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獻麗,焦太林,劉世興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多起病于青壯年的、有慢性遷延趨勢的精神疾病。隨著病程進展許多病人會出現社會功能缺失、思維貧乏、言語交流困難、人際交往能力明顯下降,不能或難以同別人建立密切關系,而抗精神病藥對治療這種精神活動的衰退作用甚微[1],嚴重影響了病人的社會功能。近年來,人們認識到社交技能訓練能提供病人獲得生存技能的精神康復,同時有助于恢復認知功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功能[2]。我院康復科于2009年7月對住院病人開展了社交技能訓練,為了探討社交技能訓練對精神分裂癥病人康復的作用,我們對40例精神分裂癥病人進行了系統社交技能訓練,取得較好的效果?,F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09年7月—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癥病人80例為研究對象。入組標準:①符合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②病程>5年,本院住院次數2次~4次;③初中以上文化;④精神癥狀緩解期的安靜合作、未衰退的精神病病人,臨床療效評定達到顯著進步;⑤排除腦器質性及其他軀體疾病。根據病人的興趣選擇分為訓練組和對照組。訓練組40例,男14例,女26例;年齡(36.2±7.2)歲,病程(6.5±0.6)年。對照組40例,男 18例,女22例;年齡(35.4±8.3)歲,病程(7.1±0.9)年。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訓練方法 兩組病人均接受常規(guī)藥物治療和一般工娛治療(看電視、棋牌活動、室外散步),訓練組另外接受社交技能訓練12周。訓練組每周一、二、三、四、五下午進行社交技能訓練,每組8人~10人,每次 60 m in~80 min,共 12周,由 1名康復治療師負責實施,采用講課、示范、角色扮演、強化訓練、解決問題練習和實踐練習等一系列方法。
1.2.2 訓練內容 選自翁永振編寫的《精神分裂癥的康復操作手冊》中的內容。①語言交流技能訓練:與不熟悉的人認識的技能;與人談話的基本技能;表達能力與理解能力訓練。②人際交往的基本技能:指導病人學習人際交往的基本技巧、體距語訓練、目光接觸、體態(tài)技能的訓練。③自信心訓練:讓病人列舉自己的特長或優(yōu)點;特長展示;拒絕請求與表達不滿技巧訓練。④解決問題的技巧:明確問題;列出可能的解決方案;選擇最好的方案或解決方案;模擬場景,角色扮演。⑤幫助他人與尋求幫助的技能訓練:群體感訓練;互相幫助。
1.2.3 訓練要點 ①首先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說明社交技能訓練的目的及意義,鼓勵病人主動參加,充分調動其積極性;②制定參加社交技能訓練小組規(guī)則,要求病人盡量參加小組活動,并準時出席,學員之間互相尊重、互相幫助。③根據病人的病情、個性特點合理安排訓練時間,難度要循序漸進;對病人要熱情、關心、體貼,用正性語言鼓勵病人,嚴格避免貶低或批評,使學員感覺參加社交技能訓練是一件相當愉快而沒有任何顧慮的學習經歷;積極鼓勵病人正確回答問題,對病人做出的努力和微小的進步給予肯定,提出真實、真誠的表揚。④尊重每位病人,耐心細致地回答病人提出的問題,通過精神疾病知識與抗精神病藥物知識講座使病人對常見的精神癥狀有一個較清楚的認識,學會簡單的觀察、識別精神疾病復發(fā)先兆。⑤利用授課的各種機會宣傳每個人都要達到精神健康或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⑥要求病人認真思索每次小組活動內容,并盡量完成課后作業(yè)。鼓勵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所學技能,觀察其人際交往能力。
1.2.4 評定工具 采用陰性癥狀量表(SANS)[3]、住院精神病人社會功能評定量表(SSPI)[4]、護士用觀察量表(NOSIE)[3]為評定工具進行評定,在入組時(訓練前)及12周末(訓練后)各評定1次。SANS由兩名經過培訓的精神科醫(yī)師進行評定,SSPI、NOSIE由兩名經過培訓的精神科主管護師進行評定。
1.2.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11.0版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表1 訓練前后兩組病人各量表得分比較分
精神分裂癥病人隨著病程的遷延,長期在封閉的環(huán)境中容易導致社會功能減退,常常較懶散,個人生活依賴他人照顧,始動性缺乏,對周圍事物缺乏關注[5]。所以,需要一些豐富多彩的康復活動,激發(fā)病人參與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社會角色感,有效地幫助病人做好回歸社會的準備。社交技能訓練讓病人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活動,在社交技能訓練過程中,病人對社交技能知識及精神疾病、心理健康相關知識的學習和了解,提高了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分析和判斷能力,病人和醫(yī)護人員之間、病人相互之間進行了互動式的交流和學習,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學會了互相尊重、寬容與謙讓,建立了友誼,減低了受挫感,增強了自信心。
有研究報道,系統而規(guī)則的社交技能訓練可改善精神分裂癥病人的陰性癥狀和抑郁情緒,延緩或阻止其社交退縮的發(fā)生,促使其情緒表達[6-8]。通過對40例精神分裂癥病人3個月的社交技能訓練后發(fā)現,病人的情感淡漠、孤獨、懶散退縮等陰性癥狀有明顯改善,病人的社交技能和獨立生活能力、應付人際和社會刺激的能力有所提高。病人經過社交技能訓練初步提高了對自身所患精神疾病的認識,這對病情改善和自知力恢復無疑會產生積極影響。說明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系統而規(guī)律的社交技能訓練可改善病人的陰性癥狀,提高其社會功能及自知力,提高自信心及其生活質量,促進病人康復。
[1] 蘇琳,樊作樹,屈英,等.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輔以舞蹈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9,32(3):167-168.
[2] 崔勇,楊文英,翁永振,等.社交技能訓練對慢性精神分裂癥療效的對照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18(11):799.
[3] 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95-102;216-220.
[4] 王善澄.實用康復精神醫(yī)學[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301-304.
[5] 王善澄.實用精神醫(yī)學[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25-28.
[6] 陶慶蘭,鄧紅,張樹森,等.社交技能訓練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陰性癥狀[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9,21(1):9.
[7] 張春霞.交流技能訓練對慢性精神分裂癥病人康復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0,24(6C):1648-1649.
[8] 蒲金玉,董漢振,劉情情,等.綜合能力訓練在慢性穩(wěn)定期精神分裂癥病人康復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0,24(11B):2965-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