,依靠千變?nèi)f化的語言,反過來,語言也可以塑造出一張張千奇百怪的臉。甚至有時,個性化的語言本身就是一張?zhí)卣黪r明的臉。
例如:白臉的曹操發(fā)出咬著牙的奸笑,就刻畫出這個人物多疑的性格。黑臉包公一出場,發(fā)出高吭的、威嚴的、帶有濃重鼻音的道白,顯示出他的剛正不阿和鐵面無私。
變臉是一門藝術(shù),怎樣才能給人變化的感覺呢?需要有一定的落差,微小的變化也是變臉,但給觀眾的效果便不明顯,心理的刺激也就不夠深刻。變臉給觀眾心理的落差和變臉效果不僅借助那張嘴,還有神情、動作。這種強烈的對比,制造出良好的變臉效果,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變化。對比,是變臉?biāo)囆g(shù)表演的重要手段。沒有對比,便沒有變化的藝術(shù);沒有強烈的對比,就沒有極具效果的變臉?biāo)囆g(shù)。
我在一上場時,背朝觀眾,給人一種神秘感,慢慢走到臺中,雙手猛地盡力向上伸,雙腳踮起來,頭往上抬,雙手用力抖,右手向右劃,左手向左劃,劃四五下,同時往后退,跟著音樂節(jié)奏猛地轉(zhuǎn)身亮相,這時才讓觀眾看到我的面目,舞臺效果很好。
變臉綜合了舞臺上的生旦凈丑,人物不斷地轉(zhuǎn)換,能很好考驗一個演員的素質(zhì),演員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改變藝術(shù)形象,做到快進入角色和快退出角色。我每次演出都總結(jié)經(jīng)驗,我覺得應(yīng)該在表演上多下功夫。我認真看臉譜,有紅臉、黑臉、白臉、黃臉、綠臉、紫臉、花臉,還有陰陽臉、小花臉、猴臉等等。我根據(jù)不同的臉譜做不同的動作,紅臉粗曠;白臉奸相;小花臉動作要小;陰陽臉手端酒杯,一飲而盡,緊接表演醉態(tài)。在演出時,我運用了不少步法,如:雀步、寸步、踏步、碎步、一字步、云步、蝶步、點步、四方步、醉步、矮步等等。
變臉時,我先在左臺角變一張臉,然后在右臺角變一張臉,再在舞臺中央變一張臉,變這張臉時從腰間把扇子拿出,直沖臺前,扇子在眼前一劃變一張臉好精彩。最后半張臉,我在臺上手拿披風(fēng),很輕飄地跑圓場,從臺右到臺左,從臺左到臺右,再急快地重復(fù)一遍,動作剛勁有力,一個踮步,習(xí)左腿,右手指出,如果用鑼鼓就是大、大大、倉、倉、另倉,大、大大、倉、倉、另倉、扒、大、倉;臺、臺、臺、扒倉;半張臉變掉,露出廬山真面目,最后再來一個回臉,緊接又變成自己,去盔頭拿扇子一個優(yōu)美的亮相,向觀眾致敬謝幕。
我在舞臺調(diào)度時也很有講究,照顧前后左右,讓滿臺都有戲,心里還在注意節(jié)奏,有慢歌輕舞、有快如閃電、有小巧玲瓏、有粗曠有力,我把它揉為一體猶如一個優(yōu)美流暢輕快而又多變的樂曲。有時我還走下臺與觀眾握手互動,同時在觀眾面前變臉,深受觀眾喜愛和歡迎。
有些人物在變臉后需要語言還需要動作,只有將變臉和人物的語言、動作三方面結(jié)合起來才能夠把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例如:變猴子臉時,我運用了孫悟空的一套舞臺動作,有踢腿、矮步、猴步等,表演得神氣活現(xiàn)、淋漓盡致。并且還運用道具魔術(shù)盒當(dāng)場變出一個壽桃出來,臺旁有人協(xié)助扮演唐僧叫一聲:“悟空,你在哪里?”我立即完成變化,尖起嗓子叫一聲:“師父,桃兒來了。”如此活靈活現(xiàn),臺下觀眾熱烈鼓掌,這樣變臉的藝術(shù)效果就達到了。諸如此類的角色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