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青青
(河南科技大學圖書館,河南 洛陽 471000)
高校圖書館是高校重要的信息資源中心,在高校教學科研中與師資、實驗室并稱為現代高校的三大支柱。圖書館員在高校圖書館服務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業(yè)務素養(yǎng)和知識結構將直接影響圖書館服務的整體質量和水平。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館員的知識,是高校圖書館管理中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本文引入知識地圖的概念,利用知識地圖對高校圖書館館員的知識結構進行研究。知識地圖是一種知識可視化的建模工具,同時它又具備知識組織與管理的功能[1]。目前關于知識地圖還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在知識管理領域一般認為:知識地圖表示的是知識的目錄,不是知識本身;是一種知識管理設施,能將散落的知識按照層級組織起來,予以有效的管理與維護[2]。在圖書館館員的管理中借用知識地圖的繪制方法,可以描述館員具備的圖書館業(yè)務工作知識和其他學科背景知識以及館員具備的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館員之間的聯(lián)系,這為圖書館進行組織機構變革、實施人力資源管理提供了參考,從而更有利于高校圖書館管理和服務工作的開展。
圖書館館員的知識結構是指館員自身知識素養(yǎng)或知識體系。合理的知識結構是圖書館館員素質提高的基礎和標志。高校圖書館所面對的用戶群具有專業(yè)性、學術性強等特點,這就對館員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來說,高校圖書館館員應該具備和圖書館業(yè)務工作相關的圖書情報學知識和其他學科背景的知識。而從廣義上來分析,圖書館館員的學歷、職稱等信息也可作為知識結構的一部分進行系統(tǒng)地研究,這樣可以對圖書館的人力資源管理提供更全面、更準確的依據。
2.1.1 圖書情報知識。包括圖書館學與情報學基礎知識,圖書文獻資料的分類、編目、主題標引,文獻信息資源建設與組織管理,文獻檢索,讀者服務等。圖書館館員從事的是圖書情報工作,具備扎實的圖書情報知識是館員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和完成各種服務工作的基礎。
2.1.2 現代信息技術。包括計算機基礎、軟件編程、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在內的信息技術是現代圖書館館員所應必備的知識技能。隨著計算機技術突飛猛進的發(fā)展,現代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現代圖書館的管理工作中,如: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等對圖書情報工作進行自動化管理,在網絡化條件下進行圖書文獻采購、編目、檢索和資源共享等。總之,圖書館傳統(tǒng)的手工文獻處理方式正逐漸被計算機文獻信息自動化處理方式所取代。
2.1.3 外語。尤其是英語,是現代圖書館館員所必須具備的溝通工具之一。目前因特網上的信息大部分是用英語來進行表述的,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英語閱讀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利用網上的文獻資源,才能更方便地在各個不同的文化領域中進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傳遞。
2.1.4 其他學科的知識。作為高校圖書館的服務人員,所面對的用戶更具專業(yè)性。因此,圖書館館員的知識結構應與高校的學科性質特點相適應,在具備圖書情報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輔以其他學科的專業(yè)知識,將更有利于工作人員對用戶的需求進行充分的分析和了解,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和文獻信息服務。
教育部高教關于《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修訂)》(高教[2002]3號 )第 6章規(guī)定:“高等學校圖書館的專業(yè)人員應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其中本科以上學歷者應逐步達到 60%以上”[3]。由于歷史的原因,以往的高校圖書館存在人員整體素質偏低、知識結構單一等問題。館員的學歷結構中,大部分為??茖W歷,高學歷者較少;職稱結構中,多為初級、中級職稱,高職稱者少。然而,隨著高校圖書館對人才的重視和不斷引進,碩士、博士等高學歷人才正在不斷充實圖書館的人才隊伍。因此,館員的學歷和職稱也應作為其知識結構的組成部分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研究。
綜上所述,可以將高校圖書館館員的知識結構圖繪制如下:
圖1 高校圖書館館員的知識結構圖
在知識管理理論中,知識可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是指可以通過語言文字形式描述和傳播的知識;隱性知識是指組織或個人經過長期積累所獲得的知識[4]。圖 1所示的高校圖書館館員的知識結構中,基本知識部分可以描述出館員的業(yè)務知識、技能、專長等信息,如圖書情報知識還可細分為:信息檢索、信息咨詢、信息技術、分類編目、圖書館管理、讀者教育培訓等;其他專業(yè)知識可按照學科細分為計算機科學、生命科學、文學、歷史學等。學歷和職稱結構可以描繪出館員的教育背景、科研能力等信息。這些都是可描述、可量化的顯性知識;而館員在工作實踐中形成的工作經驗和能力、服務態(tài)度、服務質量和水平、人生價值觀、理想愿望、生活閱歷、思維模式、發(fā)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則屬于隱性知識,是圖書館潛在的智力資本及特色資源[5]。隱性知識具有隱蔽性和不可外化性,可以通過調查問卷或談話等方式進行調查統(tǒng)計,對館員所擁有的隱性知識加以顯性化標引,以期最大限度地獲取館員大腦中潛在的隱性知識。
