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冰
走進海迪的家,我的目光落在一臺電動縫紉機上,那里有一件尚未完工的白底碎花圍裙。海迪說:“這縫紉機是從山東老家?guī)н^來的。現(xiàn)在沒時間做衣服了,只能偶爾做些小東西?!?/p>
身為官員的海迪依然保有她最初與最真實的細致。讓我不禁想起10年前,身為作家的海迪應(yīng)媒體之邀去大連與讀者見面。飛機降落時,她不滿意自己穿的鞋過于厚重,要買雙與大連氣候同季的皮鞋。一款做工精致的半高跟女鞋,讓海迪拿起又放下,唯一不滿意的理由居然是跟兒矮了。那一刻的海迪,帶給周遭人的震撼無比直接——一個沒有機會站起來的人,居然在意鞋跟的高度,這是怎樣的心氣?又包含著她對生命與生活怎樣的熱愛?
因為懂得,所以舍不得
從20世紀80年代成為偶像至今,20年過去了,“當(dāng)代活雷鋒”“中國的保爾”這樣的稱號已經(jīng)漸漸在光陰里為人們所淡忘。重新走入大眾視野的,是官員海迪。在這樣的轉(zhuǎn)變里,她多少有些身不由己。只是,面對人生種種無法自主的選擇,比如殘疾的身體,海迪總是報以短暫的猶豫,然后微笑著接受,并努力活出意義。
關(guān)注今天的海迪,不能不從2008年11月13日這天說起。這一天,她在中國殘聯(lián)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dāng)選中殘聯(lián)主席。似乎在那一刻,人們再次記起了這個曾經(jīng)響徹了整個20世紀80年代的名字。面對一如當(dāng)年鋪天蓋地的關(guān)注,海迪選擇了沉默。
這沉默如此似曾相識。20世紀80年代,海迪在“被學(xué)習(xí)”的熱潮如火如荼時,選擇了遠離大眾視線,回歸書齋,開始了她前途未卜的文學(xué)苦旅。她拒絕名氣可以給她帶來的一切便利,以極大的理性聽從了自己內(nèi)心的召喚:海迪,如果僅為衣食無憂,那么你何必帶著巨大的病痛茍活著?一個胸部以下都沒知覺的人,唯一可靠的就是清醒的大腦了。就這樣,海迪以極大的毅力,在文學(xué)的道路上跋涉了將近20年,用她自己的話說,“出版了200萬字的作品后,我好像才看到文學(xué)隧道遠處的一點兒微光……”
20年后,她要告別這熬出來的微光,去投奔另外一個陌生。這對海迪來說,有些殘酷。海迪關(guān)掉手機,坐在書房里,一遍又一遍撫摸那些還未寫完的書稿,內(nèi)心充滿了對現(xiàn)狀的不舍和對未知的迷茫。腦海中回放著自己成長的點點滴滴——幾乎每一天,她都靠著一種堅不可摧的信念才有勇氣活下去,每一天她都在挑戰(zhàn)自我的極限。
海迪曾經(jīng)和媽媽說過:“這樣堅持10年20年,我可以。但要堅持三四十年,我覺得不想期待。”可是,從5歲開始,她堅持到了53歲,她不知道哪里是生命的斷點,既然這樣,如果還可以在一份未知的生命長度里,實實在在地為別人做一些事情,那也是值得驕傲的。畢竟,寫作是一個人的事,在中殘聯(lián)任職,是關(guān)乎一群人的事,是一份沉甸甸的責(zé)任與信任,亦是一種榮幸。
就這樣,海迪一點兒一點兒做通了自己的思想工作。4天后,她在博客中寫道:“48年前當(dāng)我第一次躺在病床上的時候,并不知道在多少年之后,我能戰(zhàn)勝個人的痛苦去為更多的殘疾人服務(wù)。在今后的5年中,能為殘疾人事業(yè)貢獻一份力量是我的榮幸。今后,我會以不同的方式繼續(xù)為社會服務(wù)。少女時代我曾說過,活著就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如今我的理想實現(xiàn)了……”
2011年,是海迪任中殘聯(lián)主席的第三個年頭。3年里,海迪的足跡遍布全國。在她為我提供的個人時間表里,我注意到她幾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這種健康人尚且吃不消的工作強度,海迪卻堅持了幾年。她說:“既然決定做,那么就不留余地地全情投入;既然是坐在輪椅上,那就更應(yīng)該馬不停蹄?!?/p>
