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昀兒
荷蘭人的鯡魚瑞典人的小龍蝦
撰文/昀兒
鯡魚多生活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溫帶淺水中,春天,它們經常成群地聚集在歐洲和北美洲的海岸附近。鯡魚是重要的經濟魚類,體內多油,并含有豐富的合成維生素D的原料。
從公元前3000年起,鯡魚就已成為人們的主要食品。在不同地區(qū)有多種不同的食用方法,如生吃、發(fā)酵、腌制或熏制等。在歐洲腌鯡魚是一種名肴;在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德國、丹麥、芬蘭、瑞典、挪威和猶太菜譜里都有這道名菜。在中世紀,荷蘭人發(fā)明了一種酸鯡魚或者鯡魚卷的特殊腌法;而在斯堪的納維亞,根據(jù)腌制的味道不同,腌鯡魚可以和燕麥面包、脆面包、酸奶或者馬鈴薯一起吃;它是圣誕節(jié)、復活節(jié)和夏至的節(jié)日菜肴,吃的時候一般會飲用白蘭地。
鯡魚是荷蘭北海岸最常見的魚類之一。荷蘭人生性節(jié)儉,絕大部分的新鮮水產都被他們出口到臨近的內陸國家,換成了外匯。而鯡魚由于不適合加工成罐頭食品,而且個頭太小,在市場上掙不了太多的利潤,于是成為荷蘭最為大眾化的食物,甚至被當作零食來解饞。鯡魚因而受到荷蘭廣大民眾的喜愛。每年5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六,是荷蘭人的“鯡魚節(jié)”,也稱為“旗節(jié)”,通常在距離海牙港兩英里的斯文林根城海濱舉行熱鬧的慶典。這一節(jié)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每年鯡魚節(jié)來臨時,斯文林根的海灘上旗幟飄揚,無數(shù)條巨型漁船一字排開。而荷蘭全國各地,江河湖海中的大小船只也都張燈結彩,漁民們穿著節(jié)日盛裝,盡情表演民間歌舞,歡呼漁汛期到來。全國各餐廳及街道沿途,到處貼滿“鯡魚節(jié)”贊詞,呈現(xiàn)出一片節(jié)日的氣氛。許多人聚集在餐館、酒吧里,盡情品嘗鯡魚。人們或把鯡魚夾在面包和大餅中食用,或提著魚尾,豎起脖頸,把鯡魚一點點地送入口中細嚼慢咽,這種講究的吃法常常會博得大家的喝彩。
鯡魚節(jié)后,漁民們揚帆出海,競相出海捕撈鯡魚。每條都船爭著把自己捕到的新鮮鯡魚送回港口,按照傳統(tǒng),每一個將新鮮鯡魚桶送上岸的船長可獲得1500美元的獎賞。獲獎的船長都會依照慣例將這筆資金無償?shù)鼐栀浗o城市環(huán)保機構,用于綠化工作。
每年進入8月后,瑞典就開始了為期約1個月的小龍蝦節(jié)。在此期間內,幾乎家家都要吃小龍蝦。瑞典人艾立克·德格曼曾寫過一本關于小龍蝦的書。據(jù)他考證,瑞典人吃龍蝦始于18世紀。起初只限于皇室和貴族,后來才慢慢普及到了平民百姓中。到了1931年,吃龍蝦在終于蔚然成風,形成了節(jié)日一樣的活動。
瑞典小龍蝦有一套特殊的烹調方法,一必須要有蒔蘿; 二要冷吃。他們將蝦和鹽、糖、洋蔥、蒔蘿共煮,之后倒入北歐黑啤,密封置冷處2天后才拿出來吃。烹制好的小龍蝦色澤鮮紅,濃香撲鼻,肉質嫩美。瑞典地處北歐,氣候涼爽,每年8月份,在這個季節(jié)吃小龍蝦,和中國傳統(tǒng)風俗中的吃蟹賞菊一樣,別具風情。瑞典人這一季節(jié)吃小龍蝦多在室外,餐桌上除小龍蝦外,還必須有當?shù)刈灾频臒?、煙熏鰻魚、奶酪、和小紅蘿卜。每年這個時候,瑞典南方城市馬爾墨都要舉行狂歡節(jié),節(jié)日里一個重要的節(jié)目,就是吃小龍蝦。諸多的人自帶小龍蝦,聚集在廣場上,一邊吃著蝦,一邊痛飲啤酒,并隨著樂隊高歌。
小龍蝦節(jié)中最獨特的一天當屬8月7日,這是專為小男孩而設立的。這一天大人們會帶著男孩子們乘船出發(fā)捕撈龍蝦。他們用燈籠引誘小龍蝦入網,通過這種活動,培養(yǎng)孩子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品質。如果能滿載而歸,就標志著這個男孩子在這一年里聰明好學,有好運氣。節(jié)日期間,人們還要舉行“小龍蝦晚會”,按照傳統(tǒng)方式,穿上特制圍裙,使用彩色餐紙和綴有花邊的桌布,點亮小龍蝦形的紅燈籠,圍坐在餐桌前品嘗小龍蝦。成年人會在晚會上贊揚小男孩,給孩子以鼓勵。第二天大人還贈給小男孩禮物,祝福孩子們健康成長。
瑞典多溪澗河流, 向來盛產小龍蝦。瑞典人很早就懂得維護生態(tài)平衡,早在1878年,該國就已立法,不許在8月前捕捉小龍蝦,以保證小龍蝦的繁殖。然而隨著人口的增多、工業(yè)的發(fā)展,生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瑞典本土的小龍蝦已越來越少。瑞典政府不得不從國外進口小龍蝦來維持這一傳統(tǒng)的節(jié)日。
瑞典小龍蝦節(jié)既是一場飲食傳統(tǒng),也是一種文化活動。如果說瑞典的仲夏節(jié)標志著夏天的開始,那么小龍蝦節(jié)則意味著夏天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