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琪 ,聶劉旺
(1.安徽師范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2.淮南市第二中學,安徽 淮南 232038)
對新課程改革中高中生物教材的研究與思考
鐘琪1,2,聶劉旺1
(1.安徽師范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2.淮南市第二中學,安徽 淮南 232038)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對于教材的處理也發(fā)生了很多的變化。結合教學實際對高中生物教材在使用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課程改革;課程標準;新教材;初步比較
安徽省從2006年正式進行新課程的改革,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5年多的時間了,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對于教材的處理也發(fā)生了很多的變化。課程實施需要以教材作為載體,教材是以一種具體化的方式來反映課程標準,是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參考,也是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工具,因此教材的改革是高中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在新課改之前,教材版本單一,教師在教學過程的組織中選擇面很小。新課改后,生物學科配套的實驗教科書有五個版本:人教版、江蘇版、河北版、中圖版、浙科版。版本眾多,每一版本處理同一知識內容時的方式不盡相同,很多教師在教學中感到十分困惑,難以取舍。因此對不同版本高中生物教材資源進行研究、比較和整合,有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理解課程標準。
長期以來的以升學和應試為導向的課堂教學更多地關注了學生的知識掌握結果,行為主義的課堂教學觀占據(jù)了主導地位,課堂上教師唱主角,“滿堂灌”、“注入式”教學長期占統(tǒng)治地位。因而便出現(xiàn)了“重知識,輕能力”、“高分低能”、強化訓練而導致學生負擔的加重等現(xiàn)象。
隨著教材的變化,很多學生對教材中很多生物學的原理只注重記憶,不注重理解;只關注題目,不關注科學原理的本質,導致在高考中,涉及能力要求較高的內容很難得分。例如在《神經(jīng)調節(jié)》這一部分,很多學生對于動作電位的概念、動作電位的形成機理很難真正理解,導致在高考當中這一部分得分較低。
很多教師認為,考試內容就是教材內容,教材內容就是考試內容。教科書內容是教學的唯一標準,凡是教材沒有出現(xiàn)的問題一律不用講。不注重深究、挖掘教材中的隱含問題及能力要求,這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不能得到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不能提升甚至會出現(xiàn)下滑。例如:在人教版《通過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一節(jié)中,教材中并沒有出現(xiàn)動作電位的概念,而這個概念又屬于課程標準中學生應該掌握并理解的核心概念,對這部分內容的挖掘是提高教師業(yè)務水平和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如果不加以挖掘,學生也許能記住教材中的一些結論,但并不能從根源上真正理解動作電位形成的內在機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就得不到有效提高。再比如,同樣是這一節(jié),關于動作電位形成的原因,人教版的教材中只用了一段小字部分做了一個很簡要的介紹,如果課堂中不加以補充學生是很難真正理解這個部分知識,而實際教學中有很多教師對這部分原理并不是太清楚。但是在浙教版的教材中相關內容都有很具體很準確的介紹,以一種符合教師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方式做了總結,另外這些知識在其他幾個版本的教材中都有不同的呈現(xiàn)方式,如果能夠把它們綜合起來,無論對老師的教學水平的提高還是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都是有價值的。
2003年2 月教育部頒布了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guī)范和要求?!痘A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jù)。生物課程標準則是具體規(guī)定了中學生物學課程的性質、目標和內容標準,并提出了教學評價及編寫教材等方面的建議。它是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生物學課程的基本規(guī)范和質量要求,是每個中學生物學教材編寫人員、生物教師和教育管理者開展工作的依據(jù)和準繩。
在新課程改革之前,教師教學主要依據(jù)的綱領性文件是《教學大綱》,新課程改革之后這種綱領性的文件則變成了《課程標準》,因此二者都屬于教育部門統(tǒng)一頒布的指令性的文件,是教材編寫、教師教學、命題的重要依據(jù),但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也存在很多差異。
(1)在教學內容方面,課程標準更注重強調了學生在某一階段學習后的應該達到的學習成果,而大綱則更關注的是具體學習內容。課程標準在內容標準的設計上不過多強調知識體系完整,在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順序等方面都沒有具體的要求。因此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編寫人員可以根據(jù)自己對課程標準和對知識原理的理解有選擇的去安排教材的知識體系,從根源上實現(xiàn)教材的多樣化,也為“面向全體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前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選擇最合適的內容去教學、最合理的方式去組織、最有效的途徑去實施,使教學目標的達成更加科學和合理。
(2)在課程目標的設計方面,課程標準的設置更加符合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著眼于大部分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所能達到的基本素養(yǎng)也就是說是對學生生物學素養(yǎng)的最低要求。這種明確底線,上不封頂?shù)囊?,為學生不同層次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大的彈性空間。而生物教學大綱則是統(tǒng)一要求,從目標達成來看更為單一,不利于學生的多元化的發(fā)展。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實際教學中,學教和教師都可以根據(jù)不同類型學生的能力水平做到更有針對性的設置合適的教學目標,選擇符合學生實踐的能力要求,使學生具有更高的生物學素養(yǎng),從而真正實現(xiàn)面向全體學生。
(3)在課程實施方面,課程標準通過一些典型案例和建議的形式來幫助教師更準確的理解課程標準,這對于教師的課程意識提高是有幫助的,更重要的是這種方式降低了教師對教材的依賴,也就是說教師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要落實課程標準的目標,而不只限于教好一本書。因為很難有一本教科書,完全適合你的學生和當?shù)貤l件,很難有一本教材會成為你的實現(xiàn)課程標準中的最佳方案。你可以利用一本教科書作為教學的主要參考,但要對它進行補充和調整。如果說在這輪課程改革之前,教師“忠于教材、分析教材、教好教材”就能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的話,現(xiàn)在的課程標準則給教師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
