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婧
(惠州學院外語系,廣東 惠州 516007)
論商務英語動態(tài)對等翻譯*
羅 婧
(惠州學院外語系,廣東 惠州 516007)
隨著國際商務活動的日益頻繁,商務英語翻譯的重要性也隨之突出。在各種翻譯策略中,尤金.A.奈達的動態(tài)對等理論強調(diào)在不同的語言結(jié)構(gòu)中盡可能完美再現(xiàn)源文意旨。在這一理論指導下從詞法對等、句法對等和文化對等三方面探討了商務文本的翻譯技巧。
商務英語;功能對等;詞法對等;句法對等;文化對等
根據(jù)Hutchinson和Waters的the tree of ELT理論,商務英語(Business English)屬于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一種變體,一個分支,指用于從事國際商務活動所使用的英語,具有實用性、專業(yè)性強的特點。從商務文本的功能出發(fā),商務英語被分為了談判英語、經(jīng)貿(mào)英語、財務金融英語、管理英語、廣告英語等,具有極強的專業(yè)性、信息功能和人際功能;從文體上劃分,商務英語又被分為正式文體和應用文體兩種,其特點均為簡潔、準確、規(guī)范和完整。作為專門用途英語的一支,商務英語具有“基于英語的基本語法、句法結(jié)構(gòu)和詞匯,但又具有獨特的語言表象和表現(xiàn)內(nèi)容”[1],并深受西方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背景的影響,故在翻譯時應謹慎選擇翻譯策略和技巧,以達到最終的實用效果。
在眾多的翻譯策略理論中,尤金.A.奈達從語言學角度出發(fā),提出了“動態(tài)對等”翻譯理論(Functional Equivalence),即“功能對等”。動態(tài)對等理論強調(diào)語言信息接受者的感受,追求效果對等,即語言接受者和信息之間的關系應該與源語接受者和源文信息之間存在的關系相同[2]。而長期的商務翻譯的實踐證明,這種不拘泥于形式一致的動態(tài)對等理論能最大程度地滿足國際商務溝通的要求,并被廣泛作為商務英語翻譯的指導策略。下文將從詞匯對等、句法對等和文化對等三個方面,具體闡述動態(tài)對等策略在商務英語翻譯中的應用。
(一)詞匯對等
商務英語的詞匯具有類型豐富和專業(yè)性強這兩大特色。商務英語詞匯的豐富來源于商務英語語篇的豐富性[3]。如商務函電的翻譯,應注重禮貌得體,言簡意賅;商務法律文書的翻譯,應特別強調(diào)準確性,避免用詞含糊、空泛、抽象;商務合同的翻譯,要正式、嚴謹和規(guī)范;而在商業(yè)廣告中,詞匯的使用則較為生動,不拘一格,更為通俗化和口語化,并十分強調(diào)語言的煽動性。只有正確分析和把握不同商務文本的文體特點,才能在翻譯過程中使用最合適的翻譯策略和技巧。
此外,商務英語詞匯的豐富還來源于大量的縮略詞、古詞和外來詞。其中,又以縮寫詞的數(shù)量為最,其構(gòu)詞成分主要為實詞的全部或部分字母,實詞內(nèi)詞素或音節(jié)的首字母,數(shù)詞。如 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AMEX(American Stock Exchange),G77(Group 77)。翻譯時,這些縮寫詞要力求準確,不能有任何偏差。例如,在商務文本中,A/C指account或者 account current,而非 air conditioning,BA 指 Band Acceptance,而不是 Bachelor of Arts,C.O.應譯為 certificate of origin,不能和Co(corporation)混淆。
商務英語詞匯的另一特色是專業(yè)性強。如,在國際貿(mào)易中,clean B/L不能翻譯為“清潔的海運提單”,而應該譯作“光票信用證”,即不附單據(jù)的信用證,與“跟單信用證”(documentary L/C)相對。又如,balance一詞的正確翻譯應為“差額,余額”,而不是“平衡”之意。有時同一詞匯,在具體的各個商務領域,其意思也完全不同。如,stakeholder有“利益相關者”、“保證金保存人”或“項目干系人”等意思,在翻譯的時候,需要照顧到該詞使用的具體商務語境才能做出最準確無誤的翻譯。以下面一個句子為例:
A confirmed irrevocable letter of credit shall be established within 30 days after the conclusion of the contract and such letter of credit should be maintained at least 30 days after the month of shipment for the negotiation of the relative draft.