高校圖書館館員的素質影響著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質量和水平,也決定著科研學術活動的高水準開展。根據知識結構構建高校圖書館館員的知識地圖,就是為圖書館建立一個知識資源組織機構的導航器,它可以清楚地描述圖書館內人員的知識構成,較為深入地揭示工作人員的專業(yè)背景、工作技能、科研水平等基本情況以及工作人員間的各種關聯(lián),從而為高校圖書館的人才管理提供準確的依據。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步驟繪制一份知識地圖。
知識統(tǒng)計即統(tǒng)計館員的知識結構信息,包括知識內容本身以及提供知識的工作人員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員工大腦中潛在的隱性知識。通過知識統(tǒng)計,能夠了解圖書館館員的學科背景、業(yè)務知識、工作技能、專長、科研成果等信息,從而繪制出全面、系統(tǒng)、清晰的高校圖書館人力資源的知識資源導航圖。
知識地圖中的索引是指描述知識源的具體內容,索引包括了顯性知識、隱性知識、適用知識的人及提供知識的人的相關信息。根據上一步驟對圖書館館員知識資源的統(tǒng)計,可以把館員的知識結構信息細分為三個類別,以進行索引款目的編制,即: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齡、職稱、學歷等;工作信息,包括學科背景、業(yè)務專長、工作經驗、技能等;科研成果,包括論文、課題、論著等。
組織的各類知識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各種聯(lián)系的,知識地圖應該能根據這些聯(lián)系將知識單元像網絡超鏈接一樣連接起來[6]。圖書館員間也有著各種各樣的關聯(lián)關系,如可以根據工作崗位、工作技能進行關聯(lián),根據共同參與的課題,共同撰寫的論文進行關聯(lián),根據相同的專業(yè)背景進行關聯(lián),等等。
首先確定知識地圖形式,選擇層級式或網絡式地圖,對知識加以分類整理。層級式是指按照層次遞進的方式組織知識源,層級式知識地圖邏輯性強,用戶可以根據層級目錄進行瀏覽并選擇自己所需的知識源。網絡式是指以經緯穿插的方式組織知識源,即知識源具備縱向橫向的網狀聯(lián)系,在這種方式下,知識源之間的聯(lián)系眾多,易于進行知識的關聯(lián)思維和發(fā)散思維[7]。
根據上文介紹的高校圖書館館員知識地圖的構建步驟,在繪制知識地圖時,依據高校圖書館組織機構的特點,可以選擇使用層級式地圖,按照行政級別繪制出圖書館人力資源結構圖。如圖 2即為以某高校圖書館為例繪制出的圖書館館員知識地圖的示意圖。這個高校圖書館設有信息咨詢部、采編部、閱覽部、流通部、技術部,等等,分別由專門的業(yè)務副館長負責管理。在繪制知識地圖時,圖中的節(jié)點分別設定為館長、業(yè)務副館長、部門主任、部門員工等,確定好節(jié)點后,為每個節(jié)點建立超鏈接,存儲節(jié)點信息,節(jié)點信息中包含了知識統(tǒng)計步驟中所統(tǒng)計出的館員的知識結構信息,并按建立好的索引款目分類標引、存儲。例如,咨詢部主任張軍,職稱為副研究館員,專業(yè)背景為圖書館學,業(yè)務專長為文獻檢索、信息咨詢、科技查新,科研成果中有論文、課題、著作,等等。另外,在節(jié)點中可以對其與其他圖書館員的關聯(lián)進行描述,從圖 2中可看到,咨詢部主任與咨詢部的員工 A1有共同的研究課題,與采編部的員工 B2有共同撰寫的著作,等等。
圖2 高校圖書館館員知識地圖的示意圖
知識地圖具有知識導航功能,構建高校圖書館員的知識地圖,可以較為直觀地反映出高校圖書館內組織機構的知識全局,使館領導能夠快速了解館內人員的知識結構,從而按員工的專業(yè)特點、工作能力等方面進行人員分工,以能定職,因人定崗,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圖書館內人力資源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高校圖書館館員的知識地圖將知識、部門與人對應起來,可以進一步揭示館內員工之間的聯(lián)系,挖掘各員工知識貢獻之外的其他潛在信息,如技能、專長、經驗等隱性知識,以便在館內更為高效的開展經驗交流、項目合作等一系列學術活動和科研工作。
知識地圖對圖書館館員的專業(yè)、研究領域、科研成果等信息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統(tǒng)計和記錄,可以系統(tǒng)的反映出館內人員的研究方向、學術成就等因素,也可以為圖書館的人力資源考評提供依據。
在讀者服務方面,讀者可以根據知識地圖直接選擇具有某一檢索專長或某一學科背景的館員,進行點對點的參考咨詢服務,進而大幅度提高圖書館參考咨詢服務的服務質量。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到與發(fā)展,知識管理理論逐漸成為圖書情報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而知識地圖作為知識管理的有效工具,也越來越到圖書情報界人士的青睞。本文把知識地圖應用于高校圖書館館員知識結構的研究中,構建出高校圖書館館員的知識地圖,較為清晰地描繪出了圖書館人員的各項個人基本信息,分析了館員之間存在的各種聯(lián)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館員潛在的隱性知識,這為高校圖書館的人力資源管理、科研學術活動以及讀者服務等工作的高效率、高水平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陳 強,廖開際,奚建清.知識地圖研究現狀與展望[J].情報雜志,2006,25(5):43— 46.
[2]張 英,王儒敬,魏圓圓.基于知識地圖的隱性知識獲取系統(tǒng)的設計[J].微電子學與計算機,2009,26(5):17—20.
[3]王世明.高校圖書館員知識結構芻議[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13(2):193—194.
[4]續(xù)遠鳳.基于知識地圖的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9:33.
[5]吳玉玲.圖書館員隱性知識探究與挖掘[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0(1):41— 44.
[6]鄧三鴻,金 瑩,楊建林.學科知識地圖的構建——以圖書、情報學為例[J].情報學報,2006,25(1):3— 8.
[7]楊 力,陳 曦.論參考咨詢服務的知識組織體系構建[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6):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