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敏
(鄭州廣播電視大學,鄭州450007)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學方式發(fā)生了歷史性的變革?!拔磥淼奈拿げ皇遣蛔R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1],所以,以學習者為中心,培養(yǎng)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教學界的熱門話題。有人甚至主張培養(yǎng)自主學習者是教育的根本目標。鄭州廣播電視大學孫龍國老師提出的“一主三學”教學模式正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的教學模式,該教育模式在電大辦學系統(tǒng)、普通高校網(wǎng)絡教育、中小學教育以及國家精品課程中已經(jīng)得到普遍認可和運用[2]。
(一)自主學習的界定及構成
“一主三學”教學模式是孫龍國在總結本校開放教育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上提出的全新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具體表述為:以學習者的自主學習為中心,并圍繞學生自主學習開展全面便捷的導學、助學、促學支持服務的一種教育教學模型?!耙恢鳌敝笇W習者的自主學習?!白灾鲗W習”定義為學習者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選擇并利用媒體資源和交互手段,依靠自身力量完成學習的過程。學習者的“自主學習”主要包括主動自學、小組互學、選擇助學三個方面。主動自學定義為學習者獨立鉆研、自主探究的過程;小組互學定義為學習小組內互幫互學,展示成果,交流經(jīng)驗,相互支持,共同提高的過程;選擇助學定義為學習者選擇并利用教師提供的支持服務進行學習和探究的過程[3]215。
(二)自主學習的內涵闡述
“學習者自主選擇并利用媒體資源和交互手段,依靠自身力量完成學習”是自主學習的內涵,依照語言教育家WilliaMLittlewood在1996年對自主學習的分類,叫做原自主學習能力[4],就是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能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能掌握并運用恰當?shù)膶W習方法和技巧,以及能評價自己的學習效果。使學習者具有原自主學習能力是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而學生能否成為這樣的學習者,只單單依靠自身的稟賦是遠遠不夠的,整個學習過程實際上是離不開教師具體指導的,因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并非漫無目標,教師的導學要先行;學生的自主學習亦非孤軍奮戰(zhàn),老師的助學要輔助要銜接;學生的自主學習并非放任自流,教師的促學應同時并舉[5]5。依靠教師助學、促學等具體指導,逐步培養(yǎng)出來的自主學習能力稱之為反應性自主學習能力。
在孫龍國給“自主學習”的定義中,“在教師的指導下”是自主學習的必要條件,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xiàn)在:導學+助學+促學的支持服務方面?!皩W”是指為學習者在學習目標、學習方法等方面提供的指導,含有提供咨詢的意義?!爸鷮W”指為學習者在自主學習過程上提供的幫助,如解決學習者在學習中的困難和疑問等?!按賹W”是指對學習者自主學習過程進行的監(jiān)控和評價,傾向于學習者學習動力的調控和學習過程的監(jiān)控,以維持學習者的有效學習行為[5]4。因此,導學、助學、促學都是圍繞學習者自主學習這個中心展開的。
(一)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
有效的自主學習指學生在教師指導、幫助下的“自主”學習過程得到進步、提高和發(fā)展?!耙恢魅龑W”教學模式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有效策略和方法。首先教師導學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的基礎。導學作為課堂教學開始前的準備階段,既是各門課程學習前的各種教育和指導,也是教學過程各個環(huán)節(jié)前對學生學習的具體指導,為學生自主學習起到航標的作用。其次,教師的助學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的核心,是課堂教學中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中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把蘊藏在學生身上的巨大潛力挖掘出來,才能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第三,教師促學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性的條件。課堂教學中的促學是對學習者的知識、技能和能力的綜合評價。促學貫穿于“導學”和“助學”兩個教學階段的全過程。一方面教師可通過促學監(jiān)控學生學習進程,督促學生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另一方面教師可通過促學對學生學習動力實施調控,以維持學生有效的學習行為,提高學習效果和教育教學質量。因此“一主三學”教學模式中的“三學”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性意義重大,離開教師的“導學”,學生的自主學習將如無舵之航失去目標,離開教師的“促學”,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則無從談起[5]4。
(二)實現(xiàn)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轉變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研究是遵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而提出的?!耙恢魅龑W教學模式”認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包括主動自學、小組互學、選擇助學三方面。這三方面體現(xiàn)了學生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首先,主動自學為學生學會學習和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它著眼于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落到實處,從而能夠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積極主動的發(fā)展,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性;其次,小組互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它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合作性;第三,選擇助學中,學習者可自主選擇教師支持服務的類型,選擇并利用教師提供的充足的學習資源和各種條件,進行學習和探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探究性。
因此主動自學、小組互學、選擇助學三個方面以一一對應的關系,恰切完美地實現(xiàn)了新課改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真正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主體是教師,教學時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非常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新的課程標準頒布之后,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教學理念上得到突出和確立,但是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一上講臺就忘了自己的“主導”角色,滔滔不絕的講述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忘卻殆盡,“滿堂灌”代之以學生的積極主動獲取知識,直到下課鈴響才猛然覺醒。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指導下的“一主三學”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把握住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把課堂的主動權送給學生。學生學的角色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即個別化學習的體現(xiàn)者、小組合作學習的參與者、選擇支持服務的受益者。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只起主導作用。教師的根本任務是圍繞學生的自主學習開展“導學、助學和促學”等支持服務活動。教師的角色定位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服務者,教師在課堂教學的角色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即課堂教學的設計者、支持服務的提供者和教學過程的調控者[3]216。
“一主三學”教學模式使得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定位及其體現(xiàn)非常清晰,不僅實現(xiàn)了“教”與“學”的有機結合和相互支撐,而且決定了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居于該模式的中心地位。彰顯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序有機的融合,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培養(yǎng)了學生自學、合作、創(chuàng)新能力
針對學生學的角色轉變,“一主三學”教學模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三種學習策略,即主動自學策略、小組互學策略、選擇助學策略[3]216。首先,主動自學策略要求學生注重獨立鉆研,進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基本組織形式貫穿學習過程始終,無論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還是外出進行社會調查、訪談、收集資料、向專家請教等等,不僅需要合作伙伴的同心協(xié)力,而且要獨立地運用社會交往技能去爭取成功。所以”一主三學”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得到加強和提高。選擇助學是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環(huán)節(ji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習者可自主選擇教師支持服務的類型,選擇并利用教師提供的充足的學習資源和各種條件,進行學習和探究。學生選擇并利用各種資源和服務進行學習的過程,也是自主、甄別、篩選、創(chuàng)新的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決策能力。
鄭州廣播電視大學孫龍國提出的“一主三學”教學模式,順承了新時期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趨勢,踐行新課改的理念和要求,真正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育人思想,這種教學模式充分挖掘出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實現(xiàn)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自學、合作、創(chuàng)新能力?!耙恢魅龑W”教學模式對學生更深遠的影響在于培養(yǎng)了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習慣,而這正是素質教育的要義所在。
[1]韋鈺.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2]孫龍國,王運濤.淺談“一主三學”教學模式的三個發(fā)展階段[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5).
[3]孫龍國.“一主三學”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操作程序及應用策略[J].河南社會科學,2011,(1).
[4]肖俊洪.遠程教育與自主學習能力[J].中國遠程教育,2011,(1).
[5]孫龍國.鄭州電大“一主三學”教學模式的實踐模型[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