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竺
(吉林大學 法學院,長春 130012)
從格式條款的訂入談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陳靜竺
(吉林大學 法學院,長春 130012)
消費服務中不合理格式條款頻頻損害消費者權益,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復雜,形式多樣,僅憑單一的手段難以達到有效的規(guī)制效果,應通過民法、經濟法、行政法等多部門法的綜合規(guī)制手段來限制格式條款的濫用,修正不完善的規(guī)制方法,以達到規(guī)范消費服務行為,改變消費者被動地位,維護消費者權益的目的。
合同法;消費者權益;格式條款;法律規(guī)制
格式條款的大量出現是不久以前的事情,它有節(jié)約交易費用、節(jié)省交易時間的功能,適應現在社會商品經濟高度發(fā)展的要求。然而格式條款的定型化特點使消費者在訂立格式條款時沒有修改、變更合同內容的權利。格式條款的此種特性,使其適用帶來了許多問題。由于格式條款往往具有經濟上強勢地位的企業(yè)經營者所預先擬定的“游戲規(guī)則”,利益之驅動常使其中包含諸多對消費者不合理的條款[1]。格式條款存在的主要原因如下:
1.生產者和經營者的經濟強勢地位。格式條款的提供者大多在經濟上處于優(yōu)勢地位,在這種賣方市場,消費者力量分散,難以與其抗衡,不得不被動接受不平等格式條款。
2.雙方獲取的消費信息不平衡。消費者的消費信息大多是從生產者和經營者處獲得,生產者和經營者利用此種優(yōu)勢操縱消費者,與之訂立不平等合同,消費者在被隱瞞信息的情況下其利益很容易被侵害。
3.相關政府部門管理不善。除了經營者的原因之外,有關職能部門不重視此類事件,對于違反法律規(guī)定制定格式條款的經營者缺少應有的管制。
4.消費者維權意識較弱。大多數消費者在面對不平等格式條款時都放棄維權。消費者的這種妥協行為助長了不平等格式條款的大量產生。
生產者和經營者在擬定格式條款時,經常利用其有利的經濟地位,制定有利于自己卻不利于消費者的條款,而消費者對合同的內容只能表示完全的同意或拒絕,對于條款的內容沒有協商的權利。這些格式條款主要表現為:
1.減輕、免除經營者的責任、義務。如一些商店貼出的“貨物出門,概不退換”公告。
2.對經營者應當承擔的責任、義務不作規(guī)定。在旅客運輸合同中,即使列車由于鐵路部門的責任晚點,鐵路部門也不承擔任何責任。
3.限制、剝奪消費者權利的行使。如一些移動電話服務協議中規(guī)定:“客戶充分認識到移動電話通信服務不可避免會受到網絡覆蓋、網絡故障及移動通信系統優(yōu)化、升級時的影響,并有可能造成通信中斷??蛻舫兄Z并保證其不會因該情況向聯通公司索賠。”
4.任意加重消費者的責任。如某公司在商品房買賣合同中規(guī)定:“消費者未按期向開發(fā)商付房款,逾期超過 30日的,開發(fā)商有權解除合同,開發(fā)商逾期交房的,超過 180日的,消費者有權解除合同。”
5.違反法律規(guī)定,任意擴大經營者的權利。經營者常利用自己的強勢地位,在格式條款中規(guī)定罰款或罰金的規(guī)定或是增收各種不合理的費用。
6.利用模糊條款,掌握最終解釋權。消費服務領域的“最終解釋權”很常見。一旦發(fā)生消費權益爭議,商家總以保留“最終解釋權”作為推卸責任的法寶和擋箭牌。
格式條款常具有上述不利于消費者的不公平條款,因其常以細微的文字,印于內容復雜的文件之中,或者以告示、通知的形式張貼于營業(yè)場所,消費者多未注意,不知其存在,或知其存在,卻因難以理解而沒有興趣閱讀,即使加以閱讀,也難以準確理解其法律含義[2]82。格式條款嚴重影響普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因此,如何對格式條款進行規(guī)制成為現在合同法的重要課題。
格式條款訂入合同要符合一定的程序,而不能隨意納入。我國《合同法》第 39條第一款規(guī)定:“采用格式條款訂入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
格式條款因為當事人之間的締約能力和締約機會差異懸殊而受到法律的特別規(guī)制。為了彌補當事人之間的這種差異,法律規(guī)定格式條款的訂立者有義務向合同相對人合理提示和說明格式條款的內容。所謂合理方式,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二)》第 6條的規(guī)定:“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對格式條款中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內容,在合同訂立時采用足以引起對方注意的文字、符號、字體等特別標識,并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格式條款予以說明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符合《合同法》第 39條所稱‘采取合理的方式’。”
判斷格式條款的提供者是否采取合理方式向相對人提示和說明,應當考慮以下因素:
1.文件的外形
載有格式條款的文件,從其外在表現形式上而言,應當使消費者產生它是規(guī)定當事人權利義務關系的合同條款的印象。否則,消費者在收到該文件后根本不予閱讀,或者即使閱讀也并未將其作為合同條款予以認真對待。此時條款使用人的提醒注意即不充分[2]157。格式條款的提供者“在合同訂立時采用足以引起對方注意的文字、符號、字體等特別標識”,從而使消費者能明顯注意到。