海迪給我講了她上任后的第一站——去汶川看望那些因地震致殘的殘疾人兄弟姐妹(海迪每次說到殘疾人這3個字時,都會在后面加上兄弟姐妹這4個字),盡管他們的傷口已經(jīng)愈合,可是海迪還是觸摸得到那場災(zāi)難留下來的心靈創(chuàng)傷。在汶川就想流下的眼淚,海迪一直忍到回程的飛機上才流下來——災(zāi)區(qū)不需要眼淚,可是作為他們中的一員,海迪知道他們有多苦、有多難。而他們的一切,從此都將與她有關(guān)?!斑@樣的殘疾人,全國一共有8300萬,為這個龐大的群體服好務(wù),我們的家庭與社會才有幸福可言。”
我問幾乎常年保持出差狀態(tài)的海迪:“其實,你坐在辦公室里一樣也可以為殘疾人事業(yè)服務(wù),為什么總看見你出現(xiàn)在第一線?”海迪的回答令人落淚:“比了解他們實際生活更重要的,是給他們帶來生存的希望。因為我知道,對于殘疾人來說,沒有希望、沒有理想的人生,就很容易理所當(dāng)然地怨天尤人、無所作為,他們需要榜樣。真實的海迪如果能夠讓他們有所觸動,然后有所行動,那么,對我來說就很值得。我能夠超越個人的這點兒困苦,我希望他們也能夠。身為殘疾人,我們必須比別人更多一些自立自律。”
在海迪的工作日記里,我數(shù)次看到了同一個詞匯——生命質(zhì)量。她始終把殘疾人受教育問題深深地掛在心上,她的理想是把教育送到殘疾人、尤其是殘疾孩子的家門口。她的經(jīng)歷告訴她,知識或許無法改變殘疾的事實,卻可以改變生命的質(zhì)量。海迪說:“我希望,他們不僅可以被社會周到地關(guān)懷,而且可以用他們的精神關(guān)照到我們的社會。我常想,8300萬張自強不息的笑臉,那將是一道多么美麗的社會圖景啊……”
說完這句話,海迪陷入沉默。后來,她告訴我,做這份工作心很疼。她說自己性格堅強,可是靈魂脆弱,她可以每秒鐘都提醒自己要自強不息,可是,面對殘疾人兄弟姐妹的苦難,她的內(nèi)心深處總是不能自已。有時候,她真的希望可以偶爾關(guān)掉悲憫這根神經(jīng),希望自己對他們的現(xiàn)狀了解得膚淺一些——因為讓一個人,經(jīng)年累月地對別人的命運牽腸掛肚的感覺真的不那么美好——一個吃了太多苦的人,往往是見不得別人吃苦的。因為懂得,所以舍不得。
無比留戀,20年文學(xué)苦旅
見海迪之前,我在采訪前的功課里,加入了讀她的書這一項。從《輪椅上的夢》開始,我在她多達200萬字的作品中,讀了她的另外兩部長篇小說《地久天長》和《絕頂》。說實話,我是在這些文字里,重新認識了海迪及海迪精神——我替她留戀那曾經(jīng)的20年。而那段光陰,也是海迪心底最深的眷戀。
在她的小說里,我看不到海迪的影子,她從《輪椅上的夢》出發(fā),在《絕頂》中跟隨一群知識分子實現(xiàn)了精神的攀登,然后在《地久天長》里仰望星空,完成了自我的心靈吟唱。她的作品涉及了天文學(xué)、河流學(xué)、動物學(xué)、雕塑、航天等諸多領(lǐng)域,范圍之廣令人驚嘆。在我看來,是文學(xué)為海迪插上了飛翔的翅膀,讓她超越眼前的疾苦,俯視現(xiàn)實,仰望美好。
海迪告訴我,事實上那20年的生活現(xiàn)實并不美好,先后經(jīng)歷過幾次大手術(shù),受到過癌癥的困擾,在不打麻藥的情況下做了手術(shù);大面積的褥瘡一直都在,常常是一天的寫作結(jié)束后,要手拿剪刀去清理那些創(chuàng)面;左腿曾經(jīng)嚴重骨折,臥床8個月之久,身體的痛苦埋葬了所有的靈感;去吉林大學(xué)進行哲學(xué)碩士考試前夕,她看書看到幾近失明,最后想出的辦法是把課本錄進磁帶,躺在床上聽書……
可是,正是因為有了文學(xué)的牽引,讓她可以超越這些殘酷的現(xiàn)實,以脫離個人生活的想象力,去思索并實現(xiàn)另外一種生活,這種生活讓她透過困境守望幸福。
