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貽強
(安徽工業(yè)大學文法學院,安徽馬鞍山 243032)
論醉駕入刑
宋貽強
(安徽工業(yè)大學文法學院,安徽馬鞍山 243032)
主要論述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應否構成犯罪以及危險駕駛罪的構成要件和刑事責任問題。
醉酒駕駛;危險駕駛罪;構成要件;刑事責任
2011年2月25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和2011年4月22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次修正稿)自2011年5月1日起同時施行。兩法施行以來,“醉駕入刑”就一直是各大媒體和網站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擬就“醉駕入刑”的若干法律問題進行分析,以期拋磚引玉。
從上述兩部法律的相關條文都可以看出,法律對于醉酒駕駛的行為,毫無疑義地規(guī)定要追究刑事責任。因此,“醉駕”是肯定要“入刑”的。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醉駕應否入刑”的爭論呢?通觀各大網絡媒體的爭論,主要糾結于兩個問題:一是《刑法》第13條對《刑法修正案(八)》關于危險駕駛罪的規(guī)定是否適用;二是何為“醉駕”?即“醉駕”的判別標準是什么。
《刑法》第13條規(guī)定:“一切……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倍腥苏J為,醉駕屬于危險犯,凡是構成“醉駕”的就有導致危害的危險,就應當認定為犯罪[1]。也就是說,“醉駕”不存在“不認為是犯罪”的情形。這實際上是違背《刑法》第13條規(guī)定精神的。首先,我國刑法總則對分則中有關各種具體犯罪的規(guī)定,以及司法實踐中認定各種具體犯罪,無疑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危險駕駛罪也不例外。其次,危險駕駛罪也是有情節(jié)輕重的——“醉”就是其情節(jié)。喝了點酒,但沒“醉”,當然不能定罪。即使喝“醉”了酒,“醉”的程度還是有差別的——有微醉的,也有酩酊大醉的,甚至有醉得不省人事的?!白怼钡某潭纫环矫娈斎挥绊懥啃痰妮p重,另一方面也決定著罪與非罪的區(qū)分。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張軍認為:“雖然《刑法修正案(八)》規(guī)定追究醉酒駕駛機動車的刑事責任,沒有明確規(guī)定情節(jié)嚴重或情節(jié)惡劣的前提條件,但根據(jù)《刑法》總則第13條規(guī)定的原則,危害社會行為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盵2]這種觀點是符合《刑法》第13條規(guī)定精神,在司法實踐中應得到貫徹。
根據(jù)《刑法修正案(八)》第22條規(guī)定,駕駛機動車構成危險駕駛罪必須是喝酒到了“醉”的程度,因此,“醉駕”與“酒駕”是不同的。那么,判別“醉”的標準是什么呢?《車輛駕駛人員血液、呼氣酒精含量閾值與檢驗》規(guī)定: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 mg/100 mL,小于80 mg/100 mL的駕駛行為,是飲酒駕駛;如果大于或等于80 mg/100 mL,則屬于醉酒駕駛。這就意味著醉酒駕駛行為的認定,并不是根據(jù)行為人的意識狀態(tài),而是根據(jù)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這個幾乎唯一而“充分”的標準、依據(jù)來確定的。但是,從社會實際生活來看,該標準是不公正的。一方面,由于每個人個體體質的差異,對酒精的耐受力不一樣,對其神志產生的影響程度也就不同,比如,有的人100 mL血液中只有40 mg酒精就已經酩酊大醉,而有的人100 mg還跟沒喝似的,這樣的話,酩酊大醉的人開了車反而可以逃避懲罰,這顯然是不公正的。另一方面,酒精在每個人體內的分解速度也是不同的。比如,有的人體內酒精分解速度較快,幾個小時之后的血液檢查中血液酒精含量就已經處于80 mg/100 mL以下,但其神志仍不清醒,他是否就可以逃避刑事處罰?而有的人體內酒精分解速度緩慢,頭天晚上喝的酒,第二天出車時,雖然神志清醒但血液酒精含量仍高于80 mg/100 mL,應否認定為醉酒駕駛呢?此外,病理性醉酒者少量飲酒便可能喪失自我控制能力,其駕駛機動車具有較大的實際危險性,但若血液檢查中血液酒精含量小于20 mg/100 mL,是否也能以危險駕駛罪追究刑事責任呢?[3]很顯然,這種不顧個體差異,搞一刀切的醉酒標準是有違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等原則的,如果機械地貫徹實施,有損法律的公正性,也很難讓人接受,甚至會遭到很大一部分人的抵制。解決這一問題也只有依靠《刑法》第13條的“但書”規(guī)定。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guī)定(五)》《刑法修正案(八)》第22條的罪名是“危險駕駛罪”。這個罪名的犯罪行為有兩種:一是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jié)惡劣;二是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因此,第二種行為即醉駕入刑,其罪名就是危險駕駛罪。
關于犯罪構成應具備哪些共同要件,我國刑法學界傳統(tǒng)的且目前仍居主導地位的觀點是四要件說。即構成任何犯罪,都必須具備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觀方面、犯罪客體四大要件。盡管有不少學者對傳統(tǒng)的四要件體系提出了異議,試圖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對之進行修正,但筆者這里仍然應用傳統(tǒng)的犯罪構成理論來分析“醉駕入刑”的構成要件。
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人。就醉酒駕駛來說,其犯罪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年滿16周歲、具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單位不構成該罪的主體?!缎谭ā返?8條第4款規(guī)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一規(guī)定,是對處于生理性醉酒狀態(tài)下的行為人而言的,對患有病理性醉酒的行為人在發(fā)病期間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行為人是否要承擔刑事責任,《刑法》條文沒有詳細規(guī)定。一般情況下,由于病理性醉酒屬于一種精神疾病,因而對其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不承擔刑事責任。但是,如果行為人明知自己屬于病理性醉酒,仍然酒后駕駛,即使血液檢查中血液酒精含量處于80 mg/100 mL以下,筆者認為也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因為行為人決定是不是喝酒時是具有完全行為(責任)能力的,對自己行為導致的后果理應承擔刑事責任。
