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靜,朱京慈
構建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標體系的研究1)
譚 靜,朱京慈
[目的]初步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標體系。[方法]選擇37名護理專家,采用Delphi法對我國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進行了兩輪問卷咨詢。[結果]專家積極性高,兩輪問卷有效回收率分別為90.2%和100.0%,專家的權威程度系數為0.89,專家意見協(xié)調系數為0.55~0.80(P 均<0.001),協(xié)調系數具有顯著性,說明專家咨詢意見的協(xié)調性好。形成6項一級維度23項二級條目的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標體系。[結論]對于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構成維度及條目專家意見集中,研究結果可靠,其研究為我國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的設置提供了參考依據。
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核心能力;Delphi法
201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設置了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改變了我國長期以來只有護理碩士科學學位的現狀,培養(yǎng)直接從事臨床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菩妥o理專門人才,全國現有28所高校招收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1]。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作為我國護理專業(yè)化進程中的生力軍,是臨床高級護理實踐活動的主要承擔者[2],畢業(yè)后走向臨床將為提高臨床護理水平發(fā)揮重要作用,其培養(yǎng)質量直接影響著臨床護理學科的發(fā)展。因此,在我國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教育剛剛起步階段,本研究通過運用Delphi法,初步確定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構建核心能力指標體系,為我國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的設置提供參考依據。
1.1 研究對象 課題組根據研究目的,遵循知情同意和自愿參與的原則,選擇來自北京、上海、重慶、成都、廣州、南京、西安、溫州、吉林、延邊、濟南、太原、香港的15所院校和13所醫(yī)院的護理教育專家、護理管理專家共37人。學歷:博士10人(27.0%),碩士15人(40.5%),本科12人(32.4%);職稱:正高級26人(70.3%),副高級9人(24.3%),中級2人(5.4%);年齡:<40歲6人(16.2%),40歲~50歲17人(45.9%),>50歲14人(37.8%);工作年限:10年~20年17人(46.0%),21年~30年20人(54.1%);專業(yè)領域:護理教育22人(59.5%),護理管理15人(40.5%);導師:研究生導師30人(81.1%);行政職務:護理學院院長及分管研究生教學的副院長10人(27.0%),承擔護理碩士教學的三級甲等醫(yī)院護理部主任6人(16.2%),教研室主任6人(16.2%),科室護士長及護理部教學助理3人(8.1%)。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內容的確定 運用文獻查閱、專家訪談、小組討論等方法,初步擬定了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標體系。①文獻查閱:通過數據庫檢索了近10年來國內外專業(yè)學位建設、核心能力研究、護理研究生教育等相關文獻,通過登錄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和我國較早開展護理研究生教育的院校護理學院網站,查閱了護理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高級實踐護士培養(yǎng)等相關資料,進行了分類整理和歸納總結。②專家訪談:選擇關注護理研究生培養(yǎng)的護理教育及護理管理領域的專家6人,均為碩士研究生導師,副教授以上職稱,就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進行訪談;③小組討論:在文獻分析和專家訪談的基礎上,課題組通過討論,初步擬定了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標體系草案,包括6項維度22項條目,以及條目內涵的闡述。
1.2.2 專家咨詢問卷的形成 咨詢問卷首先向專家簡要介紹了本課題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意義,并進行了問卷填寫說明,問卷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核心能力咨詢表;第二部分是專家基本情況表;第三部分是專家對調查內容的熟悉程度與判斷依據。第一部分內容要求參與咨詢的專家對核心能力維度和條目的重要性進行制定。采用Likert法,按其重要程度分為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5個等級,分別賦予5分、4分、3分、2分、1分。并設有修改意見欄和需補充項目欄,專家可對維度、條目指標進行修改、補充和刪減。第二部分內容包括專家的一般情況。第三部分的熟悉程度分為4個等級賦予不同的系數;判斷依據分為工作經驗、理論分析、參考文獻:直觀選擇4類,并將影響程度分為大、中、小,分別賦予不同的量化值[3]。
1.2.3 專家咨詢過程 用形成的專家咨詢問卷進行第1輪函詢,問卷采用郵寄、Email、親自發(fā)放等方式進行發(fā)送和回收。由課題組對咨詢結果進行匯總和分析,以重要性賦值均數>3.5分,滿分比>0.2,變異系數<0.2為篩選標準[4,5],結合專家意見和統(tǒng)計學結果篩選一級維度和二級條目,對第1輪問卷進行修改、刪減和補充,形成了第2輪咨詢問卷。
1.2.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Excel2003、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錄入、整理和分析。計算各級指標均數、標準差、滿分比、變異系數,計算專家咨詢的積極系數、權威系數和肯德爾和諧系數,應用簡單優(yōu)序圖法和層次分析法計算各級指標的權重。示,變異系數反映的是所有專家對某一指標的意見一致性程度,變異系數越小,專家的意見越趨于一致。協(xié)調系數則反映的是全部專家對所有指標的意見一致性程度,還必須進行相應的一致性檢驗。采用肯德爾和諧系數來表示[7],見表1。
表1 專家意見的協(xié)調系數檢驗
2.3 專家的權威程度 專家的權威性(q)一般由3個因素決定,即專家本身的學術造詣(q1)、專家對問題的判斷依據(q2)以及專家對調查問題的熟悉程度(q3)[8]。在兩輪的專家咨詢中,請專家對學術造詣、判斷依據和熟悉程度進行自我評價,權威程度系數是以上3個因