教材內容是教材編寫人員依據(jù)課程標準結合編者自身的對課程標準和課程的理解而所選擇的生物學材料。因此,教師應該去思考和研究編寫人員對教材內容呈現(xiàn)和處理的緣由,對教材應該有自己的見解,而不是盲從于教科書進行教學?!墩n程標準》的實施,為教學提供了更加豐富的選擇,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真正理解《課程標準》的設置,與教師思想上的開放和教學業(yè)務水平的不斷提高是息息相關的。雖然教材都是按照生物課程特點和《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來組織編寫的,但無論是《課程標準》的制定者還是教材的編寫者都有著他們自己對課程的理解,他們的文字也并不一定能完全表達他們的理解,因此教材不能完全代表《課程標準》,更不可能代表課程本身。
1、幾個版本的教材都能較好體現(xiàn)生物課程屬于科學課程的性質,在內容選擇方面更加注重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突出生物科學的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引導學生分析科學家是怎樣進行科學研究的,讓學生關注的是科學發(fā)現(xiàn)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知識本身。因此教材中都減少了規(guī)定性學習的內容,為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另外,幾個版本的新教材都更加注重“面向全體學生”,教材的內容更加多樣、呈現(xiàn)的方式更加豐富,教材都很好的結合了學生的實際尤其是人們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生物學問題為主線,可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供了保障。
2、新課標實驗教材各自的特色
(1)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生物學實驗教材
①關注基礎知識的教學,知識體系設計合理,每個模塊知識內容都圍繞一定的主線展開,知識呈現(xiàn)的方式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生物學中知識性的內容較多,而這些內容基本都是圍繞生物學的核心概念展開的。人教版教材不僅注重生物學現(xiàn)象“是什么”,更加注重生物學現(xiàn)象的“為什么”。例如,在《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模塊中,教材內容圍繞“通過反饋機制維持穩(wěn)態(tài)”這一主線展開。反饋調節(jié)應該是本冊教材的核心概念,無論是神經(jīng)調節(jié)還是激素調節(jié)、無論是動物生命活動調節(jié)還是植物生命活動調節(jié)、無論是個體內還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都存在這種反饋調節(jié)的原理。
②關注科學方法教育,教材中涉及到科學研究方法的內容都以具體的知識點形式重點呈現(xiàn),在三冊必修教材中介紹到多種具體的科學研究方法:同位素標記法、對比試驗、對照試驗、假說一演繹法、類比推理法等。
③注重激發(fā)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每節(jié)教材的內容都是從“問題探討”入手,很多章節(jié)通過問題串的形式,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能力。
(2)浙科版新課標高中生物學實驗教材
浙科版的教材難度較大,知識點的講解較其他幾個版本的教材更為深入,同時該版本教材更加注重學科間知識的綜合。例如在《組成細胞的分子》一章中,先介紹一些有關的化學基礎知識,像化學鍵的形成、H20的化學性質,這些內容的介紹更為符合高中理科生的學習特點,更加有利于學生對知識本身的理解。
但有些內容和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過深,不僅不能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知識點,反而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例如在必修1的《光合作用》一節(jié)中,不僅介紹了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同時還介紹了光系統(tǒng)I、光系統(tǒng)II,碳反應中的卡爾文循環(huán),這些內容對于絕大部分的學生來說都很難理解。更主要的是在高中階段是否一定需要通過這些復雜知識點來提高學生的能力,仍是有待商榷的問題。
(3)蘇教版新課標高中生物學實驗教材
在幾個版本教材中,蘇教版教材的知識體系較為清晰,圖形豐富形象,因此整個教材看上去更為簡約、生動,有助于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和對重難點的理解。該版本教材的另一個顯著特點留下的空間更大,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更多,從問題情境的設置到問題的解決都可以由學生主動參與。另外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教學活動:“邊做邊學”、“課題研究”以及“繼續(xù)探究”等,可以在不同層次上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充分體現(xiàn)了教材面向全體學生的特點。
(4)河北版和中圖版課標高中生物學實驗教材
雖然這兩本教材的使用范圍相對較小,但都具有各自的特色。河北版教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更加貼近于中小城市和農(nóng)村學校。例如在一些具體實驗中實驗材料的選取、實驗過程和原理都做了簡化處理。教材中還設置了很多具有特色的小欄目,如開闊眼界、技能卡等等。中圖版教材圖片豐富、直觀,可以較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某些抽象知識和生物學過程,另外教材中能夠體現(xiàn)人文教育方面的內容較其他幾個版本更有特色,例如在“相關鏈接”、“課外閱讀”、“探究活動”等內容中,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使教材的人文品位十足。
總之,希望通過對這些教材的比較、思考,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新課程標準、更有效的實施課程目標,從而讓我們能更深入的把新課程改革落到實處。
[1]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12
[2]臧軍紅.國內、國外高中生物教材的比較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5
[3]教育部.生物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彭鋼.從教學大綱走向課程標準[J].當代教育科學,2003,(21):25-27
[5]周陽.新課標下五套普通高中生物教材知識體系的比較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
On the research and thinking about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high school biology textbook
ZHONG Qi,NIE Liu-wang
Teaching materials need to deal carefully with several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s as previous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reform,and the problems of the Biological textbooks appearing in teaching was discussed in primarily.
curriculum reform;course standard; new textbooks;preliminary comparison
G634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識碼]A
A
1009-9530(2011)05-0127-03
2011-07-12
鐘琪(1981-),男,安徽桐城人,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育碩士研究生,淮南市第二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