一般而言,犯罪的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結果所具有的心理狀態(tài),包括故意和過失?!缎谭ā返?5條規(guī)定:“過失犯罪,法律有規(guī)定的才負刑事責任?!倍缎谭ㄐ拚?八)》并沒有規(guī)定過失醉酒駕駛要負刑事責任,因此本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過失不構成本罪。此外,由于“醉酒駕駛”構成犯罪并不以實際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為要件,因此,該罪的主觀方面僅指犯罪主體對其“醉酒駕駛”行為本身所具有的心理狀態(tài),而不考慮對實際發(fā)生的危害結果是否存在罪過。
犯罪的客觀方面是指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xiàn)。就本罪來說,有幾個方面應特別注意:第一,“醉酒駕駛”構成犯罪的行為是由“醉酒”和“駕駛”兩個行為結合而成的,缺一不可;第二,必須是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根據(j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條第(一)項規(guī)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雖在單位管轄范圍但允許社會機動車通行的地方,包括廣場、公共停車場等用于公眾通行的場所?!币虼?如果不是在該法定意義上的道路上醉酒駕駛,不能構成本罪;第三,駕駛的車輛必須是“機動車”。根據(j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條第(三)項規(guī)定:‘機動車’,是指以動力裝置驅動或者牽引,上道路行駛的供人員乘用或者用于運送物品以及進行工程專項作業(yè)的輪式車輛。”因此,如果駕駛的是非機動車,如殘疾人機動輪椅車、電動自行車等,不能構成本罪;第四,由于“醉酒駕駛”犯罪屬于危險犯或行為犯,故只需要行為人在道路上故意實施了醉酒駕駛的行為即可,并不要求發(fā)生現(xiàn)實的社會危害結果。
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危險駕駛罪規(guī)定在《刑法》第二編分則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因此,醉酒駕駛構成犯罪,其侵犯的客體是社會的公共安全,即不特定或多數(shù)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財產的安全。
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實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為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后果。追究刑事責任意味著行為人要受刑罰處罰。根據(jù)《刑法修正案(八)》第22條規(guī)定,醉酒駕駛構成犯罪如追究刑事責任,行為人要受的刑罰是拘役(主刑)和罰金(附加刑),二者同時適用。醉駕入刑的刑事責任也是當前社會輿論關注的熱點之一,筆者認為,以下幾個問題應特別予以重視。
“法律責任具有程序性。即法律責任的認定和追究都有法定程序要求。”[4]而法律程序又是由時間和空間要素構成的,時間要素主要包括時序和時限。法律程序的空間要素主要是指法律行為的主體及行為的方式[5]。刑事責任是法律責任的一種,其認定和追究也有法定程序要求,即必須遵循《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法律程序。就醉駕入刑來說,其刑事責任認定和追究的法律程序要素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醉酒駕駛犯罪的刑事案件應當由公安機關中的公安交警部門進行刑事立案。至于刑事立案、偵查之后如何依法處理,那是偵查終結之后的事情,原則上應移交人民檢察院斟酌處理,或者由人民檢察院依法起訴至人民法院依法定性處理,而公安機關只有在不宜定罪的證據(jù)事實清楚無爭議且確有必要的情況下,才能依法作出不移交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的決定。
(2)發(fā)現(xiàn)醉酒駕駛犯罪,公安機關一般會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刑拘,而根據(jù)《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刑拘的最長期限為7日(醉酒駕駛極少流竄、結伙、多次作案,因此幾乎不可能延長至30日)。如果偵查、起訴、審判幾個環(huán)節(jié)下來,超過7天怎么辦?超期羈押又是違法的,因而,只能視案件的具體案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但是不能逮捕。因為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逮捕的條件是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而危險駕駛罪的最高刑罰也只是拘役。
(3)由于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辯護人等,所享有的訴訟權利是需要時間來支撐的,因此,醉酒駕駛犯罪的刑事案件,從偵查、起訴到審判,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應遵循《刑事訴訟法》有關期限規(guī)定?!翱靷煽鞂徔炫小?不能以犧牲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辯護人等所享有的程序方面的期限利益為代價。