通常confirm是指“確認,確定,批準”,但在上句中,卻應譯為“保兌的”。establish本指“建立,創(chuàng)立,確立”,在本句中卻應譯為“開立”,具體指“信用證的開立”。而negotiation一詞的常用意為“協(xié)商、談判”,在此句中卻應該解釋為“議付”,即指賣方將相關文件交付相關銀行以便完成費用的接收。
表1中具體列出了一些常見的商務詞匯,并將它們的一般意思和商務語境中的具體含義加以對比。
(二)句法對等
從句法層面上看,商務英語有大量的長句、套句,其句型以陳述句為主。這些句子在翻譯時,需要使用不同的翻譯技巧,以達到意思的準確有效轉(zhuǎn)達。
如下句:
You kindly enclosed with your letter dated the third of May particulars of product description,for which we thank you.
表1
翻譯此長句時的重點是如何處理好句末“for which we thank you”的位置。由于which指代的部分過長,根據(jù)英語的習慣用法,這一部分被獨立化并放置于句首。如果不改變此句結(jié)構(gòu),此句譯為“貴方5月3日來信中所附之產(chǎn)品說明,我方十分感謝”,譯句很明顯不符合中文的行文邏輯。正確的翻譯方法應該在改變句子結(jié)構(gòu)的基礎上,采用和句法將此句譯出:“我方十分感謝貴方隨5月3日函附上的產(chǎn)品說明”。除了和句法,在翻譯商務英語中的長句時,還必須用到成分分譯法、句子變化法等翻譯技巧。如下例:
The Buyer shall pay the Seller US 350,000 within 20 days after the Bank of China has received the following documents from the Seller and found them in order,but not earlier than 12(twelve)months after the date the Contract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reached 95%of guaranteed capacity of the whole Contract Plant according to the guaranteed quality indices as per Annex VI to the Contract or 65 months after the date of signing the contract,whichever is earlier。
分析和翻譯此長句時的難點在于本句含有一個非常復雜的時間狀語,用以確定買方交付貨款的確切時間。逗號后的狀語中用or連接了兩個付款時間限制,即not earlier than 12(twelve)months after the date和 65 months after the date。在第一部分時間中,date之后又出現(xiàn)了一個較長的定語對其進行進一步限制,成為本句最長的一個句子成分。而句末的whichever is earlier又對之前的兩個表示時間的dates做出了進一步的修飾限制。鑒于此句成分復雜,在翻譯時應使用成分分譯法,將句中表時間限制的狀語拆分開來,譯成目標語后,再按照目標語的語言邏輯組合成句。故此句應譯為:
買方須于中國銀行收到賣方下列單據(jù),并經(jīng)審核證實無誤后的20天內(nèi)向賣方支付350000美元,但此款項的支付不得早于合同工廠第一次達到附件Ⅵ所規(guī)定之質(zhì)量保證指標的95%以后的12個月,或本合同簽字后的65個月,以早到的日期為準。
商務英語句法的另一特色是商務文本中使用大量的套句,在翻譯的時候有相對固定的用詞遣句。如以下幾句:
1.We are expecting your favorite reply.
2.We have(take)the pleasure in informing you that…
3.We must apologize for the delay in replying to your letter dated twenty second of September.
