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秋
接連發(fā)生的云南盈江、日本東北部海域大地震又一次讓如何在地震中自救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吧乔笊ā币苍俅瘟鱾鳌T诘卣鹬袑ふ摇吧恰闭娴氖呛侠碛行У淖龇▎??
流言
地震來時躲在“生命三角”內存活機會最大!當建筑物倒塌,落在物體或家具上的屋頂重力會撞擊到這些物體,使靠近它們的地方留下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就是“生命三角”。物體越大,越堅固,它被擠壓的余地就越小。而物體被擠壓得越小,留給人的空間就越大,于是利用這個空間的人免于受傷的可能性就越大。
來源
2004年,一封宣傳地震“生命三角求生法”的郵件開始在互聯網上流傳。該理論聲稱:地震來時,要在能形成三角形空間的位置躲藏,“生命三角”由此得名。如果地震發(fā)生時,在床上的人要翻身下床,如果可能還要盡量接近外墻,伺機逃出。同理,在車里的人要立刻出去坐在或趴在車邊。1996年,該方法的倡導者、加拿大人庫普在土耳其嘗試驗證這一理論。他的團隊將20具人體模型分別放置于一座樓內的桌子底下和旁邊,接著炸毀了那座樓房?,F場清理報告指出,桌子底下的10具模型均被掉下的房頂“砸死”,而旁邊10具則全數“生還”。這個過程還被拍攝成名為《生命三角》的紀錄片。
這些言論很快受到了來自各方的批評。美國紅十字會、加州州長緊急服務辦公室和地震專家紛紛發(fā)文,對“生命三角”的不合理性進行論證和聲討。
真相: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有專家稱,庫普和他的小組所做的“實驗”根本不能算是對地震的研究。曾對1999年土耳其7.8級大地震進行過詳細調研的抗震減災專家佩特指出了庫普犯下的一個嚴重錯誤:將炸藥爆破導致的房屋倒塌等同于地震中可能出現的房屋倒塌。庫普將炸藥置于承重柱內部,爆破時柱子一折,房頂就會像一張大餅一樣平塌下來。但真正的地震給房屋造成的破壞卻并非如此。
地質學家和抗震工程學家告訴我們,房屋受到地震波襲擊時,可能發(fā)生各個方向上的搖晃。坍塌也分成房頂平塌、墻體外倒、墻體內倒和房頂M形向下彎折幾種。所以,盡管觀察地震造成的廢墟,我們可以發(fā)現在一些位置上確實存在類似的“三角空間”,不過,在地震發(fā)生時,人們無法預先知道地震的方式、倒塌發(fā)生的方向,也就無法知道什么地方會有所謂的“三角求生空間”。
強調“生命三角”可能帶來的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原本你指望用來支撐“三角”的支撐物很快就倒下了。在一次日本利用振動臺進行的地震模擬實驗中,佩特博士就看到一臺巨大的冰箱劃過整間房屋,在翻了幾個跟斗之后將實驗中的“兒童”擠扁。同樣,你或許從網上看到地震過后汽車旁形成“生命三角”的照片,也許覺得沉重的汽車會一直待在原地??蓪嶋H上,汽車在地震中很容易被掀起來甚至翻倒,但你頭上卻未必有危險的高架路面。
地震口訣:伏地、遮擋、手抓牢
美國紅十字會災難教育部前總管羅伯茨強調,根據對加州地震生還者所作的綜合統計,地震最危險的傷害因素并非轟然塌下的屋頂,而是四處亂飛的家什和碎玻璃?!胺?、遮擋、手抓牢”的地震口訣正是針對這個問題的。這個口訣教導大家,在地震來臨時,要趕緊鉆到桌子下邊或用靠墊擋住最脆弱的頭部,手牢牢抓住桌子腿并做好桌子大幅度移動的準備。
此外,在地震中,人很難移動位置。移動的距離越遠、時間越長,在這途中受到各種雜物襲擊的危險性也會大大增加。有調查顯示,在地震中,人們跑來跑去找地方躲或者猶豫不決,會大大增加被飛在空中的東西打中的概率。這恰好可以解釋佩特從加州和土耳其地震中得到的令人費解的統計結果——對地震發(fā)生時正躺在床上的人來說,躺著不動者受到傷害的概率要小于翻身下床者。
值得一提的是,庫普在宣傳其“生命三角救生法”時,指責“伏地、遮擋、手抓牢”的口訣是“殺人的方法”。他的觀點建立在極端設定的基礎上:1.在地震中房屋必定倒塌;2.房屋的倒塌必定導致里面的家具完全被砸碎。
不是每棟建筑都會在地震中倒塌,也不是每一場造成傷亡的地震都會導致房屋的嚴重倒塌。但幾乎所有會造成人員傷亡的地震中,都肯定會出現家什、碎玻璃亂飛的情況。它們帶來的傷害常常是致命的。
即便是發(fā)生了房屋倒塌這樣的嚴重情況,“伏地、遮擋、手抓牢”同樣是有意義的。地震救援專家發(fā)現,即使房屋倒塌了,桌子之類的家具也常常能為人們提供保護。而隨著抗震減災工作的開展,“中國近年修建的7層以下的居民樓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的磚混結構,更高的樓則采取框架結構,也是現澆的,這些房屋的屋頂不會掉下來”?!胺?、遮擋、手抓牢”口訣在這種情況下會更加有效。
伊朗國際地震工程學和地震學研究院的一名博士2009年發(fā)表的論文則比較了“伏地、遮擋、手抓牢”和“生命三角”這兩種方法的優(yōu)劣。研究的結論仍然是,“伏地、遮擋、手抓牢”口訣是更好的選擇。
(摘自《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