素的算術均值,計算公式為q=(q1+q2+q3)/3。本研究專家平均權威系數q=0.89。
2.4 專家的集中程度 專家的集中程度用重要性賦值均數、滿分比來表示,結果見表2、表3。
表2 專家對一級維度意見集中程度和變異系數
表3 專家對二級條目意見集中程度和變異系數
2.1 專家的積極系數 由問卷的應答率來反映[6]。本研究兩輪調查分別發(fā)出問卷41份、37份,回收有效問卷數均為37份,有效回收率分別為90.2%和100.0%,有23位專家提出建設性意見,占62.2%。
2.2 專家的協(xié)調程度 專家的協(xié)調程度顯示了專家們對于各項指標判斷的一致性。由變異系數和協(xié)調系數(W)表
2.5 指標的篩選 在收到第1輪專家咨詢問卷后,對滿足重要性賦值均數>3.5分,滿分比>0.2,變異系數<0.2的指標進行保留,并根據專家意見對部分指標進行修改、刪除和補充,共修改一級維度1項,修改二級條目8項,新增二級條目2項,合并二級條目2項。最終形成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標體系,包括6項一級維度23項二級條目。見表4
3.1 研究結果的科學性和可靠性Delphi法又稱為專家函詢法,是研究者精心組織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研究者使用調查問卷,采取匿名方式就某個主題進行幾輪函詢征求專家們的意見,經過反復多次的信息交流和反饋修正,直到專家組成員的意見趨于一致。它突破了傳統(tǒng)的數量分析限制,以概率的方式表示明確的答案,從而將專家的看法在沒有傾向性的情況下集中起來,具有扎實的定量基礎[9,10]。本研究兩輪咨詢的問卷回收率都在90%以上,專家的應答率很高,滿足統(tǒng)計學的要求,且有62.2%的專家都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充分反映了專家對這項調查的關心和支持,專家積極性高。選擇專家是利用Delphi法進行研究成敗的關鍵。本研究選擇的專家充分考慮了地區(qū)、專業(yè)領域、學歷、職稱、工作年限以及對本研究的關注程度等因素,專家來自我國13個省市和地區(qū)的護理院校及臨床醫(yī)院,從事護理教育和臨床護理領域研究,具有良好的學科代表性和地區(qū)性,咨詢專家具有碩士以上學歷占67.5%,具有高級職稱的占94.6%,表明專家知識層次較高,工作年限在20年以上者占54.1%,說明專家的實踐經驗很豐富。經統(tǒng)計,專家的權威系數為0.89,一般認為,q≥0.70為可接受,大于0.8則表明專家對內容的選擇有較大的把握性[5]。說明本研究所選專家的權威程度較高,從而保證了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從表1可以看出,總體協(xié)調系數W=0.646,統(tǒng)計檢驗P<0.001,協(xié)調系數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專家對指標體系認同的一致性程度高的結果是可信的,專家意見趨于一致,協(xié)調性好,表明初步構建的指標體系是合理的,具有科學性。
3.2 構建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的意義 研究生教育是一個國家教育和科技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砝碼[11]。護理碩士研究生教育是培養(yǎng)高級護理人才的重要渠道,重視和發(fā)展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核心能力,將會提高專業(yè)學位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增強護理專業(yè)的競爭力。今年,我國正式招收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以及“如何培養(yǎng)人”的問題已經成為當前必須研究和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構建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標體系,使培養(yǎng)目標具體化,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為我國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的培養(yǎng)、評價和考核提供參考依據,從而提高和保證護理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促進我國護理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因此,確定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3.3 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
表4 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標體系
3.3.1 臨床實踐能力 護理專業(yè)學位教育培養(yǎng)的碩士生要勝任護理職業(yè)崗位需求,首先必須具備臨床實踐能力,這也是其他能力的基礎。研究結果顯示,臨床實踐能力在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核心能力中的平均期望值和權重值最高,平均期望值為4.81分±0.40分,權重值為0.280 2。上述統(tǒng)計說明,臨床實踐能力是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應具備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能力。這一結果與國內外的相關研究一致。美國高等護理教育學會(AACN)1999年提出[12]的高級實踐護士必須具備的6項核心能力中,“在臨床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是最重要的職責。Hamric等[13]在2005年提出的高級實踐護士應具備的7種核心能力中,“直接的護理實踐能力”是最重要的部分。劉蕾等[14]也指出,臨床護理能力是“臨床型”護理碩士首先具備的能力。從二級指標條目權重結果可以看出,專家尤其關注“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護理決策能力”。作為??菩透呒壸o理人才,掌握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是提高護理專業(yè)水平、發(fā)展護理學科的基礎。護理決策能力也是臨床護理人員的一項重要能力,能夠針對病人個體情況及時準確作出有效的護理干預是護士業(yè)務水平的重要體現。作為本專科領域的護理骨干,能發(fā)現病人潛在或現存的健康問題對病人進行有效評估,解決??埔呻y護理問題等方面的能力要求也是較高的。此外,掌握臨床溝通方法,能有效開展心理護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也是專業(yè)學位護理研究生應具備的主要能力。
