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群,王奕萍
(中國醫(yī)科大學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沈陽110001)
淺議翻譯教學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范群,王奕萍
(中國醫(yī)科大學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沈陽110001)
翻譯教學法;高職英語;英語教學
“易即譯,謂換易言語使之相解也?!保ā读x疏》語)。翻譯是英語學習與應用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語言實現(xiàn)與社會交往交際的重要手段之一。20世紀90年代,我國翻譯教學與研究界把翻譯教學區(qū)分為“教學翻譯”和“翻譯教學”2個概念。前者認為翻譯是外語教學中的手段而非目的;后者則把翻譯作為一門專業(yè)來教,其目的是為培養(yǎng)專門人才所進行的翻譯技巧訓練。從概念上區(qū)分2者不僅必要,而且有利于英語教學課程及教材的編制,也有利于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對象及教材達到不同的教學目的。
中外學者和專家均對教學翻譯和翻譯教學有相似的定義。教學翻譯“是為了學習某種語言或高水平運用這種語言和深入了解這種語言的文體而采用的一種方法,是檢驗所學外語理解的練習,主要目的是為了學習外語”。翻譯教學“不是為了掌握語言結構,豐富語言知識,也不是為了提高文體水平。純正意義的翻譯是要翻譯出自己的成果”(德利爾,1988)。Newmark也曾談論過類似的概念,他在《關于翻譯》一書中提出了“翻譯教學”和“關于翻譯的教學”,認為“前者主要是翻譯的教學方法與技巧,后者則是一種動態(tài)的語用活動,離翻譯的學術研究相差很遠”(Newmark,1991)。
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和教育家張培基曾對“教學翻譯”和“翻譯教學”區(qū)分過,他認為:“作為教學手段的英漢翻譯與一門獨立開設的英漢翻譯課有迥然不同的性質和任務。前者是打好英語基礎的一種有效手段,讓學生通過翻譯練習掌握英語的語法、詞匯,特別是英語句型、慣用法等;后者則適用于英語教學的較高階段,是在學生已有足夠的英語基礎時開設的一門專門的課程,其主要任務是系統(tǒng)地介紹一些基本翻譯理論知識和基本規(guī)律,讓學生通過不斷地課堂實踐來總結經(jīng)驗和掌握翻譯理論知識和基本規(guī)律”(張培基,1980)。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外語教學領域曾有過這樣的趨勢:在眾多教學界泰斗衡量了教學翻譯這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劣之后,教學翻譯被人們批評和否定,盡管教學翻譯是外語教學中一種不可或缺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皩τ趶V大英語學習者來說,英語學習只不過是記憶無窮盡的單詞及語法,并且能夠準確地翻譯每個句子,而沒有機會真正將英語運用到生活中去”(Richards&Rodgers,2001)。
我們生來就具有一系列的普遍語言上的規(guī)則(Universal Linguistic Principles),這種所有語言共有的規(guī)則被稱為普遍語法(Universal Grammar)??梢哉f,普遍語法對所有的人類語言都是適用的;即使像英語和意大利語或日語這樣不同的語言也有一些共同的語法規(guī)則。Chomsky(1981)也對普遍語法的性質做了如下解釋:(1)普遍語法包含一系列抽象的概念及規(guī)則,是所有人類語言所共有的。(2)每種語言也有其特有的性質,這種性質是不受普遍語法制約的,并依據(jù)語言的不同而不同。Chomsky的普遍語法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理論依據(jù):即語言之間的共同性。也就是說,即使每一種語言都有其特有的語言規(guī)則,但所有語言也擁有共同的深層結構。這為語言之間的可譯性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因此,一種語言可以在另一種語言中找到與其對等的表達。但是在英語教學中,這種對等的表達是否會給英語學習者的學習帶來益處呢?“對于非英語專業(yè)的大學英語學習者來說,他們的英語水平還不足以使他們在完全不需要翻譯的情況下習得英語。英語學習者的水平越低,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就會越多地使用翻譯作為學習策略”(楊安良,2007)。因此,在大學非英語專業(yè)的教學中,翻譯在幫助學生理解英語方面起到了促進作用。教學翻譯是應該被廣泛應用的教學方法。
從學生的情感角度講,教學翻譯也是必要的。影響外語習得因素之一的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視的。Krashen在其語言監(jiān)控假說(Monitor Hypothesis)中,提出了情感過濾器假說(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根據(jù)該理論,第二語言習得的成功取決于學習者的情感因素。消極態(tài)度(包括缺少動機、缺乏自信和焦慮)被認為是一種過濾器,阻礙學習者對輸入信息的運用,從而影響學習效果。
從情感因素出發(fā),作為一種人性化的教學方法,教學翻譯可以為學習者創(chuàng)造一種較為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在閱讀或寫作過程中,學習者會在腦海中多次進行英漢互譯或以書面形式進行翻譯活動,這樣學習者可以充分利用母語這個在學習過程中最可靠的資源。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當作翻譯練習時學習者可以利用諸如詞典、百科全書、參考書等資源。教學翻譯可以使英語學習者,無論他的英語水平如何,能夠時刻跟上教師的步伐。像這樣的情況將不會發(fā)生:學習者由于沒有母語作保障,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焦慮、沮喪、自卑、緊張、恐慌等負面情緒,從而放棄學習。
