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秋萍 史梅芳
課堂是新課程改革的主陣地,課堂教學則是實現課改目標和各項教育教學目標的主要途徑,因此可以這樣說,課堂教學的效果如何,將直接關系到各項目標的實施和落實??墒?,當我們關注目前的課堂教學的現狀時,卻經常聽見教師抱怨學生上課不專心聽講,不能積極主動思考和發(fā)言,導致課堂教學效益不高。因此,我們在關注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的同時,還應沉下心來,更多地關注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情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專心傾聽、善于提問、積極思考發(fā)言等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以切實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我校是一所農村學校,教師隊伍老齡化,長期以來,教師保守地偏重于注入式、滿堂灌,使學生總處于一種被動的接受狀態(tài),這必然壓抑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獨立精神。另一方面,農村學校留守兒童較多,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學生回家無人照料,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與學習習慣較差。沒有良好的復習與預習的習慣,知識面狹窄,學生在課堂上常常無話可說,沉默不言。
十九世紀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一個差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fā)現真理?!?,教師不再是只傳授現成的教科書的知識,而是要指導學生懂得如何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掌握獲取知識的工具及學會如何根據認識的需要去處理各種信息的方法。近年來,隨著課堂教學的改革,培養(yǎng)學生自主意識、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如何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使學生形成自主的學習習慣,已經成為很多家長和老師共同關注的問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掌握學習的方法與技能,做到“會學”、“善學”,長此以往,形成穩(wěn)定的學習習慣,這是新課程所積極倡導的,是小學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提到:“建立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的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由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構成?!眰鹘y(tǒng)的評價只是以分數作為區(qū)分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只有一小部分成績好的學生才能享受到學習的成功,其他的學生不但沒有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還懼怕學習、不敢學習。在英語課堂中,教師不能吝嗇表揚,做得好、回答得好、紀律好的,都要給他們“Good!/Very good!/Wonderful!/Perfect!/Well done!”的表揚。對于一些還不能回答得很好的學生,則要鼓勵他們“I think you will say better next time”。在這樣一種氛圍下,學生能大膽地提問,勇敢地舉手回答,也能從容地和老師探討難題了。在課外活動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采用民主測評的方式,每月評出“英語進步之星”“積極發(fā)言之星”“優(yōu)秀作業(yè)之星”等,還可以不定期舉辦一些英語小報、英語賀卡制作比賽,讓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享受成功的喜悅,更有信心學好英語。
營造寬松的外語課堂教學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自主發(fā)展的另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習外語要在模擬真實的情景下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因此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主動學習的條件。精心設計課堂活動情境,加強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激勵、相互指導、不斷糾正中學會說英語。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關注與重視,為營造這種師生情感融洽的氛圍,教師應不斷鼓勵學生要肩負起學習的責任,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并引導生生之間相互激勵從而推動全體學生全方位的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出現錯誤是學習過程中很自然的現象,及時消除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心理偏差,鼓勵學生相互激勵,開展互幫互學活動,激勵學生大膽提問,在學習活動中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從而創(chuàng)造自己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
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學習的差異,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形式,給每一位學生一定的說話機會和時間,避免課堂教學活動形式雷同,目標要求單一。在課堂教學中按學生不同程度和能力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在創(chuàng)設情景當中讓學生充當不同的角色,讓每一個學生說,使他們都能體驗到說的成功和喜悅。在英語教學中,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不厭其煩的講解,讓學生覺得老師是可以依賴的,是值得信任的;對于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要用鼓勵和更多的表揚來代替指責與批評,讓學生覺得老師是和藹可親的;對于所教學的內容,教師要學會預見和反思,經常做一些總結,歸納一些規(guī)律,讓學生覺得學英語不難,甚至很容易。
競爭有利于人的主動性進取心和首創(chuàng)精神的發(fā)揮。而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擁有競爭向上的心態(tài)是促其自主學習的有效手段之一。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在適當的情境中學習,是十分必要的。創(chuàng)設小組間的競爭情境,讓學生在小組競爭中養(yǎng)成“愛說英語”的習慣,同時體驗到合作學習的快樂,在競爭中促進學生不斷地激勵自我去攀登更高的學習目標。
總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習慣和能力,教師必須在緊抓“雙基”的過程中,進行各種練習和課外活動的過程中有意識、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培養(yǎng),要指導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啟發(fā)他們多動腦筋,要求他們有規(guī)律地學習,以及教育他們刻苦鉆研都是必要的。“教”是為了“不教”,“牽著走”是為了“放手”。一旦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他們就有可能進一步提高學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