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貝蓓 (青島科技大學 山東青島 266061)
秋遇青州
劉貝蓓 (青島科技大學 山東青島 266061)
《尚書?禹貢》有云:“海岱惟青州 ”,以此來贊譽青州古城。初秋的青州,一切景致透著秋季的蕭索,明朗而又沉郁。她擁有著百合一樣清秀的臉龐,彷佛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婉約清純;歲月的洗滌,歷史的沉淀卻又賦予了她別樣的博大精深。
青州;井塘;古韻;無獨有偶
十月,隨導師來到《尚書?禹貢》記載中有“海岱惟青州 ”之美譽的青州古城。
初秋的青州,清新中帶絲甜潤。古城中的一切景致透著秋季的蕭索,明朗而又沉郁。如同巨幅的寫意畫,潑上了恰到好處的淡墨,將她的古風古韻鋪展的淋漓盡致,舒展著無盡的古城魅力。她擁有著百合一樣清秀的臉龐,彷佛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婉約清純;歲月的洗滌,歷史的沉淀卻又賦予了她別樣的博大精深。
偶園,仿佛是代代相傳的琴上一根隱秘而凋敝的弦,輕輕撫觸,無邊愁緒即漫天飛卷。這座中國幸存的為數不多的“康熙風格”的園林建筑,濃縮了九州的山川秀水,石峰參差,亭臺錯落,溪流蜿蜒。這里的茂林幽石奇特,妙趣橫生。屈原說,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初秋的偶園仿佛被透明的晨曦涂上一層透明的清漆,更顯寧靜。明末清初著名疊石家張南峘設計督砌的偶園假山,繁而不亂,靜中有變,層次分明,境界高雅,令人流連忘返。從臥云亭上觀望,園內景色盡收眼底,別有一番韻味。偶園的結構嚴謹,布局得體更體現在園內存置的十三塊太湖石,其中,“福、壽、康、寧”四大奇石,各個玲瓏剔透、透瘦皺漏、清奇拙怪,令人玩味無窮。
在青州西南玲瓏山的山坡上,綠樹掩映著一處古代村落遺址,那就是聞名遐邇的井塘古村。踏進村落,四處彌漫著清新的自然氣息,明代遺留下的極具韻味、細節(jié)盈滿的古石頭建筑群,仿佛帶我們走入了一個悠古清揚的美麗夢境。走在被歲月磨礪地已經光滑的青石階上,一座座古院落賞心悅目,青磚青瓦砌門樓,雕龍畫虎飾門楣,精細之至。似乎每一處景致都在向我們訴說著一段歷史,雖然只能目睹殘存的遺址,但這些錯落有致的青石建筑仍然能讓我們感受和體味到井塘古村落曾經的輝煌。我們渴望記錄每一個細節(jié),那關聖祠前的重修碑記,記錄著歷史的印記;那從明代距今500年的皂角樹和千年樸樹,上擎云天覆蓋在古老的井臺之上;那四季清泉不絕的古井,內圍遍布著井繩的劃痕,雕刻著古井的日久年深;那斑駁的古石窗戶,雖然歷經風吹雨打,但仍掩飾不住其造型的厚重和精致。這一切的一切,都像是在配合我們還原一段歷史:勤勞的祖先們,踏著取泉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井塘古村落,那么近,那么遠。近的是它的一切都觸手可及,我們把它的每一個角落都銘記心中;遠的是它的一切都承載著一段歷史,一段值得沉淀的魅力。
漫步在青州的昭德古街,倍感這座古城歷史的厚重和珍貴。我們可以在郁達夫的文字里傾聽錢塘江的秋潮,感受普陀山的涼霧,觀賞荔枝灣的殘荷??墒谴丝痰奈覅s更愿意身臨其境的在這條優(yōu)柔的古街撿拾凋零的秋意。昭德古街因街內中段有昭德閣故名,是回族居住最集中的街道之一。老店鋪、青磚小瓦、古式木質板門,依稀可見當年商賈云集、游人如織的繁華。青州作為古九州之首,自然不乏特色的民風民俗,古色古香的伊斯蘭教堂和壯麗雄偉的天主教堂凝聚著回民世世代代的信仰和虔誠,黑瓦、青磚、紅欄、白墻以及店鋪前有出檐的梁柱和明代特有的彎脖斗拱、古老的窗欞和斑駁陸離的木門,透出濃濃的古風雅韻。在筆者看來,昭德古街所散發(fā)出的古老和滄桑大可媲美婉雅的江南小鎮(zhèn),超越靜謐的皖南村落。
屏障青州,東瞰大海,西接群峰的云門山上蒼松翠柏茂盛,叢林中掩映著眾多的廟宇樓臺。初登山頂,感覺天空發(fā)出柔和的光輝,澄清又縹緲,山巖上的石刻佛像靜穆莊嚴,法相超然物外,清靜自在,耐人回味。在云門山上不僅僅感受到對佛祖的敬仰,更能體味一種純凈之美。遠遠看去,就仿佛高懸在天空的明鏡,高闊過丈,渾然天成。每逢夏秋之季,常有云霧穿門洞而過,景色非常壯觀,云門山也是因此而得名。山頂直接云霄,巍峨聳立,從山腳向上望去則云霧繚繞,宛如臨其仙境,步入瑤池。此外,在云門山巔之陰還有一個巨大摩崖石刻“壽”字,人稱為“云門獻壽”。游客都接踵而來參拜,以求保佑家人平安長壽。
古人說:“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筆者覺得這句話用在秋天的青州古城更為恰當。在青州的這三天,快樂而又驚喜,短暫而又豐腴。之于城,它的靜謐與古雅令我心馳神往,不舍離去。青州的歷史沉淀,一如兩千多年前初建時一般,之于我,在揮別回眸的一瞬間,青州,已銘刻成了我心中隱居的城。
劉貝蓓,1986.12- 女,漢族,籍貫山東省青島市,學歷:研究生,現為青島科技大學藝術學院2010級美術學專業(yè)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民間美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