筆者于2009年6月進行了問卷調查及面談,對象為中國醫(yī)科大學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大專10期護理專業(yè)5~8班學生,共計180人。筆者有以下發(fā)現(xiàn):(1)87%的英語學習者對翻譯有很高的認可度,認為翻譯對他們的英語學習發(fā)揮著積極作用,有助于他們聽說讀寫等技能的全面提高。(2)近90%的大學英語學習者頻繁地使用翻譯策略來學習詞匯、短語、句型和各種語法知識,借助翻譯實現(xiàn)閱讀、寫作和口語表達的過程,并檢查閱讀和聽力的理解程度。(3)以漢語為主的語言環(huán)境以及教師、教學大綱、教材和測試等諸多因素決定了學習者在觀念上認可翻譯,在實踐中運用翻譯。筆者實施的問卷調查的部分結果見表1。
表1 學生對于翻譯在其英語習得中的作用調查(%)
要正確認識翻譯的地位,首先應走出誤區(qū),認識到現(xiàn)代英語教學中翻譯活動并不完全等同于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法是以語法作為教學基礎,運用翻譯的手段來教授書面語的一種方法,其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閱讀古典文獻,而不是將所學的外語作為交際的工具。隨著新的外語教學法的層出不窮,翻譯法退出了其歷史舞臺。由于對語法翻譯的完全排斥,許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不夠重視。筆者認為,現(xiàn)代英語教學中的翻譯活動能賦予傳統(tǒng)新生命、新意義。首先,它作為多種教學手段中的一種,不像傳統(tǒng)翻譯教學法那樣既是教學內容又是教學手段,貫穿教學的始終。其次,它繼承了翻譯法中充分利用母語的優(yōu)點,幫助學生利用母語來學習英語。此時教師更應該利用母語,通過2種語言的科學對比分析,來有效地預防和排除母語的干擾,而適當?shù)姆g活動正可以起到這一積極的教學作用?,F(xiàn)代英語教學中的翻譯活動的教學目的與翻譯法不同。翻譯法的目的單一,即是為了讓學生能閱讀原文,而現(xiàn)代英語教學中翻譯活動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全方位運用語言的能力。
相對于本科生來說,高職學生的英語功底較為薄弱,這就要求高職學院的英語教師要在課堂上更多地使用教學翻譯來講解詞匯、語法以及對課文進行分析,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授課內容。教師應在教學中將教師的講解和學生語言知識的運用聯(lián)系起來。比如,在講解到某一單詞或語法時,教師大多數(shù)情況下要通過英漢互譯來達到講解的目的,那么在選擇英漢互譯的例句時,教師應精心挑選一些語言得體、意義優(yōu)美的句子讓學生做翻譯練習。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有意地挑選一些課文中語言比較精美的段落進行翻譯,學生在翻譯過程中不僅經(jīng)歷艱難的思考過程,同時也是在感受語言的魅力。
教學翻譯法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受到批判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這種方法不能使英語學習者處于全英文的環(huán)境中,因為教學中漢語的應用阻礙了英語學習者體驗全英教學環(huán)境。現(xiàn)階段教學翻譯已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全英和英漢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英語教師根據(jù)學生水平,適當?shù)赜糜⒄Z解釋詞語、語法或進行語篇分析。根據(jù)Krashen的“i+1”理論,略高于學習者英語水平的可理解性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可以被學習者接受,并可以提高學習者的英語水平。但教師要掌握好“度”,尤其作為高職學生的英語教師,學生的英語水平較差,如果一味地追求全英授課,學生難免會產(chǎn)生焦慮、沮喪等負面情緒,從而挫傷其學習積極性。
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英語學習對其來說都是一項艱苦而復雜的任務。同時,高職教育的特殊性又賦予英語教學新的內容和含義。廣大教師應在教學中多多積累經(jīng)驗,去糟取精,為高職英語教學的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1]Jack C,Richards,John Platt,et al.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2]Jack C,Richards,Theodore S 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N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3]Newmark,Peter.About Translation[M].UK:Multilingual Matters,1991.
[4]德利爾著,孫慧雙譯.翻譯理論與翻譯教學法[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1988.
[5]楊安良.翻譯在外語教學中的運用——以中國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為視角的探討[D].濟南:山東大學,2007.
[6]張培基,俞云根.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0.
G424.1
B
1671-1246(2011)06-0075-02
本文系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2009年度立項課題“突出專業(yè)特色構建開發(fā)高職高專醫(yī)護院校英語校本課程和教材的研究與實踐”(JG09DB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