醉酒駕駛構成犯罪,行為人面臨的刑罰是拘役(主刑)和罰金(附加刑),二者同時適用。拘役是一種短期自由刑。根據(jù)《刑法》第42條規(guī)定:“拘役的期限,為一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罰金刑是強制犯罪分子繳納一定數(shù)額金錢給國家的刑罰方法。《刑法修正案(八)》第22條對危險駕駛罪采取的是“無限額罰金制”,僅規(guī)定了并處罰金,但沒有規(guī)定罰金的具體數(shù)額限度。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財產刑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2條規(guī)定:“刑法沒有明確規(guī)定罰金數(shù)額標準的,罰金的最低數(shù)額不能少于一千元。對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判處罰金,但罰金的最低數(shù)額不能少于五百元。”可見,對醉酒駕駛構成犯罪處以拘役和罰金,都存在一個量刑幅度以及因此而帶來的量刑公正問題。比如著名音樂人高曉松醉酒駕駛,北京市東城區(qū)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后,以危險駕駛罪判其拘役6個月、罰金4 000元。許多網友和媒體便質疑對其量刑過重。因為拘役6個月是頂格判處,如果以后出現(xiàn)比高曉松更為惡劣的醉酒駕駛,便很難體現(xiàn)危險駕駛罪的量刑公正。醉酒駕駛構成犯罪,在量刑幅度內,司法自由裁量權的行使也不是隨心所欲的,應當根據(jù)具體案情貫徹“罪行相適應”原則。比如,在量刑上,法院可以依據(jù)以下幾個因素來決定量刑的輕重: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高低;酒后是否有其他情節(jié)(如同等情況下,初犯同有前科就應有所區(qū)別;僅僅醉酒駕駛與同時還在道路上追逐競駛量刑也應當不一樣);認罪態(tài)度;等等。但醉酒駕駛構成犯罪,不像對一些經濟犯罪的處罰有地區(qū)差別,應當在全國范圍內體現(xiàn)量刑的公正。因此,最高人民法院應當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案例指導工作的規(guī)定》,將全國醉酒駕駛構成犯罪的典型案件,以指導性案例的形式下發(fā)全國法院參照適用,以統(tǒng)一和規(guī)范此類案件的法律適用標準。
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還可能同時構成其他犯罪,最常見的是同時構成交通肇事罪或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醉酒駕車犯罪法律適用問題的意見》第1條規(guī)定:“行為人明知酒后駕車違法、醉酒駕車會危害公共安全,卻無視法律醉酒駕車,特別是在肇事后繼續(xù)駕車沖撞,造成重大傷亡,說明行為人主觀上對持續(xù)發(fā)生的危害結果持放任態(tài)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對此類醉酒駕車造成重大傷亡的,應依法處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第2款規(guī)定,酒后駕駛機動車輛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那么,如果行為人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同時又構成交通肇事罪,或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該如何定罪處罰呢?根據(jù)《刑法修正案(八)》第22條第二款規(guī)定,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倍鶕?jù)《刑法》規(guī)定,對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處罰,均比危險駕駛罪重。因此,行為人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同時又構成交通肇事罪或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應當以交通肇事罪或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確定罪名,并按照相應的《刑法》條款規(guī)定量刑。
此外,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其定罪量刑與數(shù)罪并罰不同。在數(shù)罪并罰的情況下,醉酒駕駛犯罪與其他犯罪行為沒有牽連關系,每個犯罪行為應按各自的罪名定罪量刑。如果涉及到拘役刑和罰金刑并罰,要注意的是,根據(jù)《刑法》第69條規(guī)定,數(shù)罪并罰的拘役刑期最高不能超過1年。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財產刑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3條,“依法對犯罪分子所犯數(shù)罪分別判處罰金的,應當實行并罰,將所判處的罰金數(shù)額相加,執(zhí)行總和數(shù)額。一人犯數(shù)罪依法同時并處罰金和沒收財產的,應當合并執(zhí)行;但并處沒收全部財產的,只執(zhí)行沒收財產刑?!?/p>
[1]鄭義言.凡屬“醉駕”宜追刑責[EB/OL].[2011-06-10].http:∥lujianlaw.fyfz.cn/art/980722.htm.
[2]張軍.加強適用禁止令監(jiān)督指導 正確把握危險駕駛罪構成條件[EB/OL].[2011-06-10].http:∥www.court. gov.cn/xwzx/fyxw/zgrmfyxw/201105/t20110510-20609. htm.
[3]柴春元.大量醉駕案件進入刑事司法環(huán)節(jié) 三問題待細化[EB/OL].[2011-06-16].http:∥www.fabao365.com/ news/817509.html.
[4]公丕祥.法理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46.
[5]張文顯.法理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262.
On Drunk Driving into Criminal Law
SON G Yiqiang
(School of Arts&Law,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anshan 243032,China)
It discussed that whether drunken driving motor vehicle on the road constitutes a crime,and the components and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crime of dangerous driving.
drunk driving;crime of dangerous driving;components;criminal responsibility
DF 62
A
1008-9225(2011)06-0023-04
2011-06-26
宋貽強(1968-),男,安徽青陽人,安徽工業(yè)大學副教授。
【責任編輯 王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