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定潔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重慶 401331)
高職ESP教學中實施語言探究式學習的策略分析
許定潔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重慶 401331)
ESP英語教學中引入語言探究式學習,可在開展有效授受式學習的同時,將學生置于主動探究,注重問題解決及語言交流的學習情境中,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自主獲取知識來源,了解自身特殊用途英語語言技能的發(fā)展過程和學習策略的養(yǎng)成過程。通過ESP語言探究式學習研究,可歸納出一套ESP語言教學行之有效的策略。
ESP語言教學;語言探究式學習;教學策略
專門用途英語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教學主張形成于20世紀60年代,目前已逐漸發(fā)展成為一個范圍寬廣、形式多樣的教學領域。高職ESP課堂教學可以嘗試運用新的學習模式,特別是適應高等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目標和符合高職學生認知特點的學習模式。目前ESP語言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持工具性動機較強,缺乏拓展學習資源的意識,缺乏反思、歸納學習策略的意識,學生缺乏語言技能實踐的環(huán)境。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嘗試在高職ESP課堂引入一種新的學習模式——語言探究式學習。根據語言探究式學習的特點,實踐ESP語言探究式學習研究,并歸納出一套ESP語言教學行之有效的教學思路和教學策略。
美國科學教育研究專家施瓦布(Schwab)于1962年發(fā)表了題為 《作為探究的科學教學》(The Teaching of Science as Inquiry)的文章。Schwab認為,通過探究來開展教學能開發(fā)學生獲取知識、獲取技能的方法[1]。施瓦布所說的探究式學習方法包含了以下幾點:(1)確定或界定問題;(2)建立起假設;(3)設計實驗;(4)收集和分析數(shù)據;(5)解釋數(shù)據并做具體的分析討論。
王之江認為,探究式學習是相對于“接受性學習”,由“發(fā)現(xiàn)教學法”發(fā)展而來的[2]。探究式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強調學生自主探究,而不是被動接受教學內容或教材內容的學習。探究式學習是一種基于問題解決的、開放的、參與性的教學形式。和接受性學習相比,探究式學習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開放性。當探究學習作為教學主導時,學生成為探究者,他們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獨立的探究活動,逐漸形成一定的探究能力,為今后的進一步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教師不是活動的主體,而是活動的組織者、幫助者。
國外探究式學習的興起始于科學教育,主要應用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領域。但是隨著探究式學習的興起,不少教育研究者開始關注它在語言教育中的作用。國內關于語言探究式學習的研究很多,探究式學習方式進入英語這樣的文科領域,能突破英語語言學習的課堂限制、書本限制,使學生能利用各種語言資源進行自主探究,并在探究的過程中實踐英語語言技能,最終發(fā)展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語言探究式學習是將探究式學習理論與語言學習結合的模式。探究活動重視情境,重視問題解決的過程,強調知識構建自主性,強調協(xié)商交流等特點可以促進語言技能,也就是聽說讀寫等實踐。探究式學習與語言學習的結合可以提高學習者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
結合國內外研究者對語言探究式學習的分析,可發(fā)現(xiàn)語言探究式學習有以下特點。
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獲得體驗,在真實語言環(huán)境中運用語言并以情境問題或情境課題解決為目的。語言探究式學習的情境性有利于學習者的知識遷移。
語言探究式學習的核心是學習者的自主探究性,學習者自主設定探究學習計劃,開展探究式學習,交流探究式學習成果,得出探究結論。在整個過程中,學習者通過實施語言探究式學習自主構建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在探究中了解自身語言技能產生與發(fā)展的過程。而教師不再是學習信息的宣傳者、知識的灌輸者,而是學習者學習的指導者,協(xié)助者。
探究式學習一直鼓勵學習者的相互交流、對話、研討、協(xié)商、合作。語言作為交際的載體,在探究式學習中承擔了信息交換的重要角色。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語言探究式學習的交際性特點,達到實踐語言技能的目標,最終提高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
在ESP語言探究式學習的課堂中,學生的認知特點決定了他們所提出的探究式學習問題的質量。實踐中可行的方法是由教師來確定當前所學知識的“主題”,圍繞“主題”創(chuàng)設較為真實的問題情境,并通過引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的興趣。根據杜威教育即生活理論[3],ESP的學習可以超越學校這個局限的空間,ESP教學也可以將學習的內容融合于實際生活,便于學生的知識遷移。
實施ESP語言探究式學習前,筆者對所授課實驗班級學生做了學習需求和認知水平調查。調查顯示,學生接觸到的ESP英語學習資源是廣泛的,而ESP課本教學內容有其局限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設置ESP語言探究式學習問題時,充分注意英語技能訓練要基于現(xiàn)實,與生活密切相關,要具有情境性。教師在整合教學目標與探究式學習問題、項目的同時,要兼顧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所在。同時,教師所設置的ESP語言探究式學習項目(問題)可以來源于真實的ESP語言使用環(huán)境。
探究式學習的最大特點就是將學習的主動權交回到學生的手中。為了克服學生的ESP語言探究式學習無計劃性,學習過程缺乏監(jiān)控、評估等問題,教師應指導學生運用學習策略中的調控策略,也稱為元認知策略,避免目的不明確,達不到教學目的的學習活動。為此,在開展ESP教學中需建立起學習檔案,一方面指導學生完成ESP語言探究式學習任務,另外,訓練其運用元認知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
學習檔案客觀記錄了學習者ESP語言探究式學習的情況、獲取的有效策略,養(yǎng)成對英語學習進行反思的習慣。
隨著ESP語言探究式學習的持續(xù)進行,學習者對特殊用途英語的學習有更強的計劃性。在ESP語言探究式學習進行一段時間后,總結近期的學習成果,設定下一個學習目標,在今后能進行更有效的特殊用途英語學習。
