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夏
在新西蘭最大城市奧克蘭的周邊,只要開上一小時的車程,便會發(fā)現(xiàn)一些特別寧靜的地方,遺世獨立。
普霍依就是這樣一個隱藏在奧克蘭北部山間的小鎮(zhèn)。
一過灼熱的夏季,這里楓葉開始轉紅,層林盡染。一條蜿蜒的山道和一條平緩的小河,引領我們來到小鎮(zhèn)的中心。
普霍依在土著毛利人的語言里是“緩慢流水”的意思。普霍依河由群山中的溪澗匯集而成,穿流過小鎮(zhèn),在田野與山林間蜿蜒流動近10公里,在一個叫溫德洪姆的地方匯入大海。
新西蘭是個移民國家,也是地球上最后一塊被發(fā)現(xiàn)的主要大陸。最早的新西蘭人是毛利人。從1769年開始,歐洲移民紛至沓來,蘇格蘭人居奧塔哥,英格蘭人住坎特布雷,法國人在奧克若瓦,德國人住涅而森,但最后都分散于各地,只有普霍依的波西米亞人一直聚居于此。上世紀90年代,新西蘭政府在全國評選出了兩個移民歷史文化村,一個是南島的法國鎮(zhèn)——奧克若瓦,另一個就是普霍依。
整個普霍依小鎮(zhèn)皆是依水而筑。鎮(zhèn)上的民居多為紅頂白墻、帶有回廊的維多利亞風格房屋,散落在河邊,房前的草坪間,是修整有序的花園?;▓@里多放有一桌兩椅,卻大多不見主人的身影,只有玫瑰花在風中輕輕搖曳,寧靜而溫馨。
小鎮(zhèn)有家出租劃艇的公司,只要花上80紐幣,游人就可以租一艘雙人劃艇,在波瀾不驚的河面上,追溯84名波西米亞人到此拓荒的歷史。
19世紀60年代初,歐洲中部的波希米亞地區(qū)(也就是今天的捷克)正處于一個急劇擴張的時期。奧匈帝國的統(tǒng)治、教會的分爭、稅收的增加,使原本已受到人口稠密的壓力的波希米亞人感到,生活的威脅離他們越來越近。他們渴望找到新的家園。
捷足先登的波西米亞人很快將新西蘭能免費獲得荒地的消息傳回了國內。在他們的描述中,那是一個太陽永遠照耀的溫暖地方,滿山有著采食不盡的野蜂蜜。
于是,1863年2月,帶著對新家園的夢想,第一批波希米亞移民共84人,包括51個成年人、31個孩子和在途中出生的兩個嬰兒,從布拉格出發(fā),轉道英國,海陸兼程,經歷了124天的艱難旅程(比到美國的“五月花號”還長一倍),到達了新大陸。
按照新西蘭的移民政策,在新的定居點普霍依,每個成年人無償獲得了40畝土地,8至15歲的孩子每人20畝。
面對普霍依陰森濕冷的山林,這些說著德語、人生地疏的波希米人一起挨餓,一起祈禱,與思鄉(xiāng)、沮喪和絕望博斗,白天砍樹燒荒,夜晚睡在窩棚。所幸,他們得到了當?shù)孛蹰L的幫助。毛利人劃著小船為他們送來救命的食物,幫助這些波西米亞人將伐倒的拷里巨木(島上一種土生土長的大樹),從普霍依河運到河谷外的奧克蘭城去交易,換回生活用品??梢?,當年的普霍依河不僅是活命的水源,而且是連通外界的唯一要道。
今日的普霍依,在老集會中心門前的空地上,立著一塊紀念普霍依先民的石碑,上面記錄了波希米亞人早期的奮斗史:從1863年到1888年間,一共開墾出3000畝土地。之后,共有7批波希米亞移民相繼到來,逐漸形成了成熟的社區(qū)。他們定期聚會,用歌舞的方式傳承波希米亞文化。這群有著共同信仰的天主教徒,他們生存的座右銘是:堅持信仰并彼此信賴。
如果說是信仰是這座波希米亞花園的根基,那么他們100多年來對本族文化的堅守就是花園花開不敗的養(yǎng)料。這樣的堅守,一直延續(xù)至今。可以說,普霍依是新西蘭諸多城鎮(zhèn)中對本地歷史性和紀念性建筑保存得最完善的地方之一。
在一個廢棄的馬房前,我們看到一張手繪的普霍依小鎮(zhèn)的地圖,上面列出了小鎮(zhèn)上可供逗留的20來處地方,還細心地在每處后寫上了開放的時間。
這個只有兩百多人口的小鎮(zhèn)里,卻有一個收藏豐富的博物館,還設有一個網站,從中可以找到令你吃驚的史料:除了初民到達的船期與乘客名單,甚至還有鎮(zhèn)中居民的家譜。
博物館的附近是間歷史悠久的小教堂,教堂紅色的尖頂直指白云舒卷的藍天。可以想見,一百多年來,它的清脆的鐘聲一直在山谷間回蕩。教堂門前的告示牌上列著下幾周的活動內容。我們去的時候正有活動在進行中,門前的欄桿上坐著幾個10來歲的小孩,看樣子是在等待正和神父交談的家長。
小鎮(zhèn)圖書館在碼頭附近,對所有公眾開放。圖書館小如房車,墻上用老體書法寫著“普霍依鎮(zhèn)圖書館”幾個簡單的字,卻有一種令人不可小看的莊重。窄小的空間里,所有可能的地方都堆滿了書,有人在翻閱圖書。圖書館員是一位上了年紀的長者,用微笑對進來的人表示歡迎??次沂怯稳耍氵f了一張圖書館情況介紹給我。小小的圖書館,由當?shù)厝俗约壕栀Y捐書建立,現(xiàn)在有3000多本書,館員都由鎮(zhèn)上居民自愿擔任。在當下這樣一個互聯(lián)網時代,這個小館依舊安靜地存在著,開放時間剛好和教堂開放的時間一致。
按手繪地圖指示,我們找到一家位于山坡上的帶花園的茶室,挑了處面山的位置落座。英式紅茶和自制的“司空”(一種界乎面包和蛋糕之間、夾果醬的糕點)是當家的招牌。
茶間,和主人攀談,他一再糾正我們對于波西米亞人的錯誤概念,強調波西米亞人并不等同于我們在電影中常見的吉普賽人,而是泛指生活在中歐波西米亞地區(qū)的諸多民族。吉普塞人只是其中之一,就像中國多民族里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一樣。
在他眼中,波西米亞人都對精神生活有著極高的追求,因此常常遠離城市,建立波西米亞村莊。在他們的聚居點,一定要有自己的學校、會議中心、體育會所等。他們都信奉天主教,大多傾心于藝術。也許,這些就是普霍依的波希米亞先民為什么要離開故土,在遙遠的南半球打造一個波西米亞花園的原因。
很想看小鎮(zhèn)的波西米亞舞蹈團的表演,可惜時間不湊巧。茶室主人告訴我們,在每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天,集市上會有演出。那時,音樂熱烈地響起來,美麗的波西米亞長裙旋轉起來,長長的流蘇上下飛舞。
小貼士
如何到達:
沿一號高速公路往OREWA方向,奧克蘭往北40公里處,有出口指示。請注意這是一條收費高速,繳費方式獨特,可以在進入收費站前的加油站用現(xiàn)錢或刷卡付費,也可以在三天內在網上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