“當(dāng)環(huán)境離一個人的理想越來越遠的時候,他的目光必然要轉(zhuǎn)向別處,我轉(zhuǎn)向了宇宙星空。我相信一個人堅持不懈地去做一件事,必定是有動力的。我的動力來自于內(nèi)心深處,這是由痛苦、渴望、不屈、堅韌等等凝聚起來的力量,是不竭的力量?!痹诤5系臅?,充滿了這種對生命透徹的思考和頑強的力量。
20年間,人們可以看到她的書,卻很少見到她的人。即便如此,海迪依然對那些好評、那些獎項保持著無比的清醒。她始終認為是自己的名聲讓人們對她的作品懷有善意的好感,她始終提醒自己,文學(xué)的路,還很長,她只是剛剛上路。
那20年,現(xiàn)實依然沉重,但理想無比輕盈?!霸谀切┪淖掷铮页3M洺炕?。有時寫著寫著,會突然聽到一聲輕輕的關(guān)門聲。無須打開窗簾,我也知道,天亮了,爸爸出門打太極拳去了?!焙5献窇浤嵌稳兆訒r,嘴角的笑意很深很深,令我不忍馬上繼續(xù)我的下一個提問。
2008年11月13日之后,從海迪決定接受中殘聯(lián)主席一職開始,她的人生再次另起一行。她承認自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決定承擔(dān),就會義無反顧。這就意味著她要告別她曾用生命來熱愛的文字,向8300萬個殘疾人兄弟姐妹盡責(zé)。面對家人、朋友的心疼,海迪輕輕地回應(yīng):“你們要相信我,會在新的陌生里,找到意義,找到快樂。”
在有生的日子里
海迪說,如果可以為自己寫墓志銘,她會寫:這里睡著一個美麗的海迪,一個不屈的海迪。
她愛美,曾因拒絕穿軍裝,拒絕梳短發(fā)而飽受爭議。一次去人民大會堂作報告,在勸說她剪掉卷發(fā),或者拿一個發(fā)夾別起來無果后,她勉強接受用一條手絹將頭發(fā)扎起來。可是,在踏入人民大會堂的前一刻,她扯掉了那條手絹——做自己,而不是活成別人要求你呈現(xiàn)的樣子。
海迪對服飾有著執(zhí)著的酷愛,有時甚至買來布料請人幫著做衣服,為搭配一件衣服自己動手織毛衣。她還會為買到一件心儀已久的衣服而激動,并因此期盼第二天的黎明早些到來。
家里的裝修都是由她一手設(shè)計的,她時常去選購一些小擺件,讓自己的家因這些小變化而生動。有時間,她愿意轉(zhuǎn)動輪椅,拿著抹布親自搞衛(wèi)生,等到陽光灑滿屋子時,滿足地欣賞著自己的勞動成果。
有時間,她會親手做菜給家人吃。盡管朝夕相對,她也會和丈夫王佐良互相寫信或者淘書寄給對方。1991年,海迪因基底細胞癌做手術(shù)。因為怕打麻藥將癌細胞打散,手術(shù)是在無麻醉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小小的鼻子部位最后縫了40針,海迪也沒有哭。她被推出手術(shù)室時,王佐良緊緊握住她的手,他的手比她的還要涼。她居然還能開著玩笑對他說:“若是戰(zhàn)爭年代,被敵人抓去,我肯定什么都不會說,但你肯定會說?!?/p>
海迪喜歡散步,可是她沒有散步所需要的3樣道具:閑散的心情、怡人的景色以及健康的雙腿。但她照樣可以散步,因為有王佐良推著她,這樣,腿就有了。為避開圍觀的人群,散步的地點就選在自己家里,這樣,閑散的心情也有了。至于景色,“靠在丈夫背上,不斷描述自己想到的風(fēng)景,一棵樹、一片湖……”,就是最美的享受了……
多年來,海迪和王佐良一直與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她的自信開朗形成一個巨大的魅力磁場,讓這個有殘疾人的家從來沒有殘疾地生活過。
海迪說,如果有一天,她能夠站起來,她有3件事要做:第一件就是給家人做一頓好吃的飯菜,因為坐在輪椅上的她太矮,油經(jīng)常會濺到臉上;第二件是希望能像很多媽媽一樣,在校門口等孩子,他飛奔過來叫她媽媽,她蹲下身來問他“兒子,今天怎么樣?”;第三件,就是帶著親人去沒人的地方走走。
海迪設(shè)計過自己的晚年:與佐良一道住在養(yǎng)老院里,那里有很挺拔的石榴樹,她坐在樹下,穿著鮮艷的紅毛衣,腿上蓋著一條非常漂亮的毛毯……
(日羽摘自《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