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兵
《新課程》提出了“興趣領(lǐng)先,樂于表述;突出個性,鼓勵創(chuàng)新;貼近生活,引導實踐;夯實基礎(chǔ),讀寫溝通;合作分享,共同提高”等新的習作教學理念。但在我們農(nóng)村小學習作實際教學中,教師指導難,學生下筆難的現(xiàn)象仍然普遍。那么,怎樣才能提高習作指導效率,大面積提高習作教學質(zhì)量,全面實現(xiàn)《新課程》提出的習作教學目標呢?下面筆者就自己的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練筆所寫內(nèi)容的自由選擇
回過頭來看一下我們以前的許多習作題目,都有著或明或暗的限制。在習作指導時,老師從引導審題,幫助選材,布局謀篇等一一講來,結(jié)果寫出來的媽媽都是大眼睛,高鼻梁……那一篇篇互相雷同的習作看不到一點童真。究其原因,是我們指導者在無意中剝奪了孩子們選擇寫什么的權(quán)利,如此指導,長期以往很難談習作能力的提高與發(fā)展,更不要說個性與創(chuàng)新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了。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贊科夫指出:“假如習作是按照提綱寫的,并且事先進行了寫這篇習作的準備,那么它就自然不能反映兒童的思想和感情,也不會有兒童對美的知覺的那種清新感?!?/p>
例如我在指導學生習作《老師讓我感動的瞬間》,學生的習作一改以往千篇一律的面貌,有的寫老師從口袋里拿出面紙為我揩鼻涕,有的寫老師幫我把衣服領(lǐng)弄正,有的寫老師的眼神,老師的微笑,老師的大手撫摸我的頭……而有時統(tǒng)一指導過細的習作,由于對學生的要求過多過細,學生失去了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所寫出的習作都是一張臉孔,連用詞用語都是一樣的。通過這次習作指導的嘗試,我深深的體會到:統(tǒng)一指導習作對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說,無疑是可怕的。只有開放題材,才能看到孩子個性的語言,孩子才能自由地表達。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最有體會的應該是自己的感覺和情感體驗,有些東西可能是我們成人一時難以理解或接受的。平心而論,沒有孩子天生怕寫習作,造成現(xiàn)狀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們教師不允許他們在習作中說心理話,寫可愛的、頑皮的、不怎么成人的“童心童情”的時候較少,忽視了他們是一個個截然不同的有血有肉的個體,我們常常按照成人的要求、眼光剝奪了孩子表達真情實感的權(quán)利。
二、習作語言表達的自由選擇
習作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我手寫我心”。習作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如果學生在動筆前就有了條條框框,這個詞要用,那個句子也得放進去,那么學生的習作就不會出現(xiàn)那么多新鮮的語言。自由表達就是一句空話。
例如學生在寫《我的同桌》時,用了這樣的句子:她一臉的燦爛,好像春天來到了她的臉上,她的笑臉像花一樣的慢慢綻放開來。有的學生寫《校園一角》,用了這樣的句子:墻邊的小草多么像那海上的浪潮啊,說來就來了,一眨眼的功夫,就長高了,長綠了,鋪開了。有的孩子寫《老師我想對您說》時則用了這樣的句子:老師,我們多么希望你能讓我們成為身邊的小精靈啊,整天看著你笑,看著你哭,陪著你一起高興,一起憂傷,一起幸?!?/p>
三、習作指導方式要靈活多樣
習作指導應該繼承傳統(tǒng)習作指導中的成功之處,但又不能束縛于傳統(tǒng),墨守陳規(guī)。習作指導的方式一定要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編寫的意圖,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不管題目怎么變,關(guān)鍵是教學方式要改變。自由表達,需要的是減少對學生習作的束縛,提倡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也需要老師充分的指導。為了使學生自由表達,在指導習作時我們不宜作過細的表達方面的指導,而要在激勵興趣和開拓思路上下功夫。
1.在閱讀中指導
在閱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的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鼓勵學生在修改中進行第二次的創(chuàng)作。閱讀教學中學習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必須因文而異。觀察有特色的,就要在學習觀察方法上下功夫;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文章,只要在觀察上有特色,都可以作這方面的指導。如,《灰椋鳥》一文中對灰椋鳥飛行的描寫特別形象,《軍神》一文,對人物的神態(tài)觀察,善于抓住細節(jié)……持之以恒,學生的有創(chuàng)意表達就有了扎實的基礎(chǔ)。
2.在平時的練筆中學會自由表達
語文課本中許多的篇章文質(zhì)兼美,值得學生去仿寫。在教學中我常以課本中的一些描寫細膩的、有創(chuàng)意的、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語句為藍本,讓孩子們在學習課文的同時進行仿寫,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為學生自由的表達創(chuàng)設條件。例如學習《魚游到了紙上》讓學生仿寫一個人畫畫是如何畫的;學習了《黃果樹瀑布》讓學生仿寫自然環(huán)境……這樣的小練筆,讓學生不僅學到了表達的形式,而且又讓學生積累了語言,讓學生在習作時能有形可依,有話可說。
3.在評講中指導
講評課中的有創(chuàng)意表達指導,例如老師可引導學生充分展示各自有創(chuàng)意表達的成果,或是學生自己朗讀及其體會,或是由老師的朗讀加點評,讓孩子從中體驗有創(chuàng)意表達的快樂和潛移默化地從同伴的成功習作中學習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再如教師可著眼于修改指導,引導學生對平淡的習作加以修改,使之成為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這樣又能為學生自由表達創(chuàng)設一個創(chuàng)作的機會,讓學生的習作錦上添花。
古人云:“心生而立言,情動而辭發(fā)?!敝挥邪l(fā)自肺腑的話語才是最真的,最純的。在習作指導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學習自主權(quán),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自由表達”才能產(chǎn)生習作效應。只有相信學生,讓其放開手腳寫,才能寫出他們內(nèi)心所想表達的東西,也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寫出個性,寫出童真和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