2.提示的方式
根據具體情形,格式條款的提供者向消費者提示應當以明示為原則,盡可能個別提示消費者注意。如果明示有困難,可以采取公告的方式,如張貼、廣播等提醒消費者注意。采取公告方式時,應采取明顯的形式,使消費者能清晰知曉。
3.清晰明白的程度
格式條款提供者向消費者提示和說明時的語言文字必須清晰明白,采用足以引起對方注意的文字、符號、字體等特別標識,必須“引人注目”。一些經營者刻意利用模糊的語言文字,或是字跡不清楚或有其他情事的格式條款,使消費者難以注意其存在或難以辨別,這種條款即使已記載于合同之中,也不能認定合同的提供者作出了提示。
4.提示的時間
格式條款提供者提示消費者的時間應在合同訂立之前或訂立之時,否則格式條款不能訂入合同。應當指出,在承諾無可避免的情況下,即使提請注意發(fā)生于合同訂立之前,也不充分合理,免責條款仍不能成為合同的組成部分[3]。
5.提示和說明的程度
格式條款提供者的提示和說明的程度原則上必須能夠引起一般消費者的注意。但是針對一些特殊的對象和條款內容,則不能僅限于一般人能夠理解的程度。對個別存在缺陷的消費者,如盲人、文化水平較低者等,格式條款訂立者應當考慮到其特殊情況,作出更高水平的提示和說明。
一般來說,消費者在載有格式條款的文件上簽字,格式條款即訂入合同中,即使他并未閱讀過這些條款,除非有欺詐、脅迫等因素[4]。而根據交易習慣、交易的實際情況或者是當事人雙方的約定,也可以采取默示同意的方式。在默示的情況下,格式條款必須符合合理提示和說明的要求,使消費者能夠了解條款內容,并且沒有作出反對的意思表示,此種情形,消費者的行為即被視為對格式條款的同意。但該格式條款不得違反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否則仍不能訂入合同。值得注意的是,默示同意是一種推定,相對人若有異議,須負反證責任[5]。
行政規(guī)制,是指通過政府行政權利對格式條款的內容予以法律意義上的認可、許可、核準和監(jiān)督的規(guī)制方法。根據傳統的合同法理論,合同是當事人意思自治的產物,應當盡量避免行政權力介入私人間的合同關系。隨著意思自治越來越受到限制,私法公法化傾向顯著,有些合同關系需要行政力量的干預。對格式條款實施行政規(guī)制成為各國普遍認同的措施,并得到立法的保護[2]305。
我國對格式條款的行政規(guī)制主要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行業(yè)主管部門共同監(jiān)督、管理,但以行業(yè)主管部門的管理為主。根據我國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行政機關對特定行業(yè)的格式條款或格式條款的某些重要內容進行審查,但這種行政審查的方式在我國并沒有普遍適用,除了《保險法》外,其他法律并沒有類似規(guī)定。對于在一些行業(yè)已形成普遍適用情形或是侵害消費者權益事件頻發(fā)等類型的格式條款,行政部門應對其內容進行審查,適當擴大格式條款的審查范圍。行政機關對格式條款的規(guī)制還包括制定合同示范文本,《上海市合同格式條款監(jiān)督條例》第 10條規(guī)定,提供方擬定格式條款,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范文本。需要注意的是,行政規(guī)制不具有終局性,它產生的約束力不是絕對的,司法機關仍可對經行政規(guī)制的格式條款進行審查。
通過行業(yè)自律也可以對格式條款的訂入進行規(guī)范。行業(yè)內部對格式條款內容的公平性進行自我審查,根據法律規(guī)定進行自我約束。行業(yè)協會、行業(yè)組織可以根據本行業(yè)的特點統一制定既符合該行業(yè)贏利目的又有利于保護消費者利益的格式條款或格式條款范本,供企業(yè)制定合同時采用。
消費者協會在經營者訂立格式條款時可以就其程序和內容進行監(jiān)督,向有關行政部門反映有關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對格式條款訂立者施加壓力,督促其訂立公平合理的格式條款。由于消費者的力量比較分散,經常是以個體的形式與經營者相抗衡,對于相關的法律及行業(yè)知識也缺乏了解,消費者保護組織在消費者簽訂格式條款時,可以給予消費者專業(yè)的指導,提高消費者對不平等格式條款的辨識能力、法律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我國法律就格式條款的訂入僅在《合同法》第 39條中做出了規(guī)定,而這條規(guī)定并非適用于所有格式條款,而是只適用于“免除或限制其責任”的格式條款。依據王利明教授的觀點,該條的本意應是適用于所有格式條款,而對免責條款和限制責任的條款則是應提請更高程度的注意。但這僅是依其立法本意對該條款作的解釋,不能彌補其字面含義的嚴重缺陷,給了格式條款訂立者逃避義務的機會?!逗贤ā穼Ω袷綏l款訂入合同的標準的用詞也不夠明確,“遵循公平原則”、“采取合理方式”、“按照對方要求”這些詞語在適用時很容易產生不同的解釋,發(fā)生爭議,成為格式條款訂立者“合法”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擋箭牌。民法對于格式條款訂立的規(guī)定應當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對已經出現的缺陷要及時的補充更正,正視消費者在訂立格式條款時的地位和正當需求。