在正式的商務文本中,以上幾個句子應分別翻譯為:
1.敬候佳音。
2.茲欣告你方……
3.遲復貴方9月2日函,甚歉。
(三)文化對等
哈提姆和梅森基于“社會文化語境”(social-cultural context),將翻譯定義為“一種在某社會語境中發(fā)生的交際過程”。根據(jù)此定義,可進一步將文化看做一個復合的有機整體,其中包括了知識、信仰、藝術、法律、道德、風俗以及人作為社會成員而獲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習慣。在進行國際商務文本的翻譯時,除了滿足詞法和句法的翻譯要求,還要求譯者能準確把握源語和目標語兩種語言所承載的社會文化因素,才能實現(xiàn)文化信息的靈活等值(Dynamic Message E-quivalence),從而實現(xiàn)源語和目標語之間的成功轉(zhuǎn)化。
廣告文化屬于亞文化,緊緊依附于文化主體,受主體影響,也反應了主體的特色,故文化對等的需要在商務廣告文體中出現(xiàn)得最為頻繁[4]。商務廣告的信息主要是通過語音、語義、文字形式和修辭方法這四種途徑傳達給受眾。從語言學角度分析,中文和英文在上述四個方面都表現(xiàn)出非常不同的角度和形式,所以給譯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在語音方面,商務廣告中大量使用擬聲構(gòu)成(onomatopoeic motivation)、聲音象征(sound symbolism)和回音詞(echoism),以引起受眾的聽覺美感,便于使商品形象和意象深入人心。如在廣告詞“Never late on Father’s Day”中,放在一起的兩個元音(ei)賦予了句子優(yōu)美的韻律感,使之朗朗上口,容易被記住。而要將此句翻譯成中文時,便很難保持這種韻律感。在語義方面,如早期在翻譯“亞洲四小龍”時,英文中出現(xiàn)的是tiger,而不是直譯的dragon,因為龍在西方文化中是邪惡或惡勢力的象征。
商務廣告也會遇到中西文化嚴重不同,甚至沖突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常常要使用“重創(chuàng)”這一翻譯技巧,以便達到意義對等的效果?!爸貏?chuàng)”是指將源語的深層結(jié)構(gòu)轉(zhuǎn)化成目標語的表層結(jié)構(gòu)[5],也就是用目標語的詞匯重新組織源語的深層文化內(nèi)涵,以使源語和目標語達到意義上的對等,并最終使譯文讀者能有效地理解源語文字要傳達的信息。如州農(nóng)場保險公司所做廣告“Like a good neighbor,State Farm is there”,中文譯為“州農(nóng)場保險公司像一個好鄰居一樣伴你左右”。此譯句雖然沒有意義傳達上的問題,卻帶給中西方兩個受眾群體截然不同的感受?!癓ike a good neighbor”語出《圣經(jīng)·馬太福音》第22章中“Love thy neighbor as thyself”的訓導。州農(nóng)場保險公司的廣告詞很好地利用了這一宗教語言,把自己可以隨時為客戶服務的宗旨表現(xiàn)得一覽無遺,十分到位,而中文翻譯就失去了這個內(nèi)涵。
總而言之,商務英語翻譯具有自身特殊的規(guī)律,要求譯者在熟練掌握了兩種語言特色的同時,能靈活運用翻譯技巧,以保證源文信息最大限度地傳遞到譯文中,更好地服務于商務交流活動。
[1]周茜.商務英語翻譯的若干技巧[J].考試周刊,2008,(19).
[2]周立人.動態(tài)等值理論在商務英語翻譯中的應用[J].國際商務研究,2000,(1).
[3]李曉惠,王萍.商務英語詞匯的特點及其翻譯[J].外語研究,2007,(9).
[4]章愛民.商務英語中的文化因素及其翻譯策略[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9,(1).
[5]郭建中.翻譯:理論、實踐與教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H315.9
A
1008-4681(2011)03-0105-02
2011-03-29
羅婧(1982-),女,四川樂山人,惠州學院外語系助教。研究方向:商務英語、翻譯。
(責任編校: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