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還是哈佛大學一年級新生的富蘭克林·羅斯福憑借敏銳的政治嗅覺,意識到一個重要的機會將使他一舉成名。那時他是哈佛大學校報《紅色哈佛報》的記者,他向主編提出了他的采訪構想。
這一年正是美國的選舉年,共和黨推舉麥金萊和西奧多·羅斯福為正副總統(tǒng)候選人與民主黨角逐,這無疑成為全國最為關注的事件。哈佛大學作為全國學術精英匯聚的地方,自然不會遠離政治之外,在這種形勢下,校長查爾斯·埃利奧特的態(tài)度備受輿論界矚目。富蘭克林的計劃是,直接采訪他們的校長,請他回答這一敏感的政治問題。
富蘭克林的話還沒說完,便遭到了主編的否定:“這怎么可能?你知道埃利奧特是誰嗎?他已經(jīng)主政哈佛三十多年,素以嚴厲著稱,看他一眼都令人心生畏懼,他怎么會回答一個一年級新生的愚蠢問題呢?”
“可是,不嘗試,你怎么知道行或不行呢?”富蘭克林不這么看。
富蘭克林是一個喜歡挑戰(zhàn)的人,此前能夠當上校報記者,就體現(xiàn)了他的這一特點。他的家境條件優(yōu)越,從小便經(jīng)常隨父母到歐洲大陸旅行,這讓他的見識大大超越了同齡的孩子。在中學他就喜歡并習慣于受到關注,然而進入人才濟濟的哈佛大學后,他的優(yōu)越感便突然消失了。他的學習成績平平,沒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而在學生中最能贏得聲望的體育活動,他又實在沒有強項可言,他身材很高,但卻太瘦弱了,橄欖球隊、劃船隊都未能入選。他試圖在社團活動中出人頭地,但哈佛有名望的社團也將他拒之門外。女生們毫不客氣地稱他為“媽媽的乖兒子”,這讓富蘭克林相當郁悶。不過他可不想坐以待斃,他看中了《紅色哈佛報》,想成為校刊的編輯,這事也并不容易,但他愿意一試,他與編輯部達成了采訪西奧多·羅斯福的協(xié)議。
西奧多·羅斯福是富蘭克林的一個遠房堂叔,此時正是美國政壇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星,擔任著令人矚目的紐約州州長的職務。富蘭克林去拜訪這位大名鼎鼎的堂叔,告訴他哈佛的學生非常崇拜他,特別想聽聽他的演說,以一睹州長的風采。這番話讓羅斯福聽了很受用,一時高興之下便答應了富蘭克林的請求,不僅到哈佛發(fā)表了一場演講,事后還接受了富蘭克林的單獨采訪。結果自然是皆大歡喜,富蘭克林順利成為了校報的記者。
然而在主編看來,校長埃利奧特可不是他堂叔,要采訪校長還得先練練膽量。富蘭克林可不這么想,他喜歡跟人打交道,知道面對不同的人該怎樣打動對方,特別是他有一種天然的、內(nèi)在的熱情,愿意嘗試一切。
果然不出所料,校長埃利奧特雖然接見了這個一年級學生,但在聽了他的問題后,冷若冰霜。他目光嚴厲地直視著這個冒昧的年輕人,說:“你為什么要知道這個?我為什么要告訴你?”作為哈佛大學的校長,他具有崇高的威望,從來沒有人能在投票前這種敏感的時刻采訪到他。
富蘭克林能夠感受到那種壓力,他的心..地跳,但還是鼓起勇氣,努力控制住自己,大聲說:“如果您的投票代表您的信仰的話,您就應該樂意把您的影響放到天平上去?!?/p>
或許是被富蘭克林的回答說服了,或許是被眼前這個年輕人勇敢的精神所打動,埃利奧特竟然一改聲色俱厲的態(tài)度,坦誠地告訴富蘭克林,他準備投共和黨人的票,贊成麥金萊和西奧多·羅斯福搭檔,并做了詳細的闡述。
有時候成功來的就是這么突然和簡單,富蘭克林的采訪不僅成了《紅色哈佛報》的頭條,而且立刻引起全國的關注,各大報刊均在頭版轉(zhuǎn)載了這條競選消息。富蘭克林獲得了一個學生記者最大的成功,一舉成為哈佛校園里的名人,繼而順理成章地坐上了《紅色哈佛報》主編的寶座。后來,他也像他堂叔那樣成為了美國總統(tǒng)。
富蘭克林·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任期最長的總統(tǒng),正是在他的帶領下,美國走過了二十世紀最嚴重的經(jīng)濟危機以及人類歷史上最為慘烈的二次大戰(zhàn)的艱難歲月。不怕困難,勇于嘗試,是他成功字典里最重要的詞匯。
(魏東摘自《東方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