行政規(guī)制是一種高效率的規(guī)制手段,但過度的行政規(guī)制卻違反了私法自治原則,雖然格式條款是一種特殊的合同條款形式,但仍受私法管制,因此,行政機關在規(guī)范格式條款訂入時要秉承適度原則,既合理有效又不能使國家公權力過度干預合同訂立的私法性。行政部門之間應各司其職,對于應負的責任不能相互推諉,避免出現管轄范圍的空白,在消費者需要尋求幫助時能夠找到相應的主管部門。行政機關在對格式條款的規(guī)制過程中,易受到各種團體、監(jiān)督機構或政治影響而不能公正履行職責,或者是出于保護特定企業(yè)的目的而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因此,行政機關的行政裁量權和管轄權應受到必要的限制和監(jiān)督,且其作出的規(guī)制仍要受到司法機關的審查,不能作為終局的規(guī)制。
行業(yè)自律和消費者保護組織的監(jiān)督因不具有法律約束力而對格式條款的訂入的規(guī)制十分有限。行業(yè)自律在理論上可行,但在實踐之中,企業(yè)、行業(yè)協會、行業(yè)團體出于對自身行業(yè)經濟發(fā)展的考慮,很難公平對待消費者的利益。如果本行業(yè)的各成員聯合起來制定統一的不利于消費者的格式條款,消費者將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而消費者保護組織僅僅是一種社會團體,法律并未賦予其過多的權利,它僅有向有關部門反映、建議和督促企業(yè)修改不平等格式條款的權利。消費者保護組織更多的職能是從輿論的角度向經營者施壓以及提升消費者自身的保護能力。因此,行業(yè)自律和消費者保護組織的監(jiān)督這兩種規(guī)制手段,雖然在規(guī)制格式條款訂入時發(fā)揮了一定作用,卻不能單純依靠其力量,還有待在實踐中將這類規(guī)制方式發(fā)展得更為合理。
格式條款訂入消費合同的當事人雙方雖然在交涉能力和交涉機會上力量懸殊,但二者在法律上仍處于平等的締約地位,法律雖沒有規(guī)定訂入格式條款時消費者應盡的義務而僅對格式條款提供者作出規(guī)制,消費者對自己締約的法律后果仍負有責任。消費者在簽訂消費合同時,特別是一些不平等格式條款頻繁出現的消費合同,因為怠于行使其要求說明的權利或是沒有盡到注意義務,而同意訂入不平等格式條款,此種情況下,消費者因其自身的原因使自己陷于“危險境地”,不值得特別加以保護。消費者也不應因自身力量弱小而存有心理上的弱勢,對損害自身利益的格式條款被動接受。消費者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運用合法有效的手段抵制不平等格式條款,而不能忍氣吞聲,助長不平等格式條款的產生。
對格式條款訂入消費合同的規(guī)制應綜合運用民事、行政、經濟等手段,使其各部分之間相互補充、相互監(jiān)督,形成立體完善的規(guī)制模式。要既有利于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又能充分發(fā)揮格式條款高效率的優(yōu)勢,力求在公平和效率之間架構出合理的平衡點。
[1]王利明.合同法研究 (第一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385.
[2]蘇號鵬.格式合同條款研究 [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崔建遠.合同法 (第四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63.
[4]崔建遠.合同責任研究 [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2:140.
[5]高圣平.論格式條款[C]∥宋海萍.合同法總則判例研究與適用.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240.
On the Protection of Consumer Rights from the Regulations of Format Term s
CHEN Jing-zhu
The unfair for mat ter ms in consumer services damage consumer rights frequently.The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are complex and the for ms of the unfair format terms are varied.Only by means of one fold method cannot get effective effec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gularizing consumer service behavior,changing consumer passive position and protecting consumer rights,an integrated regulation method including civil law,economic law,administrative law and any other branch laws should be used to l imit the abuse of format terms and the imperfect regulation methods should be modified.
contract law;consumer right;for mat ter ms;legal regulation
DF418
A
1008-7966(2011)03-0071-03
2011-03-19
陳靜竺 (1989-),女,黑龍江雞西人,2008級本科生。
[責任編輯:劉 慶 ]