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茂宏,吳明開,羅曉青,查蘭松
(1.貴州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貴州興義 562400;2.貴州省現(xiàn)代中藥材研究所貴州省農業(yè)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貴州貴陽 550006)
流蘇石斛 (Dendrobium fimbriatumHook.),又名馬鞭石斛、大黃草,為蘭科石斛屬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為我國傳統(tǒng)名貴中藥材,具有滋養(yǎng)肺胃,清熱生津之功效[1]。首載于 《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本草綱目》收入草部石草類,對心腦血管疾病、多種癌癥、糖尿病、前列腺疾病等有療效,還是防老抗衰、養(yǎng)顏駐容、養(yǎng)肝明目的上等保健藥品。石斛是我國出口創(chuàng)匯的重要藥源,在港、澳、臺地區(qū)及東南亞國家,人們視其為保健珍品,石斛既是傳統(tǒng)的、地道的名貴中藥,又是當今生產中藥的重要原料,目前市面上的藥用石斛產品主要以注射液、口服液、顆粒、膠囊、軟膠囊、咀嚼片針劑等多種劑型。流蘇石斛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廣西南部至西北部、貴州南部至西南部、云南東南部至西南部等熱帶、亞熱帶地區(qū),近些年來由于過度采挖以及自身的生長、繁殖特性和對生長環(huán)境的特殊要求,野生資源瀕臨枯竭。為此,開展流蘇石斛人工種苗繁育技術研究,對擴大種源、發(fā)展人工栽培及保護該瀕危種質資源有著重要的意義[2-5]。
流蘇石斛主要的繁殖方式以無性繁殖 (扦插繁殖、高芽繁殖、分株繁殖)為主,其中扦插繁殖為無性繁殖的一種常用方法,具有繁殖速度快、插穗易采集、遺傳性狀變化小、管理方便等特點。根據(jù)植物扦插成活理論表明,影響扦插成活的內因是植物的遺傳性和插穗的形狀,影響扦插成活的外因是環(huán)境條件和扦插技術[5-6]。鑒于此,作者以生長健壯的3年生流蘇石斛莖枝為材料,研究不同的扦插基質、插穗的不同部位對流蘇石斛扦插成活率的影響,為流蘇石斛的扦插繁殖提供理論依據(jù)。
試驗于2008-2010年在貴州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進行。
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2~3年生的流蘇石斛母株作為插穗材料,將枝條分別截取為頂部、中部、基部3部分作為插穗。枝條采用斜截方式,長度2~3節(jié),每處理接穗50枝,在ABT生根粉(100 mg·L-1)水溶液中浸泡6 h后再進行扦插。
扦插基質以基質選優(yōu)為目的,采用珍珠巖、腐殖松樹皮、河沙等為原料配成6種基質,分別將各種基質均勻的平鋪于苗床中,其厚度為20 cm為宜,澆透水,用500倍甲基托布津消毒。6種基質類型為A珍珠巖,B松樹皮,C河沙,D鋸末,E珍珠巖 +松樹皮 (1∶1)和 F松樹皮 +鋸末(1∶1)。
將處理好的插穗分成頂部、中部、基部3部分,將不同部位的插穗扦插于不同基質處理的苗床中,其扦插深度以露出枝條1 cm左右,溫度控制在25℃左右,濕度80%以上,灑透水。
扦插后定期觀察插穗生根情況,并每隔5 d抽樣觀察根的生長情況,記載插穗生根數(shù)、根長(取平均值)、最長根長、苗成活率等數(shù)據(jù),10 d后統(tǒng)計出各組的生根數(shù)、根長度和成活率[7]。利用Excel對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處理,分析不同基質、不同插穗部位對流蘇石斛插穗萌發(fā)生根的影響。