ESP語言探究式學習檔案使學生體會到知識自主所有權,觀察到他人的學習策略、與他人交流學習體會,并且歸納出適合自己的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
開展ESP語言探究式學習的目的在于促進交流以達到提高語言技能的目的。學習者在ESP語言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積累的語言資料、信息資料非常多,但首先是要對語言探究式學習的問題目標、項目目標有明確認識。學習者對所搜集的資料要精讀,也要略讀。積累信息資料和語言資料時要注意運用好ESP語言探究式學習檔案記錄下關鍵的信息、心得。學習者在大量閱讀ESP資料后,整理分析,歸納出結論。
ESP語言探究式學習擴大了學生的可理解的語言輸入,但僅僅依靠語言輸入不可能形成語言技能的提高,還要透過口頭講解和筆頭描述語言探究式學習的成果。學習者通過語言輸出檢驗和促進自身的語言吸收,提高用英語思維的能力。因此ESP語言探究式學習實施過程中,應充分利用起語言探究式學習的交際性特點,鼓勵學生用英語思維,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ESP語言探究式學習過程中應多聽、多讀、多寫、多說,并將聽說讀寫有機結合。
另外,教師還要分析ESP語言探究式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已有的認知構架發(fā)生了順應或者同化的改變。在只有問題沒有結論,沒有可模仿語言的問題情境中,學生要不斷地探究語言,探究知識,把握交際機會才能實現(xiàn)語言探究式學習任務的成功。教師為嚴格監(jiān)控學習者的語言交流情況可以設置語言探究式學習交流筆記。
目前的特殊用途英語教學,鼓勵教師采取多元的評價方式。筆者認為,終結性評價(測試)能檢驗學習者進行ESP語言探究式學習后的成績的變化情況,而形成性評價能從學習者角度了解進行ESP語言探究式學習的收獲。
學生自評和小組評價應該納入教師對學生的形成性表現(xiàn)的標準中。學生自評與小組評價關注的是語言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個人或集體的學習能力、學習策略歸納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
另外,教師要全面深入了解學生語言技能發(fā)展的廣度與深度。教師除了參考學生自評、小組自評外,可以結合綜合性評價手段。
魯子問認為,對各類語言技能的評價就是考察學習者聽說讀寫、語篇構成等方面的能力[4]。為了促進語言技能的自動化,教師應從不同角度和側面對學習者的語言技能進行考察,因此,語言技能測試應當綜合化。最典型的綜合性評價當屬項目作業(yè)(project work)評價,它能夠評價學習者的信息檢索能力、學習材料的選擇能力、材料的分析整理能力、構思能力、評價能力等。
個體或小組學習者完成的ESP語言探究式學習項目或問題具有項目作業(yè)的性質,能全面考察學生的語言技能發(fā)展情況。參考魯子問所做的項目綜合性評價表[4],可設置出ESP語言探究式學習項目綜合性評價表。
語言探究式學習有助于創(chuàng)設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而ESP語言探究式學習為學生提供了獲取課本外英語資源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探究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語言探究式學習有助于學生語言技能的實踐,對學生ESP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有積極促進作用。當然語言探究式學習也有不足。英語學習本來就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ESP語言探究式學習也是這樣,學生的學習成績在短期內難見成效。另外,學生進行語言探究式學習過程中或者展示ESP學習成果時,語言輸出的準確性有待提高,這兩點還有待研究者持續(xù)關注。
表1 ESP語言探究式學習項目綜合評價表
ESP教師設計出融合情境性、自主探究性、交際性的ESP語言探究式學習內容,引領學生發(fā)覺其中的樂趣,也給學生指引了一條培養(yǎng)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道路。
[1]Schwab,J.J.The Teaching of Science as Enquiry[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
[2]王之江,沈昌洪,程亮.探究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Dewey,J.The Child and the Curriculum&The School and Societ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6.
[4]魯子問.英語教學的方法與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5]張劍鋒.自主探究式外語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證研究[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25(4):77-79.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ESP Inquiry-Based Language Learning
XU Dingjie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ring,Chongqing 401331,China)
This thesis tries to introduce inquiry-based language learning to ESP learning and teaching.Students can be placed in an actively inquiring,problem solving,and language exchanging environment in ESP inquiry-based learning.In inquiry-based learning,students will independently access to knowledge resources,understand their own learning process of ESP language skills and accumulate ESP learning strategies.Through experimental study,the author summarizes a set of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ESP inquiry-based learning.
ESP teaching;inquiry-based language learning;teaching strategies
G621
A
1674-5787(2011)02-0144-03
2010-12-28
許定潔(1983—),女,重慶市人,碩士,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工商管理系,助教,研究方向:ESP教學、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學科教學。
責任編輯 閆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