3.3.2 評判性思維能力 評判性思維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根本方式,是保證提供安全和高質量護理服務的前提。作為高層次臨床護理人員的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必須具備對復雜的健康與疾病問題的質疑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在不斷變化的臨床情境中迅速進行獨立判斷,作出決策,從而解決病人的護理問題,提高臨床護理質量。評判性思維能力是國內外護理教育界普遍認同的護理人員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15-18]。本研究結果顯示,評判性思維能力是僅次于臨床實踐能力的又一重要能力,平均期望值為4.68分±0.47分,權重值為0.204 5。專家認為“質疑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很重要?!百|疑問題的能力”的權重值高于其余兩項二級指標,因為質疑問題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礎,只有發(fā)現了問題才能主動的分析歸納,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
3.3.3 專業(yè)發(fā)展能力 護理研究生教育在我國護理教育結構中層次最高,無論是科學學位,還是專業(yè)學位的護理研究生,都肩負著專業(yè)發(fā)展和傳承的使命,有責任推動護理專業(yè)的發(fā)展。調查結果顯示,專業(yè)發(fā)展能力權重值為0.145 0,說明專家關注專業(yè)發(fā)展能力。因此,專業(yè)發(fā)展能力也是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二級條目中重要程度較高的是“自主學習能力”“職業(yè)規(guī)劃能力”。護理是一個知識技能更新快、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yè),護理研究生只有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不斷積累經驗、充實新知識,提高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綜合素質,從而促進專業(yè)的發(fā)展。因此,自主學習能力是研究生自我發(fā)展、學習深造的重要能力。職業(yè)規(guī)劃能力有利于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個體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與專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找準個人職業(yè)規(guī)劃的定位,有針對性進行學習。
3.3.4 臨床科研能力 護理研究是提升臨床護理學科水平、推動護理專業(yè)發(fā)展的必由之路。護理研究生有責任帶領科室護理同仁開展臨床護理科研,從臨床實踐中識別到可以研究的護理問題進行研究,并將研究成果應用到護理實踐中,更好地指導護理工作。因此,臨床科研能力是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研究結果顯示,臨床護理科研能力權重值在維度中排列第四,表明專家對臨床科研能力也有較高期望。其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和“科研實施能力”很重要。獲取信息的能力是開展臨床科研的基礎,科研實施能力是開展臨床科研的保證。姜安麗[19]教授也提出,對于護理碩士研究生而言,課題研究的質量和水平與其利用信息的能力密切相關。從上述結果可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充分重視臨床科研能力的培訓,開設相關科研課程,讓研究生掌握科研實施方法,完成臨床課題并撰寫相關論文。
3.3.5 教育能力 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在完成臨床實踐任務的同時,也肩負著教育咨詢的責任,在臨床工作中承擔著教育者的角色。他們不但要有能力和技巧為病人、家屬提供健康宣教、專業(yè)咨詢,而且也要有能力為臨床實習生或低年資護士提供教學及臨床指導。這也是國外護理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的核心能力之一[15]。專家咨詢結果表明,教育能力的權重值為0.122 9,雖然在核心能力中排序靠后,但是認為其很重要和重要的專家占92%,關注度也較高。專家認為,教育能力也是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其中,二級指標權重值依次排序為“健康教育能力”“臨床教學能力”“專業(yè)咨詢能力”“課堂授課能力”,這也與專業(yè)學位研究生角色職能要求密切相關。
3.3.6 護理管理能力 專家咨詢結果顯示,護理管理能力權重值最低,僅為0.120 7,這與國外對護理碩士生核心能力 的 要 求 存 在 一 定 差 異[13,15,16]。 在 國外,護理碩士生不但要熟練掌握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勝任臨床實踐工作,而且在管理、教育、專業(yè)發(fā)展等能力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本研究中,專家對護理管理能力的期望值較低。究其原因:專家認為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主要角色職能是臨床實踐者,還肩負著臨床科研、專業(yè)發(fā)展、教育咨詢的作用,而護理管理則由護士長負責組織實施,護理研究生不承擔行政管理職務,故對其管理能力的關注度也就降低。但是隨著社會對高質量護理服務需求的增加,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作為高層次的??谱o士,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為提高護理質量,保證護理安全而具有的計劃、組織、協(xié)調等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護理管理能力也是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之一。
本研究嚴格按照Delphi法的要求和步驟,通過兩輪專家咨詢,初步確立了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為下一步制訂培養(yǎng)計劃、設置課程體系、開展專業(yè)考核提供了初步的參考依據。由于我國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培養(yǎng)工作剛剛起步,其核心能力指標在實踐中是否切實可行,還需要進一步實證研究,部分條目指標還需要進一步細化、補充。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的培養(yǎng)工作任重道遠,需要廣大護理同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和完善,逐步形成符合我國國情、與國際接軌的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為臨床培養(yǎng)更多的??菩透呒壸o理人才,推動我國護理事業(yè)的發(fā)展。
[1] 護理碩士招生院校.[EB/OL].[2011-05-03].http://www.chinadegrees.cn/xwyyjsjyxx/gjjl/szfa/hlss/.