插穗扦插后,不同基質中插穗萌發(fā)生根時間差異較大,其中以基質B萌發(fā)時間最短,大約15 d后可萌發(fā)生根,最長時間為基質F,萌發(fā)時間達29 d,基質B、C、D、E插穗的平均生根時間分別為22,18,25和28 d。每種基質重復20個處理,采用單因數(shù)方差分析插穗在不同基質中萌發(fā)生根時間的差異,由F=319.58>F0.01(5,114)=2.29,方差分析結果表明,流蘇石斛插穗在6中基質中平均萌發(fā)生根時間差異有極顯著性差異。
在本試驗方案的6種基質中,插穗的生根條數(shù)具有明顯差異,其中以基質E生根條數(shù)為最多,平均達7條,基質F生根條數(shù)為最少僅為4條,其他基質中插穗的生根條數(shù)詳見表1。每種基質重復20個處理,采用單因數(shù)方差分析表明,F(xiàn)=23.45>F0.01(5,114)=3.18,插穗在6中基質中平均生根條數(shù)具有顯著性差異。
把插穗的不同部位 (頂部、中部、基部)插入相同的基質中統(tǒng)計各部位插穗在基質中平均生根率和平均成活率,由表2可知,頂部插穗平均生根率為97.28%,中部插穗生根率為65.67%,基部插穗生根率為25.11%,幼苗成活率都可以達到90%以上,將不同插穗部位的平均生根率進行方差分析可知,F(xiàn)=9321.34>F0.01(2,57)=4.99,表明插穗頂部、中部、基部在相同的基質中平均生根率具有極顯著性差異。
表1 不同基質處理插穗的生根情況
表2 不同插穗部位平均生根率比較分析
在相同基質中不同部位插穗的生根萌發(fā)率大小順序為:頂部>中部>基部,其中頂部插穗新芽萌發(fā)率可達97.28%,中部萌發(fā)率為65.67%,基部萌發(fā)率為25.11%。方差分析表明,3部分插穗生根率具有極顯著性差異。原因有可能為新根萌發(fā)率與插穗營養(yǎng)物質有關[8],頂部、中部插穗為健壯枝條,能夠滿足新芽長勢所需營養(yǎng)物質,而基部枝條已是木質化的老枝條,不能滿足新芽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新根萌發(fā)率低。
不同的基質對插穗生根時間影響較大,在本試驗6種基質方案中,最短時間為15 d就可以萌發(fā)生根,而最長時間可達29 d,不同基質對生根率的影響其方差分析表明具有極顯著性差異,說明不同扦插基質中的水分、溫度、空氣、pH值、養(yǎng)分含量與扦插生根率直接有關[9]。
本試驗方案所選用的6種基質中,根據(jù)平均新根的萌發(fā)時間、新根數(shù)量、成活率等指標綜合考慮以腐殖樹皮作為扦插基質效果較好,插穗的選取以頂部及中部為好,基部插穗因為木質化程度較高,新根萌發(fā)率較低,可以留在母株上作為高芽繁殖材料,避免繁殖材料浪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85-86.
[2]畢志明,王崢濤,徐珞珊,等.流蘇石斛化學成分研究[J].藥學學報,2003,38(7):526-529.
[3]宋希強,羅毅波,鐘云芳,等.石斛屬植物生物技術研究概況 [J].園藝學報,2005,32(4):741-747.
[4]劉強,殷壽華,黃文,等.流蘇石斛瀕危原因及資源保護[J].亞熱帶植物科學,2007,36(4):45-47.
[5]黃衛(wèi)昌,殷麗青,胡永紅,等.流蘇石斛的離體快速繁殖[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yè)科學版,2008,26(6):584-587.
[6]揚曉盆,王躍進.歐李綠枝扦插研究 [J].北方園藝,1999(5):63.
[7]李繼華.扦插原理與應用 [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
[8]張雪平,汪圣華.不同基質對一串紅扦插生根的影響 [J].中國林副特產,2008,93(2):24-26.
[9]華宏,倪田.激素和基質對紅葉石楠嫩枝扦插生根的影響[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8,22(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