[2] 邵欣,李崢.美國護理專業(yè)化發(fā)展現狀對我國護理專業(yè)研究生培養(yǎng)的啟示[J].護理管理雜志,2008,8(10):30-32.
[3] 曾光.現代流行病學方法與應用[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4:250-270.
[4] 郭秀華.實用醫(yī)學調查分析技術[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5:35-37;237-239.
[5] 關勛強,李瑞興,劉運成.醫(yī)學研究生教育評價研究與實踐[M].北京: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2001:80-84.
[6] 胡志,朱敖榮,秦俠.特爾菲方法在篩選中國農村初級衛(wèi)生保健指標體系中的應用[J].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1990,7(6):6-9.
[7] 王孝玲.教育評價的理論與技術[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
[8] 楊小平.統(tǒng)計分析方法與SPSS應用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176-181.
[9] Powell C.The Delphi technique:Myths and realities[J].J Adv Nurs,2003,41(4):376-382.
[10] 張妲,沈寧.Delphi法在我國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核心知識體系研究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10):70.
[11] 沈勤,馬小琴.對高等中醫(yī)藥院校護理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的思考[J].中醫(yī)教育,2006,25(6):64-66.
[12]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1999 Certification and regulation of advanced practice nurses[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1999,15(2):130-132.
[13] Hamric AB,Spross JA,Hanson CM.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An integrative approach[M].3rd ed.St Louis:Elsevier Saunders,2005:1.
[14] 劉蕾,鐘玉杰,遲琳琳.應用Delphi法對中國護理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能力的調查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1):119-121.
[15] Lenburg CB.The framework,concepts and methods of the competency outcomes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COPA)model[J].The Online Journal Issues in Nursing,1999,4(2):2-5.
[16] ANMC.National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the registered nurse[EB/OL].[2011-05-03].http://www.anme.org.au/accreditation.
[17] 曹梅娟.高等護理教育質量標準構建的理念和策略研究[D].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2007:1-126.
[18] 綦盛楠,于蘭貞,護理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評價指標的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10:1-75.
[19] 姜安麗.護理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98.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core competence index system of nursing master’s graduate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
Tan Jing,Zhu Jingci(Nursing College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Sichuan 400038 China)
Objective:To construct the core competence index system of nursing master’s graduate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Methods:A total of 37 nursing experts were selected by Delphi method for two turns of questionnaires and were consulted about core competence that nursing master’s graduate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 should have.Results:Experts had a high positivity,and the effective recovery rates of questionnaire were respectively 90.2%and 100.0%,the authority coefficient was 0.89,and the consistency coefficient ranged from 0.55 to 0.80(P<0.001),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this indicated that the coordination of experts’opinions was good.Index system for core competence with 6 terms of A dimension and 23 terms of B item was formed.Conclusion:For formation dimension and items of core competence index system of nursing master’s graduate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the opinions of experts are centralized and the results are reliable,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raining program of nursing master’s graduate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 in China.
master of nursing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postgraduate;core competence;Delphi method
G642.0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1.34.042
1009-6493(2011)12A-3196-04
1)為全國高等醫(yī)學教育學會護理教育分會教育科學基金項目,編號:GJHL09002。
譚靜(1978—),女,重慶人,講師,碩士,從事護理教育研究,工作單位:400038,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yī)大學護理學院;朱京慈(通訊作者)工作單位:400038,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yī)大學護理學院。
2011-05-20;
2011-11-10)
(本文編輯 孫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